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研究方法》读书笔记(风笑天)
《社会学研究方法》这本书正是总结了各种社会学内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是社会学研究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从整体上讲,书中对概念、理论、方法、技术等只是的介绍都是比较全面的,内容安排上全面系统,很有逻辑结构,很好的把握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其语言也是通俗易懂,对各种方法技术,特别是操作过程、具体方式都能进行详细具体的阐释说明,并结合大量的实力证明,使人能很容易接受和学习。
从结构上看,书的内容是分为三大部分来讲的,分别是社会研究基础、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资料分析与表达,这三部分是有一定的内在联系的。
首先,必须了解和掌握社会研究的基础,这是学习一门方法论所必须的了解的内容和知识.这些基础简单的说就是社会学研究的是什么,研究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研究是最好的,以及如何进行研究等等诸如此类的内容,这些内容看似简单但是的确是至关重要的.作者主要在第一篇(前六章)进行讲述。在分析过程中逐渐引出第二篇(七到十章),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这是在掌握理论研究的基础上,要进行社会研究必须掌握的四种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和实地研究.在第三篇资料分析和表达中,也是几种具体的操作方法。总之,三个部分之间互为补充,互为具体,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社会学研究方法的理论体系。下面我们具体看看此书的精华。
第一章:导论
本书第一章导论主要描述社会学研究的基础,明白什么社会学的研究,应该怎样研究,要研究社会学首先知道什么。
一、什么是社会研究?
1、社会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社会世界中的人们的行为、态度、关系、以及由此形成的各种社会现象、社会产物所进行的科学的探究活动。
2、社会研究具有三个特征,在社会研究中还会遇到一定的困难.
3、社会研究的方法体系包括三个方面:方法论、研究方式、具体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4、在社会研究中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
5、社会研究遵循一套比较固定的程序,我们将社会学研究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
(1)确定研究课题
(2)设计研究方案和准本研究工具
(3)资料的收集
(4)资料的处理与分析
(5)结果的解释与报告
第一章给我们介绍了社会学研究的一些最基本的知识,让我们对社会学研究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以后深入研究奠定了一个很好地基础。
第二章:理论与研究
第二章主要讲理论与研究,首先对理论的认识,其次来探究理论和假设之间的关系.
1、理论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宏观理论、中观理论、微观理论.
2、理论的构成要素:概念、变量、命题和假设。
3、理论与研究的关系:美国社会学家华莱士的“科学环”生动形象的解释了理论与研究的关系.
word/media/image1.jpeg
注:矩形表示信息成分;椭圆表示方法控制;箭头表示信息转换
华莱士所提出的“科学环”告诉我们:科学是理论与研究之间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一“科学环”中,研究者有两个入口:有时研究者首先从观察事实、记录事实入手,通过描述和解释他们所观察到的事实,形成经验概括并上升为理论.然后在他们的理论的基础上作出预测,即对未知事物的假设,再通过观察新的事实以检验这种预测。有时,研究者首先从理论出发,由理论产生假设,再由假设导致观察,然后由观察形成经验概括,用这种概括支持、反对或建议修改理论,或提出新的理论.
4、一种理论解释的发展包含着两个相互检验的过程或阶段:理论建构和理论检验。
社会研究的目的就是增加人们对于社会世界的认识和理解,为了理解,为了解释,我们就需要一定的理论。只有通过理论化的过程,我们才能提炼认识,积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所熟悉的世界.所以说理论与研究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第三章:选题与文献回顾
一项具体的社会研究开始于对研究问题的选择,选好了问题就解决了一半。这也体现了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关系,也体现了提出问题的重要性。所以本章的重点是关于选题的知识。
1、研究问题的来源: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特定经历、相关文献。
2、选题的标准:重要性、创造性、可行性、合适性。
3、对于研究问题,我们要对其明晰化。
4、文献回顾方法:查找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选择、实际阅读文献和分析文献。
第四章:研究设计
当我们对于要研究的问题有了明确的认识,并能运用科学的方法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接下来我们就要对这一项研究进行设计,也就是我们社会学的研究设计,关于研究设计,我们要明确一下几点:
1、明确我们的研究属于什么性质的研究:
(1)根据研究目的划分: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2)根据研究性质划分: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3)根据时间维度划分:横向研究、纵向研究(趋势研究、同期群研究、同组研究)
2、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
3、关于研究我们要明确研究的对象即分析单位: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4、关于分析单位的两种错误:区群谬误和简化论
5、除了上述带有策略性、思路性的方面外,研究还包括一些相对具体的方案,其内容:
(1)说明研究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2)说明研究的内容
(3)说明研究的理论假设
(4)说明研究的分析单位和抽样方案
(5)说明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和分析方法
(6)说明研究人员的组成、组织结构及培训安排
(7)确定研究的时间进度和经费使用计划
通过第四章的学习,让我觉得做研究,首先我们对一项具体的研究要有一个大体的框架,然后再给里面的细节添加具体的内容,这样才会使我们的研究有内容,更充实。
第五章:测量与操作化
作为一种认识社会现象的活动,社会研究必然会涉及对社会现象进行测量的问题.社会研究的资料以及社会研究的成果的质量,都直接与测量的质量紧密相连,因此社会研究者必须要高度重视测量工作.本章主要介绍一下测量和操作化。
1、测量的四个要素: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数字和符号。
2、测量层次:定类测量、定序测量、定距测量、定比测量。
3、社会研究中我们所要测量的变量许多都是十分抽象的概念,这时就需要研究者对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可观察的具体的指标,这样的过程就叫做操作化。
4、操作化的方法:概念的澄清与界定、发展测量指标。
5、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常常需要测量一些抽象层次较高的概念,以及测量人们的态度、看法、意见、性格等等主观性较强的内容,因此在许多社会研究所用的问卷中会用一些指数和量表(李克特量表、语义差异量表)加以描述。
6、社会研究中任何一种精确地、系统的收集资料的方法,实际上都是一种特定形式的社会测量,测量所得的数据或资料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测量就存在一些效度和信度的问题。
(1)信度:指测量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的测量所测的事物或变量。信度的类型:再测信度、复本信度、折半信度
(2)效度:指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效度类型:表面效度、准则效度、构造效度.
