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说课稿模板汇总4篇

时间:23-05-04 网友

2023年说课稿模板汇总4篇

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恐龙生活在遥远的古代,谁也没有见过,它的种类、形态、外形和习性都是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所进行的研究推测。正因为如此,作者多处运用打比方、作比较、列数据等说明方法进行具体的描述,使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拉近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增强了__的可读性。__的教学分三课时完成,这里主要涉及的是第二课时的教学,即认识恐龙及其近亲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根据教材特点、教学手段的特殊性以及学生的知识、技能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借助自制“恐龙星球”,通过诵读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恐龙及其特点,领悟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它们的特点的。3、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和浏览课外知识,组织用“我是 龙”介绍恐龙。4、通过链接恐龙的其他专题知识和专题,了解恐龙的更多知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和搜集的兴趣,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

  二、说重点、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了解几种恐龙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在教学过程中,力图通过学生登陆自制“恐龙星球”及相关链接,浏览有关资料,了解恐龙的种类和特点,并且体会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这些恐龙的。鉴于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电脑,电脑操作的技能不够熟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细致地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操作,组织他们浏览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材料,进行学习和整合,从而促进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三、说教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运用了导读法、观察法等多种常用教学方法,同时主要使用了“网络教学法”和“评价促进法”。

  先来说说“网络教学法”

  面对世界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探索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平台”的语文教学已成为一个日趋热门的话题。首先运用网络使语文课不受教材限制,注重生活中学习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实现时空链接,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从而构建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自制“恐龙星球”,融“课本知识”、“图片材料”、“课外知识”等丰富资料于一体,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更全面地掌握知识,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其次运用网络也为学生构建学习平台,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弘扬其主体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浏览,阅读文本内容,查阅课外内容,让学生完全用一种自觉、自主地意识在进行学习,让他们在读中认识、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理解,用自主性阅读取代老师的说教。而且《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短文,内容比较枯燥。如果仅用空洞的语言进行描述,学生缺乏感性显像,缺少探索钻研的欲望。运用网络创设情境,结合文字、声音、视频图像等元素,为学生营造学习氛围,让他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再来说说评价促进法

  新“课标”说:“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临近尾声的时候,通过引导学生自己对自己整堂课的表现进行整体性的评价,让学生认识自己的进步与否,从而更有效、更明确地指引学生以后努力和前进的方向。

  四、说学法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采用了“自主探究法”和“网页浏览法”。

  先说自主探究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而借助网络教学,也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恐龙,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通过以读促思、以读感悟的方法,在读中了解恐龙的特点;在自读、交流学习成果的基础上,再通过对文本知识的梳理进行语言表达训练;通过相关链接了解恐龙的更多知识,这些都是为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再说说网页浏览法: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又一理念。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距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应了这一理念,把文本知识和课外知识都集中到自制中,学生以网页浏览的形式去获得知识,提取自己需要的资料,这样的学习体现了课堂的开放性,也能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

  五、说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是分五大环节完成的: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2、阅读课文,走近恐龙;3、浏览,认识恐龙;4、课堂延伸,积累知识;5、自我评价,促进发展。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营造教学情境,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通过内心情感体验,从而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导入教学时,运用播放录像片段,加入生动的引言激发学生兴趣。我选择了这一段录像和引言:大约在两亿年以前,地球上到处是大片大片的沼泽,深谷里,山坡上,到处都覆盖着茂密的森林。那时侯,恐龙的足迹遍及整个世界。可是,在6500万年前,它们却突然神秘地消失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恐龙星球”,和这些神秘的生物进行一次亲密接触。(点击进入首页)

  首页共分6大板块,即走近恐龙、认识恐龙、探索恐龙、自我评价、作业超市和相关链接,通过点击相关导航条,可以获取相关详细资料。

  第二环节:阅读课文,走近恐龙

  “恐龙的种类很多,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恐龙?引导同学们点击“走近恐龙”,浏览课文,把恐龙的名字找出来。阅读教学的规律要求我们的学习从“整体——部分——整体”,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浏览课文,从而对要学的课文有个整体上的感知。

