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

时间:23-09-23 网友

目录……………………………………………………………………………………………………1

引言……………………………………………………………………………………………………2

第一章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3

第一节中小企业概述……………………………………………………………………………3

1.中小企业的界定……………………………………………………………………………3

2.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4

第二节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4

1.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4

2.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6

第三节 影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因素……………………………………………6

1.知识个人能力源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运用。……………………………………7

2.企业资源……………………………………………………………………………………7

3.企业文化……………………………………………………………………………………7

第二章 选题的意义…………………………………………………………………………………7

1.大企业往往是大家谈论的焦点,中小企业却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另一种力量。…………8

第三章 环境描述……………………………………………………………………………………8

第一节相关政策…………………………………………………………………………………8

第二节经济环境…………………………………………………………………………………10

第三节 中小企业发展常见风险 ……………………………………………………………12

第 四章 建立业发展战略是打造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13

(一)有针对性的制订企业发展战略……………………………………………………………14

(二)塑造企业文化战略…………………………………………………………………………15

(三)管理规范化和管理创新战略……………………………………………………………15

1.管理规范化…………………………………………………………………………………15

2.管理创新…………………………………………………………………………………16

第五章 中小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手段和策略……………………………………………16

(一)建立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17

1.激励约束机制……………………………………………………………………………17

2.中小企业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7

(二) 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途径……………………………………………17

1.建立激励机制……………………………………………………………………………17

2.建立约束机制…………………………………………………………………………18

(三 )加强中小企业战略管理……………………………………………………………………19

1把握战略核心………………………………………………………………………………19

2低成本战略要求企业积极地建立起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能力,在经验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搞好成本管理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研发费用和品牌树立等方面的费用…………………………………………………………………………………………………19

3选准切入点中小企业没有必要和能力满足大部分的市场需求,如果与行业内的大企业争夺同样的顾客群,中小企业将处于不利的地位。……………………………………………………19

(四) 树立品牌管理策略………………………………………………………………………20

1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建立的关键点是“信守承诺”。 …………………………………20

第五章 结束语……………………………………………………………………………………20

参考文献…………………………………………………………………………………………21

致谢………………………………………………………………………………………………22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学 生:

指导老师:刘跃武

(湖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长沙 410128)

引言(摘 要):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出生率高,关闭率也高。英国贸工部对1988年至1993年企业寿命的统计,近一半的新建企业“活”不过三年。一般来说,新企业大多是小的,因此,小企业经受的风险很高。小企业风险有外部因素造成的,也有自身存在的内部风险。经济环境、市场条件、企业自身管理都是小企业成长的关键。

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出台在政策环境上给予了中、小企业更为宽松的运作空间,2004年即将推出的深圳中、小企业板无疑又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开放的市场给小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舞台。如何提高小企业的内功,健全其抗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国民经济质量和国家稳定的大问题。

核心竞争力是管理理论界比较热门的话题,本文从中、小企业的特质入手,总体构架上文章按照波特的五力模型从生存环境、政策法规、企业管理、竞争等环节对中、小企业进行分析。在内容上结合实际案例、工作实际进行充实,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中小企业 风险 核心竞争力

导入语: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几年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活跃市场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中小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到位,组织领导机制不完善,以及融资、服务、管理、缺乏竞争力等方面的因素,本文探讨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核心竞争力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第一章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一)中小企业概述

1.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指相对于大企业来说经营规模较小的经济单位。2003年2月19日,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订下发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该规定讲:中小企业标准上限即为大企业标准的下限,适用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其中,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这一规定按照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从定量的角度描述了中小企业。表1.1简要地描述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关于大中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

表1.1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行业名称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大型

中型

小型

工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销售量

资产总额

万元

万元

2000及上

30000及上

40000及上

300-2000以下

3000-30000以下

4000-40000以下

300以下

3000以下

4000以下

建筑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资产总额

万元

万元

3000及以上

30000及以上

40000及以上

600-3000以下

3000-30000以下

4000-40000以下

600以下

3000以下

4000以下

批发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万元

200及以上

30000及以上

100-200以下

3000-30000以下

100以下

3000以下

零售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万元

500及以上

15000及以上

100-500以下

1000-15000以下

100以下

1000以下

交通运输企业

从业人员数

销售额

万元

3000及以上

30000及以上

500-3000以下

3000-30000以下

500以下

3000以下

邮政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1000及以上

400-1000以下

400以下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http://www.stats.gov.cn

2.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

我国学者张俊喜主编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系列书中,以及林汉川主编的《中小企业管理教程》书中,分别就中小企业的特征作出了相关的描述,本文归纳如下:

(1)普遍投入产出规模小。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主要是为生活消费服务的轻工业以及为生产消费服务的制造业。就生活消费而言,由于需求的多样性与时令性,要求这类产品的生产批量不能过大,因此也就要求企业的规模是有限的,特别是一些由有限地域决定的,狭小的市场容量,只能由中小企业才能适应,就生产性消费而言,随着专业协作的广泛发展,大企业愈来愈依赖于中小企业。

