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
(2011—2020年)
序 言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㈠ 指导思想
㈡ 发展目标
二、主要任务
㈠ 大力开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人才
㈡ 大力开发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
㈢ 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㈣ 促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
三、基本政策
㈠ 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政策
㈡ 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㈢ 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政策
㈣ 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政策
㈤ 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城镇社区流动政策
㈥ 推进党政、企事业单位人才合理流动政策
㈦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
㈧ 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
四、重点人才工程
㈠ 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人才支撑工程
㈡ 新型工业化人才培养工程
㈢ 农牧业发展急需人才开发工程
㈣ 科技紧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
㈤ 旅游人才开发工程
㈥ 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㈦ 医疗卫生人才发展工程
㈧ 城镇规划建设人才培养工程
㈨ 宣传文化重点人才培养工程
五、保障措施
㈠ 组织保障
㈡ 机制保障
㈢ 基础保障
㈣ 监督保障
序 言
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自治州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提出并实施人才强博战略,制定实施了一系列加强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各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人才发展机制不断健全,人才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日益明显,党管人才工作格局基本形成。截止2009年底,自治州人才资源总量【1】为35000人(不含兵团农五师,下同),占同期人口总量的9.8%。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2】达到2.5人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3】达到9.9%,高技能人才【4】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8.9%。但从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看,人才发展水平与疆内外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是:人才总量不足,创新创业能力不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实用型、高层次人才匮乏;人才结构、布局等方面不尽合理;人才工作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人才发展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未来十年,是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人才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和工作部署,需要大批人才来实施。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作出重大决策部署,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湖北省新一轮更大力度的对口支援工作的全面展开,自治州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大好发展机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积极应对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主动适应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坚定不移地走人才强博之路,使人才成为自治州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力支撑,确保到2020年自治州与全疆、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根据《新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㈠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人才强博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加强政府宏观调控,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人才、解放科技生产力,以实施“人才优先工程”为抓手,以提升能力、优化结构为主线,以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科技、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重点领域人才开发为突破,以重点人才工程为载体,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促进自治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㈡ 发展目标
到2020年,自治州人才资源总量显著增加,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布局趋于合理,人才队伍与自治州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目标要求相适应;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人才保障措施更加有力,人才发展环境更加优化,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
——总量目标: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到2015年和2020年,全州人才资源总量分别达到4.77万人和6.62万人,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结构目标:各类人才队伍的年龄、专业、层次等结构得到优化升级,人才在产业、行业、城乡和不同经济类型的分布基本合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基本协调,人才结构性矛盾和人才资源浪费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素质目标:到2015年和2020年,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分别达到5.4人年和10人年,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分别达到12.5%和15.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分别达到13.8%和21.2%。
表1:自治州人才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单位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人才资源总量
万人
3.5
4.77
6.62
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
人年/万人
2.5
5.4
10
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比例
%
9.9
12.5
15.5
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比例
%
8.9
13.8
21.2
表2:自治州人才队伍建设主要指标
指 标
单位
