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最大的麦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学会1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
也……”造句.
3.能联系实际, 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 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 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这句话的感受.
4.凭借课文语言材料, 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 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5.补充关于苏格拉底的小故事, 让学生对古代西方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苏格拉底有初步的了解, 并激发学生对古代名人和文化的崇敬.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读懂文章围绕“拣麦穗”所讲的故事,了解弟子们如何拣麦穗及弟子们明白的道理.并感受苏格拉底的智慧.
教学难点:明白“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等句子的含义,体会文章蕴涵的道理.
[教学准备]
配套教材、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激发阅读兴趣
同学们, 在公元前四五百年的时候, 也就是离现在约2400多年的时候, 在古希腊, 则出现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苏格拉底.他被誉为是“人类的导师”.
多媒体出示:苏格拉底图片 师:同学们, 请仔细观察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 说说他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 题目叫--(板书) 最大的麦穗, 就是讲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故事.现在, 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 走近苏格拉底.
二、初读课文, 浅谈体会, 引导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把生字读正确, 把句子读通顺, 在这个基础上, 还可以提高一些朗读的速度.
2.把自己最喜欢的或感觉自己读得最好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听, 要求读得正确通顺, 其他同学仔细听, 然后发表评价.
3.引导学生谈谈初读后的想法:同学们, 这是一个发生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古老的故事, 值得庆幸的是, 两千多年以后, 老师和大家又读到了这个故事.老师很想先听听你读了这个古老的故事以后有什么想法.(畅所欲言, 师生对话, 了解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要想深入地理解课文, 要想谈出自己深刻的感受, 必须要能够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 问题可以将我们的思维引向深入.下面再仔细读读课文, 看谁能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不要提假问题, 也不要提过于简单的问题)
5.引导学生提问, 因时间关系, 限提4个问题, 并将问题归类提要式地写在黑板上.
学生可能会提的问题:(1)弟子们寻找最大麦穗时的所作所为到底有没有可取之处?(2)周围到处都是大麦穗, 弟子们为什么到头来两手空空?(3)为什么说最大的一穗就是刚刚摘下的?(4)这个故事, 到底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6.师:同学们, 这些问题可以运用怎样的方法来解决.(读书、思考、讨论, 教师的指导等.) 其实, 真正把课文读懂, 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的.
三、教师引导, 体验感悟
1.苏格拉底给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请读一读.其中的要点是什么?(师:我们读书听话都要抓住要点) 板书:一个、最大、只许……不许……
指导朗读苏格拉底说的话(多媒体出示:“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 只许进不许退, 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要清楚地表达出其中的要点来.
2.同学们, 如果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 请你仔细读读第一段, 然后体会一下, 当时的你心里会想些什么?(弟子会有什么难处?) 你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的? 从第一段中找出理由来.(多媒体出示:“那正式大熟的季节, 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 指导朗读好这句话, 指名朗读, 评价哪里读得好, 为什么要这样读.
教师指着板书问:同学们, 假如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弟子, 你觉得怎样才能圆满完成苏格拉底交给你的任务.(让学生畅所欲言)
3.仔细读读课文的有关内容, 看看苏格拉底的弟子们是怎样去寻找那个最大的麦穗的.
(1)自读, 并划出描写弟子们动作的句子.
(2)指名读一读, 教师多媒体出示:
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 摇了摇头; 看看那一株, 又摇了摇头.
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 但并不满意, 便随手扔掉了.
弟子们一边低着头往前走, 一边用心地挑挑拣拣, 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
(3)请你边读边想象, 要学会抓住重点的词语圈圈划划, 并从这些圈划的词语中说说自己读懂了些什么.(板书:挑挑拣拣)
(4)指导朗读, 要读出这些感受来.(指名读--评价--自由练读--在指名读)
(5)比较一下多媒体出示的这段话和原文有什么不同, 哪一种表达好, 好在哪里?(书本上的表达不仅写出了弟子们是怎么做到, 而且还写出了弟子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即弟子们的心理活动.这样写更加真实具体.)
