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时间:23-11-21 网友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太白县咀头初级中学 杨琴侠

一、教材依据:

《声音的产生》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第一节的学习内容。

二、设计思想:

新课程已经历了三年的探索、实践,现在已经从实验起步阶段走向深化推进阶段。我作为课改区的一名教师有幸参加了新课程物理教学,在学习、探索、实践、反思中不断加深对课标的认识:新教材无论在内容、形式上还是在思想、方法上都有创新,给老师的发挥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因此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引导学生上好每一节课是摆在我们参与课改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下面以《声音的产生》为例谈自己的做法。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个知识点比较简单,关键是通过学生由熟悉的生活情境进入到物理知识的探究中,在观察、感知、举例和实验等活动中,让学生去领悟声音的奥秘。能对声音现象提出问题,用心去探索,探索时要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最后通过“知识拓展”环节,帮助学生进一步将生活与物理联系在一起,另一方面也可以锻炼学生表达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发声体与不发声物体的差异,能总结出发声体的共同特征,培养对比观察能力。

2、通过观察分析,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能概括出声音是由于发声体的振动产生的。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本节知识易学易会,又多了听觉感知,给学生美的感受,初步领略声现象,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积极情感,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它同学交流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的条件。

五、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六、教学流程图:

七、教具准备:吉它 笛子 橡皮筋 尺子 音叉 铁架台 乒乓球 鼓 水槽 多媒体设备 上网搜索的图片及声音、视频文件

八、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让我们的合作伴随着优美的音乐开始吧。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优美的音乐

生:让学生上台演奏乐器

师:这些同学真是多才多艺,有出息。老师再请同学们听一些声音。利用多媒体播放自然界的一些声音

大家听到如此丰富、优美的声音,你有何想法:对于声音想知道什么?或者对于声音有什么问题?(将学生提问列举到黑板上,并选出本节课的研究课题——声音的产生)

(二)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

1、猜想与假设

师:根据生活经验及你自己对声现象的理解你认为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会有各种回答。)

师:大家能有自己的见解,很好。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

2、实验探究:

(1)分组探究(依器材自然分组)让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何区别

组1:将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发出声音

组2:将一直尺一半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发出声音

组3:用鼓棰击鼓,发出声音

组4:敲击音叉,发出声音

师:还有三组同学的桌子上没有任何器材,你们能想办法制造出声音吗?

组5:用手敲击桌面,发出声音

组6:用手轻拍一张纸,发出声音

组7:把手放在喉结处,发出“啊”的声音

师:大家刚才的表演都很精彩。下面请相邻两组交流一下你们的做法,有何所“闻”所“见”?这些发声体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1:我们听到了声音,看到了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师及部分学生鼓掌。

生2:我没有看到桌面振动

生3:鼓面也没有振动。

师:谁有办法证明鼓面、桌面、音叉在振动吗?

生4:在桌面上放一粉笔头

生5: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

师:这些办法都很好,为更具说服力,我们来实验一下吧。

演示实验:请一名对鼓面、桌面、音叉的振动持怀疑态度的学生上讲台演示。

演示一:将一粉笔头放在鼓面上,击鼓,观察到粉笔头在跳动,鼓声停止了,粉笔头也停止了跳动

演示二:敲击音叉,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轻轻接触悬挂在铁架台上的乒乓球,音叉发声停止,乒乓球也停止跳动

师:现在你们同意第一位同学的结论了吗?

全班同学:同意。

师:好。下面我们继续探究。

(2)请同学们吹一下笔帽。讨论:这次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后请一位同学回答:空气振动产生的。

师:还有哪些声音是空气振动产生的?

生1: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生2:吹笛子发声是笛管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生3: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振动产生的。

师:可见气体振动也能产生声音。

(3)拨动水让其发声,请同学们观察水面并思考: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水的振动产生的

用多媒体播放图片,请同学生们认真观察。

生:水振动产生声音。

师:可见液体振动也能产生声音。

3:分析论证

师:请同学们描述你们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并板书: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三)联系生活,迁移运用

师:请同学们举一些发声物体的例子。并分析它们主要是由哪个部分振动产生?

引导学生举各种乐器如:二胡、笛子、吉它、鼓、口琴、钢琴等,并按照乐器种类进行板书。

(四)知识拓展,回归生活

1、播放歌曲《保卫黄河》,请同学们说出歌词中涉及到的物理现象。

2、实践活动:甩纸炮

(五)回顾小结,交流收获

师:请谈一谈你学会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1) 获得哪些知识技能,解决了哪些问题。(2)有怎样的情感体验,经历怎样的探究过程。

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得出。

生1:我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生2:我知道了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生3:我知道了对于现象不明显的的实验可以间接显示并观察。

生4:我知道了实验探究的方法。

师:这几位同学上课很认真,归纳得很全面。大家鼓掌鼓励。请同学们下去后对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六)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课本P49 1、2题

2、课后小制作:自制哨子

(七)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3、声源:发声的物体

弦乐器 弦振动

管乐器 空气振动

打击乐器 固体振动

科学探究的方法

九、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特点是把学习权完全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模拟物理知识发现的过程,通过亲历、体验,达到语言所无法达到的效果,让学生从一个个具体的、真实的物理图景,感受到物理学的美与物理知识的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了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验的能力。适应了当前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相关文档: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与反思精选09-01

大班科学活动《光和影》教学设计09-04

优化教学环节,提升课堂效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优化策略09-05

幼儿园中班教案《排排队》教学设计09-12

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设计《我们的学校》09-13

西湖教学设计和反思09-14

《西湖》教学设计15篇09-14

2022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案例(集锦7篇)09-15

单元教学设计模板(优秀4篇)09-15

《古对今》教学设计、教学反思09-15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