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构建
”
论文摘要:教育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其基本思想是系统、平衡、联系、动态。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特别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所赖以存在的“土壤”,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及其文化和氛围,使得教师在开放、动态的环境中获得全面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教育生态学的思想和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建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建立专专业共同体、强化校本培训、引领教师文化、实行发展性教师评价、整合多种教育资源等。
教师专业发展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是教师研究的重要内容。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在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取向,理智取向和实践一反思取向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教师知识和技能的成熟,强调了教师个人努力的价值,但从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来看,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也要求教师认知、追求的和谐以及成长环境的和谐,因此,教育生态学提供的新视角,可以说是对理智取向和实践一反思取向的完善和超越,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应有选择。
一、教育生态学的发展状况及基本思想
“生态学”一词源于希腊文,就其本意而言,是“研究住所”的学问,后来,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Haeekel,E.)为其下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即生态学是“研究动物与其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的全部关系”的科学。现在,较普遍的解释是:“研究有机体或有机群体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的科学。”早在20世纪初,生态学就已成为一门初具理论体系的学科,并且植物生态学和动物生态学两大领域发展迅速。此后,生态学的基本原理逐渐为人们所接受,并被运用于社会科学领域,研究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人类生态学和社会生态学研究特别是文化生态学研究的兴起与发展,直接促成了了教育生态学的产生与发展。其中,堪萨斯大学的巴克(Parker,R.)和赖特(Wright,H.)、康奈尔大学的布朗弗布伦纳(Bron—ferbrenner,U.)、美国教育学者阿什比(Ashby,E.)、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克雷明(Gremin,L.A.)等都为教育生态学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到20世纪70年代,国外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进入较为兴旺的时期,产生了许多有影响力的研究。在此之后的这段时间里,教育生态研究不仅范围更加拓宽,而且也开始向纵深发展。我国对教育生态的研究起步较晚,台湾和香港在这方面的研究先于大陆,可以说国内对教育生态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对如何将生态学的原理运用于对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的分析,如何确定教育生态学独特的研究领域等问题上,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现象的科学,主要侧重于考察各种环境要素对不同生态主体及其生存状态的影响。它利用多门学科的优势,超越单一学科的思维方式的局限,对教育现象和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体现了跨学科研究方法运用的趋势,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但目前教育生态学尚未形成统一的科学的体系,人们的研究分属不同种类不同层次,既有微观的关于个体行为与环境关系的研究,也有宏观的关于教育生态系统的研究,还有对教育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态因子的研究,但这些研究都遵循着生态学的基本精神:系统、平衡、联系。生态学最基本的思想在于: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生态系统强调系统中各因子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生态平衡强调系统中各因子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以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因此,用生态学的观点来思考教育问题,就要坚持系统、平衡、联系、动态的思想,既要保证整体和谐性、动态开放性,又要体现真实有效性、自主独立性,从而更好地探索复杂、系统的教育现象。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学转向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可以分为三种取向:一是理智取向,强调教师知识的习得和教师技能的形成;二是实践一反思取向,认为教师专业发展不是被动接受知识可以获得,而是通过“反思”理解自己的实践并不断丰富教师实践性知识;三是生态取向,用一种整体的、情境的、关联的视角来看待教师专业发展,以更开放的视野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社群、背景、合作和文化。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智取向和实践一反思取向虽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认识不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看法不一,但二者都注重教师知识与技能的拥有,强调教师个人努力的价值。但我们应看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单单是知识的丰富和技能的娴熟,它还包括教师的职业道德、价值观、情感、意志、态度、兴趣等的发展和完善,而这些直接受到教师所在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只从教师个体层面这一单一视角探讨教师专业发展,而要注重从文化的、组织的或制度的层面研究教师专业发展问题,而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恰恰特别重视教师专业发展所赖以存在的“土壤”,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群体及其文化和氛围,使得教师在开放、动态的环境中获得全面专业发展得以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它既要求教师个体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也需要有适宜的外界环境保障教师的专业发展。教育生态学注重全面联系、突出整体价值、强调动态过程、追求持续发展的思想,可以说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转向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同时,国外教师专业发展的培养模式如教师发展学校、专业实践学校等模式也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模式构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国内教育的发展及新课程改革的深化也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取向落实提供了现实基础。由此可见,生态取向是对理智取向和实践一反思取向的超越和完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走向。 “
三、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构建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要坚持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道路,就要用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及思想方法,积极思考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的构建。生态学研究认为,人所处的生态环境可以分为大系统、外系统、中间系统和小系统,小系统是对人的发展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生态系统,对于教师而言,学校环境就是教师职业生活的“小系统”,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具有相当重要的生态价值。具体来说,可以采取以下策略营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一)建立专业共同体
