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二则》优秀课例二

时间:24-03-27 网友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实录

执教:北京第80中学 宁鸿彬

师:上课。(师生问好)

师:今天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请同学们打开书和笔记本。(板书: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师:本文作者是毛泽东主席,文体新闻。这是毛泽东主席为当时的报纸写的一篇新闻稿。这则新闻报道的是解放战争时期渡江战役中的事。

师:下面准备读课文。读课文之后请同学们用三种方式把这则新闻的内容表达出来。第一种方式: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第二种方式:用一小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第三种方一式: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听明白了吗?

生(齐) :听明白了。

师:下面按座次读课文。(文章共一段,一人读完全文。)

师:读得比较好!吐字清楚声音宏亮,也有语气。有两个字的读音需要注意。第一个字是:“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中“锐不可当”的“当”,不读dàng,读dāng.这里是抵挡的意思。跟我读:dāng。

生(齐):dāng。

师:再读。

生(齐):dāng。

师:第二个字是“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中的“荻港”读di gǎng,跟我读di gǎng。

生(齐):荻港。

师:再读。

生(齐):di gǎng。

师:注意“荻港”的“荻”与“收获”的“获”这两个形似字的区别。“荻”的右下方是“火”字.“获”的右下方是“犬”字。

师:下面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准备,然后分别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用一段短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用几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发言时,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原话来说。(众生翻书思考,师巡视。用时两分钟。)

师:大家先用一句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生(1):我以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生(2):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生(3):我认为这句话应该是“人民解放军消灭一切抵抗之敌,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师:谁还说?(无人举手)

师:大家提出了三种说法。哪种说法最符合要求呢?

生(4):我认为第二种说法最符合您提出的要求。他用课文的题目“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极为简炼地用一句话说出了课文的内容。

生(5):我也同意第二种说法,因为用课文的标题说出课文的内容,正好是一句话。而且这句话较另外两种说法更简炼。

师:对,就是这样。既要做到是一句话,又要做到简炼。这样,才能和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具有明显的区别。下面请大家用一段话说出这则新闻的内容。

生(6):我认为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生(7):我认为应该是:“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已渡过30万人。”

师:现在有两种说法。大家想想,哪种说法准确地说出了全文的内容呢?

生(8):我认为第一种说法简明地说出了全文的内容。第二种说法不对。因为这篇文章是说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而第二种说法只说了30万,还差70万呢!(众生笑)从渡江人数看概括得不全面。

生(9):第二种说法不仅人数概括得不全,而且渡江时间说得也不准确。渡江从20日夜开始,23日才渡完。而他只说了20日夜起24小时的渡江情况。

生(10):第二种说法只说了中路军的渡江情况。还有东路军、西路军没说呢?所以我认为第二种说法不对。

师:对。从渡江人数、时间、三路大军都要渡江来看,说得不够全面,但这种积极发言的精神应该发扬。我们再看第一种说法是否准确说出了全文的内容呢?

生(11):我认为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师:用一段话概括这则新闻的内容,不可能把全篇内容全说出来,只能简明地说出主要内容。什么人?(人民解放军)多少?(百万)什么事?(渡江)从记叙的要素考虑,他说的这段话还差什么内容没交待清楚?

生(12):渡江地点。

师:对。应把渡江地点说出来,地点是记叙的要素之一。谁能把第一种说法改一下?

生(13):我认为应该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师:对。用课文开头的第一、二句话就简明准确的说出了全文的内容。大家同意吗?

生(齐):同意。

师:以上我们用一句话介绍了全文的内容,又用一段话介绍了全文内容,下面请同学们用几段话说出全文的内容。

生(14):我觉得应该是: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已渡过30万人。21日下午5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全部23日可渡完。

师:先看这种说法对不对。

生(15):这样说只说了中路军、西路军的渡江情况,东路军渡江情况没说。所以我认为不对。

师:分析得不错。还有别的意见吗?

生(16):我认为,为了把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说清楚,可以把全文都读了。

生(17):我认为具体详细的介绍三路大军的渡江情况是从第三句“20日夜起”开始的。第一、二句是简明概括地介绍,所以应从第三句读起。

师:同学们同意哪一种说法?