(2)企业素质普遍偏低。企业素质包括领导基本素质、员工素质、企业管理素质、技术装备素质。中小企业素质普遍偏低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和工艺简单;二是经营管理水平低,相当部分企业习惯传统的经验式经营管理;三是员工素质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

(3)市场反应快。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产品比较单一,技术装备较简单,在市场变化时,转向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二)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企业两种能力的有机组合,即企业组织能力与企业资源要素的使用与协调能力。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存在于组织内部的集体学习能力,一切与人无关的能力都不是核心竞争力,一切与个人有关而与组织无关的能力也不是核心竞争力。

通常情况下,几家公司都可能掌握了同一种技术,水平也都可能差不多,但有些公司却拥有在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而另一些却没有,差别就在于应用或协调上,有技术核心能力的公司是将自己的重点放在应用这种技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上,强调的是技术与其它能力的协调,而另一些公司却放在产品上,强调这种技术本身。

核心竞争力不是指拥有多少资金、人才、设备和原材料等资源;核心竞争力不仅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关键设备或者企业的运行机制,而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有机融合,是融合带来的各种能力的提升;核心竞争力不仅来自有形资源,而且来自无形资源;核心竞争力不是指一种产品或者技术,它来自多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具有很高的可保持性。

综合上述内容,我认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中小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企业独有的、支撑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它由核心技术能力、核心营销能力、洞察预见及反应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构成。企业就象一棵树,核心竞争力相当于树根,核心产品相当于树干,树上的树叶、花、果相当于最终产品(如图1.1)

word/media/image1_1.png

图1.1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及最终产品的关系

企业之树能否茁壮成长、枝叶茂盛,关键就在于核心竞争力之树根能否有效

吸收足够的营养。因此,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中小企业成长力的根源。它通过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产品、品牌、技术、文化、员工素质等体现出来。word/media/image2.png

2.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的认识,观点比较一致,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耐久性、独特性、价值性、普遍模糊性、整体性、动态发展性等特征。本文将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归纳如下:

(1)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包括企业价值和顾客价值。一方面,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额利润,使企业能够持续竞争,保持顽强的生命力;另一方面,核心竞争力具有优越的顾客价值,能提供顾客看重的价值,给顾客带来最大限度的效用,让消费者获得好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这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价值所在。

(2)整体性

本文提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由核心技术能力、核心营销能力、洞察预见及反应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构成,但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不是这几项力的简单叠加,而是这些能力的优化组合,是中小企业在长期竞争中形成的竞争合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单一的某项能力是很难形成竞争优势,因此,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各种能力整合的能力系统,从整体上反映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征。

(3)独特性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形成的,它深深地打上了企业的特殊组成、特殊经历、企业传统等烙印,具有鲜明的企业内质,并植根和依附于整个企业系统,即便竞争对手能够获得本企业的某项技术或某个人才,但核心竞争力是很难模仿的,它构筑起竞争对手不可逾越的进入障碍。核心竞争力不仅包含了企业独特的技术、技能、操作技巧和诀窍等,还包括了企业管理文化特征,其内容大部分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表示。因此,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独有的,很难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完全了解,轻易复制和超越,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

(三)影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四川大学童利忠在其著作《企业核心竞争力新论》中指出,影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知识、企业资源、企业文化、信息技术。

1.知识个人能力源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运用。

知识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源泉,企业通过内部知识的创新和外部知识的获取而不断形成新的知识,并有组织地在企业内部学习、共享,不断形成和强化企业要素能力,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源源不断地输入新的力量。

2.企业资源

在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离不开企业各种资源的基础支撑作用。资源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有形资源,如厂房和资本金;二是无形资源,如专利、商标、企业信誉以及组织内相互关系等;三是有关产品和工艺的知识资源,主要存在于个人、文件、计算器或类似的存储和交流媒介中。

3.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的精神文化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立足点和价值取向,并保障了核心竞争力的连续性。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必须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企业战略、经营理念等相适应。


第二章 选题的意义

有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中小企业上交的税收占全国全部税收的43%;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岗位。

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体,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年底对全国66个城市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目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有65.2%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实现了再就业。特别是2002、2003、2004年在安置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小企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长期活跃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与市场有天然的联系,是繁荣市场、搞活流通的主要力量。中小企业对市场反应敏捷,经营方式机动灵活,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充分体现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沟通与融合,加快了多种经济成份协调发展的改革步伐。同时还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的开展,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运作条件。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大部分中、小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国家及社会的关注。在广东珠三角地区,江浙的长三角区域都形成了颇有规模的民营中、小企业群,其成就有目共睹,为当地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中、小企业的出生率高,其关闭率也高。英国贸工部对1988年至1993年企业寿命的统计,近一半的新建企业“活”不过三年,国内也有种说法“好不到三年,活不过五年”。一般来说,新企业大多是小的,因此,小企业经受的风险很高。小企业风险有外部因素造成的,也有自身存在的内部风险。政治、经济环境、市场条件、企业自身管理都是小企业成长的关键。