(6)完整朗读4、5自然段, 仔细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师:同学们, 到最后, 弟子们有没有完成苏格拉底提出的要求.请你读读第5自然段, 再用一个词语来表达摘麦穗的结果.(板书:两手空空)
师:这样的结果是谁都不愿意发生的, 但却真的发生了.这段话该怎样读, 才能把苏格拉底和弟子们的感情读书来. 自读--指名读--相互评价(在评价中体会感情)--再指名读
师:此时, 弟子们好像感到小麦在嘲笑他们些什么?
四、小节
1.同学们, 能够用上黑板上的这些词语来说一说这节课主要学习的内容?
自己练说--指名说
2.同学们, 上课时大家提出的问题那几个可以解决了? 请刚才提问的同学来回答一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 我们留到下一节课再研究.
五、作业
1. 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1.导入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快乐地走进那块结满沉甸甸麦穗的麦地,继续做两千多年前的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学生,去聆听他的声音,去感受他的智慧,去寻找那——(齐读)最大的麦穗
2.明确目标:在弟子们寻找最大的麦穗的过程中,苏格拉底一共说了几句话? 有人说:哲学家的语言是深邃的语言,是精辟的语言,是智慧的语言.我们今天不妨就从苏格拉底的这三句话入手, 去解读这位哲学大师的精神世界.
3.预期效果:大家有信心顺利完成目标吗?是的,相信自己,就一定行!跟老师一起喊出我们的口号:我自信,我成功!
二、民主导学
1.任务呈现:读苏格拉底的三句话,写下你的读书体会.
2.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标记
3.展示交流
(一)交流第一句话“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1.指名读
2.作为苏格拉底的弟子,你们听懂他的话了吗?“只许进不许退”意味着什么?(一直往前走,没有回头重新选择的机会) 你读懂了字面的意思,很不错,能不能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人生是没有回头路的;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3.苏格拉底会以怎样的语气跟弟子们说这一句话呢?(严肃、命令)
4.那么该怎样读,才能让弟子们听懂要求呢?谁来做苏格拉底读一读?
出示:苏格拉底 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小结:看来大家不仅体会得好,读得更好.
(二)交流 第二句“你们已经到头了.”
1. 谁来读一下?
2.几个字?(七个字) 苏格拉底说这话的时候,弟子们完成任务了吗?苏格拉底会带着怎样的表情或语气来说这七个字?(惋惜、气愤、微笑……)
出示:苏格拉底 地说:“你们已经到头了.”
3.从这七个字中你还读出了什么?(时间到头了, 生命到头了, 机遇没有了……)
4.弟子们此时的心情怎样?他们很失落,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他们没有完成任务,是因为他们没有认真对待吗?从哪些地方看出弟子们是很认真地对待的? 出示:弟子们埋头(努力认真,但目光短浅,视野不开阔)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那一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犹豫不决,挑挑拣拣,不当机立断,继而失去了机会)(【】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没有把握现在,从而错失良机) 过度:是呀,机会就这样在举棋不定、犹豫不决中从指缝间悄悄溜走了,到头来手中空空如也.这时的苏格拉底又说出了怎样的话呢?
(三)交流第三句“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整个麦地里存在的那株最大的麦穗,这是客观存在的,是绝对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弟子们在麦地里能见到的,所能把握住的那一粒最大的麦穗,这是主观的,是相对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1.文中有两个:“最大的”你明白指什么吗?
2.这时候,苏格拉底又会以怎样的语气对他的弟子们说这样的一段话呢?
苏格拉底 地对弟子们说:“这块麦地里肯定有一穗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最大的一穗就是你们刚刚摘下的.”
3.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苏格拉底之意仅仅在于“麦穗”吗?更在于什么?(麦地是我们的人生,麦穗是机遇)他的话还可以这样说:
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在 里肯定有 是最大的,但你们未必能碰见它;即使碰见了,也未必能作出准确的判断.因此 就是你们刚刚 的.” 看来苏格拉底的每句话里都蕴含着更深的意思
4.现在你还认为弟子们走出麦地,手中空空如也吗?他们收获了一个重要的人生道理.这就是……
(四)交流最后一自然段“人的一生仿佛也在麦地中行走,也在寻找那最大的一穗.有的人见到了颗粒饱满的“麦穗”,就不失时机地摘下它;有的人则东张西望,一再地错失良机.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齐读
2.“麦穗”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呢?(麦穗就是出现在眼前的机会,麦地就是人生)
3.再读几遍,看看这里哪句话在你心中占据的分量越来越大?
