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中小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

时间:23-05-14 网友

泰安市中小学

"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打造理念先进、质量一流、改革创新、富有影响力的幸福学校,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4]55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中小学教学基本规范的通知》(鲁教基发[2015]6号)和《市委办公室、市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泰办发[2015]21号),制定泰安市中小学"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

一、背景分析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永恒主题。《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教育",2016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把"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作为"十三五"期间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选择。

近年来,随着全市幸福教育和课程改革的深度推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普遍重视课程和教学工作,以教学为中心的办学理念牢固树立,学校教学常规逐步规范,教学改革成果突出,涌现了如泰安市实验学校"思维碰撞课堂"、泰山区省庄二中"精彩主持"课堂、肥城市学校教研发展共同体、宁阳金桥学校课程统整改革等在省内外享有广泛声誉的课改典型,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尤其是全市适时建成了泰安市智慧教育云平台,带动了全市中学小学教育的全新变革,课堂改革优化转型,教学教研深度推进,教育管理优化升级,教育信息化改革初见成效。但整体上看,县市区之间、城乡之间、学校之间的教学工作发展不平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质量观和教学观还没有得到很好地落实,重视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忽视学生核心素养和创新能力发展等现象比较突出。二是重教学轻课程、重课堂教学轻课外实践的现象比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充分体现。三是教学研究与教学实践"两张皮"现象仍然存在,教研与教改良性互动的机制尚未建立,教学改革缺乏深度研究的支持,停留在经验或模仿层面,难以形成个性和特色,教学效率较低,学生课业负担较重。四是民主、科学、开放的现代教学制度尚未建立,课堂文化建设明显滞后。五是教学改革思路与目标有待明晰和细化,尚未形成发展性教学评价机制。六是泰安市智慧教育云平台资源不足和融合创新不够问题日益凸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实施以混合式教学为载体的云课堂改革和以泛在学习为特征的个性化深度学习成为中小学教学改革的新命题,尤其是随着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启动实施,破解上述问题显得日益迫切。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围绕课程、教学、课堂、作业、教研、评价等教学关键要素,以项目化实施为主要方式,扎实开展以"课程创新、有效教学、深度学习、有效教研、发展性评价"为主要内容的融合创新,推进学校深度转型,全面提升育人质量,打造一批理念先进、质量一流、改革创新、富有影响力的教学示范校,并发挥其典型辐射作用,办好普惠泰安人民的幸福教育。

(二)基本思路

基本思路是"基于标准、深度改革、融合创新、彰显个性、提高质量"。"基于标准"即课程与教学改革要以课程标准为行动准则,体现课标精神,以课程创生的价值取向推进教学改革。"深度改革"即课程与教学改革要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着力点,以基于问题、项目和研究的深度学习为重点,既要解决好"怎样教"、"怎样学"这一教学问题,更要解决好"教什么"、"学什么"这一课程问题,注重生活重建和动态生成,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益。"融合创新"即课程与教学改革要以泰安市智慧教育云平台为有效载体,坚持"技术为我所用",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实现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取得最佳教育效果。"彰显个性"即课程与教学改革要创新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评价标准,注重自主创新,体现素质教育时代诉求,彰显学校教学特色和教师教学个性。"提高质量"即教学改革要符合当地和学校的教学实际,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根本目的。

三、实施原则

(一)发展为本的原则。全面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促使全市中小学和教师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全面变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主动地成长。

(二)创新为重的原则。积极推进基于课程标准和泰安市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教学改革,开展基于问题、项目和研究的深度学习和跨学科教学,推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创新形成各具特色而卓有成效的教学范式,彰显"一校一品"、"一师一格"的教学特色,打造一批理念先进、质量一流、改革创新、富有影响力的教学示范校,并发挥典型辐射和带动作用,推动全市中小学业自主创新,大幅度提升教学质量。

(三)研究先行的原则。积极推进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为内容的校本教研和以课堂观察为重点的观课议课制度,多主体参与、常态化研究、区域性推进,以教学研究引领教学改革。建立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良性互动机制,以教研供给侧改革为重点,推进教学研究的深度转型,为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优质的有效供给和专业引领,促进中小学教学质量大幅度提升。