研究中、小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分析中、小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特别将重点放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上,提炼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本文的重要目的。

回过头来看,十几年前,当柳传志在中科院那间低矮的平房里创办联想的时候,谁能想到今天联想会成长为中国IT产业的领头羊?而仅仅在五、六年前,当丁磊还在广州捣鼓他那套电子邮件系统的时候,谁又能想到今年网易会成长为一家年营业额几亿元人民币、市值达数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同样,仅仅是两三年前,当陈天桥用50万元创办了盛大的时候,恐怕也不会想到今天盛大公司已经成为日进百万元的网络游戏运营商!

大企业往往是大家谈论的焦点,中小企业却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另一种力量。一个有待确认的数字,2002年在中国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增长到3570万家,这个数字占到了国内所有企业数量的99%,不少创业者对成功的渴望以及那份执着的进取心,让人不敢小觑。在这个充满颠覆故事的信息时代里,谁能断言他们不能创造下一个产业神话?


第三章 环境描述

(一)相关政策

2003年以来,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领导多次对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许多依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加强了对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法律规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地党委、人大和政府高度重视法律的贯彻实施,并以此为契机,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200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已形成初稿,目前正在修改完善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研究起草了有关实施办法,分别在政府职责、权益保障、财政支持、信用担保、鼓励创业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细化内容,有的地区还研究制定了多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2004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高票通过宪法部分内容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正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权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权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非常重要,除个体私营经济外,还包涵了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中外合作、合资企业、港澳台“三资”企业,这说明不仅要依法保护国内个体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也要依法保护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三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这对扩大开放,吸收外资具有重要作用。在修改中增加了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内容,这样的修改,对进一步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整个中小企业群体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

这次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高票通过的宪法部分内容修正案非常明确地把“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写入宪法这个根本大法,使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有了最基本的法律保障。正如人民代表讲的,中国又迎来了非公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这正是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企业家们新的发展机遇。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理论基础,第一次讲到了“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提出国有企业在重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还提出“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规定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行业准入方面待遇同等重要。据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广东省国有经济可以进入80多个行业,外资可以进入60多个行业,国内非公有资本能进入40多个行业,也就是说还有一半左右的行业非公有资本是无法进入的。这次明确讲,只要没有禁入的都可进入,再加上非公有经济也可以真正享受国民待遇,和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三资企业一视同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这些重要政策、对理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之间关系,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将进入新的大发展时期,受到宪法保护的非公经济可以理直气壮地发展了,相关所有制的中小企业道路拓宽了。

一句话,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大有改善。

(二)经济环境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多年期盼的良好局面。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效益明显提高,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对外开放继续扩大。

2004年市场运行环境将继续改善。(1)预计2004年GDP增长8%左右。(2)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近30%,预计2004年也将保持较快增长。(3)预计2004年货币供应量继续较快增长。(4)居民收入增长将进一步加快。同时国内物价总水平将扭转下降趋势。2003年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预计2004年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将会超过3%。物价水平回升,为改变居民消费心理和促进消费增长将发生积极作用。

  同时2004年国内市场流通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问题: 一个突出的现象,近年来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有所下降。最终消费在GDP中比重有所下降。与投资和外贸进出口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相比,最终消费作用相对下降。最终消费率2000年为61.1%,2001年下降为59.8%,根据2002和2003年投资、消费增长趋势,预计最终消费率还将有所下降。城乡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中比重下降,从1996年的80.4%下降到2001年的77.9%。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消费率偏低15个百分点以上。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还面临较多困难。居民储蓄和投资倾向增强,消费倾向减弱,造成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农村市场开拓面临不少障碍。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消费不平衡的矛盾突出。城镇低收入群体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市场经济秩序还比较混乱。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对经济发展和扩大市场流通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此外,国内商业领域对外开放的限制将进一步放开,步伐将进一步加大,而国内流通业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不能很好地适应加入WTO后市场竞争的需要。

金融方面,2004年一季度银行贷款继续大幅增长,但占贷款市场主要份额的四大银行贷款发放已出现分化。具体来看,工商银行一季度各项贷款增加777亿元,比年初增长2.3%;农业银行贷款增加1617.07亿元,同比多增265.74亿元;中行人民币贷款新增1188亿元,增幅较大,本外币贷款余额增加1034亿元,增幅分别为5%;建设银行本外币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570亿元,增幅为2.73%。