(3)信度与效度之间存在着某种既相互联系有相互制约的关系.
第六章:抽样
在许多情况下,社会研究者需要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总体或某一类总体进行描述和研究,但是,这往往是不现实的,因为有时候我们面临的研究总体很大,因此我们选择能够代表总体的一部分个体成为研究的主要对象,及我们这一章的抽样。
1、首先明确抽样的一些概念:总体、样本、抽样、抽样单位、抽样框、参数值、统计值。
2、抽样的作用:抽样作为人们从部分认识整体这一过程的关键环节,通过这些样本值去估计和推断各种总体值;其基本作用就是向人们提供一种实现“由部分认识总体”这一目标的途径和手段。
3、抽样的类型: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多段抽样、整体抽样)和非概率抽样(偶遇抽样、判断抽样、定额抽样、雪球抽样)
4、抽样的一般程序:
(1)界定总体
(2)制定抽样框
(3)决定抽样方案
(4)实际抽取样本
(5)评估样本质量
5、抽样设计的原则:目的性、可测性、可行性、经济性。
6、影响样本规模确定的因素:
(1)总体的规模
(2)判断的把握性与精确性
(3)总体的异质性程度
(4)研究者所拥有的经费、时间和人力
这一章的学习,不仅更进一步的认识社会研究,并且让我从实际生活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当我们遇到不能解决或者大问题时候,我们要冷静,将大问题一点一点的划分成几个小问题,或者提炼出问题的实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七章:调查研究
社会研究有四种调查方式,第七章重点讲的是调查研究方式:
1、调查研究:指的是一种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问的方法系统地、直接的从一个取自某种社会群体的样本那里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2、调查研究的应用领域:社会生活状况调查、社会问题调查、市场调查、民意调查、学术性调查.
3、调查研究的题材:某一人群的社会背景、某一人群的社会行为和活动、某一人群的意见和态度。
4、调查研究的方式一般会采用问卷,首先我们要知道问卷的结构:封面信、指导语、问题、答案、编码等.
5、问卷设计的原则
(1)要明确问卷设计的出发点
(2)明确阻碍问卷调查的各种因素
(3)明确与问卷设计紧密相关的各种因素
6、问卷设计的步骤:
(1)探索性工作
(2)设计问卷初稿
(3)试用
(4)修改定稿并印刷
7、题型及答案的设计:填空式、是否式、多项选择式、矩阵式、表格式。
8、注意问卷中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问题的数量与顺序。
9、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自填问卷法(个别发送法、邮寄填答法、集中填答法、网络调查法)、结构访问法(当面访问法、电话访问法).
10、关于调查的组织和实施我们要注意调查员的挑选,明确培训调查员的方法,联系被调查者,调查过程中还要进行管理与质量监控,最后还要保证调查的回收率。
11、调查研究有比较严格规范的操作程序等优点,但是在研究反应性和效度方面又有一定的缺点。
调查研究方式严格,严谨,使得调查更规范,但是还存在一些缺点,我们要根据不同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研究方式。调查研究方式,看似简单的问卷调查,但是在问卷设计和问卷调查的过程至关重要,所以做每一件事,我们都要力图将每一个细节做到更好,才能保证整体的效果.
第八章:实验研究
社会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是探索和认识各种社会事物发生、发展及变化的原因,当我们对社会现实中的某种事物或现象感兴趣,或者发现两种社会事物或现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也就是发现两事物相关时,我们往往会探索这两种现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在这方面,实验研究的研究方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我们看看具体的实验研究的内容:
1、明确实验研究的基本要素:自变量和因变量、前侧和后侧、实验组与控制组
2、实验的逻辑:先测量因变量Y,再引入自变量,再测量因变量Y,比较前侧和后侧因变量的变化
3、基本实验设计:经典实验设计、索罗门三组设计、索罗门四组设计等
4、影响实验正确性的因素:重大事件影响、实验对象的发育所造成的影响、前后侧环境不一致的影响、初试复试效应影响、实验对象选择和缺损的影响.