2009年
2015年
2020年
人才资源总量
万人
3.5
4.77
6.62
⒈党政人才【5】
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6】
⒊专业技术人才【7】
⒋高技能人才
⒌农村实用人才【8】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万人
0.48
0.4
1.2
0.47
0.95
0.5
0.5
1.7
0.77
1.3
0.52
0.6
2.5
1.3
1.7
社会工作人才【9】
万人
0.16
0.18
0.2
少数民族人才
万人
1.8
2
2.2
二、主要任务
㈠ 大力开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人才
⒈新型工业化人才
围绕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需要,加快培养农副产品加工、矿产、纺织、化工、建材、金属冶炼、优势能源开发利用等重点行业人才。逐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培育机制,提高企业人员素质。依托“国家中小企业银河培训工程”和湖北工业、教育优势,不断优化工业人才结构。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基地,按市场需求培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2015年,培养发展新型工业化人才200人,全州新型工业化人才达到1500人;到2020年,新型工业化人才达到2000人。
⒉现代农牧业人才
围绕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壮大种植能手、养殖能手、农业产业化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健全特色农牧业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体系,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和应用开发型人才培养。积极扶持特色农牧业实用人才自主创业,支持各类特色农牧业产业化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为优秀特色农牧业人才脱颖而出优化环境、搭建平台。到2015年,培养发展现代农牧业人才2000人,全州现代农牧业人才达到7000人;到2020年,现代农牧业人才达到9500人。
⒊新型城镇化人才
通过大力开展现有人才的继续教育,培养高层次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人才;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新型城镇化急需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及紧缺的关键岗位人才;依托城建项目聚集、培养、储备一批城乡规划、城市管理、工程建设等方面的优秀人才。搭建城镇化人才竞相成长的大平台,造就新型城镇化人才队伍,为自治州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到2015年,培养发展新型城镇化人才100人,全州新型城镇化人才达到2700人;到2020年,新型城镇化人才达到2800人。
⒋旅游人才
围绕大力发展旅游业,建立健全特色旅游产业体系的需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旅游人才队伍。做好民俗文化游、边境旅游和边塞风情游等领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旅游产业开发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旅游人才交流中心、导游服务中心,着力提高旅游宣传促销、景点设计规划、旅游文化挖掘、民族特色旅游、旅游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能力。到2015年,培养发展1000名旅游人才,全州旅游人才达到1400人;到2020年,旅游人才达到 2500人。
㈡ 大力开发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人才
⒈教育人才
严把教师入口关,提升教师素质,强化教师培训,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学科带头人培养,打造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通过湖北省名校名师的带动,加快培养高素质校长、教师队伍。加大对班主任和辅导员的培训力度,落实好教师绩效工资,不断提高和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提高教师地位。到2015年,全州学前、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8%以上、100%、100%、90%以上,合格“双语”教师达到85%以上;到2020年,全州学前、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学历合格率均达到100%,各学段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很大提高,少数民族教师实现“民汉兼通”。
⒉创新型科技人才
结合我州重点工程、重大项目、企业技改的实施,建设一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围绕我州新型产业培育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制定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使用等环节的政策及相关措施,优化自治州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环境。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激励机制,推动创新型科技人才向企业聚集。改革和完善创新型科技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创新型科技人才奖励机制。加大科技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重点开展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创新型科技人才引进、专利发明奖励等。到2015年,培养发展创新型科技人才50人,全州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200人;到2020年,创新型科技人才达到250人。
⒊宣传文化人才
按照宣传文化“四个一批”人才培养工程的要求,组织实施“宣传文化重点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理论宣讲、新闻传播、文化艺术、新兴媒体等人才。加强基层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健全基层文化骨干人才培训网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才队伍建设,加大紧缺骨干人才培养力度。重点引进外向型宣传文化人才、新媒体人才和“双语”人才。推动体制外宣传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到2015年,培养发展宣传文化人才300人,全州宣传文化人才达到1500人;到2020年,宣传文化人才达到1800人。
⒋卫生人才
科学合理配备医疗卫生和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才,有效提升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卫生人才援博工作力度,推动实施湖北省医学院校定向博州招生开展医学学历教育工作,建立鄂博两地医疗卫生单位一对一、多对一的结对帮扶关系。建立卫生人才师承机制,完善卫生人才评价机制,抓好卫生管理人才的培养。到2015年,自治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100人,医护人员达到4.8人/千人,全科医师数不低于2人/万名城市居民,每所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1名执业医师,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资格的比例达40%;到2020年,自治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达到3600人,医护人员5.6人/千人,全科医师数不低于4人/万名城市居民,一般乡镇卫生院至少配备3名执业医师,中心卫生院至少配备5名执业医师,乡村医生具有执业助理医师及以上执业资格的比例达50%。
㈢ 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⒈党政人才队伍
