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讲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时间:23-07-28 网友

第9讲写景状物散文阅读

适用学科

初中语文

适用年级

初中一年级

适用区域

通用

课时时长(分钟)

120分钟

知识点

散文阅读:写景状物散文

教学目标

掌握写景状物散文的考点。

分析常见题型,掌握相应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分析写景状物散文考点及题型,掌握相应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写景状物散文考点及题型,掌握相应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的变换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的变化作为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但可以交代背景,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的表现主题。

状物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题材广泛,通过描写特定的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及其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情感、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的散文。

今天我们来学习写景状物散文。

二、复习预习

写景散文的几种行文方式

1、参游式(游记):一般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移步换景,地点交代清楚。

2、静赏式:以多角度主要描写一种景物。

3、并列式:并列写几种景物或将一个景物分解成若干个方面来描写。

4、变化式:描写一种景物的变化过程。

状物散文的分类

所谓状物,简单地说,就是描绘事物;具体地说,就是将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光泽等形象地描绘出来。常见的状物作文有三类。

1、写动物

动物种类很多,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有水中游的,它们各具特点,这类状物散文一般按照这样的写作次序:外形——习性——与自己的关系——点明中心。

2.写植物

状植物的散文一般按这样的顺序分析:外形——细部组成——特点——用途——点明主题。

3.写物品

这类散文大多先抓住描写物品的形状、大小、色彩及其特点,采用由表及里的方法,描绘大致轮廓,再对物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细致地观察,把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描绘出来,最后要挖掘出物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达到“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效果。

历年考题展示

1、本文写的是某某山上绝壁松,第⑥段为何花费笔墨写山谷中的松树?

2、文章第⑥段说“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一刻也离不开”表现在哪些方面。

3、作者在文中描写了不同树种的落叶,特点纷呈。请你把每种树落叶的特点加以概括,整理出来。

4、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运用准确的动词,结合语境进行赏析。

三、知识讲解

知识点1

写景散文的主要特点

1、形散而神不散。

“形散而神不散”,这也是所有散文的共同点。

写景散文的“形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时间跨度大

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限制,前可以远涉古代,后可跨及未来,又可覆盖今天。联想极丰富,文笔挥洒自如,极有感染力。

②空间转换广

 天南海北,空间宇宙,无不可以包容其中。空间跨度大,但写得层次分明,详略得当。把复杂的人和事放在每个空间里,有的随意点染,有的泼墨描绘,错落有致,色彩斑斓。

③景物意象牵涉多

写景散文重在写景,它所绘景象往往是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幅画面,营造出一定的艺术氛围。④表达方式活

散文常用记叙、说明、抒情、议论、描写等表达方式。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

散文的取材,可谓“杂乱”有章。散文虽思路开阔,包容量大,但它们都是紧紧围绕作者的意图而不“越轨”。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明确而集中,无论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地表达主题服务。

为了做到神不散,作者在选材上保持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秦牧说写散文最不能丢的是“思想的红线”。即用一个醒目深刻的思想,把看似散乱的一大堆材料,贯穿成文。若把这一个个事件喻作“珍珠”,真可叫做“红线穿珠”了。

写景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

①以承载有某一情感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②以作品中的“我”的活动作线索,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写出自己的想象。

③以时间或空间为线索;

④以感情的发展为线索。

2、意境深邃,注重表现作者的生活体验感受,抒情性强,情感真挚。

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地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如鲁迅先生的《秋夜》中,有这样一个片断:“我记得有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现在还开着,但是更极细小了,她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梦见瘦的诗人将眼泪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告诉她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胡蝶乱飞,蜜蜂都唱起春词来了。她于是一笑,虽然颜色冻得红惨惨地,仍然瑟缩着。”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冷寂深邃的意境,在细小的粉红花上,打上了自我情感的烙印,借景抒情,以物言志,寄托了自己与黑暗势力抗争,在艰难中顽强求索的精神。

