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工作计划】
下面,我就“情境教学”做一个综合的探讨,揭示其内涵,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剖析其原因,探索创设情境和挖掘文本情境的方案。
一、当前“情境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多媒体使用过多过繁。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化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为众多教师所追求的时髦,很多教师一提到“情境教学”,就自然而然地想到多媒体,并认为在“情境教学”中使用的多媒体越多,创设的教学情境就越真实,也就越能体现教师的教学水平。于是就导致了部分教师在“情境教学”实践中对多媒体的运用不加选择,凡是课文涉及到的东西都要想方设法找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滥用多媒体。表面上看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调动起来了,但过多使用多媒体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更容易偏离教学重点,创设的教学情境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我们应该认识到适当的使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但多媒体的使用应该有一个度。
(二)偏离了教学目标。
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科学》中曾说:“当儿童游戏的时候,也是在发展他的知觉、他的智力。”基于此,在情境教学中很多教师非常重视活动和游戏,追求宽松、愉快的气氛,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部分教师常常照顾不到教学目标,把握不住教学重点,对无关痛痒的一些环节采用演绎现实生活来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虽然课堂上充满了活力,由于没把握住教学重点,看似气氛活跃的课堂,创设的情境游离于文本之外,非但不能批文入境,反而白白浪费了师生的时间和精力。
(三)情境教学的随意性。
可以肯定地说,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创设出的“情境”是生动逼真的,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情境进行训练和学习,也有助于对教学内容的消化理解,老师也为自己创设情境成功而自豪。但是,在“情境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还缺少深思熟虑,想什么时候创设情境就什么时候创设,想怎么创设就怎么创设,重点不突出,难点没解决,带有极大的随意性,把“情境教学”当成一种形式,没有统揽课堂全局,更没有把握好整个教学内容,失去了“情境教学”应有的价值。
(四)教学条件的局限。
据我了解,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学条件普遍差,很多地方经济落后,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学校为数不多,一个村完小连一间多媒体教室都不具有,甚至连具有光盘播放、录音设备的学校也很少,在这样的地方开展“情境教学”,具有相当大的难度。要利用一曲音乐、利用一幅图片等简单的方式来创设情境都不具备相应的条件,查找和播放相应的影视资料就更成问题了。单凭通过教师的引导挖掘身边的景和物、人和事来创设情境,一些抽象的、远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就难以找到一些相应的资料和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导致“情境教学”受到局限,得不到多形式开展。
二、原因剖析及解决方案探索
(一)来自社会的压力。
“情境教学”体现的是教育新理念,主要是关注学生能力的训练,涵盖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等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些能力的提高不可能是立竿见影的事,因此,人们对这种“长期性”抱有怀疑态度,很多家长也不允许学校和教师拿自己的孩子来搞试验。教师面对巨大的压力,一方面要对得住家长和社会,同时又要树立新理念不能落伍,所以偶尔也得搞搞“情境教学”之类的课改,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更是大张旗鼓地探索,然而在平时就不敢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教改试验上了。要提高孩子们的应试能力,老师就得把基本的知识演变成千姿百态的题型来让学生训练,不但浪费了师生大量的精力,且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所以情境教学徘徊不前,始终不见效果。
当然,要解决这一问题绝非易事,还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扭转社会、家长对学校、教师的评价舆论,形成一种与现代教育新理念相协调的评价体系,我们的学校和教师才能走出应试教育阴影,“情境教学”才不会有羁绊。
(二)来自教师的问题。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很多教师在思想观念上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小学教师长期生活、工作在边远落后的山村,信息封闭,观念落后,方法传统,不具备深入研究“情境教学”的能力,连操作简单的现代化教学设备也不会,只知道一些“情境教学”的表面现象,在“情境教学”中情境创设方法单一,多媒体运用不恰当,经常偏离教学目标,把握不住重点。总之,教师对“情境教学”的驾驭能力不高,对“情境教学”认识肤浅,只能从形式上开展,取不到实效。
