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几点思考

时间:23-04-12 网友

关于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目前,中国的土壤侵蚀规模巨大且十分严重,是中国最大的环境问题。近年来,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总的来说,水土流失趋势严重,生态环境恶化,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中国仍有200多平方公里的地区需要恢复水土流失,目前的课程管理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进步的需要。而且近年来人们对生态修复的一些概念和缺陷认识不一,定义参考模糊,影响了生态修复的深入实施。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问题思考;

在国家的可续持续发展方针下,关于生态的问题再一次成为公共的加点。生态恢复是几年来水土保持的新思绪,但观念的定义并没有统一定论。为了钻研水土保持工程生态恢复理论,加快生态恢复的深入实施。

一、生态恢复与生态修复提出的背景

由于我国生态与环境科技相对落后,加上”历史欠账”太多,尽管近年来中国在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当前生态环境问题仍比较严重,还存在着边建设、边破坏,建设赶不上破坏现象。因此,目前中国的整体生态环境建设还是比较脆弱的。这种脆弱的生态环境主要反映在四个方面:第一是森森林质量不高,草原退化,土地沙化速度加快,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平衡仍在恶化。第二是当前人为污染比较严峻,食品安全问题已引起了全国广泛关注。第三是外来物种侵入,生物多样性减少,资源丧失,生物资源受破坏的形势不容乐观。第四是一些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功能丧失,生态安全受到威胁中国的生态破坏尽管与自身的生态环境脆弱有关,但但是生态环境的恶化更多的是由人为的破坏所造成。第一、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加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367万平方公里,占到国土面积的38%;沙漠化面积已经达到262万乎方公里,占国土面积己经达到27%,而且呈扩展的态势.在50~70年代,每年为1560乎方公里,至80年代为每年2100乎方公里,90年代更上升至每年2460平方公里,有4亿人口笼罩在荒漠化的阴影之中.土地沙漠化面积超过全国耕地净减面积。建国以来,来,全国共有66.7万公顷耕地沦为沙地,平均每年丧失耕地1.5万公顷,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为流沙,平均每年减少草地5.2万公顷;每年水土流失造成沃土流失100多亿吨,流失的氮、磷、钾等养分远大于全国化肥总产量。同时随着耕地面积的减少,土地利用强度加大,土地退化加剧,土壤肥力降低或丧失严重,导致地力衰竭。北方地区因沙漠化诱发的沙尘暴频率加大;我国北方方20世纪50年代共发生大范围强沙尘暴灾害5次,60年代8次,70年代13次,80年代14次,90年代23次。第二、资源严重短缺。全国600多个城市一半缺水,在108个重要城市,每年年缺水损失工业产值600亿,过度采用地下水造成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诸如地面沉降、海水倒灌等。同时由于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导致北方地区河流断流日趋严重。目前中国己处于中高度缺水国家之列。第三、草地退化严重。中国大部分草地己经或正在退化,草地退化、沙化和和碱化面积逐年增加。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达1.3亿公顷,约占草地面积的1/3,并且每年以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第四、生物多样性安全。我国已有15%~20%的动植物种受到威胁,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所列的640个物种中,我国占156个。动物资源中,全国列为一级保护保护动物有97种,二级保护动物238种。在植物资源中我国珍稀濒危植物共有389种。

二、如何实施生态修复

1.建立做好生态自我修复能力的思想。自然是非常复杂的,人的知识不可避免地受到限制。我们对人类活动的生态后果缺乏周密的了解与远见。生态修复本身,持续完善体系性能,是一个循规蹈矩的历程,扰乱较小,体系性能的生态体系本身平滑起伏,负面影响小,因此在生态恢复进程中须要坚持自然是最懂得的就是最好的理念,全面展露生态修复实力,这种自然力量足够。这有利于缩小人力,物力,财力的投资,同时也防止过度的人为因素,使生态体系过度负面。