3、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

 散文素有“美文”之称,它除了有精辟的见解、深邃的意境外,还有清新隽永、质朴无华的文采。所谓“优美”,就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音乐感,行文如涓涓流水,叮咚有声,如娓娓而谈,情真意切。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寥寥数语就可以描绘出生动的形象,勾勒出动人的场景,显示出深远的意境。散文力求写景如在眼前,写情沁人心脾。

(四)散文的鉴赏技法  

1、读散文要识得“文眼”。

凡是构思精巧、富有意境或写得含蓄的诗文,往往都有“眼”的安置。鉴赏散文时,要全力找出能揭示全篇旨趣和有画龙点睛妙用的“文眼”,以便领会作者为文的缘由与目的。“文眼”的设置因文而异,可以是一个字、一句话、一个细节、一缕情丝,乃至一景一物。

2、读散文要抓住“线索”,理清作者思路,准确把握文章的立意。

结构是文章的骨架,线索是文章的脉络,二者是紧密联系的。抓住散文中的线索,便可对作品的思路了然于胸,不仅有助于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且也是对作者谋篇布局本领的鉴赏,从而透过散文的“形散”的表象抓住其传神的精髓,遵循作者的思路,分析文章的立意。写景散文的线索前面已提及,在此不再赘述。 

3、牢记写景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互渗的特点,深入体会文章的意境美。

写景散文和我国古典诗词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都常常借景抒情,融情入景,托物寄意,咏物之前,意在笔先,可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了使读者具体感受到所寄寓的丰富内涵,作者常常对所写的事物作细致的描绘和精心的刻画,即“形得而神自来焉”。

 写景散文中意境的创设,通常有两种主要途径——“以景传神”和“以神驭景”,通过“景”的分析,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4.注意展开联想,领会文章的神韵。

写景散文中的形象往往是作者自己所亲闻、亲见、亲历的,是作者饱蘸着酣畅淋漓的情感写出来的,那么我们在阅读欣赏过程中,必然受到作品所饱含着的强烈情绪的感染和熏陶,并激发出丰富的想象。虽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作品中形象的想象,总不免要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道德观念和生活经历而有所加工改造,阅读所得的印象带有个人特点,但作品的形象与欣赏主体之间的同一性大于差异性。例如在朱自清关于荷塘月色的那绘声绘色的描写里,那荷塘既是清华园的荷塘,又是作者心目中的一片“绿荫”。同样,欣赏《荷塘月色》,读者心目中的荷塘,经过了欣赏主体的再创造,也已不是《荷塘月色》中的荷塘了,而是通过联想,搀杂了我们自己曾经目睹过、欣赏过的各种各样的荷塘的影子。但是作者与欣赏者有一点始终是共同的,那就是溶溶月色下的荷塘是美的,是幽谧宁静的。

因此,我们读写景散文就要抓住作者笔下景物“形”的特点,由“形”见“神”,深入体会作者内在的情感。

5.品味散文的语言。

①品味文中直接抒情的词、句,感受作者的内心。

②品味散文语言的外在形式之美。

散文的语言巧用修辞或其他技法。对偶、排比、省略、叠词、句子的长短、独特的符号以及句子的排列等外在形式都与内容息息相关。其独特醒目之处即蕴含有美点,细品之下,往往有惊人的发现。

③品味散文语言的内在意蕴之美。

散文的语言,有的简洁明了,准确精当,朴实无华,清新明丽,不假雕饰,率真自然;有的讲究韵味,委婉含蓄,言近意远。这都需要我们仔细品评其中的韵味。

知识点2

状物散文的要素

状物的散文,既要抓住外物的特征,又要捕捉观感的印象,从而做到主客体的统一。换个说法,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结合。

