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人才工作考察情况汇报3篇
地区人才工作考察情况汇报第1篇 近日,区政协组织区委人才办、区科技局、区人事局、区经发局等部门和区政协办公室有关同志组成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努力构筑人才高地专题调研组,由王珠瑛主席带队,围绕人才工作十二五规划制订,就十二五期间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目标、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配套和具体措施、人才工作的机制和平台创新等内容分别赴省内区,市、区三地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有关学习考察情况报告整理如下,供决策参考:
一、三地人才工作的经验和做法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为、、三地在人才工作开展方面都体现了氛围浓、手笔大、机制全、平台新、效果好等显著特点,党政领导思想认识、具体政策措施以及人才的社会保障等方面都非常到位,值得认真学习借鉴。
1.氛围浓。三地党政领导对人才工作都高度重视,都把人才工作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形成了上下一致重视人才、对人才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如区科技和人才工作小组由区委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负责牵头开展工作。区委、区政府每年召开的第一个全区性会议就是人才工作会议。同时把人才工作作为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加大工作绩效考核和督查力度。如引进海外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创新人才是区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目标考核的核心指标,对此,区委区政府每半年进行一次年中督查,每年进行一次年度考核,确保了引才工作高质量完成。
2.手笔大。三地在人才目标制订、投入保障等方面都体现出大眼界、大气魄、大手笔。如市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5年投入5个亿,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型科技人才、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文化产业人才、教育人才、卫生人才、旅游人才等9大人才引进培育计划。区提出,用5年时间,引进并重点扶持1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到创业,到2014年,使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和引进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创新人才的嫁接式企业相关项目的销售总收入超过80亿元;到2020年,引进并重点支持200名以上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创新创业。把建成无锡集聚高层次人才、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高端服务业、具有高品质人居环境的创新创业重点地区。区对进入企业工作并签订三年以上聘用合同的高层次紧缺人才,在三年内按引进人才的实际工作月数,分别给予工作生活津贴,其中最高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人每月补贴达8000元。同时区还实行了量大面广的人才津贴制,三年内对40周岁以下博士、35周岁以下硕士、30周岁以下本科生每人每月分别补助1000元、300元、100元。这些措施,使人深切感受到三地对人才引进的真诚愿望,对人才队伍的真心关怀,极大地推动了三地招才引智工作的开展。
3.机制全。三地都已基本建立了覆盖全面、内容详实,既有吸引力又具操作性的人才工作机制。如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激励政策方面:区出台了《关于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的意见》,从资金、工作场所和住房、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给予具体扶持,根据无锡市综合评审意见,分别给予A、B、C三类海外留学归国(来)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100万元、60万元、40万元不等的创业启动资金;不低于300万元、150万元的风险创业投资;不低于300万元、150万元的资金担保;并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的经营场地,不低于100平方米住房,三年内免收租金;对企业所建市级、省级研发机构,分别给予10万元、100万元资助;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分中心的,政府补贴100万元;对新设立的国家级和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政府分别给予50万元和2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资助。对留学人员创办企业,从企业注册起五年内,第一至第三年由政府按企业对地方财政实际贡献额的100%,第四年和第五年按50%给予奖励扶持。在人才保障政策方面:为进一步解决引进人才创业就业初期的住房问题,市制定人才公寓租房补助办法,对具备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或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合法劳动合同的紧缺专业人才租住人才公寓给予为期2年的补助,其中对科技领军人才实行全额补助;博士、硕士、本科生分别每人每月补助1000元、每月800元、500元,补助所需资金由财政和企业按60:40的比例分摊。区计划到2010年建设1000套总建筑面积达111258平方米的人才公寓,由符合条件的区内企事业单位购买,用于引进人才的流转入住,也可由符合条件的在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才租赁。在企业人才服务机制方面:区建立了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由政府出资统一招聘大中专毕业生派驻到涉及530项目的重点企业,采取定人跟踪保姆式服务方式,及时掌握企业发展需求,主动跟进服务,反馈问题,积极帮助解决,做到能快就快、能宽就宽、能倾斜就倾斜,为530项目和人才及时高效解难题、排忧虑。这些政策力度都非常大,对人才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为三地在吸引人才的竞争中赢得了优势。