四、改革项目

(一)课程建设改革

1、改革目标。坚持课程的核心地位,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围绕课程育人,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融为一体的"知识-活动"体系(学科课程群: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正规课程+非正规课程;校内课程+校外课程;知识课程+经验课程+社团课程;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即:国家课程及地方课程校本化、学校课程生本化、学生活动课程化、突出抓好国家课程的校本化改造、地方课程的校本化整合、校本课程的精品化实施及特色课程的品牌化打造,优化课程结构,构建符合我市中小学实际、选修与必修相结合、多元化动态性课程体系。

2、实施重点:(1)按照"课程=价值确认+知识选择+活动设计+活动实施+达成评价"的课程育人链,建构富有创新特色的课程体系。(2)义务教育段学校认真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及省、市教学规范要求,按照"开全、开齐、上好"的要求规范课程建设,尝试课程统整改革,积极推行自主选课日活动,实施基于学生个性发展的"选课走读"教学,促进学生个性成长。(3)高中学校在抓好必修课程的基础上,适应"两依据一参考"高考综合改革模式的要求,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为目的,以体验性、探究性和实践性教学为主要方式,开展"选课走班"教学。(4)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扬长发展为目的,指导学生开展"读书成长、生活科技、感悟自然、走向社会、人生设计"五大行动,开发和利用家庭或社区学习资源等,激发学习兴趣,拓展学习领域,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3、评价方式:开展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综合评估,举办全市中小学"课程博览会"。项目学校每学期对学科教师进行一次课程开发与实施水平评估;县市区教育局每学年对项目学校进行一次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市教育局每学年对县市区及市直中小学进行一次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并举办一次"课程博览会"。

(二)教学设计改革

1、改革目标:围绕"国家课程校本化改造"这一基本要求优化教学设计,切实解决好"学什么"、"怎样学"、"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2、实施重点:(1)优化目标设计,注重目标导向和激励。学习目标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全过程,规定了教学的走向。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需要设计教学目标,做到面对实际、目标实在、确有实效,力求简洁、准确、清晰、具体,有可操作性、可检测性。(2)优化内容设计,注重资源整合。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对教材进行二度创作与开发,通过"删、减、增、整、替"的文本改造,将国家课程有效的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生本课程,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学习,实现学习内容的最优化。(3)优化过程设计,注重情境体验和活动建构。积极倡导自学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积极创设情境,通过活动建构的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主动学习。(4)优化评价设计,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在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进行质量检测,让学生通过有效的实践和反思,生成智慧,提高能力,形成适应未来社会和终身发展需要的核心素养。

3、评价方式:开展"教学金点子"和"教学创意设计"评选活动。项目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金点子"和"教学创意设计"评选活动;市教育局和县市区教育局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学金点子"和"教学创意设计"评选活动。

(三)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改革

1、改革目标: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改革,打造"一校一品"、"一科一模"、"一师一格"的幸福课堂,建立新型课堂文化,大幅提升教学效益。

2、基本理念:树立"发展为本"的理念,以知识学习为载体,以发展思维为核心,以培养能力为重点,落实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树立"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融通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实施跨学科教学和深度学习,注重课程创生,引导学生在大量的学科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和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坚持以学为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从教为中心向学为中心的转变;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交互反馈与矫正评价贯穿始终,以学评教,教学相长。

3、实施重点:积极推进深度学习和跨学科教学,探索符合学校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模式和体现教师教学风格的特色教学,积极倡导自学式、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合作交流能力,营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教学基本要求是:课前有效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生长点、思维障碍点、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激发求知欲;课中深度学习,通过有效的改进教学,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项目和研究的深度学习,进行有意义的探究学习和思维对话,实现智慧共生;课后有效拓展,通过学以致用的科学训练和实践创新,引导学生智慧成长。

4、评价方式:开展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水平达标活动及中小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项目学校每学年开展一次课堂教学水平达标活动;市教育局和县市区教育局每学年开展一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

(四)基于教育云平台的翻转课堂改革

1、改革目标:本着"建设即应用"的融合创新原则,探索翻转课堂本土化新模式,积极推进基于云平台的混合式教学,实现信息化教育与传统教育的优势互补,大幅提升教学效益。

2、实施重点:以泰安市智慧教育云平台为载体,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实施混合式教学,加强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的融合创新;抓好微课程资源与翻转课堂创新,破解"学什么"和"怎样学"难题;注重课内、校内和家校三类翻转,融通家校共育平台;加强线上自主学习与线下合作探究的有效结合,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整合设计、实施、管理、评价等优秀教学元素,确保改革成效。

3、评价方式:市教育局和县市区教育局每学年开展一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选活动。开展中小学"混合式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按照逐级评选、择优推选的原则,学校、县市区教育局、市教育局每学年开展一次"混合式教学"优质课评选活动。

