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视域下艺术乡建实施路径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艺术乡建”也成为近年的热点话题,各界寄希望于通过艺术手段的介入,实现唤醒乡村文化潜力、激活乡村魅力尊严、赋能乡村振兴的目标。艺术与乡村的相遇,早在30多年前即已出现。其时,诸多高校美术专业将写生课程引入景色优美的村落,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为所在村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并引发了一股村落兴办写生基地的风潮,这成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虽然另类却极为有效的“乡村开发模式”。
关键词:乡村振兴;艺术乡建;实施路径
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艺术介入乡村是助推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腾冲市五合乡帕连艺术村、界头手工纸博物馆是对腾冲“在地性”艺术介入乡村的一种探索。艺术介入乡村可以丰富旅游产品体系、重建民族文化自信、激发主人翁意识、激活文化生命力、提升社区管理效能、延伸文化产业链。但同时腾冲艺术实践也存在着艺术实践无法触发村寨全面振兴、景观趋同性、游客回流率较低、艺术介入难以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此,在艺术介入乡村时要注意挖掘乡村文化元素、构建旅游产品体系、加强实践可持续性。
1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发展历程
1.1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兴起
随着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兴起,对于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实践和研究也在进行深一步开展。1994年台湾的美浓乡建、2000年日本越后妻有的大地艺术节、2001年温铁军教授提出的关于乡村经济、乡村治理方面的研究理论、2003年何慧丽老师在河南省兰考县进行的文化建设乡村实践,由此可见近年来艺术乡建这个话题正在逐渐兴起。“艺术振兴乡村”这个话题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社会公众的视野里,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以艺术介入乡村文化建设的方式对乡村文化进行复兴,传承发扬乡村优良的传统文化。由此开始,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实践案例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1.2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发展
自2010年起,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由此也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投身于艺术乡建这个行列。正因为艺术家的介入使艺术乡建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明显成效,也正因如此得到了广大群众的高度关注。比较典型的案例有2007年发起的“许村计划”、2008年发起的“石节子美术馆”、2011年发起的“碧山计划”、2012年发起的“羊磴计划”、2013年发起的“白庙计划”、2014年开始的“六环比五环多一环”、2016年的“贵州雨补鲁村艺术计划”等。以上几种是以艺术家介入的方式和途径,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对乡村的精神文明进行更新与完善。但是艺术介入乡村建设至今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模式,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进一步的思考。
2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策略建议
2.1政府工作做好良好规划
政府部门应当充分认识到其在艺术介入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把艺术作为提高社会价值和满足现实需要的手段之一,积极学习成功案例的相关举措,对乡村文化、经济进一步、深层次地挖掘和发展策略,并完善乡村传统文化保护实施计划,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经济发展。为了确保艺术振兴乡村,为乡村切实地解决问题,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应把艺术振兴乡村列入政府工作的规划范围之内。政府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不断建设完善文化保护相关的机制和政策,加强完善乡村的基础设施,加大对乡村文化、经济的支持。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在地性,要做到因地制宜,合理科学地规划乡村发展计划,不能盲目追求单方面的效益。增加建设公共艺术活动场所,成立专门的职能部门来强化乡村教育意识、提高乡村教育质量、规划接受教育资源的公平性。
2.2艺术家和村民等参与者从“艺术协商”的共识到相互协作艺术作品的共创
在“后乡土中国”的语境下,乡村公共艺术创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村民们对自身所处环境的乡土文化不自信;同时,作为创作者的艺术家对特定地方的乡土文化没有深入挖掘,对乡村的理解比较浅表化与模式化。由此,创作者与村民相互协商的过程,能够使外来艺术家与当地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充分的对话与沟通,让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具有艺术自觉的协作者,最后成为公共艺术创作的新主体。记得羊磴艺术合作社成立之初,艺术家走在街上村头,从村民异样的表情中可以发现,他们对艺术家创作的作品是无法完全理解的。随着艺术家与当地村民的不断交往与互动沟通,从村民自己所创作的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大家已经因共同的兴趣而融合成为一体了,村民们成为具有当代文化自觉的艺术家,例如郭开红、令狐昌元、谢小春等都利用业余时间创作了大量的绘画与雕塑作品,他们已经成为羊磴文化重建的主要成员。
2.3挖掘在地文化符号
艺术介入乡村,首先要深入挖掘在地文化,为艺术家提供素材来源。2016年,左靖的“景迈山计划”是艺术在地性呈现较好的案例,艺术家采用策展的形式,使用影像、绘画将地方性文化展示给当地人,让村民注意自己的村寨文化,了解传统文化价值,从而激活了当地人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在艺术实践过程中要梳理乡村特色文化元素,打造文化IP。并把特色文化IP融入农产品包装设计、文创产品开发和景观营造中。在艺术介入腾冲过程中,要对腾冲乡村历史文化符号(腾越文化、傈僳族傣族少数民族文化、温泉文化等)、传统民俗文化符号(节庆、艺术技艺如皮影、油纸伞、农民画)、生产生活文化符号(生态农耕文化符号)进行提取与再现、重构与融合,打造村寨在地性文化鲜明景观小品,艺术装置等旅游标的物。将本土民族文化符号转译,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融合。
2.4强化乡村可持续发展路径
在艺术介入乡村过程中要充分利用乡村的区位、交通、人文和经济优势,注重品牌建设,精心打造乡村文化名片。通过实施文化品牌建设工程,塑造乡村艺术特色形象,彰显乡村文化魅力,显现品牌文化效益。例如在浙江省举办的衢州艺术节,衢州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盛产柑橘,柑橘文化艺术节紧扣衢州柯城的特色产业和传统文化,并在对其传承发展的同时进行创新性的转化,在保留当地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的艺术作品创作,结合当下科学技术,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并借助于艺术节的开展打造柯城柑橘具有本地独特的文化品牌形象,增强区域文化品牌知名度与影响力,进而带动柯城及其柑橘产业的效益提升,激发经济活力,推动柯城文化、经济可持续发展下去。
结语
随着美丽乡村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艺术介入乡村旅游的实践逐年增多,目前也成了乡村旅游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通过挖掘乡村文化资源、改造人居环境、修缮老屋建筑、策划艺术节和展览、建设书院和美术馆、驻场艺术创作实践等方式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有助于提升人居环境、挖掘在地文化、丰富精神文化、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实现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艺术实践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活力,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效的实现路径。艺术实践既能助力乡村“塑形”,也能助力乡村“铸魂”,既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实现文化振兴,又能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助力。然而,艺术介入乡村旅游中也出现了景观趋同性、不可持续性问题。在今后艺术介入中应该加强艺术和传统之间的融合,激发村民的主体性地位,合理规划,将在地性、艺术性、生态性更好地融合,指引艺术介入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费孝通:《乡土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64页。
[2][英]克莱尔·毕莎普著,林宏涛译:《人造地狱》,典藏艺术家庭2015年版,第57页。
课题项目:2022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非遗文化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文艺新骑兵”作用与路径研究一 基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的案例分析》,课题编号:20220303097。该论文为课题最终成果。
作者简介
1.郭若斯(1988.3-),汉族,河北省保定市人,博士,研究方向:器乐演奏,艺术。
2.刘珩(1983.1-),汉族,河北省保定市人,硕士,研究方向:音乐教育。
《乡村振兴视域下艺术乡建实施路径》相关文档:
亚文化视域下文创盲盒的传播逻辑与现实审视——以河南博物院考古盲盒为例11-23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03-19
全域旅游视域下的金湾旅游融合发展研究05-15
全域旅游视域下康养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05-15
乡村振兴视域下艺术乡建实施路径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