4.平台新。在搭建人才工作平台方面,三地也都有创新做法。如在海外人才招聘引进方面,区、区都在海外留学生相对集聚的国家建立了海外人才引智联络站,聘请留学生作为工作人员,负责收集有意回乡创业的留学生资料并做好相关牵线搭桥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为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区每年都组团赴海外开展招才引智活动,今年5月由区委组织部长带队,率区人保局、科技局和开发区等有关部门负责人,通过举办百人计划推介会、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政策创业经验报告会、创业交流会等形式,赴欧洲留学生最为密集的法国、德国等地区开展引才活动,在此次活动中,区成功设立了海外引才巴黎工作站、海外引才德国工作站,并聘请了一批海外引才顾问;在柔性引才方面,区从2006年开始推出高校教授服务团进活动,在年初,通过向各镇乡、街道征集企业在生产、研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在汇总材料后,赴北京、西安、武汉、上海等高校密集的区域有针对性地邀请各地知名高校的教授、专家组成服务团到,帮助区内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在今年的高校教授服务团进活动中,101名高校教授共走进79家企业帮助解决了102个技术难题,涉及工艺改进、新产品开发、检验检测等诸多领域。这种政府搭建交流合作平台的方式受到高校专家和企业的普遍欢迎;在服务高层次人才方面,区建立创业导师服务机制。聘请市、区海外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创业导师理事会成员担任区内有关530项目创业导师,推进区内重点骨干企业、区内外服务机构与海外人才创办企业的合作发展,在企业管理、市场拓展、融资筹资等方面为海外人才创办企业提供帮助。在企业人才培养方面:区推出百名企业家进北大、百名企业骨干再训练、百场培训进企业、百名企业人才读硕博等四百工程。在创新载体建设方面:区围绕提高科技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的入驻率、存活率和成功率,高标准建设一批人性化、国际化、智能化的科技创新创业创意载体,推出了开发区科创园、科技社区、高铁站商务区高端服务业载体群和各镇(街道)重点产业为特色的科创园区等创新载体。区在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基础上,已建设层次更高的院士工作站2家。在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方面:区政府在清华大学设立清华大学无锡科技成果转化基金,首期提供2000万元,用于支持清华大学对企业需求技术(产品)和符合产业发展的重大科技成果的研发等,并建立了清华大学无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相关平台,将区的产业、区位优势和清华大学的科研、人才优势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为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科技动能。
5.效果好。由于领导重视、政策完备、工作到位,三地人才工作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至十一五期末,三地人才总数都将达到10万左右,双高人才、海归人才比重显著提高。如市至2009年底已拥有具备位于国际前沿、市场开发前景广阔、高技术含量的科研成果(知识产权或专有技术),能引领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光机电、新能源、技术先进型服务外包等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型人物15名。区十一五期间共引进双高人才1100余名,海归人才109名,530项目人才93人,依托人才优势,科技创新助推经济运行质量不断优化,2009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85亿元,同比增长1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七分类)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26.8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2.5%。实行了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
二、对加强我区人才工作的几点启示
经过学习考察,我们深深地认识到,经济的发展,一定要做好对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工作。、、三地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依托的正是各类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快速发展。三地在人才问题上的认识高度一致,说明了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区人才资源已初具规模,预计至2010年底,全区各类人才总量可达到15万人,符合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但同时也应当清醒地看到,与先进地区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客观需要相比,当前我区人才发展总体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创新型科技人才缺乏、人才密度偏低、人才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不足、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等问题,可能会对我区在十二五期间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跨越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和制约。为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人才的发展,把实施人才强区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来抓紧抓好。
1.要形成共识,进一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
