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聋人手语

时间:22-09-28 网友

中国聋人手语

概要 : 下面来谈手语问题。 14、人类语言为什么选用声音作为物质载体?先请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苏州方红校长:因为声音快捷、简单;可以穿越阻碍物。南京聋校陈校长: 我们的祖先在创造口语交流的时候就是因为要摆脱手 ...

下面来谈手语问题。

14、人类语言为什么选用声音作为物质载体? 先请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苏州方

红校长:因为声音快捷、简单;可以穿越阻碍物。南京聋校陈校长:我们的祖先

在创造口语交流的时候就是因为要摆脱手的干扰。 就是为了让手充分发挥手去劳

动,这时劳动是最重要的是生存的手段,如果用手语就不能生存所以要用口语,

摆脱手。安徽芜湖教师: 人类通过语言在劳动当中相互交流感情传递信息沟通思

想,通过有声语言可以打破空间的界限。)回答得都很好。我们可以举例说明声

音比手势作为语言物质载体更优越。 聋童一般嫌宿舍晚上关灯太早, 关了灯就不

能聊天,因为黑暗中是不能用手语交流的。 有阻碍物也不能交流。 从优化的角度

考虑,声音作为传递语言的媒体是比手更佳的选择。 还有一点可观察出来, 人只

要有听力,其语言就会是有声的, 声音是语言最主要的物质载体。 人有多种沟通

渠道,我们有第一选择,也有第二选择。声音是语言传递的第一选择,就好像黄

金作为货币的选择是最好的, 因为它太合适了。 由于代表同样的价值, 钞票同样也是货币。不能认为金子是钱而钞票不是。 手势视觉形式尽管不是人类第一选择,也是人类语言的一种载体。

15、手语没有语音,是不是独立的语言?如何理解手语与有声语言在载体上的差异 ?我们前边谈了人类第一选择是声音,聋人或者是天生的或者是后天的,因为接收不到声音信号无法选择传递声音的这个渠道,无法借助声音的渠道来沟

通,也就是说不能通过第一选择来沟通。 另外一个渠道是手势发出通过视觉接收。可是手语没有语音, 语言学的定义里说语音是语言符号的载体或形式, 语言学教材上都是这样定义的, 即语言是通过语音表达的符号体系。 语言学中有一部分要讲的就是语音学或音系学, 没有语音就不符合语言的定义, 语言的定义不适合手

语怎么办?我们知道以前的研究者不认为手语是真正的语言,从萨丕尔 (Edward Sapir) 到布龙菲尔德 (Leonard Bloomfield) ,先前这些著名的语言学研究者都认为手语的基础是有声语言。 我国的语言学教材, 迄今也无一认为手语的独立的语言。所以语言学家们只考虑有声的语言, 这个定义只是声语言的定义, 而不是全部人类语言的定义。 人类语言的定义里面应该包括手语, 即也包括通过手与表情体态表达的视觉符号体系。 从前对语言的定义要改变一下才能适用于手语。 我们不要被语言学课本中的语言定义所限制。 手语是不是独立的语言?假如中国手语不是独立的, 它就必须是建立在汉语基础上的。 不管是中国还是外国, 从来没有一个地方会说过出现一个新的事物而聋人没有办法创造出手势来表达它。 手语的词汇也是可扩展的。手语也是有可分析的小单位及规则的,即词与规则的体系,

有自己的语法结构。刚才我们说到手语能不能表达细微的感情或是抽象的概念。

手语完全可以从它的词汇开放性和语法的完备性结合起来表达细微的感情、 抽象的概念。由此来看, 手语是独立的人类语言。 如果从词汇空缺和刚才我们说的那些原因来说手语不是语言的话, 最好去问一下人数很少的少数民族朋友, 没有文


字或文字创立很晚的少数民族朋友们说的口语和汉语或英语比起来, 也没有这么丰富的词汇。英语过去也只不过是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中的一个小的语言。 汉语的词汇总量大,这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并不意味着我们汉人的脑袋里有这么多词。我们头脑里的词是与生活相关的体系。

16、手语与手势的概念有什么区别?手语里的词和词素是什么含义? 这就慢慢触及语言方面的问题了。 手语呢,是一个语言体系, 而手势则表示一个一个的词或词素,和有声语言比较起来, 手语中的手势是语言里的词, 在语言学里面还有一个概念,词素,即最小的意义单位。如:“丈夫”这个概念要打一个结婚的手势,再打一个“男”的手势。手语里结婚是一个词,“男”也是一个词,两个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新词“丈夫”。在这个手语词中,“结婚”和“男”都是词素,词素本身可以是独立的词, 也可以是不自由的附着成分。 在有声语言中也有这样的情况。目前在术语里面没分得更小。用这样的概念我们可以谈手语的词汇了。

