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三种境界感悟

时间:23-08-13 网友

人生的三种境界感悟

人生的三种境界感悟1

  人生一世,短短几十年,观其一生:有人奔波劳碌,有人花天酒地;有人忧愁晦气,有人乐天豁达;有人默默无闻,有人轰轰烈烈……

  然而无论众生百态,其人生轨迹超脱不了三个境界的概括。这三个境界分别是生存、生活和生命。

  生存是人生的第一种境界层次。可以说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处在这个层次上,他们首先需要立足在这个世界上,需要养家糊口,因此需要每天辛苦工作,受人约束,没有自由,没有享受,能够把日子过得宽松就是他们的目标。他们每天努力的对象就是物质和金钱,为了混口饭,混日子,或者更高级一些的是为了房和车,为了收入达到多少多少。他们中的很多人为了这个目标会拼命工作,但往往在他们实现了梦想时,已经失去了青春,失去了健康。几十年的努力换回来的只是一堆已经无法享受的物质。

  人生的第二个境界是生活。在这个层次上,人们追求的是一定程度的享受。朋友、荣誉、健康、阳光、新鲜空气,自由可支配的时间、私密空间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带来享受生活的乐趣。人们在生存无忧之后,除了少数信仰物质至上的人之外,一般都会自动进入这个境界层次。我想大部分人都会愿意把生活作为人生目标,毕竟更远大的目标实现起来并不容易,更何况,谁不喜欢轻松惬意的美好时光呢?

  人生的第三个境界是生命。在这个层次上,人们追求的是一种价值观念,或者某种信仰。清贫或者富有对他们来讲已经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实践对生命的感悟。在这个层次上的人,对人生拥有坚定的理想,执著的行动,坚强的意志,因此往往能够创造卓越非凡的成就。但这部分人不得志的时候也会很落魄,因为别人看到的只是他的穷困或者失败,并不一定能够理解他,而且他们一旦落魄,就不得不面临生存压力。

人生的三种境界感悟2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者、大学问者,必须经历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境界也;“衣带淅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高境界也。很多人将之理解为它不只是做诗的境界、做学问的境界,也是生活的境界、事业的境界、人生的境界。

  然窃以为,大师的话无非还是说一个“欲”字,思欲、求欲,得欲三种境界也。不过,此思是孤独的思;此求,是憔损的求;此得,是无意的得。

  大师是崇尚西学哲叔本华的,在王国维看来,生活的本质是欲望、是痛苦。生活、欲望、痛苦是一个东西,所谓人生就是这三者的结合。生活——苦痛——解脱,这是全部人生的三部曲。他曾说:“夫吾人本质既为意志矣,而意志之所以为意志,有一大特质焉,曰生活之欲。”在他看来,生活的.本质就是“欲”。而“欲”的最终不逞导致苦痛,因此需寻解脱之法。

  王国维用叔本华哲学、从分析生活的本质开始评论《红楼梦》。举一例,他分析了《红楼梦》第一百十七回中贾宝玉还玉给和尚的一段对话,认为不幸的生活是由自己之所欲,而拒绝、出世也不得不由自己。所谓玉者,欲也,还玉即意味着抛弃生活之欲。由此,《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它不仅提出了人的生活之欲的大问题,更在于“以其示人生之真相,又示解脱之不可已”。

  这就是悲剧。悲剧的价值在于,将人生的苦难、恐怖、不幸展示在人面前,并通过它关照人的灵魂,人是有原罪的,人必须通过悲剧来了解自己的未来,从而达到灵魂的净化和原罪的解脱。

  大师认为,《红楼梦》是悲剧中之悲剧。他说悲剧要写出一种巨大不幸,由于悲剧中造成不幸的原因不同,可以分为过失的悲剧、命运的悲剧和人生的悲剧,其中人生的悲剧最富有感染力。《红楼梦》就是“人生的悲剧”的一个典范,它写的是“通常之道德,通常之人情,通常之境遇”。这种悲剧既非命中注定,亦非过失造成,而是“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就是说这种悲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发展。

  大师说中国的文学少有像《红楼梦》那样揭示人生悲剧的真谛的,中国文化喜欢浅薄的大团圆的喜剧,即使高明如《牡丹亭》、《长生殿》也未能免入所谓“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的俗套,《牡丹亭》之返魂,《长生殿》之重圆,都是如此,缺乏悲剧的震撼力。

  大师提到了《桃花扇》,他认为《桃花扇》是有那么一点点悲剧的,但还是没有达到解脱,通篇都是写“欲”。结局描述侯方域和李香君在生离一段时间后同时到达楼霞山,正在互述衷肠之际,被张道士一声喝醒,始知他们已处在无国无家无君无父的境遇中,因而抛弃尘缘,双双入道。王国维认为这样的结局不能令人信服的,生生死死的一对恋人怎么可以在一声断喝之下,抛弃了“欲”,顿时解脱?所以他说,《桃花扇》的解脱,非真正的解脱,乃巧力为之也。

  但大师既知之,何由竟未解脱耶?所谓知易行难乎?

  早在1903年,还在青春期的王国维就在《游通州湖心亭》和《来日二首》中写道:“人生苦局促,俯仰多悲悸”、“人生一大梦,未审觉何时”,流露出了浓重的忧郁气质。到最后,大师只有自沉以了结人生最后的痛苦。我想说,王国维先生作为溥仪师傅,国学天才大师,一生之中还是没有得到大解脱的。

  这让我想起了一位著名禅者曾经说过的话:老僧30年前,见山是山、水是水;后来略有领悟,见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及至大彻大悟,见山仍是山、水仍是水。第一重境界所描述的无疑是常人状态,认为一切都是实实在在、天经地义;后来对万物之实在性发生怀疑,这便是哲人境界;最终悟到虚妄的不是外物而是自己的偏执,见到世界依旧是它的本来面目,这可谓是佛家境界。我觉得,较之大师的三境界要高明得多。

《人生的三种境界感悟》相关文档:

合同-解除租赁合同通知(三种版本)09-20

心脏瓣膜病的三种治疗原则11-30

CIF三种术语中出口商风险的深入解读05-01

人生的三种境界感悟08-13

校本教研的三种有效途径08-27

三种意识个人学习心得体会10-07

公差配合的三种形式03-02

演讲稿三种精彩的开场白有些03-17

校长要扮好三种角色04-25

CIF三种术语中出口商风险的深入解读04-30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