要充分认识到,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求已成为各地的共识,未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就是人才的竞争;对人才的投入,是对区域经济发展最具远见和回报最高的投入。要把人才资源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来看待,真正把人才工作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工作来抓。
在人才工作管理机制方面。要进一步健全人才宏观决策机制,切实加强党管人才工作。借鉴、、等地先进经验,建议对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进行升格,由区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担任组长,并充实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统一领导,推动各相关部门按职能分工协作,健全有效的人才资源开发宏观调控体系。要落实十二五人才规划纲要实施的目标责任制,建立任务实施情况年度评估和督促检查制度,把人才发展规划实施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
在人才工作氛围营造方面。要在全区大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事业,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建议根据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文件精神,适时召开全区性人才工作会议,以区委名义制订下发有关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同时,形成全区人才工作会议例会制度,每年召开1次。以进一步营造党政领导重视,各部门配合支持,全社会共同关心人才工作的浓厚氛围。
在人才工作投入保障方面。要体现在人才投入上的大手笔、大气魄。完善人才工作经费正常增长机制,确保人才投入增长不低于财政增幅;高标准建设区人才大厦,切实发挥人才大厦在引进区内外各类人才的平台载体作用;要进一步建立符合实际的人才用房建设体系,根据出租与出售结合、布点与扩面相结合、货币与实物相结合的原则,按各类人才奖励用房、安置用房、租赁用房等不同用途,进一步加大人才用房建设力度,推进人才用房建设由城区向各平台、各镇街延伸,切实解决各类人才在创业安居问题;大力推进国际创业中心、留学生创业园等人才孵化基地、产业发展基地建设,确保各类创新产业在得到孵化并发展壮大;加大对各类人才的表彰奖励力度,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2.要统筹规划,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政策体系。
要重点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提高人才效能,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任用、流动配置、激励保障等方面的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宏观管理、市场有效配置、单位自主用人、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管理体制。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激励和创业扶持力度。高层次人才,特别是在国际某一学科、技术领域拥有独立知识产权,且其技术成果国际领先、能够填补国内空白、具有市场潜力并进行产业化生产的海内外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的引进对于加快我区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以及文化创意产业等具有决定性的意义。目前,对比宁波、苏州、无锡等先进地区,我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创新扶持的政策力度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大。建议利用十二五人才规划制订的契机,针对我区实际,比照先进地区经验,进一步明确高层次人才引进的重点、方向和目标,对现有激励政策进行及时整合和完善,使之达到省内领先、全国一流的标准,同时在提供创业启动资金、工作场所和生活用房,资金担保、贷款贴息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型人才创业政策扶持力度,吸引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落户。
加大稳定盘活人才队伍的政策引导力度。随着各地招才引智工作竞争的加剧,十二五期间,我区在大力引进各类人才到落户的同时,要将稳定、留住、盘活、用好现有人才放在重要位置。一是要不断拓展人才政策享受面。建议在加大对高端人才引进培养方面的政策力度的同时,研究出台对一般人才普惠式的奖励政策,如对在萧工作的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实行生活津贴等。二是要逐步降低人才引进门槛。适应发展的客观实际,更加主动地破除政策壁垒,降低人才引进门槛,大力引进如医院全科医生等各类应用型急需人才。三是要坚持重在使用,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的原则。通过定期编制发布《区紧缺人才需求目录》,加强人才引进的针对性,引导人才有序流动,帮助企业解决人才需求问题。不断完善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民营企业经营人才与创新型人才创业结对等活动载体。在人才公寓申请、创业扶持等相关人才政策制订和具体操作中,坚持引进人才和现有人才享受相同待遇。真正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从而用感情留住人才、事业吸引人才。
加大人才培养与培训力度。加大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是提升人才素质的一个重要举措。十二五期间,要以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为目标,从能力培养、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加大人才培养与培训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一是要积极拓展出(国)境培训基地建设。根据加大推进本土人才国际化力度的要求,积极拓展国(境)外培训基地。二是要积极拓展高校培训基地建设。紧跟产业发展需求,加强对高校培训基地的拓展建设,采取订单模式,主动介入高校教学,合作开展对预期需求大、市场缺口大的专门人才的培训和培养。三是要加大紧缺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发挥现有创业中心等平台载体作用,在实践中培养造就一批适应发展实际的紧缺型、科技型人才队伍。四是要加大应用型人才培训力度。通过完善区、镇(街道)、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网络体系,扩大职业院校规模,加快本籍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步伐等途径,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满足城乡统筹发展需要。
