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根据上下文理解“信奉、固执、胆大妄为”等重点词语的意思。
2、 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伽利略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并培养学生这种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 如何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权威,坚持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2、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1、伽利略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话提出的疑问,学生不易理解,如何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问。
2、学习通过具体事例和人物动作、语言、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具准备】
制作铁球落地实验过程的PPT,利用PPT动画,展示伽利略提出的自相矛盾的疑问。
教学过程:
一、动画导入:
师: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历史上谁先得出这样的结论?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师板书课题 24.《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生:齐读课题。
师:题目中有一个多音字,谁找出来了?
生:说出“着”的读音
二、检查预习:
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老师先来检查一下字词掌握的怎样了?
师:一生自读一下大屏幕上的生词
好,齐读一遍(刚才读得整齐又干脆,很好)
一生领读
开火车读:
会写:“妄、执”出示投影:先观察,再写。生跟随老师一起描红,书空,然后练习书写,同桌评价。
三、整体感知,研读“怀疑”
师:大家词语掌握得很扎实,字写得也不重错,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呢?现在请打开课本,迅速浏览课文,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可根据老师提示来概括。
师: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生:回答后,师总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师:你们对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有哪些了解?谁想谈一谈?伽利略为什么要在斜塔上公开实验?结合当时的社会环境来谈一谈。
四、精读课文,理解“反复”,体会“责备”
师:出示课件。在当时,一位是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哲学家,一个是年仅25岁的年轻数学教授,他们在人们心中地位有什么不同?课文哪一段写出了亚里士多德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生:第二自然段
师:课件出示段落。读第2自然段,体会一下。看看哪些词句表现了人们对亚里士多德的肯定和崇拜?
预设:生1:…(你很会抓关键词,体会的很深刻)
师:(“都信奉”、“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人类的真理”)
“信奉”,怎么理解?“真理”是一种什么道理?(“信奉”,信仰和崇拜。“真理”,真实的、普遍的,人人应该遵从的道理。这种道理不容许更改的。“真理”不容许更改,而且是属于人类的,这又说明了什么?)
师:可见亚里士多德的话,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多么重要。
谁要是怀疑亚里士多德,人们就会怎样?
生:人们就会责备他:“你是什么意思?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
师:谁能读出责备的语气?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这是反问句,反映了当时科学界狂热崇拜亚里士多德,并把他的话当作不容置疑的真理。
师:大家知道这一段是什么描写吗?
师:就是在这种社会环境下,伽利略善于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的,伽利略产生了怎样的疑问?快速读第3自然段,找出伽利略怀疑亚里士多德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谁来读一读?大家边听边思考,这句话说明了什么?(点课件)
师:对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如何?你认为伽利略是个怎样的人?对你有何启发?默读课文3--6自然段,根据下面提示自主学习。
(1、划:用横线划出印象深刻的句子。2、抓:抓关键词。
生说师 (PPT出示图片演示 )
师:经过严密的思考和推理后伽利略提出了大胆质疑(板书),说明伽利略的一种什么精神?(贴:不畏权威,善于思考。)
师: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说的话,提出疑问后,用什么办法来验证自己对或者不对
生:齐(用实验的办法证明自己的怀疑是对或不对)
师:课件出示段落,谁来谈一下你的体会?
生1:读句子抓住关键词谈体会(预设:抓住“反复、许多次、试验、都、的确、总是”等体会 严肃认真、 相信科学、坚持真理、执着追求)
师:你抓住反复试验来体会,大家发现了吗?试验和实验有何区别?(板书:反复试验是不知结果的情况下求得结果,实验是知道结果去验证)。
师:反复试验的结果怎样?我们继续交流。
生2:抓关键词谈体会。
师: 经过严密推理和反复实验后证明自己是对的,这个结果就是?
生:齐读句子
师:这充分证明伽利略具有什么精神?(贴相信科学、执着追求)。
师:(PPT出示图片)他向学生们宣布了试验的结果,同时宣布要在比萨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开试验。为什么还要在比萨斜塔上做一次公开的试验?
生:目的:打破当时科学界盲目崇拜,迷信权威的思想,让人们形成科学态度。
师: 公开试验时,人们态度怎样?又怎样议论的?(课件出示句子)
生: 读句子
师:课件出示句子,胆大妄为是什么意思?(形容一个人胆量大,胡作非为)固执是什么意思?(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改变)我们该带着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些句子?
生:责备、嘲讽、讥笑等。
师:让我们也做一下愚昧的人们,带上这些语气读一读吧!