统筹制定全州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长期规划,提高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水平。以县乡党政正职为重点,统筹推进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和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健全从基层一线选拔党政人才制度,构建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人才选拔培训链。坚持集中调整补充和动态调整相结合,做好后备干部调整补充工作,提高党政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大党政人才交流力度,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全面激发党政人才队伍活力。到2015年,培养发展党政人才200人,全州党政人才达到5000人;到2020年,党政人才达到5200人,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干部提高到85%。
⒉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市场竞争力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着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程度,加快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理念、熟悉国际国内市场及相关法律法规、富有创新精神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市场化配置,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完善以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为核心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体系。每年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到州外学习培训。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力度。注重企业后备人才培养,下大力气引进外部人才和智力,从而不断壮大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到2015年,培养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00人,全州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5000人;到2020年,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到6000人。
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步伐,大力培养和引进在农牧业新品种开发、技术推广、产业化发展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在稳定、提高传统行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加快信息服务、旅游、房地产、社区医疗保健等新兴产业所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引导各类企业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加大对技术创新、人才开发的投入,鼓励职业学校与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提高成果转化率,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良好的创业平台。到2015年,培养发展专业技术人才5000人,全州专业技术人才达到1.7万人;到2020年,专业技术人才达到2.5万人。
⒋高技能人才队伍
适应新型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以提升职业技能和岗位技能为核心,以高级工和技师为重点,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利用现有各类职业教育资源以及依托州外职业技术院校,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大力开展校企合作培训、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练兵活动,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投入力度,切实落实职业培训和鉴定补贴政策。到2015年,培养发展高技能人才3000人,全州高技能人才达到0.77万人;到2020年,高技能人才达到1.3万人。
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农村实用人才工作领导机制和联系会议制度,不断推动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和培养。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各类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的主渠道作用,大力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重点培养农牧业产业化发展急需的管理人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和农村经纪人。加大对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激励和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地位。到2015年,培养发展农村实用人才3500人,全州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3000人;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7000人。
⒍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加强社会工作从业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制定社会工作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通过转化现有人员、设置专业岗位等方式,规范和壮大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着力健全完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完善社会工作人才数据库,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吸引各类人才从事社会工作,促进社会工作的发展实现由单一型向复合型、从属性向职业化发展。到2015年,培养发展社会工作人才200人,全州社会工作人才达到1800人;到2020年,社会工作人才达到2000人。
⒎少数民族人才
加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工作,重视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着力提高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综合素质,多渠道、宽领域开展培训工作,注重加强岗位业务培训,积极实施专项工程,加大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力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重点扶持,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实用技术和劳动技能的少数民族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大力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建立健全“双语”学习激励机制,加大选派各类少数民族人才特别是党政干部到基层、内地省市任职挂职、培训考察的力度。到2015年,培养发展少数民族人才2000人,全州少数民族人才达到20000人;到2020年,少数民族人才达到22000人。
⒏援博干部人才
充分发挥援博干部人才的岗位职能、桥梁纽带和传帮带作用,依托湖北省和派出单位支持,通过双向挂职、两地培训、支教支医支农等方式,多渠道、多层次、宽领域帮助受援县(市)和单位培养各类紧缺人才和骨干人才,开展对县(市)、乡(镇、场)、村级干部的大规模轮训工作。通过加强自治州与内地的经贸合作和技术交流,促进项目引才、招商引才和柔性引才。健全援博干部人才管理机制,加强培训、服务等工作,落实有关待遇和后勤保障措施。完善援博干部考核奖惩制度,对在博工作期间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援博干部及时提拔使用。积极与湖北省协调,做好援博干部人才选派工作,力争每批选派170余名,同时力争每年选派600名自治州的干部人才到湖北省专题培训、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到2020年,为全州选派3批510余名援博干部人才,其中以教育、卫生、农牧业、城镇规划等为重点的专业技术人才占到总人数的75%以上。
