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热爱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时间:22-10-19 网友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课标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文学作品时,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说出从中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义,并培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就是学习本文的最主要目标。“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课把弄清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品读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也作为了教学目标之一。

(二)教材地位

《热爱生命》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同名小说中的后半部分(结尾除外)。作者以雄健、粗犷的笔触,细腻、逼真地叙述了一个身处绝境、濒临死亡的人,在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作用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搏斗,终于战胜了饥饿、伤病、寒冷以及野兽的威胁而起死回生的传奇故事。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本课不能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而是主要理解感悟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象征意义,了解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多种艺术手法。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分析一篇小说已不是很大的问题。因此,本文部分内容可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而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只要给予点拔引导即可。 

对于文章象征意义的理解,即使是初四的学生,也是有一定的难度,对于难点要采用小组合作、质疑交流、教师点拨等一些方法来帮助理解。

学生对于这种侧重于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而淡化了情节描写的小说,可能会不太感兴趣,这是本文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教师还要在设置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下一些功夫。

【教学目标】

1.熟悉内容,弄清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

2.体会小说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3.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义 。

4.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约2分钟)

师:同学们,大家看没看过中央电视台的《挑战不可能》节目,谁能说说你的感受?(学生自由谈出自己的见解)节目不仅是展示奇技和极限本身,更是展现人们挑战自我的勇气和精神,是对生命潜能的开掘,是对平凡生命超越自我的礼赞。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去看一看一个淘金者在冰天雪地的极地荒原里是如何挑战他生命的不可能。

★课堂活动:师生共同探讨观看中央电视台的《挑战不可能》节目的感受。

『设计意图』由学生感兴趣的节目入手,能够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学生通过谈感受,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轻松的进入对本课内容的思考,使课堂导入成为学生理解的阶梯。

二、检查预习(约3分钟)

师:下面我们看一看哪位同学课前预习的好?

1.作者介绍:作者( ),( )国小说家,著名的作品《 》、《 》等。

2.生字词:踉跄( ) 奄( )奄一息 骸( ) 骨   鲦( )鱼   吹毛求疵( )

巉( )岩

3.概括内容:简单概括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课堂活动:教师白板逐项出示检查内容,学生一一回答,教师及时进行订正强调。

『设计意图』预习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功,字词、作者和基本内容是语文预习的基础。通过预习的检查,既能让学生重视预习,教师又了解学生基础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节省了课堂时间,可以用于解决比较难的目标。

三、出示目标(约1分钟)

1.熟悉内容,弄清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

2.体会小说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3.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义 。

4.培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

★课堂活动:一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默读。

『设计意图』按照课标对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教学建议,制定了梳理内容、写作方法、主题象征、以及人文方面的几个教学目标。出示目标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方向,目标导学。

四、默读课文,整体感知(约8分钟)

师:有人说杰克伦敦总是喜欢“精心设计某种特异环境,激发人物潜在的意志和力量”,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出作者给小说的主人公设计了哪些似乎不可能克服的生死考验?请用词语概括,并用文章中的内容佐证。

★课堂活动:学生自由默读课文,进行勾画,按照要求自主展示,教师评价补充。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在预习概括的基础上,进一步整体感知梳理课文内容,对下一环节领会硬汉精神做好铺垫,同时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筛选文章信息和阅读概括的能力。

五、品读描写,领会精神(约16分钟)

(一)师:面对这么多似乎不可能使人活下去的困难,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再读课文,仔细品读最能打动你的心理描写或细节描写,并用“ 这句(段)话打动了我,因为 ”句式回答。

★课堂活动:

1.学生自由读课文,进行圈点勾画,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描写。

2.小组进行交流,教师参与,小组找出最好的同学准备发言。

3.学生代表按照要求发言,既要指出是那句话,又要说明原因。

4.师生共同点评,教师逐步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精神品质。

5.教师进行小结,概括写法和主题。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学会品读细腻的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把握主人公的精神品质,以此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看法,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在精读细读中,既品读了词句,又锤炼了语言表达。

(二)师:高尔基曾称赞杰克伦敦“善于刻画毅力坚强的人们”。作品写得如此之成功,除了写作的功夫,还与什么有关?

