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董昕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31期
摘 要:文章主要分析了高校在开展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疏于心理关注、感恩教育不到位、资助信息安全存在漏洞等问题。并在关注受助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培养远大志向、加强感恩教育、做好资助信息网络安全隐患排查工作等四个方面提供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资助育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渐普及,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群体也较为庞大。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国家和高校层面都有多种政策、资助的扶持。但高校在实际的资助育人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定义
高校可以通过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确认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服务范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是每年进行的,须根据学生的实际家庭经济状况进行动态地调整。认定工作的对象是在校期间,家庭经济难以满足本人学习、生活基本支出的学生。认定依据主要有家庭地收入、财产和债务等状况,包括是否属于烈士子女、低保户、建档立卡户、孤残学生等情况,也包含校园地、生源地经济发展水平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考虑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意外事件等情况。
高校资助育人的工作主体,不应仅仅局限于申请家庭经济困难认定的学生,而应当包含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从事勤工俭学、家庭突发变故等所有的家庭经济状况实际较为困难的学生群体,本文中所提到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包含了以上的情况。高校也应当注重资助政策的宣传与普及,使广大学生更加了解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使实际需要得到资助的学生能够积极申请并及时得到帮助。
2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疏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国家和学校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比如设立国家励志奖学金、“绿色通道”入学、生活补贴、路费补助等。除了物质上的匮乏,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也容易产生心理方面的问题,如较其他学生更容易产生焦虑、自卑、封闭、抑郁等心理问题。原生家庭的物质匮乏使得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易产生消极心理,部分学生会因为经济拮据而感到的自卑或过度敏感,学生要为家庭减轻负担,常常会选择读书时参加兼职工作,由此也会产生学业压力以外的工作和生计压力。在高校实际的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注重资助的发放,疏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的现象。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相关文档:
小学生诗歌朗诵比赛活动方案及对策09-06
浅谈商品房预售存在的问题及防范对策09-20
农村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9-25
开展人口普查面临问题和解决对策论文10-09
农村人口普查难点及对策工作思考10-09
人口统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0-09
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