㈣ 促进区域人才协调发展
⒈围绕各产业不断优化人才配置
按照自治州确定的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和现代服务业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以市场为导向,合理配置人才资源。依托现代农牧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大枸杞研发、“三高一节”、农技推广、现代化养殖、农业产业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等领域农村实用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充分发挥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博乐边境经济合作区、湖北博州工业园区的人才吸引带动作用,加大对电力、进口资源落地加工、建材加工、金属压延加工、金属矿采选冶炼、石灰石加工等领域人才的开发引进,同时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人才。依托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政策优势,着力培养招商引资、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等方面的人才,将自治州打造成为外贸、物流人才的聚集区;引导、支持和帮助非公有制企业以多种形式进入社会事业、商贸流通、金融服务等领域,鼓励人才向现代服务业流动。
⒉围绕地域特点加快人才培养
围绕自治州各县(市、口岸)经济发展需求,建设一支与县(市、口岸)优势资源、特色产业分布相适应的高素质区域人才队伍。博乐市重点培养引进纺织、食品、建材等行业以及机电设备组装、石灰石加工、高新技术应用等方面的人才;精河县加快培养引进进出口加工、枸杞深加工和棉花产业、湖盐、物流等领域的人才;温泉县重点培养引进旅游、矿业等方面的人才;阿拉山口口岸着力培养引进国际贸易、仓储物流、进出口加工等方面的人才。
⒊引导城乡之间人才合理配置
按照自治州提出的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着力做好人才在城乡之间的配置。制定人才到基层就业创业扶持办法。鼓励人才向艰苦边远、基层一线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流动,并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基层服务和挂职锻炼的派遣和轮训工作。定期组织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专家到基层开展讲学、技术培训活动。加强人才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培训开发、人才管理、社会保障等功能,逐步实现人才公共服务一体化。健全人事代理、社会保险代理、企业用工登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就业服务等人才公共服务平台,逐步实现州、县(市)、乡(镇、场、街道)、村(队、社区)全覆盖。加强人才执法工作,依法维护用人单位和人才的合法权益,推动城乡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三、基本政策
㈠ 人才投入优先保证政策
加大人才发展财政投入力度,进一步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不断提高人力资本投资占的比重;建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额度应在上年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0.5%以上,同时10年内按0.1个百分点逐年增加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安排比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奖励及重点人才工程的实施等。确保自治州教育、卫生、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积极拓宽人才投入渠道,安排一定比例的援博资金用于人才培养开发。鼓励企业和社会组织建立人才发展资金。制定税收优惠政策和金融信贷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用人单位、个人投资人才资源开发。
㈡ 人才创业扶持政策
加大人才创新创业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专门创业扶持资金,整合科技项目资金,重点支持符合我州产业发展方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项目和技术的高层次人才创业。完善知识产权、技术等作为资本参股的措施,加大税收优惠、财政贴息力度,支持和鼓励高层次人才领办和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大创业资金和小额贷款支持力度,优化创业环境,鼓励科技人员、高校毕业生创业,鼓励军队转业干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创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
㈢ 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政策
在立足现有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同时,突出培养引进领军人才和紧缺人才。围绕自治州支柱产业、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编制《自治州年度产业发展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引进目录》,制定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政策,以柔性流动为主要方式,建立完善州外专家来博工作机制,加大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对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实行“一站式”服务,在其子女就学、配偶就业、购买住房、户口迁移、科研启动经费资助等方面给予优惠。支持引进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创新创业。鼓励用人单位对引进人才实行协议工资、奖励股权期权、成果有偿转让、利润分成等多元化分配方式。建立高层次人才特聘专家制度和突出贡献奖励制度。
㈣ 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政策
建立在政府指导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战略联盟,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培养高层次人才。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力度,依托国家、自治区重大人才计划和科研、工程、产业攻关等项目,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鼓励支持企业在高校、科研院所设立人才基金,建立研发机构。加大重点学科带头人、后备带头人支持力度,对其科研项目研究与开发给予政策优惠。
㈤ 引导人才向农村基层和城乡社区流动政策
对在农村基层和城乡社区工作的人才,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采取政府购买岗位等措施,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农村、社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制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和城乡社区创业就业扶持办法。制定公职人员到基层、社区服务和锻炼的派遣和轮训办法,从州直机关选派干部到乡村任职、挂职,从学校、医疗机构选派高层次人才到农村基层和城乡社区开展科技对接、技术支持。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到农牧业和工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服务。完善科技特派员到农村、社区和企业服务的政策措施。
㈥ 推进党政、企事业单位人才合理流动政策
