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新型工业
————对我县工业发展的深度思考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部署,对全县新型工业化进程给予高度重视,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新型工业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推进新型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增长和效益的提升,增强了工业对全县经济的拉动作用,使全县新型工业化进程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然而,由于全球的金融风暴和“三鹿奶粉”事件给我县工业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大多数企业生产一度停滞,全县工业的各项经济指数也急剧下滑,新时期、新形势下的我县工业发展异常严峻。
一、 全县工业发展的基本概况
2009年,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到24家,比2008年增加2家。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三鹿奶粉”事件的影响,今年1至10月份,全县规模工业总产值8.42亿元,同比下降10%,实现税金**元,同比下降**%,我县的工业形势不容乐观,必须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我县的工业经济才能走出困境。
然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县的工业发展也具有突出的有利条件:
1、工业基础雄厚
在我县工业企业当中除电力公司外,其余国有企业全部进行了产权和劳动关系“两个置换”,基本实现了产权多元、投资多样、体制创新,公司结构不断完善。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我县县域工业特色更加突出,初步形成了以水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工业;以竹木深加工和造纸为主的绿色循环工业;以银杏黄铜、青蒿等野生植物提炼为主的生物医药制品加工业;以高附加值乳制品和果蔬食品加工为主的绿色食品加工业等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其中亚华南山的“南山”牌商标获得国家驰名商标称号,科源生物制品公司的“青蒿素”,雪峰果业的“罐头食品”等产品都打入了国际市场,因此,工业的现有基础为我县加快新型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2、自然资源丰富
我县具有丰富的农产品和野生植物资源和竹木资源,为我县发展竹木加工、农产品加工及生物医药制品加工企业提供了丰富的原料来源;丰富的水能和风能资源使我县发展廉价的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潜力;同时,我县还有锰矿、铜矿、硫铁矿、铁矿、石灰石、硅石等多种矿产,采矿及矿产深加工有很好的发展空间。
3、生态环境优良
我县自然生态条件好,是全国重点林业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9%以上,优良的空气和水质及无污染的食品加工原料为我县发展绿色食品工业和生态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特别是南山的草山资源,为亚华公司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4、交通条件改善
交通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作用极其重要。随着竹城公路的通车及农村公路网络的完善,以及规划当中的县城至南山的二级公路和洞新高速城步延伸段等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利润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 新型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
1、 企业规模小,效益低
一是规模小、效益低,除亚华南山外,24家规模企业中,只有2家企业产值过5000万元。平均实现产值只有2054万元,远低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24家规模企业每百元销售收入实现利税仅为7.5元,只有全省平均水平的50%,由于规模小、效益低,企业积累缓慢,难以扩大再生产。二是企业发展的产业链条短,关联度差,如亚华乳业的包装服务和相关产品的开发在我县几乎脱节,企业和企业间基本脱离,彼此没有产业上的分工协作,而工业和第一产业及第三产业之间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企业和农产品基地及农产品基地和农户之间还是不紧密的一般买卖关系,未形成工农一体化互动、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同盟,从而导致工业企业产业链短,资源加工深度浅、资源的配置效率低。
2、 企业原材料短缺
一是水电资源短缺。虽然我县的水能资源非常丰富,但是能将水能资源使用于工业方面的资源很少,尤其是电力资源异常短缺,并因此导致电价过高,使得企业的生产成本过高。二是土地资源短缺。虽然我县的土地宽广,但是很多都是一些难以开发的高山,可供开发的很少,政府可用的土地就少之又少,因此很多企业都一直难以再扩大。还要去年通过招商引进的双氧水项目就是因为征不到地而导致项目流产。三是竹木资源短缺。我县竹木资源极其丰富,但是由于没有规范的管理措施以及全县有120多家大大小小的竹木加工企业,导致竹木原材料市场紊乱,很多大的竹木加工企业都买不到材料,正常的生产经营也出现困难。
3、 企业融资困难
一是融资渠道狭窄。由于多方面原因,利用民间资金的渠道和体系没有建立起来,企业发展大多靠内部积累。二是银行贷款十分困难。我县大部分是近几年通过改制和招商引资开办的新企业,资产规模小,经营时间短,由于缺乏担保,即使有好的项目,银行也不敢放贷,使企业错过了发展良机。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县工业企业发展的“瓶颈”。
4、 企业发展环境不优
我县是少数民族贫困县,地处偏僻,基础设施仍然较为薄弱,全县还普遍存在思想不够解放、全局意识、服务意识、发展意识比较淡薄。一是政府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审批环节多,服务少处罚多。二是政府制定的对投资商和企业的优惠政策难以兑现落实。如县委关于新型工业发展意见中提出的对企业进行税收奖励和财政每年安排100-3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奖励的政策没有得到全部落实。缺乏对外来投资者的吸引力。三是社会治安环境有待改善。目前我县工业企业所在地的村民或居民违反政策对投资商或企业主借故刁难阻工的现象偶有发生。
