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要做到“三有”-学习心得

时间:23-11-18 网友

学习要做到“三有”-学习心得

--学习材料

学习是一个老生长谈的话题,又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更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为人一生,凡事都离不开学习,掌握知识,有所作为、奉献社会、报效人民更是如此。从干部成长的过程来看,学习与一个人取得的所有成就和建树尤为密不可分。一个干部如果不爱学习,或少于学习,知识就会匮乏,思想就会缺少朝气,工作就会缺少锐气,竞争就会缺少志气,奋斗就会缺少士气,最终就会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就会落伍于时代。年轻干部的人生之路还很漫长,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的机会还很多,因此,加强学习更显得尤为重要。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要注重改造我们的主观世界。”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说要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所以,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必须勤奋好学、学以致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学习作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使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工作与学习相交融、共促进。具体讲,应做到“三有”:

学习贵在“有心”。就是从思想上重视学习,心中时刻想着学习。古人云,“人非生而知之”,“人不学,不知道”,“学,然后知不足”等,这些话都强调了人生需要不断学习的道理。《荀子·劝学》中说:“学不可以已”,“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其意是说,学习是不能停止的,人如果能广博学习并每日检讨自己,就会智慧精明而行为无过。诸葛亮在《诫子书》一文中写道:“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他从修身与治学的角度提出,人们只有静下心来,才能集中精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从而在事业和人生道路上走得更好、走得更远。当今,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创新空前加快,各种新知识、新事物层出不穷。不坚持学习,就没有立身之本,就会被社会淘汰出局。研究表明,在农业经济时代,人们只要在7-14岁接受教育,就足以应付以后40年工作和生活需要;在工业经济时代,求学的时间延长为5-22岁;而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则要终身学习。这一研究成果再次印证了要求我们不断学习的现实性和紧迫性。而从哲学的观点来看,知识的无限性,认识的有限性,也决定了学习的必要性和永恒性。

学习是每个人成长的需要。从自己的成长经历来看,正因为学习才走到了今天。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由于家境贫寒,年轻的时候我没读过多少书,是党培养了我,使我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如果没有党的培养,没有知识的武装,或许至今我还是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可以说,是知识改变了我的人生,它开拓了我的视野,增长了我的才干,也创造了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深切地体会到了学习的甜头。因此我格外珍惜每一次学习的机会,只有掌握更多的知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才能报答党的培养。

学习重在“有方”。就是学习要讲究方法,注重效果。一是善学习。学习的内容要广泛,首先要学好理论、学通政策、学精业务,其次还要本着“缺啥补啥”的原则学习所需知识,做一名博学多才的复合型干部。学习的途径要多维,注意向书本知识学习,向历史经验学习,向社会学习,向身边同志学习,向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学习。学习的态度要端正,学习之时,必须祛除心浮气躁和急功近利的心理,做到平心静气、聚精会神、心无旁骛。

二是重思考。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也。”我们说有成就的人有“学问”,既然是“学问”,那么就要既“学”且“问”。“问”从何来?从疑而来。只有多疑、善疑、质疑、探疑,才能获得渊博的学识。所以我们说:学贵质疑。法国伟大作家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疑义地是句号,而生活的智慧,大概就在于逢事都问个为什么。”的确如此,如果达尔文没有对“特创论”的怀疑,就不会有“自然选择学说”的确立;如果哥白尼没有对“地心说”的怀疑,也不会有“日心说”的创立。所以说,只有疑才能使我们的智慧之树开出艳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古人提倡“学思并重”,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三思而行”,都是讲的要把勤学与善思结合起来,只有集中精力思考,才能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收到学习的效果。思考是一种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复杂脑力劳动。要想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有所前进,要想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中做出正确判断,就必须静下心来进行深入思考。

三是会运用。学懂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是用所学到的知识和理论来指导、解决实际问题。学而不用,为学习而学习,这样的学习是没有意义的。学懂了并不表明必然会用。毛泽东曾经指出:“学习不是容易的事情,使用更加不容易。”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结合。要带着实践中的问题学,通过各种方式的学习,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进一步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素质。要把学到的科学理论和各种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转化为正确的工作思路、创新的工作措施,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

学习勤在“有恒”。就是说学习是一个持之以恒、永不懈怠的过程。古人学习始终以致用为纲,重在实践,讲求无倦与精进,学贵有恒,最忌一曝十寒。也就是对自己要勤勉,不能懈怠,功到自然成,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节操高尚,学识渊博,有个少年向其求教说:“我非常敬佩先生的学识,想向您请教读书的妙法。”陶渊明说:“学习哪有妙法?勤学则进,辍学则退呀。”他拉着少年的手来到稻田旁,指着一根苗说:“你仔细看看它是否在长高?”少年注视了很久说:“没见长啊。”陶渊明反问到:“真的没见长吗?那么,矮小的禾苗是怎样变的这么高的呢?”他见少年低头不语,便进一步引导说:“其实,它是每时每刻都在长啊!只是我们肉眼察觉不到。读书学习也是同理,学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会日有所长。”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的一块磨刀石问少年:“那块磨刀石为何象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那是磨损成这样的。”少年随口答道。“那它究竟是哪天磨损成这样的呢?”少年摇摇头。陶渊明说:“这是农夫们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锄,日积月累,才成为这样的。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损啊。”少年恍然大悟,拜谢了陶渊明。陶渊明为其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没有恒心,做任何事都不会成功。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27年,伟大巨著《资本论》的完成用了40年,从中我们可见伟人的恒心,事业心固然重要,但它需要恒心来保证。“学海无涯苦作舟”,这里的苦自然说明拥有恒心并不容易,但面对知识的海洋,如果不甘愿落后就必须要有恒心。另外,就是针对一门学科来说,要掌握它的基本知识,同样会遇到许多困难,面对困难不退却,自然也需要恒心。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也离不开恒心。一些人读书浮光掠影,像“水过鸭背”,又苦于要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当然体会不到“读书的味道”。相反。如果你读书能“钻进去”或“沉下来”,就能体会到书中有无限的乐趣。一般来讲,在某种思想和动机驱使下,短期的勤奋行为不难,学一阵、苦几天是能做到的,但持之以恒却颇为不易。然而,学习只有坚持下去,才能切实掌握知识精髓,达到融会贯通、运用自如的境地。正所谓“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热一阵,冷一阵”的学习状态,在不少同志身上都曾出现过,有的至今还在困扰着。作为青年干部,对待学习要有恒心、有毅力、有目标、有动力,通过有效的时间积累与运筹,为走向成功铺平道路。

《学习要做到“三有”-学习心得》相关文档:

班主任要做到三心11-15

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要做到“三心二意”05-22

班主任工作要做到“三心”05-22

职业院校班主任工作要做到“三心二意”06-24

当好班主任要做到“四要”11-09

学习要做到“三有”-学习心得11-18

【心得体会】青年干部要做到“五破五立”04-14

班主任要做到“五个一”07-0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