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教案及教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时间:23-05-17 网友
《最大的麦穗》教案及教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2、通过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受中,这才识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读题
  2、上节课我们初步感知了课文,学习了第一段。请大家再读苏格拉底的话。(多媒体出示图片。师引读,面对满地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严肃地对弟子们说……)
  3、要表达苏格拉底不给学生们重选的机会或者说没有商量的余地,该如何用朗读来表达,生再读。
  过渡: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探讨弟子们为何没有摘到最大的麦穗?苏格拉底教育弟子的话到底有何目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能找到满意的答案。
  二、读讲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2~6节,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时的表现的句子,用“~~”画出苏格拉底教育学生的话。
  2、交流:同学们读得很投入,把你画到的句子来交流一下。
  3、四人组合作学习,读中感悟。
  师述:其实读书有声是个展示,合作讨论也是一种学习形式。课文最大的麦穗如果是一个精神家园,那么,只要你走进这个家园,动脑去思考,用心去讨论,一定会有许多美丽的收获,不信你就试试。
  要求:⑴自由读划出的这些话,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你体会到的。⑵把感悟到的通过朗读表达。⑶最后小组长交流。
  4、交流学习情况。
  1)小组长交流弟子们表现的句子。
  出示:“两手空空的弟子们才如梦初醒,他们回头望了望麦垄,无数株小麦摇晃着脑袋,似乎在嘲笑他们。”
  抓住“两手空空”、“如梦初醒”体会。
  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围绕下面问题展开)
  “如梦初醒”是什么意思?弟子们醒悟了些什么?明白了些什么?
  【弟子们摘麦穗时很认真。(抓“埋头”“低着头”“用心挑挑拣拣体会)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眼光不够开阔,这样是找不到最大麦穗的。(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埋头”、“低着头”)
  体会弟子们摘麦穗时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出示几株麦穗图〕,(启发学生抓重点词体会,“摇了摇头”、“又……摇了摇头”、“摘了几穗……随手扔掉了”)】
  读句子“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
  他们为什么这样?(引读,他们总认为……他们总以为……)
  正因为这样,谁能用“虽然……但……”说说你对这些弟子们摘麦穗的有什么看法?(如何评价他们)
  他们的心情如何?(懊悔)读中表达。
  过渡:面对弟子们的表现,苏格拉底有什么想法。请大家自由读读他说的话,就能体会出。
  (2)小组长交流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的话。
  读第5节苏格拉底说的话,你要表达出苏格拉底的什么意思?(对弟子们的表现惋惜,方法的不对而不满意)“到头了”突出读。(启发,你这声音老师听上去不够苍老,“洪钟”的意思是声音浑厚、凝重、洪亮,练了再读)
  苏格拉底又说了一段话,谁来读一下?苏格拉底仅仅是在讲摘麦穗吗?你还体会到什么?(对弟子们的教育是语重心长或意味深长)〔出示图〕在小组里读的基础上,交流体会。(各自感受一下,哪些词突出读了,在最能表达句子的意思的词语下面加上?,再练读一下)集体再来语重心长地朗读苏格拉底的话。读到这,大家知道苏格拉底用摘一棵最的麦穗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从中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是一个(循循善诱)的人。
  读到这,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呢?用上“虽然……但……”、“即使……也……”说几句话。过渡,苏格拉底用摘最大的麦穗这件小小的事来教育学生们,含蓄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很深刻的道理,他的学生听懂了吗?
  三、读讲第三段
  1、引读:苏格拉底的弟子们听了老师的话,悟出了这样一个道理:
  出示并集体读“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
  抓重点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段话,使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事,并谈谈体会。同桌间可以相互交流。
  2、交流学习情况。(有多人联系实际来谈)
  学生交流生活中的事例,师随机板书(追求)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并出示名人名言。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达尔文
  机遇只垂青(重视)那些懂得怎样追求她的人——查理?艮科尔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巴尔扎克
  谁能把感悟到的用朗读表达。板书(要抓住机遇)
  “最大的”、“眼前的一穗”、“实实在在”突出读。
  学到这,你希望一生中找到最大的麦穗吗?为了找到这最大的麦穗,你会怎么做?
  3、朗读句子,小结。
  苏格拉底告诉我们,生活实践也告诉我们,名人名言告诉我们,一定要抓住眼前的机遇,完成当前的任务,这样才不会虚度光阴,一事无成,其实,我们的古人也说过这样的话,让我们共同回忆三年级学过的,《明日歌》。
  四、总结课文