  第三环节:浏览,认识恐龙

  __首先引导学生自学。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自制中集课文内容与课外知识与一体,有丰富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借助网络环境,浏览和搜集丰富的语文知识,一方面帮助他们掌握书本上的知识,积累课外知识,另一方面也是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如今的语文教学,容易出现一种“非语文”的现象,即把语文课上成别的科目,如社会课、自然课等,特别是类似于《恐龙》这样的课文,就很容易上成自然课,因此在教学中我坚守语文本体,重视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性学习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引导学生点击“认识恐龙”板块下自己最喜欢的一种恐龙,通过三步走,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这种恐龙的具体形象。以学生自学梁龙为例,学生点击梁龙图片,进入相关链接,页面上出现“文字”、“图片”、“练习”三项链接,学生可以自由点击进行学习。点击“文字”一栏,上有课文中对梁龙的描述,请学生仔细阅读;如果想了解其他有关梁龙的知识,可以点击“更多”一栏,里面有更丰富的课外知识可以浏览,让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阅读来了解恐龙。点击“图片”一栏,可以看到里面有各种形态的恐龙照片,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感受恐龙的外形特点。点击“练习”一栏,可以让学生考考自己,检查刚才的自学效果。

  __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再组织交流。

  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不能脱离文本内容,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掌握亦不能轻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应给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相信他们的内在潜能,引导他们进行自主、探究性学习。同时我们还要考虑到个体学习的局限性,因此通过集体交流的形式,让学生的个体思维在集体交流中得到碰撞,学生可以各取所长,取长补短,从而对课文知识有个较全面的了解。这是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首先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要引导他们抓住各种恐龙的特点,并指导用朗读把恐龙的特点表达出来。比如说交流雷龙的特点,要体会雷龙是个“庞然大物”,身体比六头大象还重,脚步声好象雷鸣一般;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要进行板书,并相机指导读出雷龙“大”的特点;采用同样的方法和步骤来交流体会其他几种恐龙的特点,并相机指导朗读。在引导学生了解恐龙特点的基础上,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区别鱼龙和翼龙并不属于恐龙,而是恐龙的亲戚。以往,很多学生都认为它们都属于恐龙,在这里要引导学生注意把握文本语言来体会意思。

  然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让学生结合课内外知识,以“我是 龙”为题,整理一段话,具体介绍自己喜欢的那种恐龙。原本打算让学生采用搜集、粘贴图片和文字进行整理,然后上传至网页供大家浏览的,但考虑到三年级学生的操作能力,所以就改计算机操作为口头训练,即让他们自己先作好准备,再在四人小组内进行交流,最后指名学生交流。这样做,其实是对学生刚才自主学习成果的一种检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借助这一话题来达到对教材内容的梳理,对知识进行重组,通过口头表述出来。

  __交流结束后就小结课文,让学生齐读课文,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第四环节:课堂延伸,积累知识

  小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文中介绍的几种恐龙只是恐龙大家庭中的一小部分,恐龙的种类还有很多,为了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特设“更多恐龙”板块,学生点击鼠标,可以看到更多种类的恐龙。