全部金融机构一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同比增长20.1%,贷款累计增加8351亿元,同比多增加247亿元。在一季度贷款的发放大军中,四大银行已经不再是绝对主力,他们在宏观调控中对抑制信贷过快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四大银行纷纷及时对信贷政策作出调整。纵观他们出台的新政策,主要包含两个要点,一是对贷款发放权限上收,二是继续严控热点行业贷款的发放。

农业银行明确规定,凡是钢铁、电解铝、水泥项目贷款,一律上报总行审批;房地产开发和汽车项目贷款,一律上报一级分行以上审批。热点行业的客户增量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全部上收至一级分行以上,一级分行审批的,一律报备总行。中行也将电解铝项目的固定资产贷款审批权上收至总行,将钢铁和电解铝行业中长期贷款审批权限全部上收至总行,短期授信审批权限全部上收至一级分行。 对于一些过度投资行业的贷款各家银行都再度收紧。有的银行将钢铁、水泥、电解铝行业项目资本金比率升至45%,有的银行对土地储备、汽车行业要求必须在取得立项和审批的合法手续后,才能给予授信支持,有的要求对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必须逐笔落实抵押、担保条件,对于房地产行业,各家银行都实行贷款总量控制。

这些措施将对投资过度行业产生影响,但人们也担心这一举措会影响其他企业正常的流动资金需求,因为根据历史的经验很容易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在“五一”前夕,银监会下达停发贷款的命令,是采用电话通知方式,对象是各家股份制银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并不在通知之列。通知内容除自4月27日至5月1日暂停贷款出账之外,还要求各银行加强信贷业务的安全,加强自我约束及调整贷款考核机制。据悉,所有此期间内应发放的贷款,都将延至五一假期之后。

有提供足够的现金,企业才能生存。没有必需的现金,必将影响企业的赢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从而影响企业的信用等级和资金周转。这一金融政策的调整对国内中小企业的经营有重大影响。

近期国家接连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坚决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我国将面临着经济结构的重要调整,而我们必须看到消费结构升级则是在这一转变过程中的必然趋势,因而给相关企业带来新的投资机会。日前,国务院研究中心产业部公布的一份《中国产业发展景气报告》指出,我国产业增长格局将出现重大变化:以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为特征的产业群将继续保持稳定快速增长;重化工产业群将加速增长;能源、原材料行业的瓶颈制约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电子计算机与电子原器件制造业将继续保持高增长格局;出口依赖行业增长趋势将一定程度受阻。2002年以来,我国工业领域各主要行业增长景气发生明显分化,汽车制造、食品、房地产等一批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关系密切的行业普遍出现快速增长态势。2003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2004年与消费结构升级直接相关的行业将保持较高的景气水平,并且景气水平还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食品工业将继续成为景气良好行业。国家信息中心分析认为,我国城镇在普及了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后,经过几年的购买力积累,消费热点转向汽车、住房、通讯等新的领域,家用轿车、商品房、移动通讯设备等需求快速增长;同时,随着政府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措施力度的不断增强,农村居民潜在购买力开始逐渐释放,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需求将呈加速增长态势。这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将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强劲的动力,为众多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对于中小企业来讲,顺势而为,适应国家经济的结构调整,寻求有利的融资政策是非常必要的。

(三)中小企业发展常见风险

最新调查显示:中关村平均每天有7家小企业诞生,但同时有3家小企业正面临着倒闭。据中关村海淀园数字园区管理服务中心的统计,2001年新批企业2401家,同年注销企业907家,而2002年新批企业2236家,同年注销的企业达到1167家,这其中绝大部分是小企业。

一个企业从有一个好的创意,到开始注册公司,到后来成为稳定、可盈利的企业,一般要经过十个必要环节:创意——第一笔投资——注册(组建公司)——新产品开发——新品上市——市场营销——构建经营网络——完善组织结构——融资、扩大规模——盈利。在这个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一般会出现七种风险:开业3年内出现开业风险和现金风险;第3至7年可能出现授权风险和领导风险;第7至10年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和发展风险,;开业10年后可能出现管理上的接班风险。

1.开业风险

根据一份权威的调查报告,在被注销资格的小企业调查中发现,相当一部分企业,初创时期对市场判断过分乐观,没有对市场进行充分的调查,选择的第一个产品或者服务没有找准市场定位。再加上对市场容量、竞争态势的错误判断,新产品一面市就在市场遭到重创。一位有企业研究经历的资深人士认为,成功的企业一半以上的成功因素就在于迈好了这第一步,而创业失败的企业案例中,30%的企业也折在这一关。

在开业阶段发生的风险称为开业风险。它有两个特征:一是在所有风险之中最早到来;二是它是许多企业最终倒闭的根源。最易出现的风险有:经营者对市场上冒出的暂时需求匆忙作出反应,或者看到别人赚了大钱,也盲目跟着上;企业经营客观要求小企业的经营者是“多面手”,而事实上多数经营者缺乏全面管理的能力;人才匮乏,难以建立必要的财务会计的管理系统,企业的重大决策缺乏可靠依据;草率估算或低估企业的资金需求;错误选择设备和技术。