1、物:动物、植物、物品的特点

2、情:作者的内在情感

3、意:文章的主旨

写物是手段,是依托,抒发情感才是目的,是归宿;散文的“情理”往往体现在抒情议论的文字当中。

状物散文的鉴赏方法

1、披文入境,把握意象。

在状物类散文中,有一类散文是对物象进行描形写态的。这类散文描摹的物象侧重于表现物象的本原状态,用工笔描绘,以细腻逼真取胜。鉴赏这类散文要把握作者所描摹或解说的物象特征,体味寄寓在物象之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还有一类状物散文是把物象作为一种人格象征体来描写的。这类文章,作者所写的事物,既不是原生态的事物,也不是感觉化,情感化的心理物象,而是作为一种人格的象征形象显现出来的。鉴赏这类散文,既要求鉴赏者能感受物象、物境,能从文本中获得怡神悦目的审美感受,又要求读者能够披文入境,深切感受画面、物境中所包含的情韵,寻找到平平常常的山川风物、花鸟虫鱼中所寄寓的深层意蕴与人文精神。

2、察事体景,品体意趣。

在状物类散文中,有些散文的状物是用来寄情寓意的。文中既可以描述有关物象的故事,或睹物思人,或以物喻人,通过写物来写人,写人与物共悲欢、同哀乐,又可以通过写物的命运折射人的命运,从而写出人情世态,反映某些社会现状。这类散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借助具体的某一物象记人叙事,抒情写意。对这类状物散文的解读要察事体景、品味意趣,如果只是停留在人物、事情的表面,把它当做故事来解读,而忽略对文中所包含的情趣、意趣进行深入的体察,那么就等于买椟还珠。

3、依意而行,感受理趣。

散文虽然是用来抒情言志的,但用直接的抒情手法来展示创作主体的情志和个性的方式,其实并不适合状物类散文。状物类散文是依附抒情的,它往往借肋某一具体物象来言志说理,即通过写物来表达对人生、社会的一种理性认识。写法上,可以借物寓理,也可以借物明理。作者借助物象本身所含有的特质特性,充分展示,深入开掘,使之升华为一种哲理意蕴,然后适时评说,让人们在观物、赏物的同时,能解读物性,品评物美,进而从物象的审美特性中获得启示和教益。

鉴赏托物言志的状物类散文,要依意而行,感受理趣,鉴赏者要知人论世,知物知由,寻找人、事、物感人的地方,把握文本的情意核心;要能感应文本中物象的召唤,把握寄托在物象中作者的情感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获得一种审美心理、审美情绪,获得一种多维度的审美体验,并发掘出蕴藏在生命和生活中的深层意义。

状物散文阅读鉴赏的具体步骤:

1、读前抓信息,初步感知内容

(1)研标题、作者、时代背景

(2)抓首尾段、抓过渡部分、中心句等

2、通读全文,分析形象(动物、植物、物品)的特征

(1)找准形象: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

状物散文的形象较之其它类型散文的形象要突出、丰满、重要得多。全面把握作者笔下的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等形象的形声色味、情态特征及内在含蕴等是阅读好此类文章的根本。

(2)抓住角度:

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

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蕴涵

还要合理联想,揽旨品趣:文本阅读坚决排斥主观臆断,但需要合理的联想。品评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主旨、重要词句的含义等都离不开必要的联想。

(3)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①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动物、植物、物品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他们特征的词句等。

②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3、根据形象的特征,把握情和意

咏物类散文--感悟作者在物中所赋予的象征意,抒发的感情(意愿、人生观点、情感态度)要找准切合点,析“形”入“情”:这类散文总是借所状之物言志、明理。二者之间自有其内在的关联。

4、理清思路和结构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时空拓展咏物→中间穿插其它物对比反衬→注意典型特征,先由物后及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5、赏析艺术手法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

此类散文无不用到许多技法且涉及到它们的试题甚多。通常用到的技法有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表达方式(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铺垫、渲染、联想、想象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X、借代、通感、排比等)。