17、手指拼音(即“手指语”)在手语语言体系(和教学)中有什么作用? 手指拼音在汉语教学中有很大作用, 因为它是对汉语拼音的符号化, 我们现在是要学生学习语音的, 即要知道一个词的语音符号化的形式。 有残余听力的同学听不清楚,教学中也可利用手指拼音字母提示。 手指拼音字母把汉语拼音符号又符号化到了手指上。 另外一点是手指拼音进不进入手语词汇的问题。 后面讨论中国手语时我们就会看到,假如手语词汇里面都是手指字母, 聋人朋友会觉得意义不明,因而很讨厌。 但有没有手指拼音进入呢?有的, 但不多。英语等西方语言采用拼音文字,因此手指拼写词比较多,我们中国手语里比较少。如:“因为”的一种打法是 YW,是“因”和“为”的音节拼音开头的字母形式。有的固定的进入到

手语里,如刚才说的“因为” (YW),YW不再表示另外的意思——这就成了手势。一旦进入它就变成一种手语的手势。 没有进入的则只是临时拼的汉语。 手指拼音字母变为固定手势这种现象叫作手指拼音的词汇化( lexicalization of fingerspelling )。手指拼音词汇在中国聋人手语里并不多。 为什么中国手语里面手指拼音这么少?同音字太多。 同美国手语比较的话, 我们的仿字和书空大体相当于美国手语的手指拼写, 要符号化汉语书面语就用仿字和书空, 这当然优于拼音,这就是手指拼音词汇难以进入中国手语体系的原因。

18、怎样描写一个手势? 这是个语言学问题。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 有位美国学者斯多基( William Stokoe )在加劳德特大学研究聋人手语,他发现有声音语言可以分析,手语其实也可分析。 这位美国学者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手语, 他分析了手势的三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手形 (handshape),如中国手语“爸爸”、 “妈妈”是手形的区别;第二个要素是位置( location )如中国手语“想”、“糖”点的是不同的位置;第三个要素是运动( movement),如中国手语“站立”、 “走”是不同的运动; 后来有的学者加上了斯多基归在手形中的第四个要素: 手掌的朝向( orientation ),如中国手语“帮助”因手掌的方向不同,表示帮助的对象

不同。还可加上表情体态 (nonmanuals) ,如中国手语“笑”、 “恨”需要有表情参与。对一个简单的手势,用这几个要素就可描写了。这是共时性的描写。里戴尔( Scott Liddell )和桑德勒( WendySandler )还有一种序列性的描写法即把手势开始的位置、中间的动作和末尾的位置分别用上述几个素描写一下。

19、打手语时两手的地位有何不同? 打双手手势时, 两手分工不同, 有时两只手是对称的,或是交替对称的,有时一只手为主,称为主手 (dominant hand) ,另


一手为辅,称为辅手 (nondominant hand) 。比如打中国手语“坐”,表示人坐的那只手是主要的,另一只手是辅助的,是被动的。被动的手手形变化小。主手和辅手的区别是:主手变化多,手形往往是有标记的,辅手往往用无标记手形,是比较简单的手形。 有标记无标记是语言学概念, 简单地说, 无标记手形就是缺省的手形,最自然的或最常用的手形,如拳头、五指平伸、伸食指等。我们知道手势有单手手势和双手手势, 单手手势一般只用主手来打。 我们说主手辅手而不说左手右手,是因为有人生来就是“左撇子”。

20、手语的“发音”器 官是怎么样的?与有声语言发音器 官有何区别?有声语言发音器 官是什么? 一是肺和气管,二是喉头和声带,三是口腔鼻腔咽腔。

比如发元音时, 气流使声带振动, 经过口腔鼻腔咽腔这些共鸣器的改变, 发出了 a o e i u 等不同音质的音。我们的发音器 官可分成可动的与不可动的两部分,比如舌头和嘴唇就是可动的, 可动的部分与不可动的部分配合起来才可完成发音过程。现在看手语如何传递符号, 手语这个体系是怎样“发音”的呢?双手、 面部(眼、口等)、身体的上半身等都是发音的器 官,手的发音器 官集中在上半

身,聋人也是利用可动的和不可动的“发音器 官”结合起来打手势,用可动的

手、眼、唇、眉等的配合或接近不可动的部分。手语的“发音器 官”传递视觉信号,但也与有声语言有着类似道理。

21、简单的手势是一下子同时打出来的还是有时间先后? 同时性(simultaneity )及序列性 (sequentiality) 的问题专家们研究了几十年。我们在说有声语言时,

