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的基本特征
(1)依附性:信息的表示、传播和储存必须依附于某种载体,语言、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等都是信息的载体。而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甚至于人的大脑等,则是承载信息的媒介。
(2)感知性:信息能够通过人的感觉器官被接受和识别。其感知的方式和识别的手段因信息载体不同而各异:物体、色彩、文字等信息由视觉器官感知,音响、声音中的信息由听觉器官识别,天气冷热的信息则由触觉器官感知。
(3)可传递性:在实验中我们采用了语言、纸条、网络等几种方式进行信息的传递,由此可见,信息具有可传递性。信息传递可以是面对面的直接交流,也可以通过电报、电话、书信、传真来沟通;还可以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等来实现。
(4)可加工性:人们对信息进行整理、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获得更有价值的信息。例如天气预报的产生,一般要经过多个环节:首先要对大气进行探测,获得第一手大气资料;然后进行一定范围内的探测资料交换、收集、汇总;最后由专家对各种气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计算、研究得出结果。
(5)可共享性:信息可以被不同的个体或群体接收和利用,它并不会因为接收者的增加而损耗,也不会因为使用次数的增加而损耗。例如,电视节目可以被许多人同时收看,但电视节目的内容不会因此而损失。信息可共享的特点使得信息资源能够发挥最大效用,同时能使信息资源生生不息。
(6)时效性:信息作为对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反映,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股市行情、气象信息、交通信息等瞬息万变,可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例如,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发生里氏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由于没有及时获取和发布相关信息,缺乏完善的灾害预警系统,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给印尼、斯里兰卡、泰国、印度,马尔代夫等国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可见,信息的时效性多么重要。
(7)价值相对性:信息具有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但信息使用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受者的需求及其对信息的理解、认识和利用能力。
(8)可伪性:由于人们在认知能力上存在差异,对于同一信息,不同的人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形成“认知伪信息”;或者由于传递过程中的失误,产生“传递伪信息”,如在实验中第一组将纸条给第1位同学看后,用悄悄话往下传,传到最后一个人时,会产生信息的失真;也有人出于某种目的,故意采用篡改、捏造、欺骗、夸大、假冒等手段,制造“人为伪信息”。伪信息带来社会信息污染,具有极大的危害性。
《信息的基本特征》相关文档:
供用电合同基本特征及不规范风险剖析10-17
优质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10-06
《信息的基本特征》说课稿11-17
《信息的基本特征》教案12-12
信息的基本特征例子02-10
信息的基本特征0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