2.现金风险

现金是企业经营循环的血液,产生现金风险的主要原因:过分注意利润和销售的增长,忽视现金管理;固定资产投资过多,资金沉淀严重;不考虑条件和时机,盲目扩张。

3.授权风险

企业在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业主发现由他一个人管理全部业务的局面难以为继,必须向他人授权,其风险主要表现在:缺乏组织上的准备,不能有计划的在关键岗位上培养拟授权的对象;存在心理障碍,对下级缺乏信任感。

4.领导风险

当企业进入成长阶段时容易出现领导风险。如企业主无法承担较大企业的管理责任;不授权别人分担责任,也不注意建立一个管理团队;不采用有效的领导和管理方式,工作不论轻重,都要亲自动手。

5.财务风险

小企业筹措资金的渠道很多,问题在于每种渠道都会各有利弊,如果经营者不善于趋利避害,为我所用,便会陷入困境。不自量力,盲目扩张,往往是小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6.兴旺风险

企业满足于眼前成就,不注意竞争形势、技术变革、原材料替代、新产品和消费者爱好等方面的变化;市场份额和利润下降;成绩面前忘乎所以,盲目扩张。

7.接班风险

经营者失去工作能力,在风险降临时没有准备好由谁来接替管理责任;二把手在企业里没有占有必要的股权;没有授权,缺少规划。

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初期的经营战略是成功的,例如发挥自己“船小好掉头”的优势,用低价产品占领市场。但是,这种发展战略只适用于国有经济仍占优势的卖方市场条件。如今情况变了,如果还是按照原来的道路走下去,企业的路就会越走越窄,中小企业要做到“小而专”、“小而特”,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 建立业发展战略是打造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一)有针对性的制订企业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己经越来越多的融入到世界经济中。尤其在加入WTO后,更多的国外企业进入中国,竞争将愈加激烈,我国的中小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必须在战略思路和实践方面超前一步,核心竞争力才能真正提高,我国的中小企业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不是被淘汰出局。

选择产业发展战略,要明确中小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及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而应分析企业本身的现状和潜力,确定在未来的产业定位。企业是否走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道路,应取决于企业的成长期和成长环境。若企业处于成熟期,同时该企业目前发展的产业拥有扩张的力度和发展的空间,那么该企业就完全可以考虑由专业经营走向多元化经营发展战略。

同时还要考虑企业发展战略的地域选择范围。当企业处于同行业中的领先地位且在行业前景看好的条件下,应坚持走专业化发展战略,并不断扩大经营规模,适时在经营地域上扩展,在行业前景不佳时,可选择多元化经营战略,但应先选择相关性较高的目标进入;当中小企业的经营状况一般时,应选择同行业中的领先企业为标杆,瞄准标杆,力求在自己的行业领域和地区范围内取得更好的发展,并探索在相关行业和领域发展的可行性;面临困境的中小企业,应考虑重新调整产业定位。

市场发展战略,是企业开拓和争夺市场的全部措施和手段的总和,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争夺主动权战略,即无论在产品开发还是在价格领域,始终保持在市场中的领先和统治者地位。

第二固守阵地战略,即使自己免遭外来者的挑战和入侵,其主要战术为“关卡战术”、“技术战术”、“市场战术”。

第三模仿型战略,模仿型战略的思路是在原创者留下疏漏的地方入手进行攻击,从而占领市场。

技术创新战略是指企业将新的知识与技术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之中,以创造和实现新的经济价值。技术创新是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现代企业制度体现的企业资源配置的高效性能否充分发挥的致命因素,其主要依靠是核心技术和技术创新。企业的核心技术是企业技术的核心,而技术创新是对企业核心技术能力的创新,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着眼于企业的未来而不是当前,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是超常规的。无可估量的。企业技术创新需要解决的问题是:生产什么产品,运用什么核心技术,为谁服务及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等。

(二)塑造企业文化战略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有价值观念与指导思想的总和,是支撑企业发展并可不断传承的精神支柱。对中小企业而言,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本土企业即将面对经济实力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于己的竞争对手,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进行文化创新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中小企业的文化创新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和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文化创新应围绕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经济的全球化、信息化,用新的价值观、新的视野来谋划和构建新的企业文化,使企业真正成为学习型组织和创造型组织,为培育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提供全方位服务。

