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照耀中国

时间:24-11-28 网友
红星照耀中国

《红星照耀中国》阅读资料

1、诺斯采访“红色中国”情况

(1)在安塞百家坪附近的司令部采访了周恩来的生平及其参加革命的历程。认为这位参加组织过多起革命起义,书生出身的造反者不是一个狂热分子,而是一位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态度温和的人。

(2)在去保安的路上,①采访了李长林,了解其生平,询问他是如何走上革命道路的,了解贺龙参加革命的历程及其性格特点。开始有一点懂得共产党人为什么这样长期地、毫不妥协地、这样不像中国人地战斗。

②还采访了同行的几个年轻红军,问他们参加红军的缘由,发现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他们很乐观。觉得这也许是他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3)在保安,①采访了毛泽东,跟毛泽东谈论了共产党的基本政策,抗日战争,毛泽东的个人历史,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红军的成长,红军进行长征缘由及经过。觉得这些不仅是毛泽东的个人历史,也是共产主义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记录。②在保安红军大学,采访了林彪,了解林彪的革命成长道路及红军大学招生、课程等情况。认为红军有充分抗战的决心。③在保安红军剧社,采访了人民抗日剧社社长危拱之女士。观看了剧社表演,了解剧社的创办与发展。觉得在共产主义运动中,没有比红军剧社更有力的宣传武器了。某种意义上,整个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也是一个盛大的巡回宣传演出,赢得了人民的广泛支持,使亿万人民对于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概念。④在保安采访了林祖涵(林伯渠),了解苏区的货币政策,财政收入及支出。得出结论:苏区经济居然能够维持下来,这完全是中国式的一个奇迹,这不是能仅仅用财政的角度来解释的,只有在社会和政治的基础上才能理解。⑤在保安采访了徐特立,了解苏区教育政策、发展及成效。得出结论:人们通过政治宣传式学习掌握了中国共产主义的基本战斗思想,让诺斯觉得这比其他内容更有趣。(4)在甘肃边境周家村,采访了红色农民,了解农民对红军的看法。结论:农民发自内心地认同红军和共产党,而且抗战的理论深入人心。

(5)在苏区工业中心的吴起镇,采访了工人、兵工厂厂长何锡阳、刘群仙,电器工程师朱作奇,了解苏区工业发展情况。结论:他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质,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

(6)在预望堡,①采访了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人杨尚昆,了解正规红军的构成、文化程度、年龄、军备等相关情况。明白红军不可战胜的声誉从何而来,了解了红军是中国唯一的一支从政治上来说是铁打的军队。②在预望堡还采访了彭德怀,了解彭德怀参加红军的历程和游击战术。结论:从他身上可以说明为什么许多中国青年像他那样投奔红军。

(7)在红军的列宁室,采访了红军战士和刘晓,参观列宁室及在那里上的政治课。结论:后方正规军战士的生活忙碌而又健康,有组织,他们充满了士气。

(8)在预望县城十五军团,采访了徐海东,了解徐海东的革命成长历程和中国的阶级斗争。结论:这些年来在国民党和外国报纸上发表的反共宣传,百分之九十纯属胡说八道。

(9)在回民教导团,采访回民战士,了解共产党在回民重点宣传及政策。结论:共产党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回民对他们的信任,令人难以置信。

(10)在预望堡,①采访了少先队员(红小鬼),了解其参加红军的原因及工作情况。结论:在少年先锋队员身上寄托着中国的将来。只要这些少年能够得到解放,得到发展,得到启发,得到在建设新世界中起应有的作用的机会。②采访了红军战士,了解朱德的为人喝引用资料

的“特殊战术”,结论:他是个深受爱戴的人,他在一段时间内,曾经高举解放的火炬,在那些为中国的人权自由而斗争的人中间,他的名字已经永垂不朽。

(11)在河连湾,采访老红军、红军贾河忠,了解其对红军的看法和共产党在西北地区的宗教信仰政策。

总结:①中国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或者这种思想的背后动力,都是不容摧毁的。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但它不仅一定会继续成长,而且最后终于会获得胜利。原因很简单:产生中国社会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力因素。②通过红军的经验所得到的一种客观教训,就是有组织的民众——尤其是农民大众——在革命游击战争中是不可征服的力量。

2、人物形象

(1)周恩来《造反者》相关情节:①第一次见面用英语跟斯诺打招呼。②为斯诺规划采访行程;③揽着红小鬼胳膊在乡间散步。形象:平易近人,温和文雅,他细心热情。同时他理智冷静,善于分析,知行合一,生活朴素,充满生命的活力。