2.切合实际情况,创新要素加速生态修复进程。生态自我修复,像其他能力一样,须要一定的要素与自然境况,合理发挥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创新出相应的要素与境况。(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认知。生态恢复是一个系统工程,须要政府组织,水保部门引线,各部门参与项目。挖掘生态修复能力,做好生态恢复,起初要暂停生态体系的民众干扰与损坏,缓解压力下的超负荷生态体系。行为科学表明,因为人们的行为方式,存在普及的良知效应。当外部因素对其他的福利不好而不是赔偿时,良心会减小外部生产者自身的福利水准。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生态意识与生态理念之间存在很强的关系。所以要运用多种广告媒介,多方位的传播进行保护自然境况,进行水土保持工程生态修复的重要意旨、方法、功能和作用,深入改善社会各业人士的生活与生态恢复工作的理解,增强生态修复认知,建立和谐人与自然生态文明观点,充分挖掘生态修复本身,实施生态恢复水土保持方案,创造美好的社会环境。(2)切合实际情况,创造人工修复条件。生态自我修复能力,包括生态体系的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与自我更新能力,是一种自然力量,具有极限。对生态体系的惨重伤害,只依赖生态修复能力达到生态恢复是不充分的,以至不可能的,必须对当地条件进行调整,人为恢复措施作辅助,选取生态修复和人为修复的结合,加快生态恢复。在严重的水土流失方面,人口资源和环境矛盾非常突兀,选取生态修复和人工修复的方式,配合人为恢复优先,而后依靠自然力量一步步提高区域人口的环境容量,推动生态环境恢复,一步步完善。(3)遵循自然规律。在进行生态修复的进程中,要挖掘生态修复能力,全面展现人类生态恢复的自我主动性,促进与加速生态恢复,但生态体系的继承自己的法律。虽然在生态系统中,植物群落不一定是有序的继承发展方向,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并不是须要植物部落的低创建,然后通过高等植物部落,到植物部落的顶端继承一步一步能够径直到乔、灌、草组合种植,使植物群落建立恢复植被;但这不等于说在执行生态恢复进程中,尤其是在我们人民自我主动行动的进程中,民众能够随心所欲地做任何事情,但应当以至遵照生态系统继承的定律,维持人与生态之间的平衡,甚至适得其反。

3.创建生态修复体制。生态恢复是公众事业,政府是进行生态恢复的主体,应包括生态恢复在全国经济中的出纳与社会进步的整体估算;然而中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够繁荣,政府财政资源局限,仅依赖政府资金,很难达到生态恢复的需要,因此应当加速投资体系改善与资本来源须要多元化,社会化和公众化。过去只有政府才能担任责任和服务,转移于公众,依赖民众的能力,为生态恢复给予财政支撑,借助社会民众的力量促进生态恢复工作速度。可以经过实施绿色希望项目,生态多样形式,创建规范方案,促进民众给予生态恢复业务人员、货物、内容等支撑,使关注与认可的社会组织与个人加入生态恢复,有更多的方式奉献与方案。

总之,生态和水土保持的生态的自然恢复有一定自然规律。基本条件与引起土壤侵蚀的自然要素与人为要素相同;自然恢复植被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生态和水利保护生态恢复项目有相似的地方,也有所差异,不可以混淆;生态恢复项目必须在非处理区进行;在不关键行政区进行生态自然恢复工程须要处理小规模治理问题;生态恢复项目的实施要加强宣传力度,防范和监督执法。

参考文献:

[1]刘治国.浅谈关于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几点思考.2020.

[2]李振怀.水土保持是重要的环境和生态修复重建工程.2019.

《关于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几点思考》相关文档:

在2023年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执法动员会上的讲话材料10-01

生态环境局及各科室2022上半年工作总结和下半年工作计划汇编(3篇)10-19

安庆市城区发展生态环境制约及规划对策研究10-27

2023年度生态环境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活动简报三11-08

2023生态环境建设情况报告3篇11-29

2023生态环境专项工作整改报告(7篇)11-29

某县生态环境局2023年第一季度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计划12-06

2023年生态环境部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方案(精选6篇)12-07

xx市生态环境局2022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方案12-07

大学生生态环境实习小结范本12-1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