出示:生于加利福尼亚旧金山一个破产农民家庭。他从幼年起就不得不出卖体力养活自己。他当过牧童、报童、童工、工 人、水手。他还参加过1893年大恐慌中失业大军组成的抗议队伍,以流浪罪被捕入狱,罚做苦工几个月。出狱后,他一边拼命干活,一边刻苦学习,广泛涉猎达尔文、斯宾塞、尼采和马克思等人的著作。他曾考进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年后辍学。后来受了阿拉斯加淘金热的影响,加入了淘金者的行列,却因病空手而归,但带回了北方故事的丰富素材。从此,他埋头写作,成为“出卖脑力劳动”的职业作家。

★课堂活动: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作者的经历。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作者的经历和写作背景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更能深入理解这篇课文。同时,对作家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自己的鉴赏和评价水平。

六、合作质疑,理解象征(约10分钟)

师:现在大家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

★课堂活动:

1.学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

2.学生小组讨论,并努力从课本中寻找依据,提出自己的见解。

3.教师故意设疑,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

4.师生共同探讨,寻求问题的答案,实现思维的碰撞。

5.教师对学生理解进行点评并小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通过合作质疑,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象征意义,深刻领悟作品的内涵,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和深入思考的能力,以及对文本深入挖掘的能力。

七、拓展延伸,思考人生(约3分钟)

师:其实文学作品中的硬汉形象远不止这些,谁还知道?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面对这些倔强的生命,常使我们感动得潸然泪下。现在《挑战不可能》导演组想做一期有关“生命”的访谈节目,你想对采访你的记者说些什么?

★课堂活动:

1.学生自由交流作品和现实中的人物。

2.学生自由交流对生命的认识,对人生的思考。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课内走向课外,从书本走向现实,并回扣开头的节目,意在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对自己人生的思考,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用准确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来表达能力,这也是教学语文的最终目的。

八、课堂小结(约1分钟)

师:同学们,《热爱生命》的主人公在重重艰难险阻面前,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让我们理解生命,热爱生命!让我们的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辉,让我们为自己拥有坚强而美丽的生命而自豪。(白板13)最后,我想把《热爱生命》的开篇诗送给大家,我们来大声齐读:

这就是生命中唯一的财富

活过并经历痛苦

能做到这一点也就不错

即使输掉了最后的赌注。

★课堂活动:

1.教师进行课堂小结。

2.师生共同朗读开篇诗。

『设计意图』学习语文不仅要学习语言,学习语感,还要学习生活,学习人生,体现大语文的人文情怀。这个环节的设计着重体现语文的人文性。

九、布置作业

必做题:阅读《热爱生命》全文,写写你对“硬汉”形象的体会。(200字)

选做题:阅读杰克•伦敦的其他作品,如《荒野的呼唤》等。

附【板书设计】

热爱生命

杰克伦敦

饥饿 坚韧

极度虚弱 人性

天气寒冷 不屈服

狼的威胁 坚强意志

伤病 顽强求生意念

孤独

《热爱生命》学情分析

教学面对的是九年级的学生,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分析一篇小说已不是很大的问题。经过前面一段时间对本单元前三篇小说的学习,他们已经具备了从小说三要素的角度去解读一篇小说的能力。因此,本文部分内容可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而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只要给予点拔引导即可。 

对于文章象征意义的理解,即使是初四的学生,也是有一定的难度,对于难点要采用小组合作、质疑交流、教师点拨等一些方法来帮助理解。

从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看成,学生平时比较喜欢故事情节精彩的小说,对于本文这种侧重于细节描写与心理描写,而淡化了情节描写的小说,可能会不太感兴趣,这是本文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阻力。教师还要在设置课堂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下一些功夫。

这篇小说写的是美国当年的西部淘金者,离现在的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可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文章是节选,也可以让学生提前读一读全文,对把握文章能更有效果。

《热爱生命》效果分析

一堂课是否取得成功,首先要看的是教师设计的目标达成度如何。从本节课来看,预定的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就较明确的找到了主人公所面临的种种困难,理清了课文的基本内容。通过学生对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的品味,并进行小组的交流,体会到了两种描写方法对人物塑造的作用,并且感悟到主人公那种硬汉的精神品质。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合作质疑,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体会出人和狼的象征意义。最后,从课内到课外,从文本到现实,从他人到自己,学生对生命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从目标的达成度来看,这是一节成功的课。

其次,一堂课是否取得成功,还在于能否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学生的认识与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升。本节课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体验,教师只起到引导与点拨的作用,大部分时间是学生在分享交流,因此也就出现了精彩的生成。在授课过程中,教师都很好地引领学生处理好这些生成,授课顺利进行。