四、例题精析

【例题1】

空山鸟语郭枫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得鸟的语言;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③在朝来金色的阳光里,我喜欢用大半天时间,去谛听两只鸟在我头顶上鸣叫。它们总是用五个不同的音符串成一支歌。一只先唱,另一只接着,缠缠绵绵,重重复复,透明的情意,像滑滴在青石上的一线灵泉从歌声里迸落。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我喜欢它们灵活的体态,更喜欢它们的样子,依偎着、厮磨着,总是分不开啊!那时我不知道它的名字,现在仍然不知道,它究竟是哪种鸟呢?想着想着,自己却不禁失笑了。真是太傻!名字有什么用?人们喜欢各种好听的名字,鸟不一定喜欢,鸟喜欢唱的歌,人不一定能听懂;其实,人爱不爱听都是一样,鸟是唱给鸟听的。

④山雀是顽皮的精灵,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谁,没有山雀子一样的欢乐时光呢?可是,少年的好时光,总是流逝得太快又太恍惚,谁又能永远像山雀子那样的欢乐呢?想想看,人,制造出自己的桎梏,把自己套牢,乃是自然中最可悲的族类啊!但山雀们却不管这些,不管你快乐不快乐,不管你忧伤不忧伤,不管你有多少无聊的思想,山雀们,什么都不管;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嗳!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⑤过午之后,山林便到了入睡的时刻,高照在千山之外的秋阳。朦胧的光线竟灵空得如同饮醉了的月华:透着微醺,透着温柔,敛起那份耀眼的光彩;任凭幽谷深林去制造秋日的奥秘了。山林睡了,鸟儿们静默了。踏一坡金黄的落叶,踏一地斑驳的树影,也踏着一份薄薄的寂寞。在众鸟默默之中,“咕--咕—”,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那缥缈的鸣声,竟有些不可捉摸了。真的是鹧鸪么?在某某很少听到鹧鸪呢!鹧鸪该是鸟中的诗人,不,或者便是诗人的化身吧!就那缥缈的几声,便会把人拉回到一个古老的世界。“咕--咕—”,我回到了江南,“咕--咕—”,我沫着淡烟疏雨。石头城的苔痕,更加暗绿了哪!长檐飞角的小街,更加寂寥了哪!江畔的落日更苍凉了哪!“咕--咕—”,奔驰在石板路上得得的马蹄声突然隐去了。这是梦境,呵!这是在海角孤岛上奇幻的梦境。--是的,我知道这是梦,可是我多么喜欢重温!

⑥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⑦还要做些什么呢?

⑧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

【题干】作者在文中主要描写了那几种鸟的鸣叫声,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答案】绿背黄纹的鸟,重复缠绵;山雀,短促嘹亮;鹧鸪,忽断忽续。 

【解析】从第三段“缠缠绵绵,重重复复……”,“我在小时候就很熟悉这种鸟,绿背黄纹有一只小巧的红喙”两句可判断出第一种鸟叫声的特点;从第四段“山雀是顽皮的精灵,……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句中可以判断出第二种鸟叫声的特点;从第五段“从哪里传来的几声鹧鸪呢?忽断、忽续、忽近、忽远……”句中可以判断出第三种鸟叫声的特点。

【例题2】

茶花赋

久在异国他乡,有时难免要怀念祖国的。怀念极了,我也曾想:要能画一幅画儿,画出祖国的面貌特色,时刻挂在眼前,有多好。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她说:“这可是个难题,画什么呢?画点零山碎水,一人一物,都不行。再说,颜色也难调。你就是调尽五颜六色,又怎么画得出祖国的面貌?”我想了想,也是,就搁下这桩心思。

  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某某,心都醉了。我是北方人,论季节,北方也许正是搅天风雪,水瘦山寒,某某的春天却脚步儿勤,来得快,到处早像摧生婆似的正在摧动花事。

  花事最盛的去处数着西山华庭寺。不到寺门,远远就闻见一股细细的清香,直渗进人的心肺。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硃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白玉兰花略微有点儿残,娇黄的迎春却正当时,那一片春色啊,比起滇池的水来不知还要深多少倍。