  学习本课后,你有什么收获?写一句凡人名言在书上,然后交流。
  一晃,一课将结束,我们兴致勃勃地走进最大的麦穗这座精神的殿堂,我们徜徉其间,我们留恋往返,不知不觉当中我们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聪慧,变得有个性,变得更有创造性!
  五、作业
  1、最后一段话使你想起了生活中的哪些事,请举一个具体例子写一写自己的体会。
  2、背最后自然段。
  附板书:              16最大的麦穗 追求
  眼前的一穗  实实在在
  《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
  《最大的麦穗》是一篇精美的哲理散文,讲述了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麦地里找一颗最大的麦穗,从中引导弟子们悟出了“人的一生应该有远大的理想追求,但必须实实在在地把握眼前的机遇”的道理。
  初读课文时,我不禁被苏格拉底气定神闲的哲人风范,以及他用麦地模拟人生的道路,用麦穗模拟人生中遇到的大大小小的机遇来深入浅出教导弟子的教育艺术所折服,同时又被苏格拉底带给我们的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所打动。
  再读课文,深入地探讨本文的哲理。发现个人理解的角度、深度、广度又各不相同。反之,想想自己的教学,如何让学生体会,读懂文中蕴涵的哲理,确有一定的困难。假如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理解、讨论,看似轻松愉快,但恐怕学生对语言文字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浮于表面,恐怕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偏差。反复琢磨,决定采用导读法。给自己的本课教学定了两个原则:一是既要注意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又要注意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二是既要读懂语言文字中所蕴涵的哲理,又要学生能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水到渠成。从以下三方面入手进行教学:
  一、抓主线导,层层深入。
  本课我教学内容的重点(主线)就是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第一段话引导读懂人生的道路也是只许进不许退。第二段话看似简单,仅仅一句话,却是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一声断喝,蕴涵着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行为敲醒警钟。让学生明白了两手空空的弟子是怎样走到麦地的尽头,没有收获,没有辉煌,美好年华,白白浪费。第三段话时,学生已读懂苏格拉底是在用麦地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人生中的机遇,引导学生句句刨析理清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人生肯定有机遇;但未必碰见,即使也未必抓住,使学生明白了人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时我们也难以发现,难以把握;因此,抓住时机,拿在手中,抓住的才是机遇,抓不住的再大的机遇也不是机遇。弟子感悟的道理才会水到渠成。
  二、读悟结合,相机点拨。
  教学中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果没有仔细地朗读,就谈不上思想的感悟与语言的积累,就会上不出语文课的语文味道来。
  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在应当读的时候读,应该品的地方品。惟有如此才是真正的驾驭了课堂。在对学生放手时又不会让学生信马由缰地乱走。才能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例如: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点拨学生读出一些关键的词语,读出苏格拉底那洪钟般的声音,品味苏格拉底的一番深入浅出的话。
  三、尊重体验,注意熏陶。
  孩子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就告诉自己要留心多聆听学生思想,允许磋商的地方。
  但同时,我还注意在学生自己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各抒己见,在彼此的探讨与思辩中得到自己的所得时,对学生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稍加引导,给予学生深层次的熏陶。例如;我在导读苏格拉底的第三段话时,就试图在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感悟本文哲理。

文章来源网络整理,请自行参考编辑使用

《《最大的麦穗》教案及教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相关文档: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含反思):16.最大的麦穗05-17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精选11篇)05-17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范文8篇05-17

读《最大的麦穗》有感(15篇)05-17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15篇)05-17

读《最大的麦穗》有感(15篇)05-17

《最大的麦穗》教案及教学反思(苏教版六年级第十二册)05-17

《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05-17

小学语文_16.《最大的麦穗》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05-17

《最大的麦穗》读后感15篇05-17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