从学生的学习状态来看,这节课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习氛围比较浓厚。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小说鉴赏能力等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组织教学方面,教师能及时抓住学生理解有误的地方,适时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使课堂教学按照预设的思路完成学习目标。师生沟通、合作形成的对话,使师生间有了思想的融合、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汇。

总之,本节课是对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调整,让学生在课堂上思考,在课堂上进行个性展示,把能力训练贯穿课堂始终,让语文课堂有语文味,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

不足之处是我对学生的精彩点评不够到位,对学生的追问明显不足,使许多课堂的生成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对文章写法的概括也是一句带过,有的学生可能没有留下深刻印象。

《热爱生命》教材分析

《热爱生命》是山东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节选自美国著名小说家杰克•伦敦同名小说中的后半部分(结尾除外)。

这篇课文作者以雄健、粗犷的笔触,细腻、逼真地叙述了一个身处绝境、濒临死亡的人,在顽强的求生意识和钢铁般的意志作用下,经过艰苦卓绝的搏斗,终于战胜了饥饿、伤病、寒冷以及野兽的威胁而起死回生的传奇故事。小说中的主人公“这个人”是一个美国西部的淘金者,他被朋友所抛弃,一人陷入到了弹尽粮绝的困境中。更不幸的是他的腿脚先后受伤,只能踉踉跄跄地行走在布满沼泽、丘陵与溪流,随时有野兽出没的荒原上。在极度虚弱中,一匹病狼循着他的血迹紧紧跟随着他,要把他作为猎物。于是,这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物”在荒原上展开了一场互相猎取对方生命的生死搏斗。最终他咬死了狼,吞咽下狼的血,让生命重新放射出光彩。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本课不能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而是主要理解感悟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象征意义,了解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多种艺术手法。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因此,学习课文,要引导学生体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寄予着的作者独特的人生理想和美学追求。在写法上,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追求。

课文篇幅比较长,课前预习工作要做好,要让学生能够读通课文的基本内容。

另外,这篇小说写的是美国当年的西部淘金者,离现在的学生生活实际比较遥远,可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

《热爱生命》评测练习

一、基础题

1.选出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    )

A半身不遂(suí)   咀嚼(jué)    驯(xún)鹿

B令人作呕(ōu)      暖和(huō)    蜿蜒(yán)

C海市蜃(shèn)楼    耷(dā)拉     巉(chān)岩 

D 吮(shǔn)吸       窒(zhì)息     加冕(miǎn)

2.解释下列词语:

吹毛求疵

巉岩

3.本文出自 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 的名作 。

二、阅读题

他一动不动地仰面躺着,现在,他能够听到病狼一呼一吸地喘着气,慢慢地向他逼近。①它愈来愈近,总是在向他逼近,好象经过了无穷的时间,但是他始终不动。②它已经到了他耳边。那条粗糙的干舌头正象砂纸一样地磨擦着他的两腮。他那两只手一下子伸了出来——或者,至少也是他凭着毅力要它们伸出来的。③他的指头弯得象鹰爪一样,可是抓了个空。敏捷和准确是需要力气的,他没有这种力气。

那只狼的耐心真是可怕。这个人的耐心也一样可怕。 这一天,有一半时间他一直躺着不动,尽力和昏迷斗争,等着那个要把他吃掉.而他也希望能吃掉的东西。有时候,疲倦的浪潮涌上来,淹没了他,他会做起很长的梦;然而在整个过程中,不论醒着或是做梦,他都在等着那种喘息和那条粗糙的舌头来舐他。

他并没有听到这种喘息,他只是从梦里慢慢苏醒过来,觉得有条舌头在顺着他的一只手舐去。他静静地等着。狼牙轻轻地扣在他手上了;扣紧了;狼正在尽最后一点力量把牙齿咬进它等了很久的东西里面。可是这个人也等了很久,那只给咬破了的手也抓住了狼的牙床。于是,慢慢地,就在狼无力地挣扎着,他的手无力地掐着的时候,他的另一只手已经慢慢摸过来,一下把狼抓祝五分钟之后,这个人已经把全身的重量都压在狼的身上。他的手的力量虽然还不足以把狼掐死,可是他的脸已经紧紧地压住了狼的咽喉,嘴里已经满是狼毛。半小时后,这个人感到一小股暖和的液体慢馒流进他的喉咙。这东西并不好吃,就象硬灌到他胃里的铅液,而且是纯粹凭着意志硬灌下去的。后来,这个人翻了一个身,仰面睡着了。

4.请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大意。

答:

5.第1段中有3个划线句子,其中比喻句是 ,非比喻句是 。

6.人已经很衰弱了,为什么最后还能咬死狼?

