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校本研究》
结 题 报 告
无锡市广丰中学课题组
一.研究背景
1.1网络背景下的教师研修平台拓展不够。因此,课题以教师专业精神及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并在这种愿景的召唤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助于教师专业学习、成长的自主、有效、适合的网络研修的教师学习型组织,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1.2教师面向“学”的思维方式的转变不够。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态势,教育改革要深入实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教师的学习问题已成为教育界关注的聚焦点。教师要抛弃传统的偏向“教”,淡化“学”的思维方式,实现从“以教为基点”的教育范式向“以学为基点”的教育新范式的转变。实现教师研修体制和模式的创新,使教师实现思维方式的转变成为可能。
1.3教师关注自身教育教学生活不够。因此,课题将教育教学生活作为现场,视现场为草根化的研究资源,成为现今教育注重实践和研究的趋势。通过教育资源共享、学习、反思、提升,教师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生活,改变以往重视现有知识与显性知识,无视新知识与隐性知识的学习习惯,在教育过程中不断丰富智慧,形成新课程倡导的、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育行为方式。
1.4教师合作能力培养的重视不够。因为,具有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已成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真实需求。教师要从传统的专业个人主义走向共同体的合作,在平等、开放中,在交往和对话中,实现“触角融合”,彼此分享经验,共建意义和价值,构建教师群体的合作文化。
二.研究过程
2.1前期准备(2008年1月—2008年6月)
①课题组建立。陈庆丽校长为课题组长,成员包括学校校长、副校长、教务处主任、德育处主任、职教处主任、学校工会主席、语文、英语、数学、化学、政治、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骨干教师 14人。
②课题命名。邀请信息技术专家共同商讨,确立课题研究方向,共识课题命名《网络环境下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校本研究》。随后采用文献研究法,以“网络环境”、“教师学习共同体”等关键词,查阅文献了解国内外“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动态和教师研修方式的发展态势,在已有的以区、市或跨省、市区为研究范畴的基于网络下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不少实践和尝试的成果基础上,确定本课题创新旨在“学校”区域内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网络平台,探索管理与实施易于操作的多层次支持教师专业发展的设计、途径和方法,实现教师个体、教师队伍及学校整体的跨越发展。
③理念引领。学校充分利用学校教职工大会、宣传橱窗、网站、教科研活动等媒介,向老师作广泛宣传。学校尝试依托网络环境,对教师专业发展建设确立一种全新的师资培训和成长模式,让教师对“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及共同愿景拥有初步认识和了解。设计者把教学情境作为构建共同体的基本点,通过信息技术设计网络背景下的交互平台,吸引教师关注身边故事,学会规划,突破自我。板块运行的实践过程,就是教师的创建意识、教学理念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教育行动的改变与突破的过程。
④课题立项。完成课题申报书撰写,并于2008年3月14日上传至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2008年5月4日,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等审核通过,立项为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滚动课题重点课题,课题编号为2008-R-8834。
⑤平台构建。学校在赴南京参加江苏省第5期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培训班学习和现代教育研究所徐所、市教研中心史老师亲临学校对课题的指导下,依托学校教育信息化先进的设施装备和学校雄厚的信息技术师资力量,设计构思了“教师学习共同体”网上平台的具体框架体系及组成内容,设立网络教研区、行事安排公告栏、互动论坛区、教育先导、生活娱乐、教学资源、教师博客等几大板块,同时明确板块负责人。
2.2实施阶段(2008年7月—2009年12月)
①网站建立。2008年7月1日“广丰中学学习共同体”网站建立,定位一个相互融合的学习型组织和网络智囊库。