现代企业文化追求共识,强调参与,潜移默化,团结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努力工作。中小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也有许多弱点,如规模偏小,难以形成规模效益等。因此,中小企业更应注重发挥“人和”优势,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让每个职工真正感到自己的工作与企业整体目标紧密相关,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使企业真正成为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企业文化的根本宗旨所在。为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中小企业应创建出既符合民族特点和时代要求,又能体现自身经营特色的企业文化,增强企业凝聚力,为企业的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三)管理规范化和管理创新战略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我国加入WTO,中小企业也和其他企业一样,将面临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全球化国际生产,其发展领域也将有较大的扩展。同时,国家为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对中小企业的政策也会更加规范和完善。因此,中小企业应当抓住契机,尽快克服自身的不足,完善机制,规范管理,不断提高竞争能力,在新的经济浪潮中求得更大发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力。特别是中小企业,机构简单,人员较少,沟通方便,更有利于管理创新。针对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着的种种问题,可采取下列措施,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

1.管理规范化

(1)集权与分权相结合。

中小企业应遵循先进的组织管理原则进行科学管理。要权责分明,要一级对一级负责,一级对一级考核,一级对一级奖励,一级对一级惩罚,不允许越级请示和越级指挥。这样可以充分调动起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把统一管理与分层管理有机结合起来,这样有利于营造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各得其所的良好的管理氛围。

(2)严格计划管理。

计划是管理的首要职能。计划管理包括计划的制订、执行、检查和调整。中小企业应当规范和完善计划管理体系,尤其要重视计划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与调整环节,避免随意决策。使企业向“管理制度化,工作标准化,行为规范化,操作程序化”迈进。

(3)重视现场管理。

企业现场管理是保质保量完成计划、满足用户需要、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基础性工作,现场管理不到位,企业效益难以实现。应运用如目标管理、目视控制等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先进的管理工具如标记、标牌、卡片通知单、计算机报告等进行现场管理,做到以现场为基础,以工人为主体,以准时服务为宗旨,有效地组织准时化生产。

2.管理创新

(1)管理转型。首先是领导风格的转变。企业家与创业者的区别在于后者侧重于打破秩序,需要冲动;前者必须循规蹈矩,重视规范与制度。中小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就必须进行规范化管理,否则会由于管理的差距而被市场淘汰;其次是管理重点的转变。创业阶段,企业人员少,工作简单,大家齐心协力解决企业生存问题,此时的管理重点是‘零’。当企业有了一定基础之后,人员增多了,家业大了,管理也就复杂了。偷懒、浪费、贪污等现象开始出现,此时,人的主观能动性就成为管理中最主要的因素,管理重点应“以人为本”。再次是管理方法的转变。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能满足于过去经验管理所带来的现状,应及时转换思路,在新产品开发、人事、财务、生产、营销等方面采用一些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运用先进的管理手段,对企业进行规范管理与控制。

(2)经营思想和管理理念的创新。中小企业家的思维方式应实现下述转变:从家长专断型的随意管理方式代之以基于广泛咨询的、科学的决策程序和管理流程的管理方式;从事无巨细的越级干预到注重决策和预算的权责明确的层级管理;从对员工的形式化约束到建立互动式自我教育与激励型行为规范;从眼睛向内练服从型“内功”到盯住市场练创新型“内功”和以市场开拓意识导向、满足顾客需求的“市场功”,实现从小生产意识向社会化分工协作型经营观念的革命性转变。

三 中小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手段和策略(一)建立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1.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机制是指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通过激励因素或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之问相互作用的关系的总和。即企业激励内在关系结构、运行方式和发展演变规律的总和。激励机制包括外部激励和内部激励两部分的内容。外部激励指消费者、企业销售对象、政府机构、社区等对企业和企业成员的激励:内部激励指企业对企业成员即管理层和员工的激励,主要包括企业对职工的物质激励机制、工作设计激励机制、参与管理激励机制、组织气氛激励机制等。

2.中小企业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激励约束是管理的关键问题。有效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应达到两个目标:一方面,要给经营者以充分的自主权去经营管理好企业,以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保证经营者能以股东的利益为准绳运用好这些自主权,即企业经营者能够得到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这两大目标的实现要求所有者既不能对经营者作过多的直接干预,又必须对企业经营者实行有效的激励与约束。哈佛大学的詹姆斯教授在激励约束调查中发现,公司员工或管理人员只要发挥20-30%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努力就能够保住并维持工作,如果激励约束措施得当,上述人员的能力应能发挥到80%以上。我国的中小企业整体上还处于初创期和起步阶段,能否长远发展取决于多方因素,对企业管理层和员工施以适当的激励约束措施可以成倍的提高企业经营绩效,因此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中小企业来说十分必要。

(二)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途径

1.建立激励机制

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是中小企业规范企业治理结构解决代理问题的首要方式。其目的是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使委托人与代理人的目标趋向一致,使得代理人追求个人利益时,委托人的利益也能够相应实现。有效的激励机制应该按照责任、贡献、风险、利益相统一的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经营者的激励力度,促使经营者关心所有者的利益和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把给经营者的高额回报建立在企业资产升值的基础上,把经营者的收入最大化与企业资产增值最大化统一起来。

