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演法教学的几点思考
虽然在许多老师的教学实践中证实了表演法的应用价值,但是本人认为那只是在特殊环境下才有效果的教学方法。比如公开课,在公开课上,许多老师坐在后排听课,学生的注意力就会特别集中,比往常更配合老师,就是在类似这样的环境下效果才会明显。而且表演法本身存在的局限性会带来许多消极反应,并不适合在平常的教学中运用。
一、什么是表演法:
表演法是愉快教学的一种具体操作方式,是形象化教学艺术的一种体现。即是在课文的教学中,让学生扮演其中人物的角色,进行一些即兴的、或是有准备的表演,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实现教学目的。
二、用表演法教学的原因
相比其他的教学方法,表演法具有许多优势。实践证明,表演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愉快地学习。
1.形式新颖,可活跃课堂气氛
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强调启蒙性和基础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掌握未来发展所需要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对于教学方法的要求更高了,不能是一味的灌输式教学。在这种形式下,表演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自然会被运用。以往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坐得端端正正老师讲得规规矩矩。学生包括坐姿、放书的方式、举手发言的动作都被规定的很仔细。现在碰到一种不需要被拘束,多人一小组以表演的方式学习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当然会很感兴趣,并且积极地参与进来。而且心理上也起了变化,不再是老师提了问题大家互相推脱最后能者回答,而是全面参与,这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2.可以锻炼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
学生们在讨论如何表演的同时,其实就是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比如表演《望庐山瀑布》。老师先让学生自己去查好课文的内容,一篇本来要花一节课的时间来疏通字词的古诗,在“要表演”这样的前提下使学生们自主地去查去理解,然后再进行表演场面。为了更好地表演,学生们会自主地进行学习。运用学生喜欢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他们也会更乐意去学,从而锻炼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表演法教学的局限性
1.对于表演尺度的把握要求高
受到现代娱乐界的影响,在表演中,学生容易篡改课文内容,将课文演化为“搞笑版”“山寨版”各种版本。当然,从再创作来看,有的学生改得还是很不错的,而且极容易被接受。例如把《望庐山瀑布》念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北京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但学习毕竟不是小品晚会,如果表演精彩却偏离了课文内容,那么表演课既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学生也学不到具体的知识,最多是在笑闹中加深了记忆,但这记忆也可能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这个尺度是很难去把握的,让学生们正视课文内容进行常规的学习的同时又不抑制他们进行适当的联想。因此,在表演课上起关健作用的是老师,要适时肯定学生抓住的重难点,加以强调和讲解,也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加以纠正,而不能一味地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标准放任自流,白白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
2.教师制定教学目标的要求更高
为什么要让学生们进行表演,表演的目的是什么,目标中除了包括教案中提到的重点难点,文中的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学生再创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对主人公更深一层的思考体会也要包括进去吗?表演后想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要怎么控制住学生们从而按照老师想要的思路进行下去。这是老师要比平常更要考虑清楚的。就像上述一点中提到的《望庐山瀑布》,学生们把课文内容进行再创造,变得更“好玩”了。原来表演它的目的是让学生对于人物当时的心情以及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情感有深刻的体会,品味诗歌美的意境。可是有的学生加以篡改后,明显的偏离了原来的目的,这样的表演就没有意义了。
3.对教师的及时评价要求高
每次表演完毕,不能简单的结束。学生用心准备无非是想被重视和得到好的评价,也是这份期待推动他们去努力。老师如果不了了之只会让学生失望和认为表演并不重要,下次也就不会认真对待。而且评价的内容不能过于简单,像往常的“很棒”“很好”“做的太好了”这种,只会给人敷衍了事的感觉。这时的评价就更要求师生合作,这就带来了最主要的问题,万一学生的评价做得不好,那么老师除了要评价“表演者”还要评价学生的评价,这样来来回回老师要如何应付得当。
四、表演法带来的消极反应
1.学生偏向表演而非学习
表演法很容易让人认为表演是重点从而忘了它只是个方法,是个帮助学生更轻松有效的学习的方法,是个辅助的工具。最主要的还是学习。儿童是天生的表演者,他们想象力丰富甚至天马行空,但是理解能力却很有限,停留在表面。老师说明天我们要当小演员,把课文内容当剧本表演出来,那么学生们很可能致力于排练每一个动作和台词而非好好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即使他们表演得惟妙惟肖,也只认为这是表演的很好,而没有更深一层的去考虑只有真正理解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投身其中,融入其中,才可以表演出最佳效果。表演完毕思考也就完毕,学生们不会再去想课文要的是什么样的情境,在这次的表演中学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在以后的表演中要注意什么。本人就记得小学时老师让我们表演西游记其中一篇《孙悟空三借芭蕉扇》。当时“玩”得很开心,心里想的只是我想演什么怎么演好,甚至还为了某个角色和同学争执起来,这就是典型的忘了学习,表演最重要。
2.比较课文内容,学生记忆的是表演内容
首先虽然本人对小学的那次表演还记忆深刻,但是记得的都是表演的内容,比如谁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准备的道具,还有表演时遇到的“挂台”突发事件。记忆的点不是学到了什么,而是这次表演的失败。其次有的同学忘了台词,整组同学愣在台上,有的同学一味的背台词,敷衍了事。这可以说也是这节课的教学失败,不仅没有让学生深刻理解人物的形象内心以及分析他们当时的情境,还浪费了时间精力,根本什么都没学到。
3.学生有观念的偏差,认为在“玩”中学才是最有效的
教学过程中如果一味的采用填鸭式,满堂灌的方法,就会造成学生情绪低下,听课乏味的状态,表演法的介入一定程度上能改变教学中的这种状况。很多时候,学生经常会被灌入:学生的任务就是学习,课外活动就是让他们瞎玩,胡闹。那么久而久之学生潜意识里就变成学习以外的活动就是玩。现在,突然有种理念是用表演这种不是平时学习用的上课方式,自然地就会被理解为在玩。学生被课业负担应试教育压久了本来就厌恶了原本的教学方式,而这时又提出改革教育方式让学生减负,愉快地学习,那么不就很容易造成观念偏差,认为在“玩”中学才最有效吗?学生这么想也是无可厚非的,最主要的是老师在这方面的工作上要做得更仔细。
五、总结
表演法是一种看似简单其实是要老师花更多心力脑力去准备的教学方法,在平常的上课期间要正确有效地实施起来很有难度。往往公开课上用表演法确实有不错的收获,但有时候老师为了公开课的质量,让学生们提前学习课文,那么这就不符合原本的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这个目的。因此,在如何正确选择运用教学方法这条路上,老师们要不断地经验总结,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关鸿羽、白铭欣主编《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策略与方法》,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年3月第1版
[2]《把表演引进语文教学》,王春晓,载自《语文教学与研究》,2000年第15期
[3]《创设课堂表演 体现生活情趣》,黄桂林,载自《江西教育》,2002第10期
[4]《大学语文教学中表演法的探究》,刘倩,载自《文教资料》,2010年5月中旬刊
《关于表演法教学的几点思考》相关文档:
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几点思考09-04
关于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几点思考11-26
关于企业如何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几点思考01-13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任职回避制度的几点思考01-15
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几点思考01-24
1关于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几点思考01-24
对办公室工作的几点思考01-24
做好政府办公室工作的几点思考01-24
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几点思考01-24
司法行政工作的几点思考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