②制度初建。依据教师个体与群体的最近发展区,学校首先由宋海生老师向全体教师全面阐释和演绎共同体各模块的功能,随后对各学科组长进行共同体操作实践培训,然后再由学科组长对学科教师进行实践培训,满足不同发展水平、需要、层次的教师学习需求。让教师从概念认识到熟悉操作,有目标学会通过网络环境的情境互动去建构意义学习,提升教学实效和教学协作能力。同时建立了备课组、网络教研等多维度网上研修学习机制,保障教师学习共同体有效运作。
③专家引领。学校特邀无锡市教科所胡麟祥所长,我们崇安区教育局蒋柏椿党委书记,无锡市教研中心信息技术史弘文教研员,无锡市崇安区教育局教研室华颂宁副主任等专家、领导到学校进行教育理念、教育技术、教学业务等方面指导,对平台的设计和有效运行进行更深层次论证和调整,并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资源整合。
④开题论证。2009年1月8日上午,在学校图书楼四楼大会议室举行了课题开题论证会。江苏省教育科学院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徐国华、无锡市教研中心副主任周建勋、副主任李俐、办公室主任蒋亚媛、市教研中心信息技术教研员史弘文,崇安区教育局副局长樊亦宏、区教研室主任郁霄燕、副主任华颂宁、区信息中心副主任李力、陈力以及区内初中兄弟学校的领导老师出席了会议。课题组长陈庆丽校长向大会致欢迎辞,向与会领导、专家和来宾作了课题开题报告,并展示了2008年一年来课题研究工作。专家们与课题组成员结合课题研究方案展开了深入而有效的探讨与论证。徐国华所长对课题的实施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从课题选题、研究的文献准备、研究方法、研究的意义和研究成果给予了具体的指导。专家们一致认为:本课题立足基层教育教师专业发展实际,前期准备工作扎实,定位与选择途径都非常明确,非常有研究价值,是求真务实的研究。课题的研究是对国家前期新课改的深化,是对学校校园网的深度利用和开发。同时专家们还对课题今后的研究和拓展提出许多富有建设性、指导性的意见和建议。
⑤博客研修。2008年8月16日教师博客网站建立,第一篇博文《你能叫出我的名字吗?》发表后,在博文“真实,真诚”的撰写要求下,博客研修成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亮点栏目。教师博客赋予了教师话语权,让教师在相对宽广的网络时空扩展教学活动,共同分享、交流探讨教学案例、教学反思、读书笔记、生活感悟等个人教育教学生活细节和思考。同时专题博客的开设,深化了教师对教育教学热点话题的追问。第一专题《好课更需要细节》,围绕骨干教师陈艳的一堂化学复习公开课,参与老师从课堂教学的多层面对这堂化学课进行了感想发表和反思对话,促进了教学成功经验的推广,提升了教师实践性智慧。专题研究二《走进教育智慧》,唤醒了教师主动参与教育理论与实践学习的主体意识,相互畅谈教育教学心得体会,分享最新教育教学资讯。
博客研修这种新型的网络教育传播方式,超越了教师传统知能传递学习模式,在个人思考分享基础上,推动了教师教学反思和团队协作,营造出愉悦的学习氛围,把知能内化到教师生命活动与专业发展中。在青年骨干教师研修提高班第五次研讨活动“智慧与力量:博客实践促教师专业发展”主题探讨中,刘方老师认为,“网络这样一种方式能带动更多的年轻人真正投入到学习中。喜欢这样的学习氛围,喜欢这样的大家庭。” 朱静丹老师认为:“博客是我们交流教学方法、心得的好地方,也是我们获取教学资源的有效方式。因为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是无穷的!……坚持这样的理念,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就会有一笔巨大的财富!”费琦老师认为:“博客给了我们一个自由的学习和交流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坦诚地交流教育教学中的、工作中的,乃至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也能时不时地从他人的经验、美文中得到启示、甚至是灵魂上的升华。”
⑥多元应用。
组织了“青年教师班主任技能大赛”线下和在线互动活动,参赛教师场下公开笔试,共同体上公开展示“教育故事”、“我的班级品牌设计”。场下的竞赛和线上的交流,将学习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实现了教师智慧的共享及增值利用,提升了教师班主任专业水准, 自觉形成学习型班主任团队。
拓展了“弘陶青年社”网上课题研究实践。“弘陶青年社”是广丰中学以青年团员教师为主的学习共同体,弘陶青年社坚持以陶为师,践行教育家陶行知的育人思想,立志成为有理想有作为的新时代教师。“弘陶青年社”利用共同体,围绕“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和学生集体文化”主题,开展了“陶行知民主教育思想引领下的建设和谐学生集体文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理论学习和数据分析研讨。“弘陶青年社”理论摘要和结合教育教学实际的感想互动交流共享,让年轻教师积累了日常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的素材和探究的热情。
⑦影响辐射。课题研究过程中研究效益持续被崇安区教育局推介交流,先后陈庆丽校长在崇安区教育工作会议作创新项目交流,在崇安区工会大会上作交流发言,管晔老师在创建书香校园学习型组织表彰大会上发言。同时荣获2009年无锡市中小学学科教学网站和专题学习网站展评三等奖,在区教育督导室督导评估验收中得到高度认可。崇安教育网还发表《广丰:网络学习共同体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新闻报道,课题影响在全区范围、兄弟学校中不断实现辐射扩展
