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rothyLeonard-Barton(1992)认为核心竞争力是识别和提供优势的知识体系,它有雇员的知识和技能、物理的技术系统、管理系统、价值和规范四个尺度,前二者构成重要的知识储备库,后二者组成整理和控制知识系统。
Coombas(1996)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力的一个特定组合,是企业、市场与技术相互作用的特定经验的积累。Javidan(1998)从资源、能力、竞争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四个层次来论述核心竞争力,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各个事业单位的竞争力的协调与整合。
国内学者丁开盛和梁雄健(1999)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具有开发独特产品、发展独特技术和独特营销的能力。
管益忻(2000)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个企业特有的、能获得超额利润优势的、扎根于组织之中的、适应市场机会的、能形成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
李品媛(2002)认为,核心竞争力就如同人的素质一样是对企业各种能力或综合素质的高度概括,是代表企业最本质的东西。
白津夫(2003)认为,核心竞争力是基于优势而建立起来的战略,实质上是一种优势战略,扬长而不是避短。
刘洪伟等(2005)把企业的全部能力划分为核心竞争力和一般能力两大部分,认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是资源的有效整合能力,而整合能力是企业所拥有的配置资源的技能,以及协调不同能力的技能,它能够在价值链的某些环节上创造价值。
贺爱忠(2006)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本源则是企业的内在追求(企业文化)与外界刺激(外部环境)的交互作用。
王毅(2007)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能力及能力构架与层次组成的一个两维知识系统。
陈建勋(2008)认为,核心竞争力是一种整合企业内外部优势异质资源和能力的特殊能力,借助该能力可以获得整个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
韩佳泉、付绍亭(2009)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有的、能为企业带来消费剩余的、支持企业可持续竞争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从上述国内外不同学者关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厘定中,可知现有研究成果大都从知识、产品、营销、利润、企业文化等角度方面论述,很少从企业本身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合作、财务指标方面进行阐述。通过综合已有的研究文献,笔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能够从企业的竞争对手等外部环境获取有用信息,把外部竞争市场逐步转化为内部竞争市场,以财务等新视角进行核心竞争力测评的知识管理体系。
二、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
市场经济意味着竞争,企业竞争力是竞争主体为了赢得顾客、占领和控制市场而培育的能力。同一般的竞争力相比,
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具备哪些特征呢?在这一问题上,学术界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以贾春峰为代表的国内主流学者的观点(2002)认为核心竞争力应具备三个特征:应当成为企业利润的最重要来源;不能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所代替;能够不断地开拓出产品,具有旺盛、不衰竭、持久发展的生命力。
丁开盛、梁雄健(1999)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三个特征:特定性;不可分离性;不易模仿性。管益忻(2000)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是消费者剩余。
李悠诚等(2000)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无形资产,在本质上是企业通过对各种技术、技能和知识进行整合而获得的能力。
张维迎(2002)用了五个形象的词组来描述核心竞争力特征:偷不去、买不来、拆不开、带不走、溜不掉。
叶芃(2002)认为还应该在这5个词组的基础上再加上一个“变不了”,因为其必须保障企业在相当长时期内都能够通过核心竞争力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而不是短期的竞争优势。
范恒山(2002)把核心竞争力通俗地表述为:当一个企业在市场上碰到对手时,能够战胜对手,这就是竞争力;对于企业来说,不仅能够战胜对手,还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获得持续竞争优势,这就是核心竞争力。所以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能够获得持续竞争优势。
蒙宇(2003)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六个特征:①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其价值具有长期性。②垄断性。也称为独特性。核心竞争力为该企业独有,其他企业短期内难以复制。③平台性。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可以强有力地支撑该企业进入其他新兴领域。④持续性。之所以能够成为竞争力的“核心”,就说明它可以在企业竞争中发挥持续的作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不是处于随时变化和不稳定状况中。⑤组织性。有效的组织具有“倍增能力”,也是“保持核心竞争力的一条有效途径”。⑥叠加性。即两项或多项核心竞争力一经叠加,可能会派生出一种新的核心竞争力,而且这种新的核心竞争力往往强于原来几项核心竞争力的简单加总。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核心竞争力的本质特征是建立一套不断更新的知识管理体系,以解决多元化企业如何有效整合资源和能力的问题,并站在竞争对手的角度分析对方的有用信息,从而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归根结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本质是为了取得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笔者认为,持续竞争优势的形成是要逐步建立一套基于竞争对手视角的不断更新的知识管理体系,可通过下图来说明。整个企业产品竞争过程如同产品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随着时间T的推移,从D1到S,竞争优势逐渐上升,到达S顶点,在SD2阶段下降。通过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不断研发产品和提高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获得了持续竞争优势,如下图中曲线SCA所示。
三、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方法
核心竞争力理论认为企业自身素质与内部资源的培育和积累比外部环境对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更具有决定性作用,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取得成功的法宝。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是根据其内涵和特征来进行的。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正2010.10下旬•09•□