答:

7.请发挥合理想象,根据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续写小说的结局。(不超过100字)

答:

《热爱生命》课后反思

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坚韧顽强、不畏艰险、热爱生命的硬汉形象。我在指导学生学习过程中,有意识的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确立合理而明确的教学目标。

制订了明确而切合实际的目标,重点、难点把握准确,就抓住了课堂的关键。本课是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本课不能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而是主要理解感悟作品的精神内涵和象征意义。在阅读中,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意识追求。故事情节的传奇性与具体细节的逼真性的高度统一,是这篇小说的最大特色。因此引导学生了解小说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了解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多种艺术手法也是重点目标之一。

二、以教学目标为线,问题设置要由浅入深。

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整堂课以目标为教学主线,以问题为抓手,先提出有哪些生死考验进行整体感知,然后进一步品味描写,说出打动自己的描写并说出原因,从而理解了人物的精神品质,又进一步通过合作质疑自然提出本课的难点——象征的意义。每个问题都注意问题的指向性,由浅而深,以求问题既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又不至于难倒学生。在提问问题时,同时注意语言上的引导,为学生的思考搭桥铺路,引发学生能动的思考,同时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学习的愉悦,激起更积极的学习欲望。在这种感受、质疑、交流的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渐提升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体验。

真正的阅读是建立在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的基础上的,语文课标提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读小说感知故事情节时,我就鼓励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阅读和自由的表达。学生在品读描写的过程中,让学生捕捉最打动自己心灵的内容,从而获得个性的审美体验,小说的主题也随之凸现出来。在合作质疑环节,我引导学生能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讨论的过程中,不给学生标准答案,而是提倡学生在不脱离文本的基础之上,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四、创设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

为教学活动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和理解,更有利于学生情感体验的升华。师生沟通自然、亲切。我们说“没有沟通就没有教学”,只有沟通、合作才有对话,才有师生间思想的融合、智慧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汇。我不论是提问还是对学生的评价都是很自然地和学生沟通、对话,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时刻在关注着自己,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达到很好的教学助长的效果。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也有一些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也许是因为学生有的紧张,所以课堂讨论不够热烈。学生在交流自己的问题时,对人物的精神概括词汇贫乏,我对学生的精彩点评也不够到位,对学生的追问明显不足,使许多课堂的生成没有进行深入挖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的收获还是很大的。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探索小说教学的原则、理念和方法,争取能做令学生满意,令自己满意的课堂。

《热爱生命》课标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习文学作品时,要能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说出从中获得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如何引导学生理解领会主人公的精神魅力及其象征意义,并培养敬畏生命、热爱生命的理念,就是学习本文的最主要目标。“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本课把弄清主人公所面临的生死考验,品读小说细腻的心理描写和逼真的细节描写,也作为了教学目标之一。

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师在引导学生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哪一句或者哪一段描写最能打动自己,并说出原因,尊重了学生的个性体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看法。在理解象征意义的问题上,让学生大胆质疑,畅所欲言,努力从课本中寻找依据,提出自己的见解。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九年级阅读小说时就不能仅停留在关注情节发展、关注人物命运这两点,而应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并上升到感受人性、关注自我的新高度。本课在设计上,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人生经历、关注作品的写作特点来提高对文学的鉴赏水平,同时拓展延伸到其他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的人物,并通过记者采访的形式,让学生上升到感受人性、关注自我的高度。

课标要求“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这节课始终遵循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原则,课前预习是学生把握课文内容的主要手段,通过对预习的检查来展开对课文的学习。而在教学中,重点让学生通过分析环境、描写来把握主人公的精神品质,以此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面对象征意义这个难点,学生通过合作讨论,自主质疑很好的解决了问题。在整个过程中,学生通过合作,始终在和文本、和老师、和同学、和自己进行思维的碰撞,心灵的对话,从而解决了一个个问题。

课标指出“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语文教学要重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综合运用的能力。”鉴于此,教师在导入、感知、品读、拓展等各个环节都充分注意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表达能力的培养。

《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热爱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相关文档:

幼儿园学前_拉拉闯天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9-13

音乐教师工作计划学情分析5篇09-17

小学语文_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0-17

初中语文_【课堂实录】热爱生命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0-19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寿司制作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1-22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中国传统节日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1-26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_《认识二十四节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1-16

小学语文_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2-11

初一体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情分析8篇03-19

近一年学生学情分析报告(6篇)04-0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