5、实验的类型:实验室实验和实地实验、标准试验和准实验。
第九章:文献研究
前面介绍的两种研究方式都要接触研究对象,都要手机和使用直接从社会成员那里获得的第一手资料。但是有时候我们所要研究的问题并不能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获得资料,此时,我们可以用文献研究的研究方式进行研究。
1、文献研究:一种通过收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行为、社会关系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
2、文献的类型:日记、回忆录和自传,报刊、官方统计资料、历史文献等。
3、文献研究的类型:内容分析、二次分析、现存统计分析.
4、二次分析的步骤:选择研究的主题、寻找合适的资料、对资料的载创造、分析资料。
5、现存统计分析的步骤:选择合适的资料、比较分析资料、说明资料来源。
文献研究有无反应性、费用低,省钱省时、可以研究那些无法接触的研究对象、适用于纵观分析等优点,但是文献研究的质量往往难以保证,有些资料也是不容易获得的,许多文献资料由于缺乏标准的形式,难以编码和分析,效度信度低等问题。
第十章:实地研究
实地研究:是一种深入到研究现象的生活背景中,以参与观察和无结构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理解和解释现象的社会研究方式。
1、实地研究的过程:选择研究背景、获准进入、取得信任和建立友善关系、收集资料(观察或访谈)、整理和分析资料、报告研究结果。
2、在实地研究中我们通常采用观察法,观察法包括:实验室观察和实地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
3、无结构访谈包括正式访谈和非正式访谈、
4、进行无结构访谈要注意的事项,以及访谈控制的方法。
实地研究具有适合在自然条件下观察和研究人们的态度和行为,研究的效度高,方式比较灵活,弹性较大,适合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等优点.另外实地研究方式的概括性较差,信度较低,对研究对象还有一定影响,研究所需时间较长,还涉及一些伦理问题。
前面四章分别具体的介绍了社会研究的四种研究方式,并具体了解每一种研究方式的内容研究的具体过程以及优缺点,在社会研究中,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研究情况选择更适合研究问题的研究方式。
第十一章:定量资料分析
前面介绍了关于社会学研究的四大研究方式,当我们对一项研究确定研究方式后,并且进行具体的实施后,接下来就是对研究的资料和结果进行分析,对与资料的分析有两大分析方法,一个是定量的分析方法,另外一个是定性的分析方法,本章首先来探讨定量的资料分析。
1、资料的整理与录入:资料的审核、资料的转换、数据录入、数据清理。
2、单变量统计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其中描述统计又包括集中趋势分析和离散趋势分析;推论统计又包括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
3、双变量统计分析包括交互分类和不同层次的相关测量和回归分析.
4、多变量统计分析包括阐释模式、复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第十二章:定性资料分析
定性资料分析与定量资料分析完全不同,这种方法几乎与数字无关,有定性资料的性质决定的.定性资料分析主要是从了解和探讨定性资料的的形式和特点开始,对定性资料分析的目标、特点等进行探讨,并详细介绍整理和分析这种类型资料的各种方法.
1、定性资料: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额记录材料。
2、定性资料的特点:来源的多样性、形式的无规范性、不同阶段的变异性。
3、定性资料分析与定量资料分析的差别:分析程序与技术的标准化程度不同、资料分析的开始点不同、与社会理论间的关系上不同。
4、定性资料的若干性质:概括性问题、测量与比较的问题、推断因果联系的问题、实地证据的总结和表达问题。
5、定性资料的整理:整理笔记与建立档案、定性资料的编码、形成概念、撰写分析型备忘录.
6、定性资料分析的基本过程:初步浏览阶段、阅读编码阶段、分析抽象阶段。
7、几种定性资料分析方法:连续接近法、举例说明法、比较分析法、流程图方法。
第十三章:撰写研究报告
当我们完成了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后,最后的任务就是要把我们研究的结果以某种恰当的形式传达给他人,同其他人进行交流,这就该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社会研究成果的交流和这一成果对社会的作用,所以必须重视研究报告的撰写,下面我们来具体探讨.
1、首先明确要撰写的研究报告的类型:描述性研究报告与解释性研究报告、学术性报告与应用性报告、定量研究报告与定性研究报告。
2、研究报告的撰写步骤:确立主题、拟定提纲、选择材料、撰写报告。
3、研究报告的导言部分:研究问题及其背景、文献评论、介绍自己的研究。
4、有关资料收集方法的介绍:对研究的主要变量的说明,对资料收集过程进行说明、对所用工具进行说明。
5、撰写研究报告应注意:行文要则、引用与注释.
以上是我对这本书中印象比较深刻的部分的简单的认识,无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方法,对于社会研究都起到了指导作用。这本书确实是一部好的方法论书籍,对我的学习有很大帮助.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读书笔记》相关文档:
2021年1月国开电大本科《农村社会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09-16
农村社会学读书笔记10-27
支配社会学读书笔记10-27
社会学研究方法(风笑天)读书笔记10-27
社会学读书笔记10-27
社会学读后感(多篇)10-27
社会学的读书笔记10-27
社会学概论读书笔记10-27
社会学主要思潮读书笔记10-27
吉登斯《社会学》读后感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