2.3总结阶段(2010年1月—2010年3月)
①网上实时调查。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不仅是一个课题,也是一种观念和管理的改变。为了解教师学习共同体网上研修模式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程度,课题组确定了调查方案、设计了调查问卷、实施网上实时调查。根据调查数据显示,86.9%的参与老师认为教师学习共同体给予自己的帮助大或很大。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和运用,给予教师教学上的帮助和转变最有影响的因素是交流心得和思维拓展,分别占有比例是35.4%和38%。而教师博客相对于其他栏目成为共同体上最受欢迎的栏目,比例为31.5%。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学习共同体网上研修模式被教师接受和有效应用教学实践,逐渐改变着教师的学习方式,实现着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将不断地拓展推进。
②功能密切契合。在充分考虑教师的实际需求和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上,教师学习共同体更新技术,进一步调整了结构版块,由原来的网络教研、教育先导、行事安排公告栏等结构顺序协调为行事安排公告栏、网络教研、教育先导、生活娱乐。并在生活娱乐栏目中增添了“视频播放”子版块,使教师专业发展与学科资源建设有机结合;同时,陈艳老师在博客上发表博文《求助》,以真实的教育案例开创了教师博友由点到面、自下而上的教育建议,教师学习共同体栏目设置体系与内涵不断丰富与拓展,密切契合学校中心工作的铺展。
③完善运行机制。学校通过教师考核奖励机制、各级组织管理、网络会员实名、多元教育评价等运行机制,推动教师学习共同体持续发展,实现信息技术运用教育领域,创新整合教育传播模式,聚集共享教育信息资源,达成教师自我展示、专业发展的价值体现。
④认真筹备结题。课题已开展了二年多的研究,目前已进入结题筹备阶段。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组详细的布署下,就课题研究的过程性材料、成果性资料收集整理、规范归档,结题报告撰写等工作进行了具体的梳理和商讨,以确课题保结题有序、有效、圆满。同时还就教师学习共同体应用的持续性进行了商讨,商讨增加“名师工作室”, 商讨资料库的完善和创新,课题组成员一致认为,结题不等于教师学习共同体使命的结束,它应该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要大力推广它的教育应用效能。
三.研究成果
3.1形成了教师学习共同体,拓展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创新运用。
有效利用我校校园网的硬件资源,同时结合实际需求,采用ASP+SQL的架构设计,搭建了一个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师学习共同体平台,涵盖行事公告栏,网络教研,教师博客,教育先导,交流互动等多层次,多纬度的设计版块。通过网络平台海量的存储空间和快速的搜索方式,探索了教育叙事、教师博客、网络教研、网上集备等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途径,让我校的教师能够自我审视日常教育实践,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走向互动、从独立学习走向协作学习,进而走向了“以学为基点”的教育范式,增强了专业自主发展能力,拓展了信息技术对教育领域的创新运用。
3.2初步创建了网络平台的应用与管理机制。
为保障教师学习共同体有效、健康、持续的发展,以教师为本,学校从管理和评价层面不断完善运行机制。①启动“学校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将骨干教师参与学习共同体的实绩作为新一轮骨干教师培训和考核项目。②制定共同体建设的奖励机制,将共同体的参与度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标准。2010年1月,广丰中学教代会代表举手表决通过:共同体的参与度将纳入教师个人绩效考核。③通过成立教师学习共同体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各栏目版主管理组织,促使了教师由他律到自律,由被动到主动的学习。项目管理、过程管理等管理制度的完善增加了教师评价模式的新内容。④实行昵称与实名相结合的实名机制,保障了资源的真实有效性和绿色健康网络文化。⑤凭借网络共同体上自由、平等、民主的交流和沟通途径,形成最新主题、最新回复、热门主题、精华主题、推荐博友、热门博客教师之间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多元的全新的教育评价实践。参与者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生活的重要部分,促进了学校制度建设的创新思考,为教师的校本培训方式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如今,登陆学校共同体,阅读同伴博文,参与论坛讨论,记录个人教育故事与同伴分享已成为广丰教师学习的日常交流方式,建立了有利于教师发展的动态调控机制,最大限度地挖掘教师潜力,鼓励教师向更高的目标发展,从而更好的达成了教师自我展示、专业发展的价值体现。