3.要改革创新,进一步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统筹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造就一批复合型、高层次、适应发展建设大局的人才。
积极推进人才工作创新平台建设。一是要搭建引才新平台。进一步加大与国内高等院校合作建立人才合作交流基地的力度,并在海外留学生高积聚地区建立联络站等人才引进平台。二是要搭建合作新平台。继续推进在萧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启动企业院士工作站的建设。加大柔性引才力度,积极在萧建立著名高校研究生、博士生社会实践基地,利用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帮助企业解决难题,争取更多的名校研究生在萧创业发展,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与国内外知名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科技创新平台,开展合作,构筑产、学、研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在实践中集聚和培养创新人才。三是要提升人才创业创新平台。加快国际创业中心二期、开发区市北区块大型创业中心以及其他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相关配套园区建设,为各类人才创业创新搭建平台载体,促进人才创新成果及时转化,形成产业规模。
着力构筑人才工作投入创新模式。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和企业引人用人主体作用,健全人才投资配套制度,规范完善多元化的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和管理机制,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人才公寓等建设,着力构建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投入新模式,形成全社会合力推进人才工作的良好局面。
地区人才工作考察情况汇报第2篇 按照市委统一部署,2013年3月5日至12日,我和市人才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科技局主要负责同志,采取座谈交流、实地参观等形式,考察了苏州、宁波、杭州三个城市人才工作的有关情况,并与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的部分专家学者就高层次人才的交流与合作等问题进行了座谈、听取了意见与建议。经过几天的考察学习,大家普遍感到启发和收获很大,既开阔了视野、理清了思路,又认清了差距、明确了努力方向。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特点
苏州、宁波、杭州三个城市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健全、政策体系完善,做法先进,亮点较多,成效明显。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的特点:
(一)起步早。三个城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都较早地开始抓人才工作、集聚各类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如宁波市在2002年就围绕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的产业转型发展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苏州市2007年在科技领域实施了姑苏人才计划,通过引进高层次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二)氛围浓。所到三个城市都非常注重对各类人才的宣传、表彰及奖励,营造出了人才工作的浓厚氛围。如杭州市设立了杰出人才奖,每三年评选一次;宁波市设立了人才工作金、银、铜三个奖项,还在《宁波日报》开辟专栏宣传人才工作。
(三)目标明。在人才引进、培养工作中,三个城市都能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目标任务并下力气抓好落实。如杭州市2010年实施了全球引才521计划;
宁波市2011年实施了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3315计划,市领导每年都带队组织3~4次海外引才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力度大。在人才资金投入方面,三个城市坚持人才投资优先保证,每年都拿出上亿元资金保障人才工作开展。如杭州市去年市本级人才经费达到2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1.5%;苏州市人才基金不少于地方财政收入的1%,每年设立1亿元人才开发基金。
(五)政策优。所到三个城市能根据人才需求实际,着力改善各类人才的待遇,提供创业创新政策支持。如宁波市专门设立天使基金及创投基金,支持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同时,建成人才公寓低价出售出租、帮助安置家属并给予3~5年的生活补贴等,较好地解除了各类人才的后顾之忧。
(六)服务佳。在优化和提升人才服务、大力营造拴心留人好环境方面,三个城市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杭州市建立了市领导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每位市领导联系3名左右高层次人才,帮助协调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与问题;去年还专门组织18家市直单位上门服务,就人才就医、子女就学等20个问题集体进行会商。
