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德育创新模式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小学德育教育的根本宗旨,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衡量德育教育质量的高低,不在于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道德知识,也不在于学生接受了多少道德观念,关健在于学生是否通过课堂学习的道德观念自觉地用于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并能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不懈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努力构建德育创新模式,增强了德育实效。
一、着力课堂,构建开放式的创新型德育课模式。
德育课是实施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我们在思品与生活(思品与社会)课教学中,主要实施的是三种模式,即讨论式模式:出示讲座题目一定向学习教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小组式模式:自我尝试学习----小组交流思想----小组代表发言----评出优秀小组;实践式模式:教师公布实践要求----各人(分组进行实践)----汇报实践情况----得出实践结论。我们的养成教育研究做到了“五有”,即:有明确的目标,有具体的内容,有按时评价的制度,有评价结果的处理,有阶段小结和表彰制度。
二、创新形式,构建自主讲座式德育活动课模式。
在我校,德育活动课的表现形式为班队会、夕会、学校集会、户外活动、基地活动、参与各类考核等。各类活动课坚持自主讨论的基本形式,如班队会、夕会、户外活动,一般程序为:师生共商活动目的----学生讨论活动内容及方式----班主任或辅导员指点引导----师生小结收获,把学生始终置于主体地位,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的教育理念。一位班主任组织一次《我能行》为主题的班队活动是这样进行的:由学生主持人宣布本次班会主题,学生人人动手动口,以我能行为内容充分展示自我----画画的,写字的,表演小品,唱歌的,弹奏乐曲的,小制作的,跳舞的,展示礼貌行为的,一时间,学生完全进入自主状态。教师据此与学生一道提示做人所需要的基本道德与素质,学生通过活动明白发展的意义。再如参与各类考核评价,日常行为规范分家、校考核两部分,先由学生对家、校各部分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在班上自我介绍自评情况,再申请班级师生和家长对其进行考证,最后学生自我认同,归结优缺点,确定奋斗的方向;对综合素质的评价考核,班级自我评价、学校对班级和办公室的考核评价,学校和班级都要吸收学生代表或全体学生参与到评价考核中来,让学生体验在创建名校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活动中当家作主的欢乐,关注自我成功感。
三、抓住重点,构建渗透启发式课堂德育模式。
四、创设机制,构建主体合作式自我管理模式。
自我管理无疑是养成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学生有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自然容易得多。实现自我管理的目的,要努力创设主体合作的机制。首先要创设激励机制。积极地大胆地引导、激励学生参与合作,在合作中比各种良好习惯的养成。近几年来,我校学生的良好卫生习惯养成都是学生在合作中养成的;再如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讨论,向贫困无援的同龄人献爱心都成了学生合作的主要内容。其次要创设方法机制。合作的方法很多,在校内,我们建立起了小组合作和班级合作的基本形式,讨论、辩论、比赛、评价是其主要形式,让学生记住:我不仅是我们小学的学生,更是市级名牌学校的学生,这样激励有利于学生树立自信心,建立自豪感,更有利于鞭策学生行为,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再次要创设监督制约机制。小学生可塑性强,涉及六个年龄段,在合作中加强监督和制约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的作用。监督制约要以纠正不良行为为目的,教师要引导监督者与同学为友,说服帮助,注意不与同学为敌,否则会引发班级、小组之间的不团结。教师更要处理好监督制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自觉克服小团体意识,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的校园环境,使学生敢于自我管理敢于合作,这大概就是俗话所说的“男服学堂”的道理吧。正面激励、指点方法、监督制约有利于学生合作,发挥自我管理的积极效益。
五、摆正主体地位,构建尊重信任式心理指导模式。
义务教育讲求平等,因此,义务教育学校必须把办学观念和教育教学行为准则建立在“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的基点上。这样才有可能构建起真正的尊重信任学生的良好心理状态。事实上,时时处处尊重信任学生是件不容易的事,它需要教师转变一些观念: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发展;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人是动态的,是可以发展变化的;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与学生为友,使其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等等。它需要学校采取措施建立师生平等友爱的环境,通过办公室建设、文明班级建设和教师年度考核等形成评价把尊重信任学生落实到教育教学的日常行为中。它需要学校领导、教师经常性的和学生进行心理沟通,遇有学生心理问题,务必冷静思考对策,施以正确的心理疏导。①谈话的语气要平和,态度和蔼,让学生想倾诉,敢说出;②谈话的时机要选择,地点要安静,时机上过急有必反的可能,过缓也有因遗忘而造成转化困难的可能。一般选择在学生对某一行为和现象处于彷徨困惑时为最佳时机,地点要选在心理咨询室和其他相对安静的地方;③谈话时师生必须平等,气氛融洽,让学生坐着甚至还应给学生倒杯水;④与家长通报务必避免“告状”、“打小报告”之嫌⑤谈话中要采用列举、比较、分析、鉴别等多种方法让学生转变认识,转化行为。尊重信任学生还需要教师有包容学生过失的品格。可以说,任何人的成长不可能没有过失,学生有了过失,教师如果不包容,很容易对学生生发怨恨心理,影响其教育态度和心理指导方法,首先包容然后教育才有可能让学生在被尊重被信任中反思自己的言行,收到自我教育的效果。
六、精心设计,构建潜移默化、环境育人模式。
七、扩展空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网络育人模式。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着眼整体构建,不断创新,加强实践活动,坚持情感激励,施以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才能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取得优化的教育效果。
《构建德育创新模式增强德育工作实效》相关文档:
经营班级——注重实效的主题班会11-15
构建德育创新模式增强德育工作实效03-11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 提高德育工作实效03-11
深化推进机制 强化督查实效03-25
依托网络联校,推动教育扶贫出实效07-06
依托网络联校,推动教育扶贫出实效10-07
纪检监察调研报告:增强派驻工作活力,提升派驻监督实效10-25
增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实效心得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