发出的语音是沿着时间轴线一个接着一个出现的, 即有序列性,两个音位不可能同时发出来,可是手语中的手势给人的感觉不同,既有手形,又有位置,又有运动,还有方向,有时伴随着口动( mouthing ),一下子打出来,具有同时性的一面。最早研究手语的人是这样看的。 但是这个看法后来有了争议, 因为一个手势开始位置可能与结尾位置的手形不同, 这说明即使一个简单的手势也不全是同时出现的,在短暂的时间内还存在变化。举例来说,如上海手语“死亡”的打法,

开始的时候是 Y 手形掌心朝侧面, 而结尾处 Y 手形掌心向上, 表示人倒下, 并不是同时打完的, 既有同时性又有沿着时间轴的变化, 手形没有变化, 手心的方向改变了。当然也有一些手势头尾的手形是相同的。 同时性与序列性也有层次上的区别,以句子为单位来看,一个一个的手势自然是依时间序列逐次打出来的。

22、自然交谈时的手势与打单个手势有什么区别?有无因连接而引起的变化 ?

我请一位聋人上来做示范 (请张晓华上讲台) ,打“星期几?几月?多少岁?”。

我们看到几个“几、 多少”的打法位置不同, 同一个词“几、 多少”可以跑到不

同的位置去,打“星期几”时,位置是近腋下前方,因为“星期(几)”一般在

那个位置打, “几”受其同化也在那个位置了。 而“多少岁”, 是在身体前边缺

省位置打的, 这是因为“年、 岁”的手势在那个位置。 总之同一个手势在连续打

的时候会出现位置受前后手势影响而改变的情形,这在语言学上称为语流音变

(phonological process) 。学手语时也需要学会看连续的手语。我们知道,学手

语的听人看不懂聋人手语对手语的一个原因也在自然交谈时,是有语流音变的。

23、如何对手势的词集进行分类? 手势词集可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相应的分类,如可从来源分, 看是外来的还是自己本来就有的, 这样就可把词汇分成借词和非借词,如中国手语中“人”、“介绍”、“千”是汉语借词,“在”、“看”、


“知道”是非借词。 据常用性,词汇还可分为基本词和一般词, 前者如“吃饭”、“睡觉”等是基本词, 基本词汇是语言的核心词, 使用频率高; 一般词汇不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用的。 此外,还可据语法功能对手势进行分类, 即把手势词分成名词、动词等语法类。

24、如何理解手语与汉语的关系? 手语与汉语,是不同的语言, 可是中国聋人手语里有大量的汉语字词。手语里的如“厂、工、介、于、夫、王、千、万”等都是仿字、书空或仿字兼书空的形式, 我们中国手语仿字和书空相当于英语国家的手指字母,都是借字的情形,还有借声音的字,如“意思”源于“一四”, “是”源于“十”。我们要注意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的南北手语是有差异的, 北方手语,尤其是北京手语,有较多借音词,除上面的例子之外,又如“下午”源于“下

五”、“积极”源于“鸡鸡”。 受口语影响大的地方容易形成借语音的形式, 但是习惯之后,有时甚至想不到是借音的现象,它只是一个符号了。我们看到,手

语与汉语虽是不同的语言, 但手语借用了不少汉语字词和表达习惯。 上海“衡山路”中的“衡”打法是借用字中一部分“鱼”打出来的, 借汉语的字形提示对应仿译。还有语音提示对应的仿译, 北京“朝阳区”打成“朝鲜” +“羊” +“区”,这个“羊”就是谐音提示的词。手语就是通过这些办法来借用汉语的。

25、什么是仿译手势? 有声语言中的仿译词( loan translation )是根据其他语

言的词的意思和理据对应翻译而造的词。这类词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借词,如

“超级市场”。这个词我们感觉不到是借英语 supermarket (超级市场)的,同

借英语 sofa 为“沙发”那样的音译不同。我们按意义翻译过来变成我们的本族

语词汇的一部分了,由于没有音的对应,与固有词难以区分。又如汉语用“菜单”

表示电脑软件的选项这个意思,就是仿译的结果,“菜单”一词汉语本来就有,

而这个新的意思,是从英语 menu(菜单)的新意思仿译而来的。汉语是最不愿

借声音的语言,因为讲汉语的人喜欢理据透明的词, 同一个概念, laser (激光),早期的音译“莱塞”,就没有目前常用的“激光”透明。 手语对汉语的仿译很多,尤其是常用的双音节或多音节汉语词常被直接仿译成手势, 成为手语词汇的一部分,比如“本质”手语打为“书本” +“质量”;“观点”手语打成