(五)作业设计改革

1、改革目标:改革作业设计与实施,探索建立与素质教育相适应、轻负高效的作业教学新模式,切实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巩固和拓展课堂学习,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2、实施重点:坚持"让学生做有思维价值的作业"的指导思想,以能力为重,抓好常规作业设计,注重分层设计,提高常规作业教学的科学化水平。积极探索实践型、探究型和自主型作业设计模式,开展"作业作品化"改革。坚持主体参与的开放性、形式的趣味性、内容的综合性、作业评价的多样性相统一的原则,努力实现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切实解决现行作业重复机械低效的问题,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环节。

3、评价方式:开展中小学绿色作业设计展评活动。项目学校定期围绕"轻负担、有思维价值、学生喜欢"等方面进行绿色作业展评,市教育局、县市区教育局每学年进行一次绿色作业展评活动。

(六)教学评价改革

1、改革目标:以科学的教学质量观为引领,改革单纯以分数评价为主的教学评价模式,探索建立以核心素养发展目标为指标的绿色教学评价新体系,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导向功能,推动教学改革深入实施,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和全面主动、可持续而有个性的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2、实施重点:以实施《泰安市中小学教学质量增值评价方案(试行)》为抓手,建立科学、规范的教学评价制度,开展由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家长及社会多方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开展综合素质评价,探索建立发展性绿色评价体系;重视学生学科知识管理和学生综合成长档案的设计,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班主任、学科教师、业务管理部门和家长等多主体参与的综合评价方式,促进教学评价的全面变革;积极探索"预期评价"--对教学目标达成水平的评价、伴随评价--将教学评价嵌入整个教学过程、元认知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活动本身进行评价、学科学业成就分类评价等多样化发展性评价策略,增强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3、评价方式:开展中小学教学质量增值评价和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项目学校每学期对年级组、学科组和学科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增值评价和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县市区教育局每学年对项目学校进行质量增值评价和中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市教育局每学年对县市区教育局进行质量增值评价和教学质量绿色评价。

(七)教学研究改革

1、改革目标:以我市"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项目与主要载体,深化教学研究,建立和完善以校为本的课题研究制度,切实解决制约学校教学改革中的问题,大幅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广大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升办学质量。

2、实施重点:针对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选择研究课题,规范选题、设计、开题论证和研究过程监控及成果总结等环节,注重实效。在重视教材教法研究的基础上,突出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教学管理、综合素质评价及高考综合改革模式等教育热点的研究,关注学生学的研究和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创新的研究,重视教学设计和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注重学生课外学习和资源开发的研究,推进教学研究深度转型。积极推进以"专业引领"、"同伴互助"、"教学反思"为内容的校本教研和以课堂观察为重点的观课议课制度。把草根式小课题研究作为"校本研究"的主要形式,坚持以行动研究为主,重视课例研究和个案研究,提高教学研究的实效性,注重教研与教改的良性互动和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和转化,以课题研究为引领,有计划、有步骤、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学改革行动。

3、评价方式:开展"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项目评估。项目学校每学期开展一次优秀教研成果评选;县市区教育局对项目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项目评估:市教育局对县市区教育局每学期进行一次"基于云平台.同步大教研"项目评估。

(八)创客教育

1、改革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从创客空间、创客课程、创客活动、创客师资、创客文化等维度全面推进创客教育,探索建构具有我市特色的创客教育新体系,为培养"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科技人才奠定基础。中小学校实现创客教育"五个人"工程,即每校开出一门创客课程、建设一个创客空间、聘任一位创客指导师、每年组织一次创客教育活动和每生每年完成一个创客作品。

2、实施重点:全力推进创客教育空间建设,全市各中小学努力建设1个创客空间。条件欠缺的学校要充分利用开放实验室、实训室、社团活动室、图书馆等场所,配套创客教育基础设施、软硬件和基件材料。重点建设100个具有一定规模、特色鲜明的学校创客教育基地,并授予"泰安市青少年创客教育基地"名牌。加强创客师资配备与培养,进行STEM项目试验和机器人教学试验,积极创建创客教育名师工作室,设立优秀创客教师创客空间(或工作坊),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创客教育教研组(中心),多途径、多形式促进创客教师快速成长。以"创中学"为主路径,构建内嵌式的创客教育课程体系,通过工作坊、创意实验室、综合实践中心、创客空间等形式为在校学生发挥创意提供一个公平、开放和自由的学习环境,保证每一个有创意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投入到创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评价方式:开展全市中小学创客教育成果展评活动。按照逐级评选、择优推荐的原则,项目学校、县市区教育局和市教育局每学年开展一次展评活动。