生:自由读后展示读。
师:让我们跨越时空隧道,一起跟随伽利略去见证一下吧。出示投影
生: (“因为大家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说的一样。”)
师:是啊!正如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PPT出示图片)
生:齐读
师: 这句话最后指出“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不是全都对的”换个意思不变的另一种说法,是什么?(“也会有错的”)
这句话还有什么进一层的意思,联系生活实际,大家说一说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生: (权威、专家学识渊博,懂得东西比一般人要多,这是事实,应该尊重,应该学习他们。但是权威、专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也会有错误。因此,不能盲目迷信、一味崇拜。伽利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试验行动,就足以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们应该学习他不盲目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敢想敢做的创新精神。)
师:指板书总结:课文通过大胆质疑、反复试验、公开试验、试验成功这些具体事例,采用环境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人物描写方法,让我们感受到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认真求实、相信科学、执着追求的精神。
五、拓展运用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运用人物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方法。
六、板书设计
24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疑 问
反 复
公 开
成功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学情分析
通过以往的学习,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已具有较强的独立识字及预习课文的能力,能够将默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要更加放手,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和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效果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这篇课文主要叙述了伽利略通过思考分析,发现了亚里士多德关于“两个铁球,同时从高处落下来,重的先着地。”这句话存在矛盾,他通过反复试验证明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最后勇敢地在比萨斜塔公开试验,让大众明白了并不是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都是对的。选编本文的意图是,希望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受到启发:我们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在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像伽利略那样善于思考,善于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以取得相应的成功。同时,能领略到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另外,课文通过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烘托人物特点的方法,作为本组的第一篇文章,要围绕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一、字词
四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及预习的能力,通过平时的培养,学生已经能解决字词读音及词义理解理解,个别新词可随文理解,多音字、形近字等注重学习积累,学习效果良好。
二、句子
句段的理解及说话能力,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学生掌握了良好的方法和习惯,本课中学生能抓住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段,在体会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学生学会了表达。
三、写作
通过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学生想象当伽利略试验结束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运用人物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方法。在仿写训练中,效果良好。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材分析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在人们的辱骂和猜测中走上比萨斜塔,并通过反复试验求证,用事实验证真理的故事。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并学习伽利略大胆怀疑,相信科学,执著追求的精神;二是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这句话存在矛盾,他通过反复试验证明了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最后勇敢地在比萨斜塔公开试验,让大众明白了并不是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都是对的。选编本文的意图是,希望学生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能受到启发:我们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权威,在自己以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像伽利略那样善于思考,善于分析,从而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究,以取得相应的成功。同时,能领略到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的写法。另外,课文通过环境描写和侧面描写以及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方法表现人物品质,也值得学生学习。作为本组的第一篇文章,要围绕本组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评测练习
让想象插上翅膀:仿写练习:
想象一下,当伽利略试验结束后从比萨斜塔上下来后,人们围住了他,会怎样说,怎样做。以《伽利略走下斜塔后》为题写一段话,注意运用人物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方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紧扣“认准目标,不懈努力”这一主题。这篇课文作为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讲述了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年轻时代追求真理的过程中,敢于挑战权威,对人人信奉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所谓真理产生了怀疑,经过反复试验求证后,在人们的辱骂与猜疑中走上比萨斜塔,用事实验证了真理的故事。我根据本文的特点和重、难点,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生活实际,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这一课的教学我的出发点就是重实效,简简单单从语言文字中去感知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
一、细读文本,从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的矛盾入手。老师以了解人物形象为教学载体,他俩的观点针对两个球落地的问题展开讨论。例如了解亚里士多德时抓住“信奉”“责备”等字眼,引领学生深入领悟。教学伽利略时,重点品味“反复、试验、胆大妄为、固执”等。
二、多媒体设计科学激趣。这篇推理性较强的文章比较枯燥,学生可能不怎么感兴趣,但事实上,合理安排了教学步骤,学生积极性还是很高的。例如,对于伽利略的思考(课文的第三段),就采取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让他们通过说一说,多媒体演示等激发了学生钻研文本的兴趣。
三、语言文字训练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反问句变陈述句训练,伽利略做实验之前和试验成功后,人们会怎么说呢又是怎样表现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打开思路,比如,伽利略的学生会说什么?那些如此信奉亚里士多德的人会说什么?那些嘲笑过伽利略的人又会说什么?这样学生们富有创造性的回答就产生了。
四、让读书声贯穿整个课堂,让课堂充盈着朗朗的读书声。对于文中的一些重点语句,反复诵读,带着自己的感情去读,让学生在读书中进一步的领悟文本,进一步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课标分析: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正文的第一句话就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针对四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运用“通过文本内容学习语文知识,进而通过训练提高言语能力”的方式,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引导学生探究“用典型事件表现人物,用侧面描写烘托人物”的写法,从而实现文本内容与形式的有机融合,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均为记事写人的文章,教材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讲的都是人们通过努力获得成功的故事。编排本组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交流,从故事中获得心灵启示,并学习课文有关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表达方法。
《小学语文_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相关文档: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案例及反思10-17
2023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反思10-17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案10-17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指导反思5篇10-17
小学语文_25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10-17
小学语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反思10-17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10-17
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反思10-17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及反思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