“看” +“点”;“台灯”手语打成“桌” +“灯”,这些都是仿译手势。

26、手势是如何构词的? 我们知道,有声语言是通过数千个语素构成数万的词的,

比如说“人民、工人、军人、他人、私人”等词里都有“人”这个最小的有意思

的语言单位——语素。我的学生统计过,新编《中国手语》上下册五千多条手势

里只有不到三千条的手势语素。 少量的语素构成大量的手势词。 有声语言构词法

一种是派生法,如英语 agree (同意)加上 dis- 变成 disagree (不同意),即

词根加词缀(前缀,后缀或中缀)的办法来构词。上例前缀 dis- 不能单独用,只能和一个独立使用的词根合起来用, 派生法手语里也有, 如手语“相信——不信”、“喜欢——不喜欢”, 否定的办法是被否定手语词的相反、 解除或分开的动作,这个动作是在词根“相信”、 “喜欢”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 相当于有声语言的后缀。另一种构词的办法就是复合法,如有声语言“手”和“语”构成“手语”。手语“结婚 +男性”表示“丈夫”。和派生词不同,复合是由两个或多个词根语素构成的。 多个单独的手势复合成一个手势后, 就成了内部关系紧密一体的单位,其组成部分往往会因此而有改变。


28、什么是类标记手形 (classifier )?我们时间不多了,简单说一下什么是类标记手形。汉语里有量词这个词类,如“一个人,一条河,一颗树,一支笔”,其中的“个、条、颗、支”都是量词。为何要用量词呢?量词对事物进行分类,与事物的形状有关。 在手语中相当于量词的这种与所表示的事物对应的手形叫做类标记手形( classifier 或 classifier handshapes ),类标记是手语的特点,十分丰富,这是手语像似性的主要表现。表示条形,方形、平板、筒状,分别有不同的手形;“拿”的手势,因所拿的东西的不同而不同,拿书的“拿”、拿笔的“拿”、拿杯子的“拿”, 是同一个手势“拿”带了类标记手形的几个具体形式,在手语中该用什么手形就一定要用它。 类标记不是完整的手势, 而是手势的一部分。

29、什么是方向性手势? 以“看”这个手势为例。 打“看”这个手势时, “我看你”与“你看我”方向不同。 同类的手势还有“帮助”、 “介绍”等。 我们比较一下这类手语动词与汉语表达的区别: “我看你”在汉语里是三个词, 手语“我看你”是起点在自己, 朝对方的方向的一个手势而已, 并没有与汉语对应的三个单位。手语在这里用方向表达了施事者、 动作和受事者三个含义及关系, 其功能与有声语言三个词的表达是对应的。 它一个手势对应我们三个词, 奥妙在它是有方向的。汉语词“看”是不带方向的,只能说明看的和被看的。手语“我看你、

你看我、你看他”等表达, 可视为同一个词的词形变化。 词形变化在印欧语言里较多见,如英语 work(工作)加 -ed 表示过去,加 -ing 表示正在进行。有些西方语言学家把这类动词性手势叫做一致性动词( agreement verb )。

30、什么是指示手势? 相当于有声语言的人称代词(如“你、我、他”)、指示代词(如“这、那”)和部分身体 ** 名词 ( “头、手、眼、鼻” ) 等在手语中一般用直接指示的手势表达, 这类手势称为指示手势。 这种现象是手语和有声语言有很大区别的地方。 手语交流是面对面的实时交流, 所以可以直接指, 指示手势使用率也相当高。手语里究竟有没有与有声语言对应的“我、你、他、这、那”之类的词,这是需要探讨的课题。 聋人表示这类概念的时候, 一般是指对方或指需要指的对象,当然这个对象也可能是在谈话中指定好的一个空间位置。 让聋人打这些与汉语对应的手势, 他们会指自己表示“我”, 指对方表示“你”, 指旁边表示“他”,可是有人会提出,也许有多少对象,就有多少个指点方向。有的西

方学者据此认为手语里没有第三人称代词(“他、她”)。还有,某些表示身体

**的手势,并不是纯粹的指示,如“肝”,打仿字“干”,但是打的时候位置接近肝脏区域, 或打完后指这个区域。 “胃”打字上“田”的仿字, 打时接近胃的位置,或打完后指指胃的位置。可算是含有指示语素的仿字。“心”的打法,虽无仿字,也是有指示要素的。

31、表情体态在手语中有什么作用? 我们称手语为“手语”, 是因为手是手语最重要的“发音 ** ”,然而打手势不只有手的参与, 还有其他部分的参与, 如表情和身体动作的变化。比如,有时表达某些意思的时候,眉毛需要扬一扬。表情体

态在聋人的自然手语里有很大的作用, 没有它们是无法顺利完成交际的。 打手语不带表情,这一点聋人一般做不到。 就好像让听人说话不发音一样。 在美国有位研究手语的学者 Bellugi ,她有一次找一位聋人表演艺术家来,让这位聋人打手势不要带半点表情, 那位聋人说这不可能, 硬让她试试看。 结果表演时下边的观众笑得在地上打滚, 说明没有表情的手语是很少见的, 也是不可接受的。 同一个