  究其实这还不是最深的春色。且请看那一树,齐着华庭寺的廊檐一般高,油光碧绿的树叶中间托出千百朵重瓣的大花,那样红艳,每朵花都像一团烧得正旺的火焰。这就是有名的茶花。不见茶花,你是不容易懂得“春深似海”这句诗的妙处的。

  想看茶花,正是好时候。我游过华庭寺,又冒着星星点点细雨游了一次黑龙潭,这都是看茶花的名胜地方。原以为茶花一定很少见,不想在游历当中,时时望见竹篱茅屋旁边会闪出一枝猩红的花来。听朋友说:“这不算稀奇。要是在某某,差不多家家户户都养茶花。花期一到,各样品种的花儿争奇斗艳,那才美呢。”

  我不觉对着茶花沉吟起来。茶花是美啊。凡是生活中美的事物都是劳动创造的。是谁白天黑夜,积年累月,拿自己的汗水浇着花,像抚育自己儿女一样抚育着花秧,终于培养出这样绝色的好花?应该感谢那为我们美化生活的人。

  普之仁就是这样一位能工巧匠,我在翠湖边上会到他。翠湖的茶花多,开得也好,红通通的一大片,简直就是那一段彩云落到湖岸上。普之仁领我穿着茶花走,指点着告诉我这叫大玛瑙,那叫雪狮子;这是蝶翅,那是大紫袍……名目花色多得很。后来他攀着一棵茶树的小干枝说:“这叫童子面,花期迟,刚打骨朵,开起来颜色深红,倒是最好看的。”

  我就问:“古语说:看花容易栽花难——栽培茶花一定也很难吧?”

  普之仁答道:“不很难,也不容易。茶花这东西有点特性,水壤气候,事事都得细心。又怕风,又怕晒,最喜欢半阴半阳。顶讨厌的是虫子。有一种钻心虫,钻进一条去,花就死了。一年四季,不知得操多少心呢。”

  我又问道:“一棵茶花活不长吧?”

  普之仁说:“活的可长啦。华庭寺有棵松子鳞,是明朝的,五百多年了,一开花,能开一千多朵。”

  我不觉噢了一声:想不到华庭寺见的那棵茶花来历这样大。

  普之仁误会我的意思,赶紧说:“你不信么?某某地面还有一棵更老的呢,听老人讲,上千年了,开起花来,满树数不清数,都叫万朵茶。树干子那样粗,几个人都搂不过来。”说着他伸出两臂,做个搂抱的姿势。

  我热切地望着他的手,那双手满是茧子,沾着新鲜的泥土。我又望着他的脸,他的眼角刻着很深的皱纹,不必多问他的身世,猜得出他是个曾经忧患的中年人。如果他离开你,走进人丛里去,立刻便消逝了,再也不容易寻到他——他就是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劳动者。然而正是这样的人,整月整年,劳心劳力,拿出全部精力培植着花木,美化我们的生活。美就是这样创造出来的。

  正在这时,恰巧有一群小孩也来看茶花,一个个仰着鲜红的小脸,甜蜜蜜地笑着,唧唧喳喳叫个不休。

  我说:“童子面茶花开了。”

  普之仁愣了愣,立时省悟过来,笑着说:“真的呢,再没有比这种童子面更好看的茶花了。”

  一个念头忽然跳进我的脑子,我得到一幅画的构思。如果用最浓最艳的硃红,画一大朵含露乍开的童子面茶花,岂不正可以象征着祖国的面貌?我把这个简单的构思记下来,寄给远在国外的那位丹青能手,也许她肯再斟酌一番,为我画一幅画儿吧。

【题干】文章第三段写梅花和迎春开放的盛景,有什么作用?