针对这些现象学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教师培训力度,打破传统保守思想,促使教师从根本上革新思想,“改头换面”,提高广大教师的整体业务素质。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新的突破。
(三)学生基础素质差。
当前“情境教学”之所以效果不佳,学生的基础素质差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对生活情境的模拟要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表演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还要有一定的胆识和良好的习惯,很强的理解能力和丰富的想象能力。然而这一切大家都是清楚现实状况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统一,社会的负面影响,师资的缺乏,导致学生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是不扎实的。所以我们要使“情境教学”取得实效,就必须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训练,就必须先解决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想象能力、理解能力等基础素质问题。
(四)办学条件落后。
上面已提到,我国广大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普遍差,导致了教师开展“情境教学”的局限性,开展“情境教学”很多时候都需要借助一定的现代化教学设备才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这一客观问题面前,我认为不能等,更不要因条件局限而放弃。一方面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学习,能运用这些现代化教学设备,经常了解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要整合教育资源,为“情境教学”丰富内容,更新手段,让有限的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在学校间流动起来,充分发挥教学设备和教学资源的作用。
总之,只要我们看准了“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找准了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就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有效的“情境教学”就能实现。
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创设情境已成为当前数学教师煞费苦心的一件事。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个建议》)创设问题情境正是为了满足学生的这一种需要,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的设置适合学生的问题情境,可以激活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从而收到最佳的教学效益。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无效情境,花里胡哨为哪般?
听一年级的活动课《游园中的数学》,看课题,本课肯定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一位教师执教:“老师所在城市有一个著名的旅游乐园‘欢乐谷’。”点击课件,出现了多彩的画面和活泼热闹的视频:许多小朋友在“欢乐谷”尽情地玩乐,几分钟就把孩子们深深吸引住了。“今天老师当导游,带你们到‘欢乐谷’去玩一玩。”接着老师抛出第一个问题:“到了门口,你们会看到什么呢?”学生开始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和对游乐园的印象猜测:“过山车。”“碰碰车。”“穿梭时空。”……学生猜各种有趣的活动项目,没想到老师让大屏幕出示的却是两排盆花。不少学生发出“哎”的叹息,听课老师哑然失笑。师:“你们看到了什么?这些花的摆放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导学生研究盆花摆放的规律。师:“进入大门,你们知道有些什么?”学生又开始“兴奋”地猜测,当然还是意外地出现“一排排灯笼”,让学生找排放的规律。接着进入“卡通城”,一阵可爱的卡通出现了,孩子们多开心啊。但画面马上变成了一行大狗小狗,让学生找规律:再之后是动感十足的“完美风暴”、“太空穿梭”等活动场面,随即出现“完美风暴闯关题”、“太空穿梭闯关题”……
这就是“游园中的数学”?低年级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音形并茂、活泼有趣的画面无疑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情境中“流连忘返”,但这种热闹似乎一次次打断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搅得他们心神不定。试问:这样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设计的“生活情境”课件,花里胡哨究竟为哪般?
二、蜻蜓点水式情境,有效果吗?
现在一些老师上课的时候总是过于追求新课程理念,但是对新课程的理念又把握不住。导致现在的公开课一开始的问题情景非常的隆重,越到后面就越没有味道,学生也回到了原始课堂。
虽然高喊着“进行课程改革,让学生在回到情境中自主的建构知识”。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却忽视了真正的将学生带人情境,并且能够贯彻到底。例如,一位老师苦思冥想的想到在导入新课可以用买东西,可是买完了东西,就开始灌输式教学,根本就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情境对于教学又有何意义!