一是建立多种激励方式。中小企业激励机制包括利益激励机制、晋升激励机制和荣誉激励机制。其中利益激励机制是激励机制的核心部分,即通过提高管理层的收入水平,拉开他们和普通员工的收入差距并改变管理人员的收入形式。具体来说,就是将管理层的收入分成三个部分即:工资收入——月薪制或年薪制;奖金收入——奖金收入与经营绩效挂钩;没有利润,管理层就没有奖金;最后是股份收入,使得公司管理层通过拥有证券公司股份并从其升值中受益。

二是适当改变中小企业的股权结构。通过经理人员持股计划、经理人员股票期权计划、经理人员年薪制等办法使中小企业管理层拥有一部分剩余索取权,使管理层的经济利益与股东之间的经济利益相配合。促使管理人员有更多的促进公司经营状况改善的内在动机,从根本上改变中小企业的运转状况。

三是充分利用信息机制的作用。中小企业管理人员与企业股东签订的合同中应该包含代理人的个人信息和激励信息,使得代理人隐瞒私人信息或显示虚假信息的限制条件增加。同时政府管理上应在全国建立人才信息库,人才信息库逐步建立高学历人才、中等学历人才和低学历人员的个人信息储存,使得隐瞒虚假信息的内在动机大幅下降。

2.建立约束机制

一是从根本上完善中小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如任免管理人员时应充分发挥市场功能,尽可能通过经理人市场或通过内部公开竞争选拔管理人员,做到不任人唯亲:将公司董事、监事的工资与企业的效益挂钩,使得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目标相一致。

二是通过增资扩股发展多元化投资主体,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提高中小企业经营绩效。将新股东和独立董事引入董事会、监事会,可以有效制约其他董事与中小企业管理层之间的行为,促进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功能的充分发挥。

三是建立中小企业选聘用人机制。在中小企业内部选用经理人员,必须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避免家族选拔和任人唯亲,让符合条件的经营管理者成为企业产权代表,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企业资产的保值增值。符合条件的经理人员必须有企业创作的激情、强烈的责任感,还应懂得企业业务流程、懂得管理、善于发现下一环节代理人并能够有效监督、协调下一环节代理人行为。中小企业管理人员除可以通过经理市场选拔外,很大程度上可以通过内部选拔。选拔的程序可以参考政府机关选拔管理人员方式,先由认为符合条件的参选者竞争报名,然后由股东汇同专家等对上述人员进行理论考核和经营能力考核,最后通过现场答辩,择优聘用。

3.建立合适的经理人员报酬机制

随着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本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地位和作用己经越来越突出,成为企业的核心资源之一。中小企业的经理人员,不仅要承担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重任,还是企业选拔各级人才的主体环节。经理层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其他资源功能的发挥、其工作的质与量会直接关系到其所在的企业竞争力的高低和企业的生死。因此,选择适当的报酬机制对激励中小企业经理人员至关重要。

(三)加强中小企业战略管理

加强战略管理中小企业已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解决就业的主要力量,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入世贸组织以后,面对国内国际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必须针对自身特点在战略实施的同时,加强战略管理。特别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握战略核心

战略的核心是核心能力和竞争优势。一个企业如何建立核心能力呢?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内部整合,二是外部交易(资本扩张)。内部整合是外部交易的基础;外部交易必须通过内部整合才能将新增的资源变成自己的。资本扩张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资源,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融资,势必影响企业现有业务的运行;而且成功的资本扩张必需有足够的内部消化能力,可见对资金和管理的要求是很高的,中小企业一般不应该贸然进行资本扩张。

(2)低成本战略要求企业积极地建立起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能力,在经验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搞好成本管理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研发费用和品牌树立等方面的费用。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分布状况研究发现,中小企业大多集中于两种类型:一类是分散型产业,其基本存在包括服务业、零售业、批发业、木料加工和金属组装业、农产品、风险型企业等。另一类是新兴产业,包括IT、NT、新材料、新能源企业。中小企业之所以主要集中上述两种类型的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产业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在规模方面是一个较平缓的阶段,这样,不同规模的企业都可能是适度的。在这方面,日本企业的做法值得借鉴,他们设计出便于生产制造而又有市场需求的简单产品,这样对成本的控制就变得可行。但是简单产品的设计创新却需要增加前期的投入,我国的中小企业往往采取模仿他人的形式,有可能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所以要注意避免造成额外的违法费用。

(3)选准切入点中小企业没有必要和能力满足大部分的市场需求,如果与行业内的大企业争夺同样的顾客群,中小企业将处于不利的地位。选准切入点是主攻某个特定的顾客群,或某产品系列的一个细分区间,或某个地区的市场。围绕着如何很好地为某一个目标市场服务这一中心,企业制定的每一项性能方针都要考虑自己的市场定位,把精力集中在目标顾客上,以提高效率。