手势,带不同的表情,意思是不同的,比如带肯定的表情是“是”,如果带疑问

表情则是“是吗?对不对?”。 疑问表情的特征是什么呢?一是眉毛要上扬, 二是头要前倾。汉语中有疑问语气词,或用语调,前者如“吗、呢”。或者用表示语气的语调,前面低,后面高。手语中怎么表达呢,手语的问句不是用“吗”这

样的语气词或语调上升或书面上的问号来表达的, 是用疑问表情表达的。 手语的语法标记往往由面部表情表达。 研究手语语法, 很大功夫要下在研究面部表情方面。

32、如何看待打手语时伴随着的汉语口形或者口动? 一般听人也许会以为打手语时口一点也不动, 看到聋人交流后就会否定这个猜测。 即使不会说汉语的聋人打手语时他的嘴也会动, 如描述房屋倒塌时有抿嘴鼓腮然后吐气的动作, 这个口动并不与汉语语音挂钩。我们不妨把能和汉语语音对应的口的动作称作“口形”,不能与汉语语音挂钩的称为“口动”。 不成熟的想法, 提出来希望区别这两类情形。比如我现在说“人民”, 这是发汉语语音时的口形; 打与“干净”对应的“很干净”手势时, 口往往是参与者, 有个抿嘴表示程度的口动, 手语的口动往往跟汉语中的副词, 尤其是程度副词有对应。 打手势时伴随的与汉语语音对应的口形要不要出现?我觉得不能说绝对了。 某些手势本身是汉语借词或仿译词, 如果带口形更清楚,也许不必排斥口形,打手势汉语教语文,口形是很必要的,可用视

觉方式给学生提示汉语语音。 有些手语词,如上海手语的“谁、 哪里、什么”(主手的食指向上摇动),有时是需要口形来区别的。

33、手语的语序同汉语有无差异? 我今天在这里讲话, 同样的内容, 用自然手语打,顺序会是一样的吗?不是一样的。 “猫捉老鼠”用藏语或日语说, 顺序是“猫老鼠捉”,从汉语的角度看,这是错的,从对方的角度来看,汉语是错的,都没错,不同的语言语序不同是常理。 刚才聋人举例“我穿鞋子”常打成“鞋子穿”就与汉语顺序不同。 手势表示存在的“有”或“没有”常放在句末, 如“家衣服有”,“人没有”, 这与把宾语放在前面的汉语顺序不同。 另如“给钱”手语可

以是“钱”加“给”,也可以是一个手势,即“钱”的 O手形,“给”的动作,打的时候有方向。 我们不能带汉语的有色眼镜来看语序, 认为不符合汉语语序的都是颠倒的。语序的差异是自然手语和汉语语法上的差异之一。

34、什么是自然手语? 自然手语是聋人在典型交际情况下习惯使用的手势视觉符

号系统。如“我陪你去看病”,按聋人的习惯,可打成“看病 / 陪(自身— >对方)”,“我追你”聋人习惯用两个 Y 手形,掌心朝反向侧面,一前一后向前移动可记成“追(自身— >对方)”。需要说明的是,自然手语并不排斥借用汉语字词及表达法,自然手语就是聋人交流的手语,是有借用的。

35、什么是手势汉语? 把汉语按顺序用手语表达出来, 就是手势汉语。 手势汉语是对汉语的手势符号化。 照这种打法,上例“我陪你去看病”就按汉语逐字或逐词打成“我 / 陪/ 你/ 去 / 看 / 病”。上例“我追你”则打成“我 / 追 / 你”三个成份。

又如上海一个聋人大学生告诉我“很多人追求他”的自然手语打法是一手为 A 手形表示那个被追求的人, 另一手掌手向下五指散开由低处朝向 A 手形抖动表示追求者众,看来是一个手势, 用手势汉语则是“很 / 多 / 人 / 追求 / 他”。注意有人把手势汉语称为“文法手语”, 我不赞成,原因上次我在苏州的讲话中已经说了。


英语中把手势英语称为 Signed English 我们用“手势汉语”一说,也与西方术语一致。

36、举例说明手势的地方差异和社会差异(如年龄或行业差异等)? 有声语言

有方言,中国手语也有方言,只是没有有声语言方言那么大的差异。举例来说,

表示“意思”的手势, 江浙一带的打法是一手掌心向上指尖向前平伸, 别一只手

掌心朝下,呈十字形置其上, 并从上面向前抹过。 而北京的打法是单手横打“一

四”(谐“意思”音) 。以上海为代表的上海系手语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系手

语是影响最大的两个手语方言体系。香港手语属上海系手语,但已有创新成分。

台湾手语比较复杂, 可能北部主要是大陆带去的上海系手语, 而南部受日本手语影响较大。各地手语也有差别,如表示“谁”的手势,共同特征是面带疑问(有时带谁的口形),大连是一手食指指脸颊,北京是“人”手形其中一指转动,上海是食指摆动(用口形与“什么”区别),贵阳是画脸轮廓并摆动中指。我们现在可看看这些例子的录像。 我让学生用 Swadesh的 200 词调查了上海聋人手语的年龄差异,发现在校聋生倾向于用一些老人不用的中国手语词。 有声语言两代人的口语也有差异的。如汉语“酷”这样的词老人是很少说的。