  当然语文教学,除了在课堂上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把学生的视野由课内引向课外,使学生自觉地去课外寻求知识,以弥补课堂教学之不足。因此我在这里设了一问:“关于恐龙的知识,你还想了解哪些?”让学生自由提问,再引导学生点击“浏览恐龙”,学习其他知识。同时通过“相关链接”,还能让学生了解其他更为详细的资料。这样,与其说是一堂课的结束,倒不如说是课的开始,它能成为联系第二课堂的纽带,促使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得未知,以此来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第五环节:自我评价,促进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评价提出了新的标准。“新课标”最根本的理念在于“关注学生的发展”,因此新的教学评价的指向便是着眼于学生发展。同时“新课标”提倡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和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我从课程目标所涉及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并将评价内容分成“这堂课你上得开心吗?”“你能按时完成任务吗?”“你能找到你所需要的资料吗?”“你能独立进行学习吗?”“你能把你想说的话表达出来吗?”五项进行,请学生点击“自我评价”一栏,根据自己的表现,点击相应的“星”数,然后点击“提交”,提交后生成的图例可以让老师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也能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自己的表现在班级中所处的位置,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他们日后的发展。

  六、说作业设计

  请学生点击“作业超市”

  ,在这里,我设计了3个可供选择的作业:1、请学生用“我是 龙”为开头写一段话,介绍一种恐龙,有兴趣的可上传到练小网页论坛中的习作栏;2、请学生将感兴趣的恐龙知识介绍给同学或家长听;3、独立完成或和同学合作完成一份有关恐龙知识的电脑小报,上传到练小论坛。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来完成。这样分层设计作业,可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自主选择相应水平的作业,关注不同情况学生的个性差异,同时也增强学生作业的信心。

  七、板书设计

  我是这样设计板书的:

  恐龙(名称)雷龙梁龙剑龙三角龙霸王龙------

  (特点)庞然大物长剑板、尾刺望而生畏凶猛

  亲戚鱼龙翼龙

说课稿篇2

  一、说教材

  说课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4课《小鹿的玫瑰花》

  教材分析:《小鹿的玫瑰花》是一篇能够引起学生思考而又有所感悟的童话故事,在这则故事里,它传递出“能够为他人带来快乐,自己也快乐的思想”。这则美丽的故事,主要讲述在美好的春天,小鹿栽了一丛玫瑰,从他“常常去松土,浇水”中的“常常”,我们可以体会到小鹿很爱玫瑰,他种玫瑰很用心,很辛苦。从他和弟弟一起数花骨朵儿,我们知道小鹿十分盼望见到玫瑰开花。可是,就在玫瑰快要开花的时候,小鹿不小心把脚跌伤了,等他伤好了以后,玫瑰花已经谢了,一朵花都看不到了。鹿弟弟先是替哥哥感到惋惜,在听了黄莺和微风对他们说玫瑰花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以后,高兴地说“看来你的玫瑰没有白栽”。这是全文的结尾,而恰恰是这句话,最能引起学生进行思考与感悟。

  这篇童话的从表层上来看,__紧扣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从憧憬到失望,由惋惜到高兴,在巧合中蕴含着美化环境的意义,以及在为他人创造幸福快乐时,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促使学生懂得“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这又体现了本册教材在编写上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在后面学习语文园地二中的读读背背的谚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作一个铺垫,引导学生通过童话故事,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

  学情分析:二年级下学期是小学阶段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学生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后,在识字量,自学能力和讨论思考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了,所以在学习这篇童话时,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难度不大,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理解“白栽”入手,寻找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还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各个角色的语言、动作和表情来感悟__内容的深刻含义。

  根据新课标把喜欢阅读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教学这篇童话时,我将引导学生完成下列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会认“玫”等8个生字,会写“弟”等12个字。

  2、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从理解“白栽”入手,寻找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的原因。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养成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美化环境的价值,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1、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领悟小鹿的玫瑰花没有白栽的原因。

  二、说教法,学法

  《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是关系到培养读写能力和发展智力的一种发展性阅读。发展性阅读是一种“双向”心理过程。首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读一篇__,先要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结合《小鹿玫瑰花》一文的具体情况,针对小学语文教学法阅读教学的基本规律,在教学中我将采取自主识字,趣味练习等形式进得识记生字;采用灵活多样的读法以及创设充满自主的课堂氛围,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朗读方法,如大声朗读、默读、