【答案】(1)引出下文对茶花的描写;(2)运用衬托手法,以梅花和迎春花衬托茶花,突出茶花开得旺盛火红、更富春色的的特点。

【解析】根据文题可知文章的中心是写茶花的,开头部分先其他花,再来引出茶花。其他花所起的作用,要从两方面回答。

【例题3】

夜宿乌镇朱希和

①我是在谷雨之后走进乌镇的。高速公路两边的青山绿树烟湖和被称为“江南”的某某、某某、某某、某某都在身后淡远,恰似那远逝的江南。都市的繁华早已厌倦,我的目的地是心仪已久的乌镇——那个目前还相对古朴的江南水镇,那个孕育了茅盾、老通宝和春蚕的小镇。

②进入乌镇正是黄昏时分,夕阳下的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曲巷深弄,枕河人家,立刻给我一种江南水乡风韵的惊喜。明清建筑“屋檐相连、沿河而居”,过街砖拱洞横跨其间,精致的石拱桥、河埠头随处可见,老屋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当地居民仍住在这些老房子里,仿佛还有一点茅公笔下老通宝养蚕的味道。最迷人的是那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

③在石板桥上踱了几个来回,夕阳不经意间便滑落下去,倏然暮云四合,那一种幽暗我无从表达。我去过无数江南小镇,同里、周庄、西塘、南浔,无非是狭窄的老街,风情的茶楼,有点某某小异,而乌镇是不一样的。幽暗,古朴的幽暗,那是乌镇的底色。

④晚饭后我去夜游,这是乌镇最富于诗意的时刻。走在小河边、深巷里,深吸一口,都会闻到一缕南梁昭明太子读书的幽暗气息;若再转悠到蚕室、缫丝间或传统的印染作坊,你又会与幽暗不期而遇——蓝印花布垂天而下,蓝色的幽暗之下,你的心也变得幽蓝了。少年太子早已死去,但他精心编纂的《昭明文选》却依旧存活下来,被小镇之外普天下的读书人视为瑰宝。那个生于斯地名叫沈雁冰的文人,无数次走过小镇,他看见了运载蚕丝、棉布的木船以及林家铺子里楚楚动人的女孩,嗅到了子夜里散发的腐朽气味。然后,他也消失在岁月的迷雾里,他的那幢用《子夜》稿费修葺的故居,成为游客们窥视并评说功过的景点。暗夜里不太明亮的灯光勾勒出木屋和石桥的轮廓,那些明清建筑在新雨后仿佛被洗净了的器物,它们的细节被微光放大后点燃,甚至那些青瓦、木纹和窗页的转轴,都在蜿蜒的明暗中悄然显现,像雾气一样弥漫在古镇,向过往的岁月无限延伸,仿佛都在暗溢出一种情致,一种氛围。

⑤在暗夜里看沿河泛舟,是西栅最迷人的景象。船橹的咿呀声,混合着水被划动的声响,构成了声音细小的社戏。小船穿越被泛光灯照亮的窄街、游廊、高低错落的屋檐和爬满青苔的石阶等等,犹如穿越制作精美的电影布景。西栅没有酒肆的喧闹,小鼓发出的乐声,也没有歌女的低吟浅唱,只有岁月嬗递时偶有的时尚之声轻盈地飘荡在水面上。智慧的传承伴随着脉脉书香,在这里展现出一幅迷人的画卷。一位儒雅的长者站在桥上对我说:“不管人事如何变迁,乌镇永远是乌镇,在这江南水乡最美的一隅,那么温润,犹如黄昏里的一帘幽梦,晨光中一支摇曳的玫瑰。”

⑥躺在酒店的床上,我很快就醉入了梦乡。夜梦里,我于烟雨濛濛中踏着湿漉漉的青石板小路,寻找那江南二胡的一抹忧伤。与其说是寻找二胡的一抹忧伤,还不如说是寻找江南文化的残梦。忽又觉得天上飘起了细雨,我撑起一柄油纸伞,倘佯在杏花春雨的小巷,却始终未寻见那结着愁怨的丁香姑娘……我这才明白,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我不仅是惆怅,更多的是伤感。我始终认为,既然我们的历史曾因江南文化而绽放光彩,江南文化就不应走向寂寥雨巷的尽头,这份光彩不应褪色,更不应湮灭。