37、什么是标准的手语?手语的标准应当怎样制定? 我们知道目前推广的是中国聋人协会编的两上下册 《中国手语》 词汇集,这是相当于汉语普通话词汇的中国聋人通用语词汇。 它不是用来替代地方手语的, 而是提供一个各地沟通的通用词汇。我们知道,最有影响的京沪两地的手语, 词汇和表达法方面有一些显著差异,要形成一个手语规范词汇的机制相当困难。 也许将来聋人交往更多, 自然而然形成一个更为统一的共通用语的核心。 需要注意是的, 我们要做的事情不能是硬性规定,聋人群体要有决定权,同时要进行大量的调查。

38、《中国手语》的问题在哪里? 我们知道《中国手语》这套词汇集并不是任何地方的方言,而是以京沪手势为主的混合词汇集, 没有一个地方的聋人完全用这套词汇。这是难以推广的原因之一。 尽管如此,很可能这套手势词汇集将是中国聋人手语不可替代的普通话词汇。 《中国手语》中手指字母使用过多,有些手势包含的部分太多, 对自然手语词汇取舍考虑不周, 有汉语硬性转成手势之嫌。 不过,这套词汇是前辈聋人和聋人教育工作者经过从基层调查到集中讨论编辑的,

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通用词汇集。

39、如何推广“规范”的手语? 各地的手语方言, 尤其是大城市的方言, 将会长期存在。我们很难在我国这么大地方短时间内把手语完全统一起来。 推广规范的《中国手语》词汇作为通用词汇是正确的, 但要了解到语言或方言牵涉人的情感,不能硬性推广或用取代的方法, 这样反而徒增抵制情绪。 更好的办法是提倡使用常用的《中国手语》手势,在学校多用《中国手语》常用手势,允许大家光明正

大地打地方手语,同时学习《中国手语》词汇。形成各地聋人之间用中国手语词

汇的机制,也许各地聋人交往多活动是这样机制度的最好平台。 总之,在目前要有包容性,通用语本来就会在聋人交往中因需要而自然产生, 我们适当引导大家利用《中国手语》,有了这个机制就行了。

40、聋生之间是如何沟通的? 下课时学生一般是最活跃的, 这时我们可观察聋生最自然的沟通方式。 聋生之间的沟通主要是用手语进行的, 而不用口语。 他们的


手语主要是自然手语。 希望主张只用口语教学法的老师这样想想, 学生之间有这样的一种最自然的沟通方式, 不去有意识地利用, 反而限制它, 这会是教学上的一大损失。

41、听人教师如何与聋生沟通? 较多的时候,教师用手势汉语与聋生沟通。 经验丰富,手语好的老师,会用聋人自然手语沟通。聋生一旦形成习惯,就会自动对老师用带口形的手势汉语沟通。

42、聋人教师与聋生的沟通有何特点? 他们的手语与听人老师的有何区别?为什么聋人教师身边总是围绕一些聋生, 聋人喜欢和自己一样的人沟通, 一方面是聋人老师最了聋人生活,与他们贴心;另一方面,也是主要的方面,他们都用自然手语,他们的手语一般比听人老师好。

43、社会上的聋人是如何沟通的? 大家喜欢把校园之外的聋人称为社会上的聋人。我在交往中发现,社会上的聋人,尤其是老年聋人,手指字母用得极少,手势汉语表达也十分很少。所以他们主要是用自然手语沟通。

44、学校的手语与“社会上的聋人手语”有何关系?两者有无差异? 我观察到的学校的手语有一些特点, 一是手势汉语较流行, 二是手指拼写较多。 这是课堂教学语言及教师手语的影响所致。 社会上的聋人的手语正好相反。 所以调查聋人手语时,最好注意到这些因素。

45、看话的地位如何?两个聋人可不可以仅凭看话交谈? 聋人之间用看话交流是很难的,也是很少见的。 普校毕业的学生会有相当好的看话的水平, 有的主要是靠残余听力。 聋人看话,也必须依赖过上下文来来理解, 所以汉语语感与汉语能力的高低也是影响看话的因素。 我主张学生学习一些看话的本领, 因为这会为他日后的生活提供方便。