  与同桌分角色读、选读、小组相互评读等方式;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方面,我将采取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体现以读为本,以读促学的教学方法,注重看、听、说、读、写、练的教学思想,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采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重感悟、重积累、重情趣、重迁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出示课件:小鹿图、玫瑰花图。(让学生通过看图,形象地把这两种事物联系起来,增强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2、老师激起导入:一只小鹿在花坛里栽了一丛玫瑰,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可是到了玫瑰开花的时候,小鹿却没有看见自己栽种的玫瑰花,这是怎么回事呢?你们想知道吗?答案就在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里。

  3、板书课题《小鹿的玫瑰花》全班同学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全文内容,学生听老师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注意自己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请学生自由读课文,并圈出本课生字。

  3、课件出示生字,同学举手认读,老师正音。

  4、请小老师领读生字,全班齐读生字。

  5、跟同桌交流识字方法。

  (由于二年级的识字写字是学习的重点,而且识字量较大,因此学生在学习生字时适合运用多种形式进行识字。)

  (三)趣味练习。

  (安排趣味练习,主要是为了要加深学生对生字的印象,同时也想调节一下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理解课文

  1、数自然段,并说说自己最爱读哪些段。

  2、理解重点词语:常常渐渐惋惜白栽

  3、读通课文,再次进行整体感知。(老师用引读的办法,引导学生再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知叙述情节的顺序与表达人物情感的变化。在自然段里表示时间的词句和表达心情的词句,都可作为引读的词句。如:“春天到了”,“过了些日子”,“小鹿高兴地笑了”等。)

  4、自读课文。(自选读的方式,要求读出感情。)

  5、结合课文内容,感悟探究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他常常去松土、浇水。(“常常”一词说明了小鹿对自己种的玫瑰花的态度是怎样的?)

  (2)玫瑰枝头长出了许多花骨朵儿,小鹿和弟弟一起数了数,总共有三十二个……(小鹿为什么数,从小鹿数花骨朵,你从中悟出了什么?)

  (3)一天、一周、一个月……小鹿终于能下床走路了,他一瘸一拐地来到门外。(句子中“终于”一词说明了什么?这句话体现出了小鹿什么样的心情?)

  (4)鹿弟弟惋惜地对哥哥说:“这玫瑰你白栽了,一朵花都没看着。”(鹿弟弟“惋惜”的原因是什么?读这句话时读出什么样的语气?你对“惋惜”一词的理解是什么?)

说课稿篇3

  培根《论厄运》与周国平《直面苦难》属于同一个板块“苦难中的尊严”,两文均为哲理散文,篇幅不长,但要理解__蕴含的哲理难度较大。本节课的设计是以两文的整合为基础,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独立探讨,以提高问题研讨的能力,加深对苦难的认识为目的。所以在设计时,先以学生筛选体现作者观点的格言警句为突破口,以期理解每篇__的内涵;然后学生进行两文相同相异点的比较;透彻理解两文深沉的哲思后,学生拓展开去,联想具象化的直面苦难的故事,从中领悟面对不同悲剧时许许多多的英雄或凡人所展示的人性美;最后以练笔的形式将对苦难的认识形成文字,变成左右铭的格式珍藏在自己的内心,化为一种人格力量。

  下面是一节课的教学过程。

  师:人生苦短,风云难测,我们难以想象海伦凯勒的世界,那是怎样漫长的黑夜;我们难以窥探贝多芬被剥夺聆听权力时最初的心境!病魔束缚了霍金的躯体,宇宙中弥漫着这位科学巨匠睿智的思绪;智障阻碍了舟舟的发育,而音乐王国里却飘洒着灵动的音符,苦难有非凡的意义,生命有崛起的尊严。今天让我们走进培根和周国平的哲理散文——《论厄运》《直面苦难》,深入体会苦难中的尊严。

  师:板书课题“苦难中的尊严”——《论厄运》《直面苦难》,点拨题目中的“厄运”“苦难”,指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会时时会遇到什么?