第四章 树立品牌管理策略

品牌竞争力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商品化的表现,也可以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物化的表现。在全球环境下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越来越多地和产品品牌的竞争力联系在了一起,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彼此制约、相互依存的。在日益动荡多变的市场条件下,品牌已经成为赢得顾客忠诚和企业求得长期生存与成长的关键。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重新审视其品牌管理策略。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核心是“满足客户需要”。未来竞争优势来自于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而不是市场营销。其实,客户关系管理(CRM)的实质就是在努力维系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关系,其最终目标也是为了企业的品牌得以延续和持久。品牌就等于客户,拥有客户才意味着拥有品牌,满足客户需求和维系客户关系的能力是衡量企业品牌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建立的关键点是“信守承诺”。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而以商业承诺为基石的品牌竞争力核心也必然是信用。在信息化的社会,品牌已经成为一种必需品而不是奢侈品,电子商务环境下,只有强势品牌才能生存下去,而强势品牌则可以创造品牌忠诚,立强势品牌依赖的基础就是信用。


五 结束语

尽管目前尚未发展成为成熟的基于相当规范的经济学理论,核心竞争力理论还是代表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企业经营战略理论的发展趋向。核心竞争力概念自1990年提出以来,运用企业能力理论揭示企业经营战略奥秘已成为当今世界的最新潮流。

我国中小企业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完善而不断的发展和壮大,已成为国民经济迅速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小企业的活力根源在于外部环境的改变,也在于灵活的经营机制给予它的巨大动力,使它们得以更快的向前发展。但是,科技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使得市场环境日益变幻莫测,中小企业若不着手进行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在未来的市场中就可能不再有立足之地。因此,中小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不仅必要,而且具有紧迫性。

中小企业要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并获取丰厚利润,必须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任何一个在未来竞争中获得成功的企业,必须明确应怎样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能为企业发展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依托核心产品的优势,可以取得相关产品或服务的领先地位,并创造出众多意料不到的新市场,它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根源。

本文就我国中小企业构筑核心竞争力,从战略建立及具体的操作手段和策略上设计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案,希望能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参考文献:

[1]陈红星.建构中小企业的核心能力[J].企业经营.2003.(6):20-22

[2]彭杰.中小企业核心能力塑造[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15-16

[3]陈红星.建构中小企业的核心能力[J].企业经营.2003.(6):20-22

[4].叶永刚主编:《金融工程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169页

[5].李建良:《企业有效成长阶梯》,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4月

[6].黄津孚著:《现代企业管理原理》,(修订第四版),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

[7].杜胜利著:《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

[8].[美]布拉纳姆著:《留驻核心员工》,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1月

[9].孙键:《管理核心员工的艺术》,企业管理出版社,2003年4月,55页

[10].劳伦斯·S·克雷曼:《人力资源管理:获取竞争优势的工具》(英文版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3月

[11]吴阶宝.论我国中小企业核心能力的培育[J].淮海工学院学报.2000.(9):

23-24

[12]赵彤.中小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培育的探讨[J].北方经贸.2002.(12):31-33

[13]吕勇斌,蔡根女.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与核心能力培育[J].改革论坛.2002.

(2):5-6

[14]王义华.中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J].企业经济.2003.(6):119

[15]陈红星.建构中小企业的核心能力[J].企业经营.2003.(6):20-22

[12]童利中,丁胜利,马继征.企业核心竞争力新论.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3-50

[16](美)埃德加H沙因著,郝继涛译.企业文化生存指南.北京:机械工业出版

社,2004.5-29

[17]杨蓉.人力资源管理2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225-268

[18]高俊芳,郑熙春.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关键性环节[J].上海管理科

学.2005.(l):41-42

[19]童利中,丁胜利,马继征.企业核心竞争力新论.北京:人民邮电出版

社,2006.27-30


谢 辞

本论文是在刘跃武老师的悉心指导和热情关怀下完成的。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刘跃武。刘跃武老师平日里工作繁忙,但对于我的这份毕业论文设计,她还是认真审阅我的开题报告、研究设计、中期检查、论文撰写、论文初稿等,帮我修改论文里的各处错误,并指导我克服写作过程中的困难。我在此非常感谢吴老师对我的帮助!

其次,我要感谢我的同学及朋友。在我写论文的过程中,他们经常给予指导和帮助,并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对于完善我的论文有非常大的帮助。

感谢参与本论文评阅与答辩工作的各位老师!

感激的话还有很多,但我的言语表达能力有限,无法将谢意一一表达出来。伴着这篇毕业论文的完成,我的大学生活也接近了尾声。再次谢谢我大学里遇到的所有老师和同学,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回忆,我的谢意全部融入心中,这将成为我迈向社会的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相关文档: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09-23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理论背景09-23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报告评述及展望09-2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开题报告(完整版)09-23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开题报告09-23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09-23

科技创新对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02-14

加强科技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10-18

坚持科技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12-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