三、现实生活削弱“数学味”
有些现实情境中的无关因素干扰了课堂教学的进程,导致了课堂效率低下。如教学《找规律》一课,教者创设了杂乱无序选择饮料和点心的环节让学生体会找规律的重要性这一环节。为了创设情境,教者这样教学:师:“如果小明先选牛奶和饼干再选果汁和汉堡会怎样?”生:“身体会不好。”“会拉肚子。”“营养跟不上。”。学生的回答“众说纷纭”,但无论如何,都点击不到教者心中预设的答案,最后教者只好强行切入:“小明这样选择会不会遗漏呢?”绕了一圈,学生也没能从生活情境中学到应学的数学知识。这一现象的出现,体现了生活情境创设对数学知识学习既有效又干扰的辩证关系。有些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削弱“数学味”,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四、生活逻辑缺乏真实性
有些情境内容不符合实际生活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捏造出来的。如教学“周长是多少”,教师设计一个情境:“秋天到了,小动物们正在举行秋季运动会呢?”小动物们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瓢虫第一,蜘蛛第二。蜗牛第三,许多同学当即表示不同意,认为蜘蛛跑的最快,应该蜘蛛第一。虽然这是假设的情景,但“虚拟”不等于“虚假”,虚拟的情境也应该符合最起码的生活逻辑,而不是教师随手捏来、信口开河。
五、媒体演示缺乏自主性
有些情境一味注重使用多媒体,看画面如此“精美”。而且有些实验操作给媒体一演示,简直是“分毫不差”。如在教学“相遇问题”应用题,首先媒体出示一幅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行走的情境图,然后演示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对行走的情景⑤:先闪动两人走过的路程,接着闪动相距的路程,直到变为一点。揭示这种现象就是“相遇”。但我认为,如果这里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下,理解会更加深刻。可惜的是,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对于学生只能是“隔靴搔痒”。其实,情境创设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媒体。
以上出现的种种现象,表面上看是教师对教材挖掘不深,导致情境创设只流于形式。实质上,我们看到许多课堂都有这样的倾向:先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再“一针见血”地引出问题,然后就将情境抛到“九霄云外”,直接去解决“问题”了。实际上,还是一个观念问题。教师作为教学设计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与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研究者和实践者的统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新任务,要求教师能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个体差异来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
所以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深入理解“教学情境”,作为一种理论,情境教学既有教育规律的科学性,又有教学的效果性。明确其情境教学的理论非常有必要:
(1)系统论原理。
系统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的基本要素构成的,它是具有确定的特性和功能的有机整体。情境教学法,是把教材实质性内容及相关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整体看待;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将探索能力与获得知识统一起来,将已有知识与新学知识统一起来。(2)直观教学原理
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有助于感性知识的形成,有利于抽象知识的具体化。情境教学最直接地体现了直观教学原理。它给教学带来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感知、理解、运用所学知识,从形象的感知达到抽象的理性的顿悟,缩短了认识的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
(3)情知对称原理
情知教学论从心理学角度出发,把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分为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这两类因素统一在教学过程中。只有揭示教育过程中的“情”“知”对称,才能真正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思想。情境教学是从学生的学习需要出发,根据教学要求创设教学情境,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认知因素与情感因素,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推动了学生认知活动的进行。
教师明确了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后就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教学环境了,在教学实践中也不容易造成偏颇。
当然明确教学情境创设的标准和要求,对于正确地实施教学过程也是必不可少的。
(1)要有“真实性”
“情境”的创设应符合客观现实,不能因为教学的需要而随意捏造情境。数学情境与现实情境二者应不相悖。如教学“周长是多少”,教师设计的情境如果改成:“秋天到了,小动物们正在举行秋季运动会呢?”小动物们跑步竞赛的动画情景,结果是蜘蛛第一,瓢虫第二,蜗牛第三。这样的数学情境与现实生活才相吻合,才有意义。
(2)要有“数学味”
情境创设“要紧扣所要教学的数学知识或技能,离开了这一点就不是数学课了。”
首先,要区分清数学教学生活化不完全等同于生活。如前例教学“找规律”,过多的无关信息不仅不利于学生“数学化”能力的培养和数学知识的掌握,而且会模糊学生的思维,失去情境创设的价值。情境创设要有“数学味”,要紧扣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设计。
其次,要区分清目的和手段的关系。情境创设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不应对情境本身作过多的具体描述和渲染,以免喧宾夺主,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3)要有“问题性”