【题干】作者笔下的乌镇“古朴的幽暗”,它的“古朴”与“幽暗”分别体现在哪两方面?请分别概括。

【答案】一方面指乌镇建筑古色古香、色泽幽暗;另一方面指古老的乌镇文化底蕴深厚。

【解析】审题后读原文,从前向后寻找与“古朴”与“幽暗”相关的关键语句,如二段中的“最迷人的是那高高的屋檐,黑黑的窗棂,幽幽的水巷,瘦瘦的乌篷船……”

【题干】第⑤自然段划线句用了什么修辞?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它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镇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仍然能保持其原始古朴的风韵和古典的美丽风情,表达作者对乌镇的喜爱和赞赏。

【解析】“犹如”表明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句子把“乌镇”比作“黄昏里的一帘幽梦,晨光中一支摇曳的玫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乌镇的美和温润,表达了对乌鸦镇的喜爱之情。

【题干】从全文来看,文章第⑥自然段写作者的梦境有何作用?

【答案】照应开头江南正在远逝(首尾呼应),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逐渐消逝的伤感,为下文发出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做铺垫(引出下文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

【解析】先读第六段,看写了什么内容,精读可知,第六段借梦境感伤江南文化变得虚无破碎,古典的、文化的江南正在消逝。接着结合全文可看,第六段不仅照应了开头,还为为下文发出拯救江南文化的呼声,点明文章的主旨做了铺垫。

【例题3】

家乡的竹林阎受鹏

①故乡的竹子是一个庞大的家族,约有七八十中,毛竹是竹类里的老大哥。春天,毛竹最早献给人们味感极美的毛笋,冬日,朔风凛然,草木枯槁,山野萧索,而青枝翠叶的毛竹却在皑皑的白雪覆盖下的泥土里,悄悄地孕育着羊角大小的笋芽,这便是誉满江南的冬笋。

②采掘冬笋,要丰富的经验,要讲究技术,冬笋深深地躲在泥底,要找到它很不容易。记得小时候,一辈子伺候竹山的父亲去掏竹笋时常会带我上竹山,他选择笋芽早发的朝南向阳的暖坡去找。两眼就像扫雷的仪器,仔细地搜索着地面,他顺着略微胖起、周围有几条丝带状裂纹的泥土——故乡竹民叫“爆”,小心翼翼地用锄头刨,一层层挖下去,便引来我的一阵惊呼:“哇,笋!笋!”只见嫩黄的冬笋像娃娃似地睡在泥土里呢!带到笋全裸,父亲便从背后的小竹筐里摸出钢凿子,按在笋芽根部,用锄背轻轻敲几下,一枝黄黄的光滑的可爱的笋芽儿就毫发无损地掏出来了。父亲说:“冬笋嫩,如果刨土时不小心,锄头碰到了会皮破肉绽的,这样一棵好端端的嫩笋就弄坏了。”父亲找冬笋还有望竹觅笋的能耐。一次,他带我走进竹山,瞧瞧一棵竹子的皮色,再瞅瞅竹枝,竹叶长势,笑指前方一片土说,那里有笋了,他估摸着找去,果真见到“爆”,挖到了笋。

③冬笋过后是春笋,童年时,那一夜春雷骤响后,清晨在竹山里见到的轰轰烈烈的景象令人终生难忘。那块巨石从坎上掉下来,一棵硕大的春笋,尖上扬着一簇金色的流苏(山民叫它苏头),意气奋发地顶翻了它,那片被柴荆之根盘结硬得像锄头也难扎进去的泥土,也冒出了几颗新笋,新翻的竹山沃土里,一颗颗春笋犹如一座座宝塔,生机勃勃地矗立在地面上,还有数不清的刚露“爆”的春笋,有的黄苏在春风里初展,有的角尖含着晶莹的露珠,有的昂首沐浴暖暖的阳光……

④近些年,故乡培育了一种新的竹子——雷竹,雷竹的优点在于竹农精心培育后,农历十月便可长出与冬笋媲美的雷笋。

⑤雷笋上市的价格比猪肉贵得多哩!