46、聋人怎样同会一些手语的听人沟通? 如果会手语的听人的手语很好, 聋人自然会用自然手语同他交谈; 如果他用手势汉语, 聋人也就用手势汉语交流; 如果这位听人的手势汉语也较差, 那么,聋人一定会试着用手语兼发音与他交流。 当然,如果这位听人的手语实在太差, 也就只好用书面语交流了。 这是我看到的情形。我们很少见到手语很好的听人, 所以聋人一般会主动用手势汉语或手势汉语兼口语的方式同听人交谈。

47、聋人怎样同不会手语的听人沟通? 我们知道,聋人同不会手语的听人的沟通有两种方式,一是汉语书面语,一是汉语口语。汉语口语的形式,只有发音好的聋人可以使用。

48、聋人远距离语言沟通有什么方法? 我们知道,现代科技为聋人远距离沟通提供了条件。远距离的沟通办法有两种,一种是书面语,如美国流行的打字电话

(TTY),现在全球流行的手机短信以及网络实时信息系统。不受限制的手语口语远距离沟通的办法也已经出现, 就是远距离手语中转系统, 办法是用带摄像头的类似于可视电话的设备打手语给中转员, 中转员把手语转给听人或聋人。 当然也可用语音打给中转员,让她用手语转给聋人。这样的设备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它会给那些不会或不便书面语交流的人提供服务, 也使聋人的远距离沟通变得没有任何障碍了。

49、向聋人实时传达语言信息有什么方式? 我们都知道聋人一般都是双语的人,他们会手语, 也会汉语书面语。 我们实时传达信息时, 会首选自然手语或手势汉语直接交流,或者通过手语翻译交流,或者通过速录字幕传达信息等形式。

50、目前聋校手语与汉语的地位如何?怎样才是理想的情况? 据我了解各校情况不同,香港的聋人学校完全禁止手语的使用, 但是他们不能完全禁止学生在课余时间使用手语, 因为学生需要情绪宣泄。 聋生之间很难只用看话进行交流。 苏州聋校营造校园手语环境, 我看到教师一边打手语一边同校长讲话, 学生摄录手语新闻,一周播放一次, 手语成为全体师生交流的工具, 把用手势来沟通看得很重要。其他很多聋校的情况我不太了解。 也许也有类似的做法。 我们对手语是限制呢,是听之任之不去管它呢,还是有意识的来利用它?怎样才是理想的情况,

大家可以讨论。 大部分聋人是注定要学习双语的, 学习汉语在主流社会立足, 学手语与同类交流。有些在普校念书的聋生, 也会在人生的某一节段开始学习手语,这是因为在听人世界里他永远是另类的, 在聋人世界他可以得到身份认同, 人是需要同类的。如果聋人注定学习双语,我们就完全可以提高手语在聋校的地位,

可以有意识地利用手语进行教学活动,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手语地位的提高,聋童也会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更快乐的环境里。

51、手语需要不需要学习?聋儿是怎么学会手语的?现在有没有聋人学校专门

开课学习手语呢? 手语是需要学习的。好多聋孩子在入学前没有手语的语言学习的机会。入学时他们的手语打得很乱, 同学们互相之间学习, 向高年级学生学习,向教师学习, 这种方式是不理想的, 普通孩子 4 岁时能说出语法复杂的句子, 而聋儿到了 6 岁如果还没有语言, 真是很可惜的事情。 如果父母也是聋人, 聋孩子小小便同普通孩子一样通情达理, 这是父母从小教了孩子手语, 同孩子有着无障碍的沟通,可教他为人处事的道理。 如果父母是听人, 往往孩子的语言早期阶段常会被耽误,到学校后开始学习语言的情况是比较多的。 我们应该有一个学前体系,让孩子早早地学会手语。目前学前的教育多是听力语训,少有手语的选择,这种一边倒的作法我看是需要纠正的。

52、手语与汉语的学习有何不同? 第一语言会参与到第二语言学习教程中去, 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既会有帮助也会有阻碍。 如果聋人把汉语当作第二语言来学习的话,就会像听人学习英语一样,难度比较大,他的写作水平就不会很好,因为是

作为第二语言来学的。 我们知道, 大部分聋人的汉语水平是一定低于听人的。 我们的学习英语, 英语水平还是不如英国人的。 先学会汉语再学手语的情形正好相反。不少聋人也许从小学习汉语, 可是真正掌握得又快又好的则是手语。 一种是手语为第一语言, 一种是汉语是第一语言, 另一种是两个语言都是第一语言。 双语的情形多种多样。

53、目前聋儿学前语言教育现状如何?理想的方式是什么? 有位美国学者对中国聋人教育的前瞻问题做了研究, 其中提需要发展聋儿的学前教育。 我个人希望大家重视西方学者的这个观察。学前教育是小孩语言、文化知识、性格、品德各方面综合的教育,也有用手语的教育,而不只是听力语训。据我所了解的情况,学