4.重点理解:“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把眼前的一穗(眼前的机会)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1)你能联系实际,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例如课堂上发言的机会,班队委的竞选,爸爸妈妈的就业,大学毕业后找工作等.)指名说.
(2)小结:是呀,我的追求是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但今天对我来说摘取最大的麦穗就是认真上好这堂课,明天又有新的挑战.这些对于我们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是最大的一穗.人生的目标是永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把握住身边的每一次机会,脚踏实地地干好每一件事,我们才能有所收获!只有把握住今天,我们才能拥有明天!
(3)同学们,让我们默默地记住这句话,在心理默默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让我们释放出来,大声地,自信地对自己说:“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三、检测导结
1.目标检测:同学们,走出那金灿灿的麦地,回首今天的快乐智慧之旅,想想自己的所得所获,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会怎么说?
2.结果反馈:集体交流名言
3.反思总结: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 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许多人对待机会,一如孩童在海滩那样:他们让小手握满了沙子,然后让沙粒掉下,一粒接一粒,直到全部落光.——托马思 莫尔
板 书 设 计:
最大的麦穗
最大的麦穗 眼前的一穗
(追求) (实在)
抓住机遇 把握当前
【教学反思】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精美的哲理散文,讲述了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麦地里找一颗最大的麦穗,从中引导弟子们悟出了“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追求,但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遇”的道理.
初读课文时,我不禁被苏格拉底气定神闲的哲人风范,以及他用麦地模拟人生的道路,用麦穗模拟人生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机遇来深入浅出教导弟子的教育艺术所折服,同时又被苏格拉底带给我们的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所打动.
再读课文,深入地探讨本文的哲理.发现个人理解的角度、深度、广度又各不相同.反之,想想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体会,读懂文中蕴涵的哲理,确有一定的困难.假如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讨论,看似轻松愉快,但恐怕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浮于表面,恐怕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反复琢磨,决定采用导读法.给自己的本课教学定了两个原则:一是既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又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既要读懂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哲理,又要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水到渠成.
本课我教学内容的重点(主线)就是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第一段话引导读懂人生的道路也是只许进不许退.第二段话看似简单,仅仅一句话,却是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一声断喝,蕴涵着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行为敲醒警钟.让学生明白了两手空空的弟子是怎样走到麦地的尽头,没有收获,没有辉煌,美好年华,白白浪费.
第三段话时,学生已读懂苏格拉底是在用麦地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人生中的机遇,引导学生句句刨析理清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人生肯定有机遇;但未必碰见,即使也未必抓住,使学生明白了人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时我们也难以发现,难以把握;因此,抓住时机,拿在手中,抓住的才是机遇,抓不住的再大的机遇也不是机遇.弟子感悟的道理才会水到渠成.
教学中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果没有仔细地朗读,就谈不上思想的感悟与语言的积累,就会上不出语文课的语文味道来.
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在应当读的时候读,应该品的地方品.惟有如此才是真正的驾驭了课堂.在对学生放手时又不会让学生信马由缰地乱走.才能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例如: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点拨学生读出一些关键的词语,读出苏格拉底那洪钟般的声音,品味苏格拉底的一番深入浅出的话.
孩子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就告诉自己要留心多聆听学生思想,允许磋商的地方.
但同时,我还注意在学生自己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各抒己见,在彼此的探讨与思辩中得到自己的所得时,对学生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稍加引导,给予学生深层次的熏陶.例如;我在导读苏格拉底的第三段话时,就试图在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悟本文哲理.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反思):16.最大的麦穗》相关文档: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反思):16.最大的麦穗05-17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精选11篇)05-17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范文8篇05-17
读《最大的麦穗》有感(15篇)05-17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15篇)05-17
读《最大的麦穗》有感(15篇)05-17
《最大的麦穗》教案及教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05-17
《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05-17
小学语文_16.《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5-17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15篇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