完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畅通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之间人才合理流动渠道,打破人才身份、单位、部门和所有制限制,营造开放的用人环境。扩大党政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跨县(市)跨部门交流任职范围。拓宽党政人才来源渠道,完善从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选拔党政人才制度。积极拓宽兵地互派干部挂职范围,继续开展兵地干部交流任职工作。
㈦ 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政策
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开发纳入各级政府人才发展规划。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意见。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人才发展平等待遇政策,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平等享受政府在人才培养、吸引、评价、使用等方面的各项政策,平等使用政府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资金、项目、信息等公共资源,平等参与政府开展的人才宣传、表彰、奖励等方面活动。
㈧ 促进人才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
健全公共服务平台,强化政府人才发展公共服务职能,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制度,创新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运作模式,建立功能齐全、运转高效、服务便捷的人才公共服务体系。支持人才公共服务产品开发,加强对公共服务产品的标准化管理。鼓励民营资本投入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人才公共服务投入多元化。
四、重点人才工程
㈠ 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人才支撑工程
围绕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的建设,建立一套高效率的人才吸引机制,在全国、全疆范围内招聘引进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干部,用以充实综合保税区干部队伍。分批选派管理干部赴东部省市综合保税区跟班学习、挂职锻炼。根据未来综合保税区内企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建立起本地人才培养机制,依托自治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湖北省丰富的培训资源,采取本地培训和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培养本地劳务技能人力资源。到2015年,招聘重点行业领军科技人才8名,引进和培养城市规划、产业经济、招商引资、工程技术、管理运营、国际贸易、商贸物流、加工制造、生产性服务业、政策研究等领域专业人才100名,培养紧缺高技能人才1000名。
㈡ 新型工业化人才培养工程
依托优势产业的发展重点,与国内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广泛的联系,以联合办学、进修交流等形式,构建人才培养网络,定向培养紧缺人才。积极组织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州内外相关培训,逐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素质。依托湖北省优势教育资源,有计划地组织行政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及专业技术人员赴湖北省进行培训。采取自治州财政拨款或部分补贴、企业自筹等多种方式,年均培训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100人,到2020年,培训人数达到1000人。
㈢ 农牧业发展急需人才开发工程
依托现有各级农技推广、教育和科研资源,选择一批具有一定基础,在各自领域贡献突出或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种植户、养殖户及优秀生产经营人才等,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技术交流、学习研修、观摩展示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岗位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每年培训50名基层农技推广人员、100名农民技术员(种植户)、100名养殖户、50名优秀生产经营人才(龙头企业负责人、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和农村经纪人等)。
㈣ 科技紧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程
利用湖北援博和“一园两区”的有利条件,建立鄂博科技服务中心、精河枸杞研发中心、阿拉山口—新疆大学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为引进科技紧缺人才提供有利条件。根据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规划制订并发布《博州培养引进科技紧缺人才导向目录》,实现科技紧缺人才开发与产业结构、岗位需求的紧密对接;加强州内工业企业与外埠工业企业科技创新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引导企业与疆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密切联系,实行有偿合作,共同研究新成果、开发新项目。鼓励和支持建立企业重点实验室,加大对企业科技紧缺人才的培养力度。到2020年,培养高层次科技紧缺人才200人,引进高层次科技紧缺人才20人。
㈤ 旅游人才开发工程
按照“就业前培训,换岗前培训,上岗后再培训”的原则,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以及旅游企业自主培训和聘请有关专家为旅游企业及管理机构的在职人员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等,分层次对旅游行业单位的职工进行在岗培训;选派旅游企业骨干人才赴湖北省学习培训,选派骨干人员到国内外旅游院校按专业对口分类进行短期专业研修,加大旅游人才的开发力度,提高旅游行业整体人才素质。到2020年,培养20名旅游规划专业人才,30名旅游星级饭店高级管理人才,30名优秀导游人才,50名旅游景区管理人才,50名农牧家乐经营管理人才,50名优秀营销人才,2000名高素质的旅游司乘、宾馆服务、景区接待等旅游从业人员。
㈥ 教师能力提升工程
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少数民族教师“民汉兼通”为重点,依托远程教育、校本培训、项目培训等,完善教师培训体系。通过教师学历提高、继续教育、汉语培训、专业提升、业务考核、教学研究等途径,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使专任教师普遍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具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开展州、县(市)、学校三级培训,每年自治州层面培训骨干教师700人、县(市)层面培训1500人、学校开展全员培训。
㈦ 医疗卫生人才发展工程
加强城市社区和农牧区卫生人员在职在岗培训,建立农牧区卫生技术人员定期培训、进修、学习制度。每年选派20名乡镇卫生院技术骨干到县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进修,350名村队医生到乡镇卫生院轮训;实施以全科医师培训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每年培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卫生人员40人次。每年选派一批医疗卫生人才到湖北省医学院校和医疗卫生机构进修,邀请湖北知名医疗专家来博开展诊疗和讲学,争取湖北省选派短期医疗卫生人才到自治州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现场指导,培养一批高层次卫生人才。继续实施“三名”战略,整合中医民族医药资源,培育和壮大名医、名科、名院,努力打造我州中医民族医特色专科品牌,做大做强民族医医院,壮大中医民族医人才队伍。依托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为州人民医院培养一批医疗骨干,打造5-8个特色专科,为州人民医院创建三级医院和打造区域中心医院提供人才支持。
㈧ 城镇规划建设人才培养工程