专业共同体是教师基于共同的目标和兴趣而自行组织的、旨在通过合作、对话和分享性活动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教师团体。在这样的教师团体中,育人是其组织目标,求知是其基本生活方式,平等自愿合作对话是其基本原则。从宽泛意义上来说,它属于一种教师文化。在教师的教学生活中,教师总是一种各自为战的状态,是孤独的和隔离的,由于缺乏互动和分享,教师专业发展中弥漫着无力感和疏离感,尤其是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的今天,教育变革使得以往的经验越来越捉襟见肘,与他人的联系就变得必需。因此,教师专业共同体的出现,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学习资源,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分享,创设了教师对话的平台,激发了教师积极主动参与,改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可以让教师在良性生态环境中汲取专业发展的营养。要建立教师专业共同体首先要引导教师思考共同体何以存在的目的,清晰共同体的使命,即共同体存在要完成的具体目标,这些目标不是那些可以当做口号的笼统的理念,而是具体的具有操作性的行动目标;其次要组织教师共同创造教师专业共同体的愿景,以形成教师参与到共同体中来的动力,由此可以促使教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并更好地支持专业共同体的发展;还有就是要注重引领教师的价值观,帮助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营造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氛围。这样才可以真正营造一个能够滋养教师的教学知识和实践智慧的专业共同体。
(二)强化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当前已经成为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和发展趋势。它是指由学校和教师共同发起与组织,以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和改革所面临的各种实际问题为中心,充分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资源,注重教师教、学、研的时空统一,有效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活动。在校本培训中,教师享有充分的自主权,从校情出发,充分挖掘校内外的各种有利资源,自主发起、组织、实施各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以满足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求,达成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发展。相对于脱离工作岗位的教师进修,校本培训所构建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将教师的专业成长与个人的教学实践相结合,促成了教师专业发展从“人工”情境到自然生态的回归,营造了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得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可以直接有效地转化为教育资源,更符合教育生态的动态、系统、平衡的理念。开展教师校本培训,可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如课题研究、师徒结对、课例引领、同行交流、教学反思等,但尤其要注意的是校本培训的实效性,首先要明确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以寻求校本培训的内在动力,同时搞好学校的组织文化建设,为校本培训的开展搭建环境平台,加强学校的自主管理,以保障校本培训的深入实施,注重校际交流、与专家合作、创新培训形式等途径的运用,以保证校本培训的活力。
(三)引领教师文化
教师文化是指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既包括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知识技能、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也包括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态及集体成员的结合方式。成熟的教师文化表现为教师群体拥有共同的教育信念,具有一定的专业精神、爱岗敬业精神文化和良好的同事关系氛围。作为教师文化的主体,教师的专业发展状况和教师文化的建设发展密不可分,教师文化的建设过程也是教师发展自身和团队合作与交流的过程。因而,积极引领教师文化的发展,将大大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采用制度、规范、教育、榜样等手段,施以职业效能感、幸福感的提升等策略,努力增强教师的事业心,形成教师共同的专业理想和信念,提高教师的敬业精神;通过变革既有的同事关系、评价体系、组织制度、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鼓励学习与反思,并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以形成教师自觉钻研业务共同提高的风气;关注教师生活状况,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和专业权利,加强教师心理保健,为教师专业发展营造宽松的人性空间等,都将有利于在教师生态群体中建立真诚、和谐、合作、向上的教师文化。
(四)实行发展性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反馈调节环节。通过教师专业素质直接或间接的测验能够把握其特点、属性和现实水平,掌握其动态过程,进行价值判断,以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主体取向的评价,认为评价是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其基本特征是价值多元和尊重差异,以促进教师发展为目的,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法多样。而生态学的生态位分化的观点认为,竞争使得竞争个体各自从其部分潜在的生存和发展区退出,从而消除生态位重叠,实现稳定的共存,生物之间的竞争结果并不必然是优胜劣汰,也可以是协同进化。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就教师个体而言,也存在着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位分化问题,表现为教师专业素质的个体差异,每个教师的角色地位和发挥的作用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专业发展生态位,所以对教师专业素质的要求理应存在差异,而不应用单一的标准。显然,发展性教师评价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学规律,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应采用的教师评价方式。因此,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尊重教师的人格和尊严,强调教师之间、评价者和被评价者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将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和需要,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可行性目标,并能够营造真诚合作的同事关系氛围,形成一种良性竞争机制,同时这种评价本身也是一种教育生态化的体现。
(五)整合多种教育资源
生态学强调生态系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不仅有机体与其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而且,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子系统与母系统之间也同样存在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就是不断地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流。由此可知,教育与其外部环境、教育内部各方面都处在一个复杂的彼此交织的关系网络之中,教师在不断追求专业发展的过程中,就离不开周围环境能量、物质和信息的支持和保障,周围环境资源的匮乏将严重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充分有效地利用学校资源、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打造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环节。管理者和教师都应该有强烈的资源意识,积极开发和利用一切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资源。比如,信息化校园的建设就是传统学校生态环境在信息维度上的有益拓展。信息化校园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和研究的校园平台,打破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半封闭状态,极大地丰富了教师的学习资源,增多了教师间沟通交流的渠道,灵活了教师学习的时间,改变了教师教学和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信息需求。
《[教师,专业,发展,其他论文文档]试析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构建》相关文档:
高三教师发言稿范文(通用6篇)09-01
做幸福的教师的学习心得体会8篇09-01
赞美教师的演讲稿15篇09-01
最新教师个人家访工作计划 教师个人家访方案(七篇)09-02
教师家访计划安排四篇09-02
实习教师周工作总结12篇09-02
教师辞职申请书15篇(最新)09-03
教师辞职申请书15篇(最新)09-02
教师离职申请书十篇09-03
在编教师辞职申请书范文(精选10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