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钢板上的砂眼:办公室“小团体”
作者:郭 策
来源:《职业》2007年第01期
办公室“小团体”问题,在职场上屡见不鲜,依赖裙带关系,排斥异己的小团体也同样是存在的,很多人对此又恨又怕。其实,小团体符合心理学上的“同理心”原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一味排斥它等于漠视了现代企业文化。但是同样,在职场中,小团体=职场势力吗?什么样的小团体是受欢迎的,什么样的小团体又是对团队有害的呢?
小团体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理想化的团队,应该像钢筋水泥一样坚固,没有漏洞和砂眼,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因为组成团队的是人,而不是钢铁,凡是有人的地方,就有不同的思想,也就必然产生人以群分的现象,这样就形成了很多个小团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小团体也是组织的细胞。但存在小团体,就意味着团队这块完整的钢板出现“砂眼”。因为小团体之间会出现派系斗争,排挤那些不是自己团体的人,想办法算计老板,让老板按照自己团体的利益和想法来做,这样,团队就会存在不安定的因素。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小团体也有小团体积极的一面。小团体的存在是客观的,这是不能完全克服的问题,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小团体。很多人跳槽表面上是说谋求更大的发展,实际上是他在企业中站的位置不对,被排挤出来了。或者是他所在的小团体被挤掉了,他没有站对队。然而事实上一个人如果完全不依附团体,自己处在比较孤立的位置上,面对竞争,被排挤的可能性更高。
因为现在职场竞争激烈,你靠近一个小团体,就会有一些人帮助你,解决一下技术难题和工作难题,经常沟通,团体中的人会更容易互相帮助,因为长期在一起有一定的感情,便于交流。比如说哪怕是因为平时经常在一起打牌喝酒的人,在工作中也会因为更熟悉而提高合作效率。特别是对于那些异地打工的人,加入一个小团体,可以让你消除寂寞感,产生家的感觉,大家一起娱乐,还可以消除你的职场疲惫感。
从制度上限制小团体的危害
面对小团体,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必须明确:团队中的小团体一定是基于利益之外的东西而形成的,如果这个小团体的存在就是为了谋取利益,那么,这个小团体的味道就变了。特别是由一个中层领导或者是主管为主导而形成的这种人情小圈子,就有可能变成打击异己,培植势力的温床。比如,现实中我们常见有些单位的领导任人唯亲,凡是能力超过自己的和不跟自己一条心的,一定要将其排除出组织之外,这对企业的损害不可估量。
小团体这种非正式的组织对企业这种正式组织是有一定影响的,如果我们能把小团体限制在纯业余的小范围中,它是有益的,增进团结的,但是让它发展壮大起来就是危险的,因为它会直接影响企业的领导力。小团体的核心人物职位越高,风险就越大,特别是以一个或几个身居高位的人为绝对中心形成的小圈子就更可怕,因为这些核心的权力太大,企业和其他员工失去了制约他们的力量,更大的危险则可能造成一个领导带着一群人集体跳槽,使企业陷入危机之中。
有一家非常知名的企业,就是因为它的总裁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力量过于强大,把企业变成了一言堂,最后董事会被迫选择让总裁离职,来平衡企业的人事关系。而在企业里之所以会出现恶性小团体,是因为企业人力资源配制不良,整体缺乏一个明晰的奖惩制度。
如果一个企业团队,它的晋升、奖励、惩罚、加薪等等都是依靠有效的绩效考核来实现的,而不是靠人际关系的好坏来决定,那么结成小圈子的成本与收益就会失衡,人们结成小圈子能获得的利益很少,就没有必要再这样做了。我们现在看到很多人结成同乡、同校这种圈子,是因为他们试图靠这个让自己获利。但如果有一个严格控制的绩效考评制度存在,那么小圈子的危害就会被降到最低。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大企业、名企业,小团体的问题相对来说就不是那么突出,而越是家族企业和小企业,这个问题就越严重。我们经常遇到一些规模不是很大的企业,一到年底考核时,人才就会考走一批。
《团队钢板上的砂眼:办公室“小团体”》相关文档:
团队钢板上的砂眼:办公室“小团体”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