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时间:23-02-10 网友

河北北方学院“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学科水平是衡量学校办学层次、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学科建设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生命线,是关系学校长远发展及全局的重要工程,鲜明的学科特色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根据我校的发展定位和办学特色,结合河北省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调整学科配置,重组学科资源,优化学科结构,加快、加强学科建设”,对提升我校办学水平与办学层次,加速学术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科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加快学校发展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科建设整体现状

(一)基础与优势

新时期学校以“教学是立校之本,科研是强校之路”定位,确立了“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开展研究生教育;适应社会需求,服务地方经济;加强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建设成为现代化、开放式、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立足河北,面向全国,培养人才。形成了以生命学科为龙头,理工和人文科学为两翼多学科交叉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建成了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优势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耳鼻咽喉学科为河北省重点发展学科,基础数学等九个学科为校级重点学科。2005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成为首批招收研究生的学科。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科结构和研究方向需要进一步调整与创新

部分学科及其研究方向与河北省主导产业以及地方经济发展结合的不够紧密,特色不够明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发展缓慢,学科群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某些学科研究方向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有些学科研究方向不够稳定,难以形成特色与优势。

2、学科层次偏低,发展不平衡

我校本科办学历史已逾二十年,研究生教育刚刚起步。目前,没有国家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学科太少,与本省兄弟院校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学科发展不平衡,部分农学学科发展定位不明确,理工学科建设处于起步阶段,人文以教学为主,研究水平较低,尚未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

3、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数量不足,学术氛围有待进一步强化

目前我校优秀的、知名度较高的学科带头人数量较少。部分学科学术梯队不健全,某些学科后继乏人,人才断层现象比较突出。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的主动性、自觉性不高,学术氛围不够浓厚。

4、科技总体实力不强,研究水平尚待进一步提高

就全校科研水平来看,高层次科研项目,特别是国家级科研项目较少,由我校为第一主持单位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少,国家863、973项目至今还是空白,对地方经济有重要支撑作用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数量较少,科研经费不足。高水平科研成果不多,高水平学术论文、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果偏少。

5、缺乏支撑学科建设和科技工作高层次研究基地

目前我校还没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中心,只有一个省级专题研究所,校级重点实验室评审尚在酝酿之中。缺乏培养和吸引一流人才、承担高水平项目、出一流成果的研究设施和研究基地等技术平台。

(三)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形势来看,21世纪竞争的焦点依然是人才竞争。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生源和高层次人才的争夺战。没有较强竞争力和高水平的学科,一所大学很难在全球化的竞争环境中占据有利的位置。从国内形势看,新世纪伊始,国内高等学校开始了新一轮的竞争,师资的竞争和学科的竞争会进一步加剧。目前,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明显,我校面临的压力较大。为迎接新的挑战,实现学校建设与发展的目标,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学科建设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这一理念,真正把学科建设当作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要举全校之力,加快学科建设的步伐,切实提高学科建设实效和水平,不断增强我校学科的竞争优势和学院整体的竞争实力。

二、学科建设指导思想

1、坚持以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为目标,建设一批为河北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服务的、总体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总体实力居国内先进水平的省级、校级重点学科。

2、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突出抓好重点学科建设。坚持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实验室建设三位一体的紧密结合,促进学校学科整体建设水平和学位点建设水平的提高,促进科学研究上水平,人才培养上质量。

3、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数量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特殊与一般的关系,走学研产相结合的道路,增强学科发展后劲,使我校“十一五”期间的学科结构更加合理,学科优势、特色更加明显,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更加增强,实现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

三、学校“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总体目标

以教育部、河北省学科建设文件精神为指导,从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及《2003~2010年建设与发展规划》出发,按照“发挥优势、强化特色、合理布局、兼顾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方针,通过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以课题研究为重点,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实施动态化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围绕学科建设,到2010年努力争取形成2~4个国内有影响的重点学科,4~6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 30个具有一定学科优势和特色的校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20个左右校级研究所,15个以上硕士点,为升格为大学做准备。

1、硕士学位授权点申报工作

2007年我校要在临床医学、农学、理学、文学等学科上要有所突破,基础数学等28学科能够申报硕士点,力争有8~10个学科取得成功。在“十一五”期间,各学科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硕士学位授予学科、专业点基本条件》为建设标准,力争建成15~20个硕士点。对于具有一定优势,但单独申请授予权的条件还未完全成熟的学科,争取与其它院校联合培养硕士生、博士研究生,在2010年前有50名左右学术骨干被其它院校聘任为硕士生导师,10名博士生导师。

2、河北省重点学科评估与遴选工作

做好2008年河北省重点学科评估和遴选工作,力争使基础医学和农学中各有一个学科成为省重点学科,同时新增省重点发展学科2~3个。在2010年前,在我们的龙头学科中,争取建成2~4个国内有影响的重点学科,在作物学、园艺学、畜牧学、兽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一级学科中,有4~6个二级学科能建成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