(2)贺龙《贺龙二三事》相关情节:①用一把菜刀在湖南建立一个苏区;②不止一次把地方的哥老会全部成员编进红军;③参加共产党后一直忠于党,总希望别人提出批评,听取意见。④行军神出鬼没。形象:英勇善战,有出色的军事才能,口才好,威望高、急躁而又谦虚。

(3)毛泽东《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相关情节:①他的财物只是一卷铺盖、几件随身衣物,伙食也同每个人一样。②谈及已死的同志和饥荒的死人事件,他眼睛湿润。③将自己的上衣脱给战士穿,长征中和普通战士一样的步行。④对当前世界政治惊人地熟悉,提出的世界政局时事问题连斯诺都无法回答。⑤为了专心读哲学新书,要求斯诺改期再谈。⑥在与斯诺谈话时松下裤带搜虱子。⑦与斯诺谈论共产党的政策及抗日战争可以看出他具有深刻的洞察力,杰出的军事和政治才能。形象:质朴纯真,说话平易,生活简朴,身体素质佳,博览群书,涉猎广泛,一丝不苟,不知疲倦,果决有魄力,是一位天才的军事和政治战家,同时他又是一个感情深邃,爱军爱民的共产党人领导。

(4)彭德怀《彭德怀印象》相关情节:①长征中经常步行,把马让给其他同志骑。

②司令部陈设简陋,伙食也很一般,与部下一样。③喜欢孩子,尊重少先队员(红小鬼),将棉衣披给小号手。④国民党的悬赏通缉传单收集起来印刷红军宣传品。⑤童年时在私塾奋起反抗欺负他的地主孩子、老师,将祖母的鸦片烟踢。⑥青年时带领农民攻打囤粮的大地主。

⑦从事报工作被抓时不屈服,坚决不招供。⑧善于总结战术经验,巧妙运用游击战取得胜利。形象:他是个乐观爱笑、率直爽朗,富有才智、善于驰骋,吃苦耐劳、活泼且精力旺盛、顽强不屈、强烈反抗精神、性格刚烈,不向恶势力低头的勇士,他还是杰出的军事家。

(5)徐海东《红色窑工徐海东》相关情节:①为自己的无产阶级出身很为自豪,笑称自己是“苦力”。②他是国民党重金悬赏的中共军事领导人。③带领红军轻松攻克预旺县。

④组织湖北第一支“工农军队”。⑤在学堂回击富家子弟的欺压,参加反对克扣工资的罢工。形象:大胆无畏,英勇善战,强烈反抗精神、善良真诚,阶级意识很强。

(6)朱德《关于朱德》相关情节:①指挥全军打过大大小小几百次小仗,几十次大仗,经历过敌人五次剿。②与展示讲话往往脱下帽子,与部下同甘共苦。③定出自习读书计划,熟读政治、经济书籍。④坚持寻找并加入共产党,寻找新的革命道路。⑤在长期的作战中形成自己带兵的特殊战术。⑥积极主动戒脱鸦片烟瘾。⑦在柏林参加共党卫生院五卅运

动被捕。形象:沉默谦虚,崇尚现代科学、爱部下,深受爱、天性极端温和,说话朴实,喜欢运动和读书、大勇大智、爱民,忠于党的事业,为革命甘愿丢弃个人享受财富和地位的共产党人,同时他还是一位作战经验丰富、杰出军事家。

3、艺术特色

(1)高度真实性,深刻的洞察力

①《红星照耀中国》是纪实性报道作品,具有高度的客观真实性。斯诺采用了“口述实录”的新闻叙事方法,避免自己在选择和解释上可能出现的失实,保证叙事的可靠性。同时,它是斯诺在冒险而艰辛的旅程中实地采访到的第一手资料,是一个冷静的观察家对亲历式采访调查中所见所闻所想的真实记录和客观描述,正是在奔走了解红军、党政机关、经济、文化、教育、宣传等各方面情况,在同革命领袖、普通战士、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作了无数次谈话的基础上,才有了作品的问世。

②作品中还蕴含着斯诺周密思虑的见地,渗透着正义的火花和激情。斯诺站在历史的高度,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对新闻事件进行忠于事实、合乎逻辑的分析和判断,得出了令人信服的评价和入木三分的预见性结论,理性的思辨给读者带来更深的思考。

(2)结构独特,善设悬念

①斯诺借鉴中国古典小说的章回结构,以一章或一回集中写一个人物或一个事件,逐一展现四个月中所经历的见闻。在一章或一回结束时,用类似“且听下回分解”的悬念方式引入下一个章回,环环相扣,将对多个单人的采访组合成群体形象,将多个单一事件连缀成整体报道。