(七)考核严。所到三个城市抓人才工作动真格、求实效,推行了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如杭州市每年年初都向各县(市)区下达人才经费投入、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人才住房建设等重点考核指标,定期对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核,今年还将推行人才工作专项述职制度,这些考核措施有力推动了人才工作。
二、我市的差距
近年来,我市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较以往有了明显提升,但与苏州、宁波、杭州等人才工作先进地区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人才结构不够优化。我市人才规模较大,但行业领军型人才匮乏,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在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引进、培养人才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人才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是引才政策不够全面。人才的创业创新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提升,高层次人才配偶就业、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是工作机制不够健全。党管人才的工作格局虽已基本形成,但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健全,信息沟通渠道还需要进一步畅通,社会各方面力量还需要进一步整合。
四是社会参与度不够高。对人才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投入力度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加大,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还需要进一步树立,全社会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氛围还需要进一步营造。
三、下一步打算
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必须把人才工作放在长远的高度、战略的高度去统筹、去推进。下一步,要立足长远,狠抓落实,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持续提升六加一攻坚战、实现福民强市总体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一)进一步强化领导。牵头抓总是党委组织部门在人才工作中的应尽职责,做好人才工作需要各相关部门的重视与协同配合。下一步,要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季度例会、述职报告等制度,进一步增强人才工作合力,更好地促进人才工作的沟通、协调与任务落实。同时,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制度,及时研究解决他们在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二)进一步完善政策。我市近年来出台的政策,虽然在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等方面较以前都有了很大的突破和提升,但与人才工作先进地区相比,与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期望相比,我市现有人才政策需要在降低门槛、增强针对性等方面予以补充和完善。如在住房、子女就学等方面,要分层次制定有关政策。同时,要进一步摸清我市各类人才底数,将相关政策及配套资金统一整合,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
(三)进一步落实责任。要围绕全市产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建立健全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及重点用人单位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目标任务,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完成时限,实施项目化管理;要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和年度考核机制,根据每年度工作目标任务,定期对各单位人才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察、考核,更有效地推进工作落实。
(四)进一步营造氛围。在洛阳电视台、《洛阳日报》等市级主要媒体开设人才之窗栏目,大力宣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中成绩突出的优秀人才及其先进事迹,大力宣传我市人才工作政策及先进经验等,努力营造关心人才、尊重人才、爱护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进一步抓好载体。在人才引进方面,要更新观念、创新方式、多策并举,既要通过举办招聘会等形式刚性引才,又要通过成立各种联谊会等方式柔性引智;要利用牡丹文化节举办优秀人才招聘会,面向高校引进高层次人才;要探索成(建)立著名高校洛阳联谊会、海外洛阳籍人才联谊会、市内行业人才联谊会和校友会等社会团体组织,广揽人才、集聚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办法,引导和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县(市)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举办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等各类人才培训班,进行项目合作、技术攻关、挂职服务等,促进产学研军的融合,增强人才培养的实效。在人才使用方面,要举办各种专业技能大赛,开展各类优秀人才评选活动,抓好市管优秀专家、市级创新型科技团队与人才及市县两级农村优秀实用人才、名医名护、名师的培养、选拔工作,实施好科技特派员百千工程,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健全管理、技术、技能等人才成长通道,促使人人成才、人尽其才。
地区人才工作考察情况汇报第3篇 一、赴人社部对接情况
9月6-9日,我局赴人社部政策研究司、规划司、职业能力建设司、农民工司、部宣传中心等司局汇报对接工作。
