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学校品牌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作者:杨晓骅
来源:《新课程学习·下》2010年第05期
教育品牌是学校个性化的表现,它是学校办学个性的浓缩。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教育供给方式日益增多,家长对学校的选择性不断增加,教育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信任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关键。但教育品牌的培育与形成不同于企业,需要比企业更长的时间,比企业更难为人们所接纳,其原因是学校的“产品”是学生,学生身心的发展延迟效应较为明显。因此学校的教育品牌需要积累和锤炼,才能被家长和社会所认同。
如我校虽是一所有50余年办学历史的学校,20世纪初就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学校经过改扩建,教育装备达到了经济发达地区现代化建设标准,但由于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不仅仅是教育的“硬”环境,更是教育“软”实力。因此,无论将教育视作一种投资行为还是消费行为,进一步提升办学品质、建设教育品牌就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办人民满足教育的迫切要求。所以,学校必须优化教育品牌的塑造策略。
一、内化理念提炼品牌精髓
郑金洲教授认为,培育教育品牌“首先需要关注学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在文化管理中探索品牌的形成,在品牌的培育中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先进的办学理念、清晰的办学思路、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等是学校整体良好形象的外在表现和丰厚内蕴。笔者认为,从文化之根生发出来的教育理念才会被全校师生所认同。因此,学校的品牌个性、办学思想的提炼必须与学校的文化传统相契合。
在这一过程中,学校领导不能“一拍脑袋”就定论,而应引领全校教师追溯历史,研习家谱,寻找办学以来的理论积淀并进行实践反思,既要用心诠释,更要创新实践。这样才能使学校的办学思想既根植于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又体现时代特征和具有独特凝聚力。我校在提炼办学理念过程中,通过“个人献策、征求意见、集体鉴评”等民主开放的形式,确立了“创造适合师生成长的生命乐园”的办学理念和“日新”校训,使之成为学校文化的灵魂和师生群体的精神归属。在诠释时,老师们赋予其生命发展的丰富内涵,即要让每一个学生感到校园的温馨、学习的快乐和成长的幸福;要让每一位老师感受到耕耘的希望、收获的喜悦和奉献的价值。为更好地宣传办学思想,学校通过营造校园环境文化解读办学理念,达到内容与形式、主题与材料的高度统一。如走廊、墙报、橱窗、电子显示屏、温馨提示、人文设施等均围绕办学思想的精神而设计,体现办学思想的某一个侧面,使师生、家长看到的、读到的、摸到的、甚至感应到的,均是办学思想和校训精神的力量和光华。但办学理念切忌文本化、口号化、物表化。实践办学理念,更是积累和提升教育教学智慧的艰苦过程,学校领导应引领每一个成员倾情投入全面、全程、全向的教育活动,充分肯定每一位教师教改实践的新思路、新办法;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新感悟,以促进学校的新发展。
《推进学校品牌建设的实践和思考》相关文档:
推进学校品牌建设的实践和思考05-14
品牌建设年度工作计划06-10
企业品牌建设工作计划06-10
品牌建设计划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