前教育是大体上是青一色的听力语训。 这是不够的, 违反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应该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进行学前教育,有很多没有装电子耳蜗的深度聋的孩子,

这些孩子在听力语训的环境里得不到良好的教育。 听力语训是条不错的道路, 但

这只是对听力情况相对较好或可得到助听仪器或电子耳蜗矫正的学生而言的。 早期语言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请大家思考可提供多种方式的选择。 有些商家让口语能力很好的聋人当他们助听器的代言人, 这也使一些聋童年家长只考虑让孩子走这条道路,不管自己的孩子合适不合适。 目前听力语训会比手语教学更容易得到支持和赞助, 也更容易得到家长的拥护。 只搞听力语训, 使一批本应学习手语的聋儿被担误了。

54、手语对汉语的学习是否有干扰?如果有, 如何证明? 手语对汉语学习, 有的是朝好的方面促进的, 有的是往坏的方面干扰的, 聋生写的作文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我的答案是有干扰的, 但同时手语对汉语学习也会有帮助, 也有促进的一面,没有手语,讲解都会遇到困难,手语可作为教学媒介语言。要理解这一点,可以

想想学习英语时汉语的地位和作用。

55、双语班中需不需要教汉语口语, 要不要学生练习看话? 口语教学不宜完全废除。看话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将来在听人中生活的技能, 只是我们很难把看话视作课堂教学的目标。 如果一个学生总是看不好, 或者老是发不好音, 也许应当让他放弃这个,把这个时间用在书面汉语的学习上。 因为这并不适合每一个学生, 要承认人有个体有差异。

56、如何合理使用自然手语与手势汉语进行语言教学?如 果可以同时使用两语言,学生可以完全进行转换, 那么何乐而不为?有的老师认为讲解时用自然手语,而具体教文章内容时用手势汉语。 具体教学中因材施教是最好的办法。 问题是不必怕在教学中用自然手语, 怕因此学生会写颠倒的句子。 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手语,大家一会儿可以发言讨论。

57、手势汉语可作教学语言吗?汉语的手势符号化,即手势汉语,对聋生的益

处在哪里? 对外汉语教学中, 往往在分配教师教学任务的时候, 和聋校教师的任务分配是接近的, 低年级请外语水平好的来教, 教高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是不会英语的。在聋校,也许对低年级的学生更应多用自然手语讲解,而到了高年级,语言课可以完全用手势汉语, 即汉语的手势符号化。 这样更容易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

58、如何利用手势辅助的汉语交流、阅读、写作、书面交流等手段让聋生学习

汉语?如何让孩子掌握汉语书面语很重要, 一个学校培养学生成功与否, 学生的汉语能力强不强是个重要的指标。 我们知道手势汉语可使我们把汉语手势符号化到手上可用于课堂讲解可用来进行基于汉语的沟通。 课堂教学内容之外, 我们也许可利用有趣的图书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喜欢阅读的好习惯,一旦聋童热爱阅读,

就会培养出良好的汉语语感。 此外,也许要孩子养成用汉语书面语表达思想的习惯。许多老师在这方面是很有经验的。

59、教师教学时应使用地方手语还是中国手语?学生不懂中国手语,我们还会

用它吗? 关于手语规范化的问题,我们过一会讨论一下, 《中国手语》词汇不可


能被废除,现在它有一定的群众基础, 它是目前在中国作为全国聋人通用手语词汇基础的唯一选择。 怎么办呢?也许要在教学中把常用词汇介绍给学生。 基本词汇的中国手语化能够在聋校实施当是好事。 一些大的地方手语还是要使用的, 不然很难与聋生沟通。

60、听力语言训练是不是一定要排除手语?聋校的听力语训与双语教学是不是

必然有矛盾? 聋人很反对废除手语, 这是他们自己的语言。 要考虑到孩子从小有不同的情况,科学的进步使一部分聋人重新获得了听觉能力, 有了重新接收语音信息的可能性,可是现实情况是大部分聋人在用手语交流;即使装了电子耳蜗,

也有不便利的时候; 也许接受听力语训的聋生也可学习手语。 多了一门语言, 在身份认同上自然会少一些心理上的障碍, 这只会有益无害, 只要在教学上处理好语训与手语的关系即可。我们的目标是使他们自立、快乐。

《中国聋人手语》相关文档:

手语在聋人德育教育过程中作用论文09-28

1,手语学习有利于健听人与聋人的沟通09-28

手语与聋人短时记忆[论文]09-28

聋人手语学习的心得体会09-28

中国聋人手语09-28

《聋人文化》课程在手语主持专业中的重要性探讨09-28

学习聋人手语心得范文三篇09-28

国际聋人节的宣传标语10-21

国际聋人节活动横幅标语精选80句11-01

925国际聋人节主题活动方案11-0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