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强建设行业行政管理人员、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一线操作人员四支队伍建设。每年面向州内外公开招聘3—5名高层次管理人才,有计划地选拔2—4名城乡规划和管理的单位中层以上干部到县(市、口岸)、乡(镇、场)等党政部门交流、挂职和任职。各县(市、口岸)均选聘4—5名州内外知名专家担任城乡规划设计顾问,参与决策咨询、规划制定、项目论证等工作。到2020年,培养20名左右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域专家型管理人才。
㈨ 宣传文化重点人才培养工程
与疆内外有关高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每年选派优秀干部进行整学期专门培训,以培养适应现代新闻传播需求的新闻传播人才、文化艺术人才和新媒体人才。选派宣传文化系统骨干,采取“下派上挂”的方式到上级或下级业务部门进行1—2年锻炼。每年有计划地重点组织不少于20人次的理论宣讲人员到省级党校、行政学院进行3个月的学习培训,增强理论宣讲人才队伍的知识储备,促进知识更新。到2020年,重点培养50名理论宣讲人才, 80名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 80名高素质文化艺术类人才,30名新兴媒体人才,20名蒙语专业译制人员。
五、保障措施
㈠ 组织保障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完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建立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重,强化党政主要负责人抓“第一资源”的责任。建立健全各级党委常委会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完善自治州领导联系专家和重大决策专家咨询等制度。健全各级人才工作机构,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自治州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才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党委组织部门做好《人才规划》的协调、实施、评估和监督,重点做好人才工程策划、重点人才培养,实施人才工程的战略管理。各相关部门要充分履行职能、发挥优势,研究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配套政策和具体实施方案,科学分解《人才规划》确定的工作任务,制定重点人才工程实施办法,确保《人才规划》全面贯彻落实。
㈡ 机制保障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发挥教育对人才培养的基础性作用,构建人人能够成才、人人得到发展的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各类人才评价标准,注重靠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颁布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化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大力推行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完善地方党委讨论决定任用重要干部票决制,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全面推行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和合同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落实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度。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建立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流动配置机制。建立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激发活力和维护人才合法权益的激励保障机制。
㈢ 基础保障
加强人才工作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不断提升人才公共服务水平。加强人才工作法制建设,推进人才管理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形成有利于人才发展的法制环境。加强人才工作调研,积极探索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强化对人才规划的指导。加强人才信息统计工作,建立健全各级各类人才库和科学统一的人才资源统计及紧缺人才发布制度。
㈣ 监督保障
建立《人才规划》实施情况反馈调整和通报制度,有计划、分阶段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重点抓好中期评估和阶段性评估,研究分析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通报,确保《人才规划》顺利实施。各县(市)要以本规划为指导,结合实际编制县(市)人才发展规划,形成全州人才发展规划体系。
ꆡ
注释:
【1】人才资源总量:指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资源数量之和。
【2】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指每万劳动力中研发人员全时当量数。研发人员指参与研发项目研究、管理和辅助工作人员,包括项目(课题)组人员、企业科技行政管理人员和直接为项目(课题)活动提供服务的辅助人员。测度研发人员采用全时当量(即人年)。
【3】主要劳动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指20—59岁人口中接受过大专及以上学历教育的人数所占比例。
【4】高技能人才:指在生产或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的从业者中,具有精湛专业技能,关键环节发挥作用,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包括取得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技工职业资格及相应职级的人员。
【5】党政人才:指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群团机关工作人员。
【6】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指在企业经营管理岗位上工作的人员,包括出资人代表、经营管理人员、党群工作者。
【7】专业技术人才:指具有专业技术职称和没有专业技术职称但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8】农村实用人才:指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起到示范和带头作用,为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并得到群众认可的农村劳动者,包括生产型人员、经营型人员、技能带动型人员、科技服务型人员、社会服务型人员。
【9】社会工作人才:指接受过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系统的职业培训或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包括以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各类人才队伍。
主题词:人才发展 规划 2011—2020年 通知
word/media/image1.png抄送:自治州人大、政协、纪委办公室,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博尔塔拉军分区政治部,农五师党委办公室
word/media/image2.png中共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11月16日
word/media/image1.png共印:汉文40份
《人才发展规划(ppt28页)》相关文档:
幼儿园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三篇09-11
幼儿园教师个人五年发展规划3篇09-11
幼儿园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精选4篇09-11
幼儿园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多篇09-11
幼儿教师个人发展规划三篇09-11
幼儿园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范文多篇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