3、学术队伍建设

通过培养和引进,使我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爱岗敬业、创新务实、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培养出15名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有较大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50名在省内本专业领域有较大影响的学科带头人,150名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较强科研能力的学术骨干。

4、研究机构建设

在建设好现有十一个研究机构的基础上,到2010年,力争在医学、农学、理学等学科门类中有2~4个实验室能建设成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20~25个高标准的校级重点实验室;2008年前建成一个合格的实验动物中心;新建40个左右科研、技术推广基地;建设10~15个校地、校企共建研究机构,成为学校稳定的产学研基地,同时力争有2~3个研究机构成为省级研究基地。

四、加强学科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 加强领导,从战略高度认识重点学科建设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学科建设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关键和核心内容,因此必须把重点学科建设与学校的发展及办学模式紧密结合起来,作为我校第二步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健全学科带头人负责制,明确学科带头人的职责与权利,使学科由行政负责制转为行政指导下的学科带头人负责制,不断增强学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通过学校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强化二级学院在学科建设中的职能,强化研究所、硕士点在学科结构中的交叉作用。建立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和专门的办事机构,以高起点的要求做好我校重点学科建设工作;成立高层次的重点学科建设顾问机构,聘请一流大学的专家对我校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点学科设置、研究方向、建设成效等进行检查、评估,以尽快达到硕士学位点的建设要求。

(二) 凝聚学科队伍,创建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

学科队伍要适应新经济时代的要求,按照 “用好现有人才、稳定关键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培养未来人才”的原则实施人才建设工程。

1、 树立“人才是高校第一资源”的观念,要从事业、感情、环境、待遇等方面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利用学校政策优势,进一步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同时充分发挥本校专家学者的重要作用,在各项支持政策和考核指标的执行上统一标准,做到利益与职责相统一。

2、 加强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学术梯队建设,鼓励在职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选拔一批校内有培养前途的优秀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并给予较大的支持。

3、 建立人才队伍动态管理机制和有利于人人成功的环境,健全职务聘任工作的运行机制、制约机制以及奖励机制。淡化身份管理,强化岗位竞聘,实行评聘分开制度。打破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坚持择优上岗,加强履职管理,建立教师队伍动态管理考评机制。

4、 在内部管理结构上将用人决策重心下移,院(系)骨干教师民主参与,具体工作落实到学科带头人队伍建设、学术带头人和教育教学专家队伍建设、优秀科研教学骨干队伍建设。

5、充分利用邻近京津高校的优势,扩大兼职教师比例,向国内外聘请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燕赵学者”等高层次人才为我校兼职教授,扩大我院知名度和影响力。

6、探索建设“学科带头人+创新团队”的学科建设新模式,使每位教师都能把完成科研任务与拓展学科方向结合起来,改变我校学术和科研工作目前力量分散的研究现状,通过学科建设整合学科队伍,组建大团队、构筑大平台、争取大项目、创造大成果,从而实现我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构筑学科基地,为学科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学科基地是学科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我校目前必须着眼于进一步改善仪器设备条件,建设高水平实验室、研究中心。努力为科研和教学人员提供高水平的工作平台,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空间以及工作氛围,在学科基地建设过程中注重资源挖潜、专管共用、统筹共用等方式实现大型仪器、设备等资源的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促进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从资源调整和内涵发展上挖潜,实现学校资源的优化配置,即将有限的资源向重点建设学科、科研项目和人才倾斜,真正体现重视发展、保障重点的资源配置原则,确保学校的发展战略重点;加强基地的维护和运营管理,努力实现良好的循环;科学制定研究中心工作制度,在仪器设备管理、采购以及经费使用、管理等纳入学校整体的结构调整、制度创新工作中统筹协调考虑;认真处理好重点学科、学位点和重点研究机构(实验室)三者之间的关系,使之三位一体,共同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

(四)加大投入,改善学科发展的物质条件

根据我校的特点和优势,要大力发展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联系的学科,提高学校在区域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积极争取上级政府部门对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的资助,广泛寻求社会支持,加强横向交流与国际合作,扩大筹资渠道;学校要加大学科建设经费的投入力度,按照学科性质、不同的建设内容和目标开展学科投资项目建设,特别加大对重点学科的建设力度,保证学科建设经费的落实。学校每年安排一定的设备经费用于硕士点、重点学科的实验室建设和人才引进培养经费。争取每个重点学科每年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本学科的学术交流、资料建设、科研前期费等,对一些应用性学科,必须加强相应的实验室建设,使之具备必需的硬件条件,进一步改善学科发展的物质条件。

(五)凝练学科方向,加强科技项目培育与科技成果转化

利用我校多学科、综合性优势坚持把理论研究与成果转化有机结合,把学科优势、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学、产、研密切结合,形成以学科优势推动产业发展、产业优势又为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强劲支撑的良性循环。