情境创设不仅要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而且解决问题的活动导致了新矛盾的产生。对这个矛盾的深入探索,使儿童学生认识到了直观感觉的局限性,感受到了一种全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超越直观走向逻辑。
我有幸听了另一节《七的乘法口诀》,没有这么“生动活泼”的开场,黑板出示:
师:“看哪位小朋友最会动脑筋,能猜出小红花后面的数字,教师就把小红花奖给他。”老师话音刚落,好多小手纷纷举起,“28”“你是怎么想的?”“因为第一个空格里的数字是7,第二个是14,第三个是21,都相隔7,所以28。”“同意吗?”“同意。”“小红花属于你。”回忆6的乘法口诀后自编7的乘法口诀,交流各种肯创意的编法,并进行择优。……不仅目标明确,而且增加了思维力度,突出凸现了学生原有认知方式的不足和新认知方式作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巨大力量,从而使学生实现对原有认知方式的不断反思和超越。
(4)要有“自主性”
选择恰当地、适合学生发展的情境方式。学生缺乏主观感受的可以多用录像、动画等形式创设实际情境,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需要动手操作、亲身经历的’决不简单替代,创设操作情境。
结合教学内容与情境的内在联系创设情境,如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可让学生亲身感受什么是“相遇”,如让学生“实地”走走或用“物代人走”,学生完全有这个基础,而不是一段媒体“广告”——这就是相遇。
综上所述,面对情境创设的利与弊,我们必须有清醒的头脑,不能因为情境创设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滥用情境,更多的是需要我们以“真实性”为前提条件,“数学味”为实质内容。“问题性”为价值导向。而“自主性”为发展需求,结合四方面要求去创设情境,才能创设出符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的“真”情境,让学生在真实、自主、具有数学味和问题性的情境中快乐的学习。
那么为了有效地进行情境教学。教师应掌握哪些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创设教学情境的目的在于通过引起学生的新奇、愤悱等心理状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在恰如其分地全面把握学生学情及心态变化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积极的参与和主动的学习,或让他们体味到数学的美和趣味。方法如下:
1.联系实际法
用学生平时耳闻目睹的事实来联系教学内容,创设一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感受和接纳的感性教学情境。《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组织讨论法
设计某一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创造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和谐的气氛。课堂实践中,我发现合作讨论确实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情境。外向的和内向的学生在四人小范围中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小组讨论给了他们表现的机会。每次学生开展讨论前,教师一般先作必要的指导或把问题分解,以便学生在讨论中正确把握方向,小步子挺进:讨论中,教师深入小组进行点拨或参与讨论:讨论后,小组选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3.实验操作法。
通过设计观察、演示,进行小实验、小操作等方法来创设教学情境。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多媒体或实物演示,组织学生在观察、实验、操作中探究发现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认识,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抽象、概括、分析、推理。
4.运用游戏法。
通过游戏的形式来呈现教学内容或挖掘其中蕴含的数学原理的一种教学情境。国际数学大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省身教授说过“数学好玩”,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趣化教材。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能唤起学生学习的动机,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5.美、音配合法。
利用音乐、图片美感作用来配合生动的讲授,创设一种学生乐学地教学情境。人们往往认为数学是抽象的、枯燥的,与音乐、美术靠不着边。其实数学有着无以伦比的美妙,有些教学课堂配上美术音乐并非总有牵强、喧宾夺主之嫌。相反却能展示数学所蕴涵的美奂美仑的艺术风采。
情境是数学教学的有力支配,是搭建数学教学的平台。是开展数学教学的根基。更是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途径。可以说,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数学教学中的一剂良药。然而,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与深化,“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不断进入课堂、优化课堂教学的今天,工作在一线的教师,对数学情境教学的开展却产生了新的误解。进入教学误区。笔者在多次大型教研活动中发现其教学中存在的几大问题。这一切,不得不引起教师们深深的反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问题一:情境设置只为情景,脱离教学中心