(一)关于十四五规划:人社部的十四五规划框架与十三五大体相当,主要围绕就业、社保、职业能力建设三大板块进行。国家层面将技能中国(五年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将有大量项目、政策、资金配套。建议安庆在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中找准定位、明确目标。
(二)关于就业创业工作:十四五期间,就业仍然是人社工作的重中之重,安庆就业工作要放在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背景下来谋划考量,既要充分享受长三角一体化红利,也要克服人力资源虹吸效应。
(三)关于人才工作:建议我市结合需求和供给,制定好各类人才发展的目标、路径、重点举措,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大局设定人才发展目标,紧密结合本地产业特点来谋划。
在人社部关心指导下,9月份,安庆技师学院被评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全省仅5家)并获得500万元项目资助。另外,我市3个案例入选全国人社扶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秀成果,全省仅5个。
二、赴苏州、上海、宁波学习考察情况
9月21-25日,市人社系统考察团专程赴苏州、上海、宁波等地考察学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在苏州市,我们深入苏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苏州技师学院,就人才服务、产业平台打造以及专业技师培养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在上海市,先后前往上海就业促进中心实训基地、上海人才市场,参观了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展示馆。在宁波市,主要考察了大学生创业园,了解园区运行模式和企业孵化服务情况。考察期间,我们先后与三地人社局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并与苏州市人社局签订了《人力资源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深化了双方人力资源协作。
(一)亮点特色。一是工作理念上,大胆创新。通过考察,我们发现这些先发地区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点,就是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如,上海市公共实训基地面向全社会免费提供职业培训鉴定服务。二是技工培养上,务实有为。如,苏州在职业技能人才培养上采取将技能大师请进学校课堂、将生产设备搬进实训基地、将高铁开进校园的全景式培养机制。三是公共服务上,便捷高效。苏州、宁波等地运用大数据统计分析、指导工作,人社公共服务事项90%以上都实现了网上办、掌上办。
(二)经验启示。一是对于人才不仅要看重,更要尊重。只有真心关爱、真诚服务,才能真正激励劳动者创新创业。如,苏州市致力于打造就在苏州就业品牌、创建劳动者就业创业全国首选城市,尊重每一名普通劳动者,打造极具亲和力的人才综合服务环境,充分激发了人力资源活力,增强了人才凝聚力。二是对于人力资源产业不仅要政府引导,更要市场主导。如,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供优惠政策、低成本的办公场地,吸引有实力和市场化运作比较成熟的优质人力资源公司入驻园区,极大地推动了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集聚和发展。三是对于创业不仅要政策扶持,更要贴心服务。如,在宁波7号梦工厂创业园,企业或个人只要有想法、有创意、有激情就可以零门槛入驻。园区针对处于不同阶段的创业者提供工商注册、会计代理、政策咨询等保姆式贴心服务。
三、加快我市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谋划
(一)引进人才工作上,实现新突破。学习借鉴长三角先发地区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经验,引进优质人力资源公司,创建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
(二)促进就业创业上,采取新举措。加大惠企政策落实力度,实行出台就落地,对标即享受,从场地、资金、服务上更大力度支持就业创业,打造就业创业暖心城市。
(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上,拓宽新路径。大力推进互联网+人社建设,积极开发网上经办和掌上经办服务系统,让企业和群众有事就能网上办掌上办。
温馨提示:
本文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使用,修改时注重公文的写作特点及要求:
公文写作的语言以及特点。公文所用语言,要做到通俗易懂,有内涵。
我们写一篇公文,不是为了展示撰写人的文学水平,而是要让我们写出来的东西,能够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能够讲明白企业的经营决策。就像白居易的诗,即使是布衣妇孺也能听懂、看明白。要把该说的说明白,该讲的讲清楚,该传达的一字不漏的传达清楚。
我们应当牢牢记住:规范、准确、精炼是公文语言最基本的特点,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规范、准确。比如讲话稿,得以说话的口吻来写,少用书面语,多用口语;比如给下级下通知、批示意见,这时候语言必须严肃、甚至严厉,因为这些内容涉及到很多重大问题的决策和执行;如果是给上级写请示、发报告,就要谦虚、诚恳;或者你给平级发函,两家没有任何隶属关系,也没有亲戚关系,为了达到让对方合作的目的,语气就得客气、客套些。通俗点说,我们要做到,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别搞乱了。
关于精炼,我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能少写一个字绝对不多写,能用一句话交代明白的事,绝不用两句话甚至一段话去说。
这是我们今天要讲的第三部分内容,简单总结下就是,不管是讲话稿,请示还是其他任何公文,内容都要通俗易懂,做到人人都听得懂看得懂。语言要严肃对待、准确表达、精炼语句,这样才会发挥出该发挥的作用。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地区人才工作考察情况汇报3篇》相关文档:
关于安全用电的演讲稿范文5篇学到文库09-10
护理工作的心得体会5篇范文学到文库09-11
最新领导讲话稿万能模板【五篇】学到文库09-16
2023保育员的心得随笔5篇学到文库09-18
百度文库精品文档-乡镇安全生产开展情况汇报材料3篇09-21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篇学到文库09-23
国培培训心得体会感想5篇学到文库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