  生:齐答“逆境”。

  师:展示学习目标:

  1、品位凝炼的语言,体会深沉的哲理

  2、提高比较辨析的阅读能力

  3、培养正确面对逆境的态度

  师:速读(2分钟),划出《论厄运》中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名言警句。

  (幻灯片展示)

  生1:好的运气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则更令人惊叹。

  幸运所需要的美德是节制,而厄运所需要的美德是坚忍,后者比前者更难能可贵。

  生2:最美的刺绣,是以明丽的花朵映衬于暗淡的背景,而绝不是以暗淡的花朵映衬于明丽的背景。

  人的美德犹如名贵的香料,在烈火焚烧中散发出最浓郁的芳香。

  我喜欢这两句,它不仅说出了幸福的生活 于厄运中激发出的坚忍的美德,更以比喻的形式展示了作者的文采。

  师:点拨——这两句话的确写得不错,可是它是不是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名句呢?

  生3:不是。它说得太形象了,特别是第一句,根本未点出“厄运”、“美德”等字眼。能体现作者观点,但不是“最能”体现。

  生4:超越自然的奇迹,总是在对厄运的征服中出现。

  真正的伟人,是像神那样无所畏惧的凡人。

  生5:最美好的品质也正是在厄运中显示的。

  师:点拨——这位同学很会找,这句的位置是__的末句,肯定是个收束__的关键句。

  师:引导小结——同学们找得已经很全了。通过刚才找到的句子,大家想一想,培根要大家以怎样的态度面对苦难呢?

  生6:要“无所畏惧”、“勇敢战胜”、“坚忍”。

  师:很好。板书以上三个词。

  师:速读(3分钟),思考《直面苦难》中对于苦难作者阐发了哪三个观点。(幻灯片展示)

  生7:①面对社会悲剧,理想、信念、正义感、崇高感支撑着我们,我们相信自己在精神上无比地优越于那迫害乃至毁灭我们的恶势力,因此我们可以含笑受难,慷慨赴死。

  ②不具英雄色彩的勇气是我们最真实的勇气。

  ③在无可告慰的绝望中,我们咬牙挺住。我们挺立在那里,没有观众,没有证人,也没有期待,没有援军。我们不倒下,仅仅是因为我们不肯让自己倒下。我们以此维护了人的最高的也是最后的尊严——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师:点拨——依行文思路看①句是作者要谈论的话题吗?

  生:(齐答)不是。

  师:这位同学的②③句,都包含了作者的观点,找得还是挺准的。但是用原文能把作者的观点完整表达出来吗?这两句的含义有没有重复呢?

  生8:不能完整表达,含义有重复,其实合并两句即是一个完整的含义:面对自然苦难,我们应以最真实的勇气挺立而不倒下,以此维护人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

  师:这样已经找到了一个观点了。另外两个呢?大家可要找准关键位置。

  生9:苦难磨钝了多少敏感的心灵,悲剧毁灭了多少失意的英雄。

  人天生是软弱的,惟其软弱而犹能承担起苦难,才显出人的尊严。

  师:这样看来,《直面苦难》的主旨是什么?

  生10:人在自然悲剧面前,应该坚强挺住,维护自己在大自然面前的尊严,这种坚强是战胜了软弱而挺起的坚强,但不要一味地美化苦难,它也有消极作用。

  师:同学们对两文的格言警句揣摩得很好。为了更透彻地理解两文的哲理,现在请同学们用5分钟朗读刚才涉及的名句,并背诵其中的3句。

  生:大声朗读并背诵格言警句。

  师:小组讨论(8分钟),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幻灯片展示)

  1、两文的观点有哪些共同之处?

