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我与社会》教学设计
课题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我与社会
单元
第一单元《走进社会生活》
学科
道德与法治
年级
八年级上册
学习
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 感受社会社会生活的绚丽多彩。
2. 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努力为社会做贡献。
能力目标
1. 通过分享暑期生活,感受社会的绚丽多彩,加深对社会的认识。
2. 通过模拟不同场合的自我介绍理解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人的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确定的。
知识目标
1.感受社会生活,学会承担社会责任。
2.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融入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
3.知道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有不同的身份。
重点
难点
学法
主体参与式学习
教法
情境教学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视频导入:
(电影《泰山归来》片断)
设问:在《泰山归来》影片中,主人公人猿泰山能力强大到几乎能战胜一切,是否代表他可以离开人类社会而生存生活?
提示:电影告诉我们,一个人无论怎样强大,最终也要归于人类社会而生存生活,任何人都不能脱离他人而存在。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主动认识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在生动鲜活的社会课堂中学习,成长,在异彩纷呈的社会实践中锻炼、发展。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学生观看视频。
提升学生对影片故事的本质的认知。
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感受社会生活
活动一:“运用你的经验”——李铭的一天。(情境图片)
情境一:李铭与爷爷晨跑;
情境二:李铭和妈妈一起买菜;
情境三:李铭和同学去敬老院;
情境四:李铭和爸爸看电视。
设问:结合以上情境和你的经验,说说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提示:观察认识、社会实践、体验感受;走进社会生活;通过社会传媒了解认识;学习交流;发现问题,引发思考……
设问: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受?
提示: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知识来源于生活与实践,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关心他人,能给自己带来快乐。在实践中增长见识,锻炼自己的才干,通过社会实践,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所在。从中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定位,增强自己努力学习的信心和毅力。
(多媒体图片同步展示)走进农村,我们看到农民在田间劳作;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观看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们面前展开,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
暑假里,七(3)班小梅经历了很多的“大事”,以下是她的经历日记节选。
(多媒体图片及内容展示)
活动三:故事分享
在你的暑假生活里,一定也有不少这样的“大事”,让你印象深刻。把你的感受写下来,与同学们一起分享。
如:参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活动;看了电影《战狼2》……
小结: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随着身体的成长、智力的发展、能力的提高、我们的社会生活空间不断延展,我们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设问:人能够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吗?
(多媒体展示:人的社会关系图)
每个人的衣、食、住、行、工作、学习、生活等都离不开社会,都与社会中的其他人产生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多媒体图片展示)
目标导学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果把个人看成点,把人与人的关系看成线,那么,由各种关系连接成的线就织成一张“大网”,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相关链接:
人是政治的存在者,必定要过共同的生活。
——亚里士多德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依靠着别人的劳动,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
——爱因斯坦
活动四:探究与分享——我的不同身份
图片展示:我是消费者、我是志愿者、我是大姐姐,我是学生……
学生以不同的身份介绍自己。
小结: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例如:我们是父母的子女;我们是老师的学生、同学的同学;在小区里,我们是业主,也是其他业主的邻居;在祖国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
相关链接:
几种主要的社会关系
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不同的类型。社会关系从建立的基础可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
血缘关系:以血亲或重量联系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
地缘关系:直接建立在人们空间与地理位置关系基础上的社会关系。如同乡、邻居等。
业缘关系:以人们广泛的社会分工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拓展空间:
试着绘制并填写“我”的社会关系网络图,并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确认属于哪一种关系。
(多媒体展示,学生交流讨论完成。)
学生交流讨论,自由发言。
学生自主谈感受。
示例引导。
学生思考 “我”与社会的关系,交流表达。
学生阅读。
学生介绍自己的不同身份。
学生自读“相关链接”。
学生交流讨论,填写社会关系。
通过“李铭的一天”,让学生思考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了解社会生活。
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对社会的初步认知能力。
感受身边的社会。
根据示例引导,简单记录自己的暑期生活“大事”。
了解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
拓展学生对社会的认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了解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培养学生集体交流合作的能力。
课堂小结
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离开社会而存在,社会的发展更对每个人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要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只有进入社会大课堂,亲历实践,方可尝到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适应社会生活需求。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感和社会责任感。
板书
我与社会
一、感受社会生活
1.我们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2.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各种社会关系
二、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总结本框内容涉及的主要知识点,形成知识结构图。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1.1《我与社会》优秀教案》相关文档:
我与学校共成长演讲稿3篇09-01
我与学校共成长演讲稿范文5篇09-01
【精华】我与学校共成长演讲稿4篇09-01
我与学校演讲稿范文8篇09-01
我与学校共成长的演讲稿(精选5篇)09-01
我与学校共成长演讲稿九篇09-01
原创我与企业共同成长征文精选10篇09-17
我与医院共成长演讲稿09-18
我与医院共成长演讲稿9篇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