⑥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大到豆棚瓜架,小至扫帚,光棍扁担,哪一样不是竹做的?一日三餐更是与竹子相连,量玉米的“升子”,淘米的淘箩,盛饭的筲箕,擦盘刷锅的洗帚,扒饭夹菜的筷子,乃至灶膛里熊熊的竹根、竹枝等燃料,件件样样都有着竹子呢!因此故乡的人,即使再穷也要苦心经营一片小小的竹林,自春至秋翻土除草,施肥浇水,营养竹子,冬日又盖糠铺草,细心地位竹子保暖,终年辛勤劳作,把自己命运与竹子连在一起。

⑦一点也不夸X,故乡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与竹子打成了一个解不开的情结。小毛头时“箩窠”——竹箩里塞满稻草铺成的睡窝是竹做的,大到周岁“坐车”——方形的椅子,中间铺一坐板,仿佛古代的战车,坐进去前后都有横的竹棒护住身子,万无一失,不用说,它又是竹制成的。

⑧当长到会奔跑了,就用竹子做竹蜻蜓,搓着它满晒场飞翔,斩一节比笔杆管稍粗一点的碧绿的箭竹,做成“水枪”,水枪往溪水里吸满水猛一推活塞,水柱子直蹿三四丈外;做一支“机关枪”,摇来嘎嘎响,还有打苍蝇的拍子,粘知了的网兜,春天放的纸鹤和元宵提的小灯笼。再大一点编鱼笼、鳝笼、扎竹梢丝诱捕虾獒……

⑨长大成人了,更是竹不离肩释手,一年到头与扁担、垛柱、箩筐、土箕、锄柄朝夕相伴。

⑩故乡人就这般与竹子相连,直到心脏停止跳动……

(选自2013年3月《散文选刊》有删改)

【题干】文章第⑥段说“故乡人的生活,一刻也离不开竹子”,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一刻也离不开”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①餐桌的美食(经济来源)②生活的用具③当做燃料④婴儿的护具⑤孩子的玩具⑥劳作的工具。

【解析】此题需要在理清全文脉络的基础上加以归纳,读完全文,我们就可以罗列出很多竹的用途,题干要求是“哪些方面”,需要我们去进行概括。

【题干】从画线句中找出几个运用准确的动词,结合语境进行赏析。

【答案】“摸”“按”“敲”“掏”等动词,具体细致地展现了父亲挖冬笋的过程,表现了父亲丰富的劳动经验,高潮的挖笋技术。

【解析】要先找出3个动词,在按照词语赏析的方法分析:手法+内容+情感。

【题干】全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对竹的赞美;对童年生活的眷恋;对家乡的热爱。

【解析】本题考查对主旨的分析,结合文章结尾的语句,我们很容易可以得出本题的答案。

课程小结

写景散文中深刻的意蕴是依附于含有一定象征意味的具体事物。分析写景散文的中心,一定要分析行文线索、写法、象征意义,从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准确掌握了写景散文的阅读方法。

状物散文中的物象,是倾注了作者的思想与主观情感的生动鲜明的形象,它是作者抒怀言志的凭借与依据。作者往往把大量笔墨花在对所托物象的外在的形和内在的质的描绘上,以使所托之意有依附。因此,状物散文阅读重点是对所托之物形象的理解和把握。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讲 写景状物散文阅读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相关文档:

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设计和反思09-01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课古诗三首教案-【精品通用教辅文档】09-05

六年级英语下册教学工作总结(共3篇)09-05

人教版英语六年级下册教学工作总结(通用8篇)09-05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学工作总结(精选3篇)09-06

初一下册地理教师工作计划5篇09-07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习作《游______》作文范文6篇09-08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作文游一一(优秀6篇)09-08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第五单元作文(精选29篇)09-08

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五单元作文【优秀7篇】09-0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