  2、阐述的侧重点又有什么区别

说课稿篇4

  一、说教材

  《假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本课是体现过程技能显性化,是属于科学探究的范畴。本单元在全套教材的科学探究过程技能学习与训练顺序中的位置在最后第二位,说明假设是探究中较为高级过程技能。

  学生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有经验的人会对事物进行解释和假设。解释是因为觉得我们的认识已经有把握贴近事实,但当我们期望贴近事实与真相,又由于事实的因果关系复杂,难以确定,依据不充分时,我们就会做出假设或猜想,来引导探究的方向。教材分四部分安排教学内容:第一是说明猜想与假设的关系,通过侦探破案和寻找杀树凶手,引导学生做出不受任何限制的猜测。第二是介绍“大陆漂移说”和“恐龙灭绝假说”,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家做出的假设,学习给假设找依据,并尝试做出自己的假设。第三是让学生回忆以往做过的假设的内容,为强调有依据的进行假设做好铺垫。第四让学生在找杀树凶手过程中,懂得假设要有依据,并说明依据中的经验也会造成假象。要证明经验是不是正确,可以通过实验验证,为下一课内容的展开埋下伏笔。

  六年级的学生在三年多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对不同的研究问题做过假设。但要明白假设的提出要有依据以及假设依靠的经验未必可靠,对于学生有一定的困难。综合以上分析确定以下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1、知道假设的含义,能有依据地提出假设。

  2、了解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作用。

  3、意识到假设需要验证。

  重点是懂得假设是有依据的猜测,难点是明白经验可能会造成假想。

  二、说教法

  假设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根据建构主义的原则,我通过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进行探究,如分析鱼缸少鱼事件。为体现“做中学”,根据魏格纳的假设让学生拼接地图,从活动中懂得假设是要有依据的。

  三、说学法

  实验法、互动讨论法

  四、说教学过程

  学生对于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对教材内容进行一定的修改。首先我创设一个情境:鱼缸少鱼事件,导入新课。然后让学生在为什么少鱼的问题上寻找原因,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他们会这么想。学生在寻找原因的过程中提出了很多猜想,这时学生就在对问题作出假设,从而引出课题——假设。为了让学生尝试自己作出假设,我设计了一个问题:恐龙是怎么灭绝的。这个问题学生都很感兴趣,提出了很多的假设,其中有科学家已经提出的假设,也有同学们自己的假设。提出假设在科学探究中是很重要的一步,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介绍了魏格纳的“大陆板块漂移学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首先介绍魏格纳的故事,让学生走近魏格纳提出假设的这个情景。假设提出后要证明它是正确的,需要依据去支撑。下面我就让学生去寻找依据,其中有一个很直接的依据,就是把地图剪一剪拼一拼。于是我就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寻找依据的过程。学生也在拼接过程中发现,确实有很多陆地可以贴合在一起。仅这样一个依据是不够的,也不能说服当时的科学家,所以魏格纳需要寻找更多的证据。在魏格纳寻找证据的过程中,有一些典型的例子,那就是结合课本的两个实例,即在两个大陆上都发现了中龙的古化石和格陵兰岛当时在逐年地漂移欧洲大陆。通过这些证据来证明魏格纳的假设是正确的,然后通过大陆板块漂移学说的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最后回到鱼缸少鱼的事件中让学生明白,假设提出后要证明它是正确的,需要去寻找证据。而对于学生提出假设的依据的正确性还有待进一步证实,这还需要去调查研究,通过实验等方法证明。这样就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2023年说课稿模板汇总4篇》相关文档:

杭州房屋租赁合同模板8篇09-01

汽车租赁合同模板(精选16篇)09-01

婚假请假条模板10篇09-01

婚假请假条模板09-01

结婚请假申请书万能模板7篇09-01

2022环境卫生年度工作总结范文模板09-01

医院安全工作总结模板5篇09-01

读书主题演讲稿(优秀模板7篇)09-01

2023年加盟合作协议参考模板(五篇)09-01

关于读书的演讲稿作文(优秀模板7篇)09-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