三、 推进新型工业发展的思路
1、 突出主导产业
依托我县丰富的资源优势和现有工业基础,重点做大做强绿色食品开发、竹木深加工、清洁能源开发、生物制品、采矿五大特色支柱产业。
一是抓好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抓住国家大力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和扩大内需的机遇,利用我县无污染果蔬、草山资源丰富的优势,在进一步做大做强乳制品加工的同时,依托“南山”这一品牌,培育绿色食品加工龙头企业,实施以市场为导向,以营销为龙头,以制度为保证,以科技为动力的品牌建设战略,围绕品牌发展相关的产业,延伸产业链,增强绿色食品工业对地方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和对财政的贡献度。
二是抓好竹木循环经济产业的集聚建设。抓住华展纸业9.5万吨化学机械木浆项目实施的机遇,依托华展纸业和天元木业、昊城木业、兴建木业等骨干木材加工企业,提升我县竹木资源加工深度,提高竹木加工企业集聚度,切实把我县竹木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资本优势和经济优势。
三是抓好清洁能源产业建设,为工业强县提供能源保障。重点是加大电网投资力度,按期完成1个220KV变电站和4个110KV变电站的建设,彻底改变我县电网建设滞后的状况。同时加快南山风能开发步伐,加强对风能开发的引导,加大工作力度,使风能开发尽快成为推动我县能源建设的新的增长点。
四是抓好生物制品产业建设。对生物制品加工产业重点支持,扶植科源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做大做强,支持、引导该公司加大科技投入,研发新产品,并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延伸产业链,同时加强原料基地的规范、建设和投入。
五是抓好采矿冶炼产业的整顿。我县有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果能按规定的政策进行开采、冶炼,就能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价值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对于服务县域工业经济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科学发展,加快我县新型工业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2、 培育骨干企业
骨干企业是一个地方工业的支撑,没有骨干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工业的发展;骨干企业也是一个地方经济实力的标志,骨干企业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这个地方的经济实力;骨干企业同样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后劲的主要标志,很大程度上要看骨干企业能否培养壮大。在各行各业当中培育一至两个骨干企业,既是发展我县工业经济强有力的措施,又能作为其他企业的效仿对象,提高竞争,争强积极性。因此要进一步加快推进骨干企业的培育,形成大中小结合、规模适当、网络体系密集,下伸社区、农村的网点网络。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促进企业做大做强,实现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3、 加快项目建设
项目是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产业导入的重要抓手和推动载体,是牵动经济发展的钥匙。项目建设,牵动发展全局,决定发展地位,必须紧抓不放,更要加快实施进程。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要具有创新性,也可以借鉴别人的优势经验,成立专门的项目办,负责协调项目引进、落实及建设过程中的有关问题以及项目的督查督办,避免多头管理可能给项目带来的不必要影响,这样就可以促进项目的快速推进。
今年以及明年上半年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努力抓好四大项目。一是华展纸业9.5万吨化学机械木桨改扩建项目;二是1个220千伏变电站和4个110千伏变电站项目;三是亚华南山乳业公司扩建奶粉生产线项目;四是南山风能发电站的顺利建设及运营。
4、 扩大招商引资
招商引资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手段,更是实现我县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抓手。近两年,通过全县的各方面努力,相继引进了华展纸业有限公司年产9.5万吨化学机械木浆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年产值达8亿元,能安排就业人数500人以上;引进了我县第一家高科技公司——鼎盛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生产的电容式触摸屏在市场上属于高端产品,年产值达5000万元以上;引进了天元木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利用现有的优势竹木资源以及木渣等原料生产刨花板;引进了中大科技电解盐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的运营情况相当优良,今年已缴纳税收350多万;引进了南山风能建设项目,建成后将给我县提供丰富的电力资源,也丰富了南山的旅游景区,更发展了我县工业经济。以上的几个项目都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到15亿以上,上缴税收1.2亿元以上。
如果每年都没通过招商引资引进这么一些项目,那么我县的工业将很快排名全市前几位。因此,要大力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并且引进的项目要符合产业政策,适合当地特点,市场前景好。对已经引进的所有招商项目,要加紧落实,要有可行性研究报告,并到有关部门备案,努力打造精品招商项目,以吸引更多的客商投资。
5、 加快园区建设
工业园区是发展新型工业的主要平台。一是加大园区工业用地储备,当前国家土地政策从紧,我县比较优势不明显,用地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如引进一个项目才去征用土地,一个时间太长,二个增加了投资商的投资成本,往往难以留住投资者从而失去机遇。二是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降低投资商的开发成本,并利用工业发展基金支持企业落户实现招商优势,使园区真正成为筑巢引凤的梧桐树。三是工业园力争建成省级工业园区。并要围绕几大支柱产业集聚发展,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质量服务来办好园区,把园区作为新型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