(六)调整学科配置,重组学科资源,优化学科结构

要加速学科的交叉渗透,开拓新的学科领域,通过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形成学科制高点和新兴学科的增长点。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和自然科学学科要协调发展。对学科基础相关,内在联系紧密的学科,要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理挖掘和集中学科资源,在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法学、文学、经济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学科领域,以有优势和特色的一级学科为主体组合形成新的学科群。积极开辟重大的学科研究领域,通过共同承担重大研究项目、跨学科培养人才和共建学科基地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科的集成优势。要加强科学研究工作,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的质量和水平,争取更多的科研项目和经费。要利用组建学院的优势,注意不同学科的交叉研究,培养新的学科生长点。

(七)完善学科建设管理与运行机制

建立学校、二级学院(部)、学科点三级管理体制。学校负责重点学科建设与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资金投入和重点学科的队伍建设、条件建设和经费使用等方面的宏观管理,加强协调、督导、检查和评估,通过完善管理机制,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级学院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合理配置资源,保证建设过程中人、财、物高效运行;学科点由学科带头人与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组成学科建设小组,负责制定学科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安排经费使用和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

建立学科滚动建设制度,结合中期检查,以河北省重点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为依据,每四年评定一次,优胜劣汰,健全学科建设的竞争激励机制。

(八)分层次按级别,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根据学科性质和层次,采取各异的管理措施,分级管理。对我校的优势学科基础医学,提高建设标准,使其尽快成为省内外有影响的优势学科,为学科建设起带头示范作用。对临床医学、农学、理学、文学等优势不明显的特色学科,加大智力及物力投入,充分发挥其为社会和地方经济服务功能,与地方科研院所实行强强联合,培植学科自身的科研实力和社会影响力,聘请知名专家教授,通过传帮带,为学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加快特色学科建设步伐,不断成为学科建设中的优势学科。

对各级各类重点学科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不同层次的重点学科的,制定不同的建设目标及任务。学科建设中二级学院院长是其所属重点学科的第一责任人,学科带头人是建设目标的具体实施和落实的直接责任人。

(九)加强学术交流,提高科研创新能力

积极承办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学术会议,要使学术交流成为全院科研人员的自觉行为。通过学术交流,找出差距,获得推动学科发展的动力。通过交流与合作,积极寻求教育与科研合作伙伴,努力开拓合作领域,获取信息,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逐步扩大我院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增强在国内的竞争能力。

总结过去,面向未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科技的日新月异和全球范围的激烈竞争的今天,抓住有利时机,深化改革,迎接挑战。增强创新意识,充分发挥学科建设龙头作用,正确处理巩固和发展的关系,逐步形成我院医农文理管协调发展的学科建设新格局,探索建设新型大学积累新的经验,为提升我校的办学实力和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二○○六年三月二十三日

附:学科建设规划表

word/media/image1.pngword/media/image2.png    时间

  项目

学科

2006前

2006-2008

2008-2010

重点学科

重点实验室

硕士点

重点学科

重点实验室

硕士点

重点学科

重点实验室

硕士点

基础数学

院级

申报

有机化学

申报

院级

无机化学

申报

院级

光学

院级

申报

院级

理论物理

申报

申报

生理学

申报

院级

细胞生物学

申报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申报

工学

食品科学

申报

院级

申报

申报

计算机应用技术

申报

院级

申报

计算机软件及理论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院级

院级

申报

院级

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院级

申报

院级

申报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

申报

院级

院级

申报

院级

院级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申报

基础兽医学 

申报

院级

预防兽医学

院级

申报

院级

果树学

申报

院级

蔬菜学

申报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省级

获取

院级

省级

药理学

省级

获取

院级

省级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院级

获取

省级

病原生物学

院级

获取

申报

临床检验与诊断学

申报

院级

申报

免疫学

申报

院级

申报

药物分析学

院级

院级

申报

省级

申报

药物化学

申报

院级

中药学

申报

院级

院级

中医内科学

院级

院级

申报

内科学

院级

申报

申报

外科学

申报

院级

申报

神经病学

申报

院级

申报

麻醉学

申报

院级

妇产科学

申报

院级

word/media/image3.pngword/media/image4.png    时间

  项目

学科

2006前

2006-2008

2008-2010

重点学科

重点实验室

硕士点

重点学科

重点实验室

硕士点

重点学科

重点实验室

硕士点

儿科学

院级

申报

耳鼻咽喉科学

省级

申报

院级

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

院级

申报

皮肤病与性病学

院级

申报

肿瘤学

申报

院级

眼科学

申报

护理学

申报

申报

口腔临床医学

申报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申报

申报

申报

中国古代史

院级

申报

中国古代文学

院级

申报

英语语言文学

院级

院级

申报

美术学

申报

院级

申报

管理

会计学

申报

院级

申报

农业经济管理

申报

申报

法学

思想政治教育

申报

申报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相关文档:

2020年薄弱学科建设工作方案11-16

《薄弱学科建设方案》11-16

医院学科建设工作汇报(共3篇)12-25

医院急诊科重点学科建设年度工作总结12-25

医院学科建设工作总结12-25

学科建设经验总结报告12-25

检验科学科建设发展规划01-15

如何加强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与管理的思考01-21

论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的定位02-10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应用型本科 高校学科建设目标定位与体系构建02-1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