②作者极善设置悬念,以替读者揭开谜底的方式叙述。在作品一开头,斯诺就以疑问的方式,毫不避讳地写到了人们对于红色中国的各种疑虑;在行文中还穿插了各种打破以往臆想的经历。在故事的主人公本身就充满神秘感的前提下,这种叙述方式更令人兴趣大增。

(3)以小见大,材料的组织、裁剪巧妙

①擅用特写。将生活细节、采访中的趣味性情节以及场景等用特写镜头放大,以强烈的视觉感呈现在读者眼前。这种特写镜头有对于人物的描写,如对毛泽东、周恩来、徐特立、爱整洁的“红小鬼”等外形、情态的描写,通过细节描写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在精神世界和心理活动,例如斯诺同边区红小鬼和红军战士的交谈,常常运用对话方式实录,间以神情姿态的描述,这一个个特写镜头,使读者历历在目。

②精巧设计和组织材料。通过新颖的、故事性强的叙述,把陕甘宁边区生活描绘得亲切生动起来,一个个特定和具体的画面,反映出更真实更宏大的感人现实。比如小脚老太太坚持杀鸡招待客人时与同伴的应答,使人读来倍感亲切。

(4)个性鲜明、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

①斯诺尽力捕捉对象的特点,大量采用白描、细节描写、对话等灵活的表现方法,对人物的穿着打扮、动作、神态进行细致的描摹,将人物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②斯诺在书中用细腻的笔触写到了几乎所有的红军将领:气度恢弘、学识渊博的毛泽东,温文尔雅、谈吐不凡的周恩来,健壮如虎、疾恶如仇的贺龙,德高望重、老态龙钟的徐特立,信仰坚定、热情真诚的徐海东……这些传奇式的人物个性鲜明,令读者过目难忘。

4、主题探究

①《红星照耀中国》真实记录了作者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描绘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苏区描绘了中国

共产党人和红军站士坚韧不拔,英勇卓越的伟大斗争,以及中共领袖人物的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②作品揭示了共产主义在中国如何成长、为什么能赢得成千上万青年男女的拥护和支持的原因。斯诺用毋庸置疑的事实向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将士和中国人民,才是这个民族的主人,是红色革命的强大的主体力量。他们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和力量,折射的是人类历史的精华。他们是这部书中的活生生的主角,更是历史的主角!

5、体会感悟

①在斯诺对共产党、国民党的客观对比叙述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先,我们要学习过共产党人艰苦奋斗,坚韧不拔、吃苦耐劳、英勇爱国的精神,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意识和政治觉悟,发扬革命传统精神为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斯诺“用事实说话”的精神使之成为一名值得信赖的记者,他是中国人民的朋友,也是美国人民的骄傲。斯诺对新闻采取公正、认真的态度,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斯诺精神的核心就是“用事实说话”,这是斯诺给今天和平发展的中国对外传播战略的启示。

6、作品常识

1、《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埃德加·斯诺的作品,体裁实性作品,为了躲避国民党的审查,又译名为《西行漫记》。

2、为了写成此书,作者冲破了国民党及资本主义世界对中国革命的严密的新闻封锁,冒着生命危险,深入到陕甘宁边区,他也是第一个进入红色苏区采访的西方新闻记者。

3、周恩来是斯诺进入苏区后采访的第一位中共领导人,后来,他到达了苏区的临时首都保安采访了苏维埃的掌权者毛泽东,搜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的资料。

4、斯诺的采访对象不限于领导人,还包括红军、农民、工人、知识分子。

5、斯诺在本书中解释了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6、《那个外国智囊》中提到“外国智囊”是来自德国的李德。

7、《长征》一篇中,作者重点描写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两个事件。

8、在《关于朱德》这一章中,斯诺并没有亲自采访过朱德本人,文中的对话材料转引自韦尔斯对朱德的采访。

9、《红星照中国》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有学识渊博,不知疲倦的毛泽东、平易近人,温和文雅的周恩来,英勇善战,口才出色的贺龙、率直爽朗,顽强不屈的彭德怀、五十岁依然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徐特立,还有信仰坚定的,真诚热情的徐海东等。10.斯诺认为,尽管中国社会革命运动可能遭受挫折,但是它最终会获得胜利,原因在于:产生于中国社革命运动的基本条件本身包含着这个运动必胜的有利因素。

《红星照耀中国》相关文档: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集锦15篇)【多篇汇编】10-14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15篇)10-14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15篇)10-14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15篇10-14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15篇10-14

电影《闪闪的红星》观后感5篇10-14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精选15篇10-14

闪闪的红星观后感通用15篇10-14

红星照耀中国1-6章练习汇编(含答案)10-15

闪闪的红星读后感(共9篇)10-23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