当前,正倡导“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目的旨在设置情境,让数学走向生活,让抽象知识具体化、直观化。达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合理、有效地设置情境,将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向轻松,并充满趣味。可是,这一切却使很多教师的情境设置走向形式化,并远离教学目标,失去教育中心。错误地把情境设置成一幅美丽的画面,使学生整堂课被陶醉在美丽的幻想中,在你说我斗中度过。这样的情境,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对策新的课程教学倡导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形式,并不是让教师当观众,学生在课堂上随意表演。更不是让课堂变成一幅情境画面。而是强调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创设一个有利于开展教学,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教师所设置的情境,不仅要符合教学内容本身,同时要考虑地区实际情况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既要体现情境中的趣味性,又要重视价值性。“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的宗旨是在情境中发现与教学内容有紧密联系的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做到提问有目的,有价值,绝不能让学生行走在茫茫的情境海洋中,感到困惑与不解(转载 于: : “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到“数学因教学而情境,因情境而提问,情境服务于教学”。抓住这个中心。情境教学将不再是一场梦,不再为情境而情景。
问题二:情境设置过于拟人化、虚幻化,脱离现实世界。
教学中,教师可能为了设置某一情境,挖空心思,左思右想,创设出无数拟人化、虚幻化的情境。其实,这样的情境。弊大于利,在很大程度上将严重影响学生的思想,引起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疑惑,对数学知识的不信任,造成学习数学与内心的矛盾冲突。同时将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使之产生错误认识,形成错误思维,对未来发展形成巨大障碍。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这一内容时,一位老师设置了这样的情境:电脑演示三辆车,车轮分别为三角形、方形和圆形,进行运动,教师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明确圆形车轮的优点与价值。然而。这样’的情境是不切合实际的,过于拟人化。在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也不可能有车轮是三角形、方形的车,因为这样的车是无法运动的。所以,这样的情境不仅给学生以误导。同时也让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产生徘徊。笔者认为。这是一个不正确的情境设置。
对策情境创设必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不能单纯地强调情境的虚幻与夸张,只为活动而情境。必须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价值的再现,使教学中的每一名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生活价值与现实价值,让教学得到真正“实惠”良好的教学情境推动教学改革,助长教育灵魂。作为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当前课程改革给教育教学带来的严峻挑战。让教育教学在情境中生长,在情境中发展,实现数学教学的社会价值。“情境产生问题,问题推动教学,教学服务学生。”永远是数学教学的真理。因此,教师创设情境的优劣。直接关系着数学教学的开展,影响着学生未来数学的发展。笔者认为,情境必须围绕教学目标而创设,实现情境的科学化、合理化与生活化。
问题三:情境取代理论知识,冲淡教学主体
新课程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然而,笔者发现,教师却忽视了一个关键的教学环节――总结归纳(转载 于: : “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错误地认为新课程改革就是学生自学,创设情境只为陶醉学生。忽视知识的归纳、总结和提高,导致教学走向低谷,忽视理论指导,造成情境取代一切,冲淡教学主体,使教育失去平衡,最终使学生迷惘。不知道自己在学什么,怎么学。
对策从数学的角度,正确认识情境创设的宗旨与内涵,联系教学目标,实现情境与目标一致。教师在每一堂课上所设置的情境,是在掌握目标、抓住关键的前提条件下进行的。所以,情境决不能取代理论知识,而是要在情境中探索、发现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形成规律、总结结论,从而在情境的有力支配下,建立起理论知识,凸显情境在教学中的地位,深化学习主题,达到教学中心,实现学生的学习目标,构建起“情境――目标”的有力桥梁。只有这样。教学中的情境才能得到价值的真正体现,达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学习思维的目标,建立起和谐的数学教学课堂。
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数学情境教学迈入课堂的今天,教师的教育教学自然地也应由主体转向引导。合理、科学选择和利用生活资源,是教师的职责。在此基础上,创设对教育教学有促进作用的情境,并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按照“情境服务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原则。切实体现“情境――目标”这一有效的教学途径,走出误区,走进生活,让情境教学化为教育的“催化剂”,学生的“交响乐”。
《“情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最新)》相关文档:
情境中的初中地理单元教学设计培训心得09-15
2023年中考三轮专题复习之情境试题-20对联(全国通用)(含答案)09-23
10.3 导游提供心理服务的技巧(导游业务)学习情境设计11-30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03-07
生物教学情境创设(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心得体会(多篇))06-09
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心得体会06-09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学习心得06-09
情境教学的心得体会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