D1D2D3D4SC
A竞争优势持续竞争优势形成图□财会月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确识别,能帮助企业在众多资源和能力中清楚地了解自身的竞争优势,使企业有效、合理地利用资源,稳步发展并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对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国外学者Prahalad和Hamel(1990)提出三个检验标准:①核心竞争力应该提供通向多种多样市场的潜在通道;②核心竞争力应该对最终产品感知顾客利益做出巨大的贡献;③核心竞争力是难以模仿的。Prahalad(1993)又提出三个检验标准:①它是竞争差别的重要资源吗?②它超越了单一业务吗?③竞争者很难模仿它吗?AmySnyder和WilliamH.Ebeling(1992)认为核心竞争力对最终产品或服务的价值有重要贡献,有支持多种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潜能。KleinJeremy,DavidGee和HowardJones(1998)认为核心竞争力是技能网络,在识别企业技能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找到各技能之间的关系,得出企业的技能网络,从而表示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内学者陈畴墉和胡隆基(2000)从延展性、市场价值性、独特性三个维度,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识别模型。马力和屈雅(2001)提出了识别企业核心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数学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思路,建立了基于多因素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的企业核心能力识别模型。万伦来和达庆利(2003)基于核心能力、企业资源、企业行业三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循着核心能力产生和发展的逻辑途径对其进行层次和维度分析,提出了递阶层次归纳法来直观地识别核心能力。张月莉(2006)通过分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提出了基于结构分析方法的企业核心竞争力识别模型。史志明和时静静(2008)引入了时间要素,对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改进,通过该方法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识别,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分析企业当前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分析企业的待发展能力以及需要放弃的能力。构建识别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方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综合上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识别方法,主要集中应用定性的描述法与半定性的层次分析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识别的企业对象基本都是非金融企业,识别指标鲜有财务指标。财务核心竞争力在属性上是一种无形资产,企业不易识别。
四、核心竞争力的测评体系
企业核心竞争力测评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推向实践应用的重要环节,正日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是核心竞争力中的基础与关键性工作,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
国外学者Prahalad和Hamel(1990)提出了判断核心竞争力的三条准则:①扩展性,即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具有进入更广泛市场的潜力;②贡献价值性,即核心竞争力可以提供用户从最终产品感知到的价值;③难以复制性,即核心竞争力难以被竞争对手复制。
Meyer和Utterback(1993)在产品族和产品平台背景下,应用专家打分法从产品技术、对用户需要的理解、分销渠道、制造能力四个维度评价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Durand(1997)把核心竞争力分为卓越资产、认知能力、程序与常规、组织结构、行为与文化五个维度,并提出一个度量核心竞争力差距的测度框架,从研究开发、设计与工业化、采购、供应、制 造、营销、分销、销售、企业总体管理等方面来评价核心竞争力的差距。
国内学者魏江、许庆瑞(1997)用THIO指标体系,从人员能力(5个指标)、信息能力(3个指标)、设备能力(3个指标)、组织能力(3个指标)共14个指标来评价企业技术能力。通过问卷调查评价企业技术能力,通过专家打分确定指标权重来对核心竞争力进行测评。郭斌、陈劲和许庆瑞(1998)从企业战略管理能力(12个指标)、企业核心技术能力(40个指标)、企业核心制造能力(26个指标)、企业组织/界面管理能力(13个指标)、企业核心营销能力(3个指标)五个维度共104个指标,同时考虑产业动态(5个指标)与企业绩效(8个指标)对核心能力进行评价。
张新民、王秀丽(2006)从财务视角透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数量、质量、时间三个维度构建了财务分析评价标准。刘佳(2006)引入因果模糊的概念,通过企业的独特性资源、核心竞争力、默认知识、决策过程和社会资本的作用使得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难以被复制,从而把因果模糊作为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或根本来源。
郭岚、张祥建(2007)从市场竞争力、管理创新能力、资本营运能力、企业资源、技术开发能力5个维度设计了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基于人工智能BP神经网络的专家模型,系统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定量分析。至今尚无学术界与企业界普遍接受的测评核心竞争力的方法,
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方法大致可归为描述法、半定量方法、定量方法、半定量与定量相结合方法四种。要构建一套通用的定量测评体系,必须在方法上进行创新,而且应该从研究视角出发,结合多种因素,解决相应行业的实际问题。、我国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的发展趋势余光胜(2002)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由企业内资源、能力所内生的。通过逐层剥离依附于企业竞争优势的外在因素,可以发现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获得源于企业的知识。所以企业应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通过整合企业内部各种资源来培育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研究者及观点》相关文档:
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成果转让协议04-04
核心竞争力研究者及观点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