(九)学科团队建设

1、改革目标:以建立学科专家团队、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目标,开展学科团队建设,打造具有团队意识、合作能力、进取精神的教师团队,提高广大学科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提升学科质量贡献力和匹配度。

2、实施重点:启动实施"中小学学科建设行动"、从"信念作风"、"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校本教研"、"知识建设"和"特色建设"六个维度,通过外出学习、读书成长、校本研究、创新实践等多种渠道,着力实施学科团队建设,打造学科品牌,提高广大学科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提升学科质量贡献力和匹配度,并通过开展"学科十佳教师"评选活动,造就学科领军人才,为深化课程改革和大幅提升质量奠定人才支持。

3、评价方式:开展"优秀学科团队"、"学科十佳教师"评选和中小学教师教学素养大赛活动。按照逐级评选、择优推荐的原则,项目学校、县市区教育局、市教育局每学年分别开展一次评选活动。

(十)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1、改革目标: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以课程育人为核心,探索建立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中小学教学新机制,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其终生幸福奠基。

2、实施重点:成立学生个性特长发展学科育人团队,建立相关工作规章,开设以兴趣爱好为切入点的个性化教育选修课程,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实验室、图书室、操场、校外实践基地等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展社团活动、选课走班教学和个性化泛在学习,为学生个性特长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实践机会。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抓手,广泛开展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航模大赛、艺体大赛等形式多样的学生才艺展评活动,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

3、评价方式:开展中小学才艺展评和学生特长发展示范校评选活动。按照逐级展评、择优推荐的原则,项目学校、县市区教育局和市教育局每学年分别开展一次。

五、推进方式

(一)自我诊断,申报立项。各中小学根据自身传统优势申报改革项目。各学校深入研讨,认真开展改革项目自我诊断,分析自身优势和存在问题,完成自我诊断报告,制定个性化改革方案和行动计划,逐级上报,由市教育局组织专家组审定立项。县市区按照计划要求,成立10个"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项目组,组建项目改革发展联盟学校,进行区域范围内的改革与创新实施。

(二)自主探索,专家跟进。各项目学校执行个性化改革方案,通过专家团队持续跟进指导,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培训活动、经验交流活动等,推进学校自主改革与发展。

市县教育局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学习、课题论证会、专题论坛、成果推介会等方式,加强理论学习培训,进行问题研讨,开展成果交流,推进项目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总结提升,宣传推广。市、县市区及各学校总结项目改革成果,积极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宣传、推介,发展其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市、县教育局分别策划好县域层面及省、市范围的推广。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教育局成立由局长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各学校成立以校长为核心的专项推进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专项推进计划。市基础教研室、教科所将成立专家指导团队,指导各县市区、各学校开展工作,并持续跟进指导,确保教学改革持续稳步推进。

(二)搭建交流平台。市、县教育局成立10个"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发展共同体,按照项目共进、优势互补的原则,组建协作片区、加强校际合作和互动交流,形成互助合作、共同发展的良性动态机制,推进项目建设深入实施,及时总结和提炼经验,树立典型,全面推广。

(三)加强过程监控。加强教学改革决策、教学改革过程、教学改革成果的系统监控与评价。市、县教研室定期对教学改革过程各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检查,关注育人目标、课程方案、教学各部分内容和各环节目标的有效达成及其系统运行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改进。积极开展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多向度监督与评价,积极开展学生评教、领导评教、学生评教和教师互评等活动,不断将教学改革引向深入。

(四)注重评价激励。将"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项目纳入市县年度教育督导和教学视导之中,作为评价单位和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与评优树先挂钩。通过召开现场会、经验交流及先进学校评选等方式推广成果,推进项目深入实施,引导教学改革健康开展。

《泰安市中小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相关文档:

泰安市人民政府关于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11-19

泰安市副市长刘仁安在泰安市农机工作会议上指出 要把农机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01-11

泰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泰安市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推进粮食生产“十统一”实施方案的通知02-17

泰安市中小学“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05-14

泰安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07-02

泰安市人民政府令第167号——泰安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泰安市人民政府令第167号07-06

泰安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选拔管理办法11-30

泰安市人民政府令第167号——泰安市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泰安市人民政府令第167号01-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