生(18):我认为第二种说法更为准确。因为它把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渡江情况分为三层进行了具体详细的介绍,而且没有多余的内容。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齐):没有。

师:我们用三种方式介绍了这则新闻的内容,大家应该从中明确以下几点。(一)新闻要有标题。(板书:标题)所谓标题就是用极为简炼的语言概括一则新闻的最主要的内容。也就是说标题是新闻的提要。(板书:提要)(二)新闻要有导语。(板书:导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一小段话,大多是简明的概括出报道的事实或中心。导语是新闻的概述。(板书:概述)(三)新闻要有主体。主体是新闻的主干,是事实的叙述和展开。它要求对所报道的内容具体的述说。(板书:详叙)。大家记住:用一个语句单独介绍新闻的内容叫标题;用一段短话在开头介绍新闻的内容叫导语;用几段话,具体介绍新闻的内容叫主体。同学们抓住了“一个语句”、“一段短语”、“几段话”这三个要点,就能比较顺利地区分新闻的标题、导语和主体了。

师:课文开头括号部分: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这在新闻这种文体中叫电头。(板书:电头)电头要交待清发电时间、发电地点、发电单位。以上我们研究了新闻的结构,它包括标题、电头、导语、主体四部分。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明白了。

师:下面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把标题“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改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胜利渡江”行不行?最好结合课文说明自己的看法。

生(19):我觉得这样改不行。“横渡”是说渡江有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胜利”是说渡江已经完成。

师:发言最好是有理有据,结合课文做解释、说明,这样说服力才强。大家考虑一分钟。(生翻书思考)

生(20):我认为不能改。因为导语部分用了“横渡”,所以标题也得用“横渡”。

师:能否用这则新闻的内容证明:只能用“横渡”,不能用“胜利”。

生(21):我认为不能改。因为“至发电时止西路军的35万人已渡过三分之二”,还差三分之一,23日才可渡完。东路军也是23日才能渡完。

师:说得不错。请看课文“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这是西路军渡江情况。“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23日可以渡完。”既然至发电时止渡江任务还没完成,那么新闻稿能在标题中出现“胜利”二字吗2

生(齐):不能。

师:对。新闻必须具有真实性。(板书: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的特点之一。

师:这则新闻写完了先不发表,等着渡江战役胜利了再发,不就可以用“胜利”二字了吗?

生(22):不行。因为全国人民正急于了解渡江战役的进展情况,当毛主席及时的把渡江战役顺利进行的好消息告诉全国人民时,全国人民欢欣鼓舞。如果晚发就没有意义了。

师:对。新闻要体现一个“新”字,要及时的把国内外的大事告诉给全国人民。这是新闻的特点之二,即新闻必须具有及时性。(板书:及时性)

师:以上我们结合这则新闻研究了新闻的结构和特点。下面请大家从文中选出恰当的词语,概括一下这篇新闻所报道的敌我双方的情况。敌方如何?我方怎样?

生(23):敌人纷纷溃退,我军英勇善战。

生(24):敌人纷纷溃退,我军锐不可当。(众生点头)

师:敌人纷纷溃退,我军锐不可当。谁还有不同意见?(生不语)看来意见比较集中。谁来解释一下“溃退”?(出示卡片:溃退)

生(25):溃退,意思是溃败,狼狈而逃。

师:差不多。

生(26):溃退的意思是敌人崩溃了,无作战能力而逃跑。

师:很好。“溃退”的“溃”是大河决堤,河水一下子涌出而不可收拾。退,是后退、败退。这个词在文中的意思是:被打垮而败退。(师略停,众生记录)。

师:谁来解释一下“锐不可当”?(出示卡片:锐不可当)

生(27):锐不可当的意思是锐利无比不可抵挡。

师:“锐”,什么意思?

生(28):锐利?

师:“当”什么意思?

生(29):抵挡。

师:完全正确。记下来。(众生记录)

师:这则新闻,毛主席不仅报道了敌我双方的情况,而且还就一些情况作了分析。关于分析的内容我们就不研究了。下面大家回顾一下这堂课讲的内容。

师:这堂课我们讲了新闻的结构,它包括标题、电头、导语和主体。标题是新闻的提要,导语是新闻的概述,主体是新闻的详叙。为了好记请大家抓住“一个语,句”“一段话”和“几段话”这三个要点。

这堂课我们还讲了新闻的两个特点。写新闻要做到真实和及时,否则就失去了新闻的价值和意义。

师:下面检查刚学过的两个词。(出示卡片:溃退)

生(30):溃退的意思是被打垮而败退。

师:对。(出示:锐不可当)一起说。

生(齐):锐利无比不可抵挡。(响铃)

师:对!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下课。

附: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毛泽东

标题 提要 真实

电头

导语 概述

主体 详叙 及时

《《消息二则》优秀课例二》相关文档:

租房“跳单”,中介强闯民宅(外二则)09-17

省获奖校园心理剧剧本二则10-19

创先争优规章制度二则3篇06-16

《消息二则》导学案及答案11-26

八年级上册消息二则教案01-06

消息二则教案02-08

税务系统道德模范人物先进事迹材料二则03-04

《消息二则》优秀课例二03-2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