3.3推动了以校为本的草根教学研究。
我们打造的“共同体”,既是学习共同体,也是研究共同体。
①教育叙事成为校本研究的一大亮点。在“共同体”的开发应用过程中,我校教师逐步养成了阅读、书写、反思的习惯,发现问题、提炼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老师们在“共同体”上书写自己的教育生活,记录教学中的点滴体会,分享自己的观点看法,探讨学生中的教育问题。生动性、丰富性与真实性的原生态教育资源既是教师们的研究所得,也是广大教师大量校本教研的草根资源。
②“网络研修”打破了时空和学科的局限。网络研修使不同学科教师为了同一个话题或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而走到一起,共同出谋划策,真正实现了校本教研的同伴互助,为大背景下探究教育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研究方式。自2008年8月第一篇博文发表到目前,教师博客94个,发表博文1494篇,评论2090篇,网络研修论坛发帖3062篇。
③网络研修与传统教研相得益彰,深化学校“科研育师”的发展战略。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教师利用共同体平台参与课题研究,通过线下教学研讨、理论讲座、个人课题研究与网上论坛、网络研讨相互结合提高教师的教研反思能力;组建教研组等多种形式的网上研究共同体,引导教师抓住教学中突出的问题,有目的、有层次、有重点、有实效地开展研究。教师在各级各类论文比赛和刊物上发表文章300余篇,学校有78名教师申报了个人小课题,2009年12月,广丰中学获荣获2009年度江苏省教育学会系统初中教育研究先进集体。
3.4促进了学校精神共同体的建设。
近两年来,在广丰中学,共同体不只是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而是作为全校教师的一项整体行动。2008年起,我校就把构建精神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和研究共同体纳入学校三年规划。因此,教师学习共同体同步、异步、小组群体等不同形式的融洽的学习关系形成教师之间的精神共同体,通过强化和共享价值观念达到情感的沟通和分享。
①学校精神引领。我们在共同体上开设了“教育先导—作品荐读”,引领教师关注教改前沿信息,以教师专业精神及专业发展为共同愿景,并在这种愿景的召唤下,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有助于教师专业学习、精神成长的自主、有效、适合的网络研修的教师学习型组织,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和积极参与。
②同伴互助,智慧共享。在课题研究实践中,共同体充分发挥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师间的合作、联系更加紧密,教师们在交流中、在对话中、在学习中、在分享中,凝聚了人心,达成了共识,建立了有共同愿景、共同目标、协商合作的教师文化圈。教师们心灵沟通、智慧共享,相互理解,相互提升,相互悦纳,生成了共同体成长的归属感和愉悦感。
3.5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课题研究最重要和最直接的成果是改变了教师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具体表现为:
①网络研修促进了教师观念的转变,由传统的“重教”转变为“重学”,重视教师个体的充电、学习。校园里,教师读书学习的氛围日渐浓郁,2009年8月,广丰中学获“省职工书屋”光荣称号;2009年9月,获崇安区“书香校园”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先进集体;2009年10月,被崇安区社区教育委员会评为崇安区2008-2009年度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学习型先进集体,陈庆丽书记在区工会大会上作交流发言;2009年12月,在无锡市第二届“新课程 新理念”教师走近图书馆读书征文活动中,广丰中学工作优异,成绩突出,特授予优秀组织奖。
②促进了教师行为方式的转变,由个体行为到互助合作,这是教师职业生命的升华与飞跃。俗话说“团结起来力量大”,教师之间智慧的碰撞可以引发教师的灵感,使每个人的收获大于个人的奋斗,同时,它所营造出的和谐的人际氛围,情感的沟通,对教师的发展无疑提供了极强的推动力,加快了教师个体的发展速度。教师从传统的专业个人主义走向共同体的合作,实现“触角融合”,彼此分享经验,共建意义和价值。
执笔:朱春红、刘发明、宋海生
《网络环境下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校本研究》相关文档:
校本研修学习心得体会(集锦15篇)09-06
校本研修学习心得体会【精选10篇】-最新09-06
学习校本研修心得体会15篇09-06
2023年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总结7篇09-17
2023年实用文_小学校本研修培训总结范文(精选7篇)09-17
2023校本研修培训工作计划最新7篇09-17
2023年教师校本研修培训总结6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