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策略及其实践路径研究
摘要:人工智能时代对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而言,无疑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而且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对于人才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既关系到教学理念的创新,也关系到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甚至,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对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改革;高校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实践路径
一、从“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谈起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业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创新点。尤其是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在随着国际潮流在大力推动大众创业,可以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已然到来。那么,这就对我们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有序开展,如何推动相应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如何推动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改革,如何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的成功案例来进一步探讨课程体系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实践尤须考量的问题,当然,也是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密切相关的问题。因为这其中关涉到高校的培养模式改革与教学模式改革等具体问题的探讨。
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离不开教学理念创新
毋庸置疑的是,创新创业教育应该理念先行,在相应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才能取得相应的预期教学目的和教育诉求,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成效。由此来看,高校教师应该有着前沿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惟其如此,才能引领学生树立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行动。“育人先育师”阐明的就是这个道理。
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不可否认的是,创新创业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镇,也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从人工智能领域来说,人工智能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它在我国经济建设以及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空间中所展现出无限广阔的前景,这些可以说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的相应的契机和平台。也就是说,在校企结合这方面,人工智能设计教育以及人工智能设计教育改革,都会相应的技术知识支持和相关的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培养。
三、高校人工智能教育离不开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
应该看到,人工智能教育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必然离不开其他学科的辅助和支持。为什么这样说呢?从目前各学科的发展态势来看,跨学科的研究,多学科领域的交叉研究,将为一个学科的壮大,为一个学科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很显然,从人类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长远发展来看,多学科的文化互补、融合与协同研究,都是我们当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应该是考的一个着力点。也就是说,我国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从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向前发展,是必然的也是目前来说是主流的发展趋向,当然是更为长远的发展趋向。
一个显要的事实是,“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需要更大、更广域的学科交叉与学科融合。它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科学、数学、微电子、自动控制、医学、语言学、生物学、文学、艺术学、哲学、美学、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人机工程学等学科领域知识的支持和辅助。可以说,其他学科门类都能够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提供其他学科的技术知识和理论建设。所以从这一点来看,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应该说是多学科共同努力协作的结果。尤其是人工智能设计教育的建设以及路径的建构,同样也离不开其他各学科,在技术方面和理论内涵方面给予的更多的支持和辅助交叉研究。
四、“人工智能+教育”的高校人才培养实践路径
1.“人工智能+教育”尤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人工智能教育的人才培养首先离不开技术人才的培养。我们知道,人工智能教育,是通过最前沿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尤其是通过精确的深度算法来实现,因而,这就需要更加专业的人工智能技术教育,这可以说对人才教育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不仅需要配备一流的师资队伍,同时也需要有优质的学生生源。在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培养方面,不仅应该将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起来,而且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通过校企联合,通过实验室建设,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具体的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从而将理论和应用达到有效的融合和统一。
2.“人工智能+教育”有待观念更新与有效利用数字资源
我们知道,人类文明的历史主要由表征精神文明的文字的历史与以器物文化为代表的物质文明构成。那么,“在互联网出现之前,书写是人类庄严地记载事实的一种方式──对关于某个文明的历史、产权、族谱、法律和文化的公认真理进行编码。”由此我们也进一步知悉:“书面语言使我们能够沟通思想,数学让我们可以传达数量和维度信息,而科学素养让我们懂得如何面对自然世界。在数字环境中,人类需要更复杂的读写能力,我们能够做的,不只是在人与人传递概念。人类学的新三大读写能力──科技素养、数据素养、人文素养──使我们不仅能与他人交流,而且能够与机器沟通。更重要的是,他们使我们能够充分利用数字世界。”[1]
毫无疑问,在“人工智能+教育”的新时代,我们每个人的观念都应该时俱进的转化,可以说,互联网时代呈现的高等教育,不仅为我们的教育面貌不仅带来新的改观,而且使我们的实体课堂呈现出新的姿态。在这种以互联网与数字化辅助教学为特征的高等教育新生态环境中,混合式教学将成为最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与之相应,数字资源的有效利用,关于传统课堂教学形成有益的互补。
3.“人工智能+教育”亟待提升教师的科技素养和专业技能
值得指出的是,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师的专业技能,对于人工智能教育人才的培养,起着基础的、先导的作用。有什么样的专业技术教师队伍,就会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因而说,加强教师队伍的理论素养与技能水平是人工智能教育人才培养中重中之重的一环。一流的人工智能教师队伍,才会培养出一流的人工智能技术人才。这样就要求,我们的高等教育,尤其应通过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通过派出年轻教师队伍的出国学习,通过院校间的交流与学术会议等多举措并举,来提升师资队伍的优质提升问题,从而间接地为培养高质量的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做有效的奠基和必要的准备。
综上,“人工智能+教育”业已成为当下的时代主题。“大数据帮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判断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展现那些以前不可能观察到的学习层面,实现学生学业表现的提升;可以基于学生的需求定制个性化课程,促进理解并提高成绩。”[2]人工智能时代对于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而言,无疑是一个全新的面对,应该说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而且,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无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其中,既关系到教学理念的创新,也关系到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甚至,人工智能技术也会对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美]约瑟夫•E.奥恩.教育的未来:人工智能的教育变革[M]. 李海燕,王秦辉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70-71.
[2][英]迈尔-舍恩伯格,库克耶.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赵中建,张燕南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9.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重点项目ZD19002、一般项目GH20026);吉林省社科基金项目(2020B204);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课题(重点项目2021XZD007、一般项目2021XYB036);吉林大学课程思政“学科育人示范课程”项目(SK2021010、SK2021018);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JLJY202180346013);吉林省教育厅项目(JJKH20211253sk)吉林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1JGY29、2021JGP10);2021年吉林大学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建设项目(2021SZ1Y08、2021SZ1Y09)
作者简介:孔德明,吉林大学艺术学院教师,刘淑玲(通讯作者),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教师
1
《“人工智能 ”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策略及其实践路径研究》相关文档:
人工智能教育产品配套服务合同09-14
美国人工智能专业及其院校推荐04-20
NHR-5300系列人工智能温控器调节仪使用说明书05-15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研究07-04
浅析人工智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7-04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校教学策略研究07-04
人工智能技术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