四、 促进新型工业发展的建议
1、 领导持续重视新型工业建设
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起来的根本,一个地方要想取得发展就必须要发展经济,而工业的发展又是重中之重。自县领导班子到位后,特别重视全县工业的发展,以“工业强县”为口号,大力促进新型工业发展,积极为企业解决矛盾纠纷,并出台一些改善工业发展环境的政策、措施,也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县级领导挂点企业和部门联系企业制度,为企业的发展以及做大做强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协调好工、农、旅游等产业发展次序
古语有云:“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现实当中情况更是如此。依照我县的财政情况,要想让工业、农业、奶业、旅游等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并且都能有所成就的话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只能有所选择,选择优势产业突击发展。参照沿海的经济特区以及内陆的大城市,要想取得发展,只有发展工业。我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雄厚的工业基础、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工业既有优势又是我县发展的唯一出路。因此,政府应该加大对加工业的投入,集中优势资源、优势力量大力支持新型工业发展,以此来带动农业、奶业、旅游等产业的多方位、多层次的综合发展。
3、 协调好各职能部门积极服务企业
由于我县的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各职能部门的服务也未完全到位,服务水平也不高。主要表现在矛盾协调不及时,服务效率低,部门利益未能服从全局利益等方面。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更何况是一个企业、一个公司,大大小小的错误总是会有的,如果每出现一个错误,相关的职能部门就见缝插针的去罚款,去收取费用,那企业还怎么生存?我们的目的是让企业更好的发展,是扶持企业做大做强,是发展我县的工业经济,而不是把企业置之于死地。
4、 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企业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优良的发展环境就更能让企业发展壮大。要优化企业的发展环境,首先要解决企业的原材料短缺问题,积极解决企业的用水用电短缺,企业用地困难等;其次要制定相关的优惠政策,努力引导企业积极生产,发展企业,壮大企业,让企业做大做强;再次要切实落实这些优惠政策,由于我县财力有限等原因,为加快工业发展出台的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都没有全部落实,政府应该逐步去落实这些优惠政策;第四,应当严格规范各职能部门,不该收取的费用不要收,不该罚款的不要罚;第五,要及时地解决好涉经涉企矛盾纠纷,让那些锁门、断水、强行装卸、甚至殴打企业投资商的现象,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的行为不再出现。
5、 解决企业融资困难
我县大多数都是些规模小、效益低的企业,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这些企业才能迅速做大做强,因此应当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缓解资金矛盾。一是组织全县企业积极参加省、市、县各级银企洽谈会,通过银行信贷解决资金短缺的问题;二是县财政应当每年安排200余万元工业发展资金,用于企业技改项目奖励及改善企业周边基础设施,并且专款专用,为企业更好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三是各级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服务职能,积极向上争取各种扶持企业发展的资金和政策;四是县财政要逐年加大对工业的投入,千方百计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逐步将这一机构做大,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6、 促进电力并网
目前制约我县工业企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原材料严重短缺,这其中最突出就是电力资源的短缺。虽然我县建有邵阳市最大的水电站,但是每到枯水期,我县的电力资源就严重短缺,很多企业不得不停车或是轮班生产,也极大损害了许多老板的投资积极性。如果我县电力公司能和国家电网并网,那电力资源短缺的问题将得以解决,企业也能恢复正常生产,并且会有一个更优惠的电价,这样更能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也不会出现众多企业因为电价的原因而停车或间歇停车,也就更能增加我县的工业生产总值,从而增加地方税收,增加我县的财政收入。
7、 大力引进高端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私营企业越来越多,私营经济得到了很大发展。但在私营企业的发展中看到,只有少数企业能发展为规模大、管理规范、市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相当一部分私营企业处于“高出生和高死亡率”状态。究其原因,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的因素,那些能发展成大企业的都有一批高端人才。因此当今企业的竞争表面上是产品质量、市场的竞争,而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21世纪人才最贵。
要想有所发展,就必须大力引进人才;要想发展我县的新型工业,就更必须引进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并建立规范的用人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薪酬制度,留住人才,这样我县的工业才能逐年更上一个台阶。
城步苗族自治县工业经济局
二○○九年十一月十日
《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新型工业》相关文档:
坚持科学发展 促进新型工业05-28
坚持科学发展 推动跨越发展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