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教学设计
《江南》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认识“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1个生字,掌握新笔画“竖钩〞。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读准“江、南、可〞等生字的字音。会写“可〞掌握“竖钩〞1种笔画。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猜谜语识字法:
(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
(2)大丁遇小口。(可)
2.偏旁归类识记:“莲〞,草字头代表植物。
3.书写生字:“可〞是合体字,教师在范写过程中,一边写一边强调新笔画的特点。
2.朗读指导。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诗歌,让学生试着自己读一读。在读正确的根底上,采用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的方法。同时,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要做适当停顿。在读最后四行的时候,可以让学生用手势表示这4种不同的方位,感受鱼儿在水中嬉戏时的情趣,通过文字想象画面,体会诗歌的情趣。在熟读的根底上引导学生背诵。
3.积累运用。
通过欣赏画面上挨挨挤挤的莲叶,感受“莲叶何田田〞的美景。
教学准备:
关江南风景的图片、视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江南水乡的美景图片:
这里是美丽的江南,请大家睁大眼睛,跟随教师一起去美丽的江南来一次短暂的旅游吧!〔教师简单介绍江南是我国长江以南一带,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2.板书课题,学习生字“江、南〞
二.前置检测
指名读课文,检查学生课前预习情况
三.出示学习目标:
1.随文识记“江、南、可〞等9个生字和三点水、草字头2个偏旁,会写“可、东〞2个生字,掌握新笔画“竖钩〞“竖弯〞。
2.会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结合插图,了解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感受江南的美丽。
三.个人自学:
出示自学要求: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识记生字。
师巡视指导
四.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1.课件出示要求会认的生字,检查认读生字,各种形式读生字。
2.鼓励学生互相交流记字方法,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认记生字。
预设:谜语识字:(1)像四不是四,方位中有它。(西)(2)大丁遇小口。(可)
3.分男女生两大组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新部首三点水和草字头。
提示:学习“江〞,认识三点水,有三点水的字都和水有关,如:河、湖、海。
4. 写字指导。
〔1.〕课件出示生字:可,生注意观察,说说要注意的地方。
预设:“可〞的第二笔是竖。
〔2〕.指名说,相机评价引导。
竖钩:从上到下行笔,到起钩处向左上钩出,下笔处和起钩处应在一条垂直线上。
可:上面的长横要足够长,“口〞要缩小,在竖中线的左边,新笔画竖钩要挺直,且在竖中线的右边。
〔3〕.学生练习书写,练写两遍。
〔4〕.师评,学生互评。
五.合作学习
课件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自由、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江南美吗?从文中那些语句看出来的?
师巡视指导,引导,参与学生学习。
六.汇报交流
指名小组汇报交流:
1.江南美吗?从文中那些语句看出来的?
看课文插图。瞧,他们在做什么?〔采莲〕 课文中是怎么说的?〔江南/可采莲〕。
看,这里的荷叶可真多,课文中又是怎么描述的呢?〔莲叶/何田田〕。
〔1〕怎么读好它?听教师读,注意停顿〔读完后课件出示停顿划分〕。
2.于是可爱的鱼儿也受到了感染,纷纷跑来,就成了――〔引说“鱼戏莲叶间〞〕
鱼儿会一直在一处不动吗?它们最爱自由了,它们会怎样?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指导学生读,各种形式的读。
七.总结提升
1.看视频〔预习莲叶图〕
2.对照板书总结,试着背一背。
八.当堂检测
《江南》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⑴ 训练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查看注释等方式理解词的意思。
⑵ 通过领会作品中创设的情境,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⑶ 通过课堂答问,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⑴ 激发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⑵ 通过对词中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⑶ 通过感悟作品的无穷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词的意思;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绘出词中所创设的情景;感悟作品的美。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实录】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许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文学体裁──词。〔板书 忆江南 〕
二、简介词的根本知识
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它和学过的诗有什么区别?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中的“预习提示〞。〔学生看书并思考〕
生答复以下问题:〔略〕
师归纳:
生2:白居易是与李白、杜甫齐名的唐代三大诗人。
白居易是唐代的大诗人,他的诗风平易,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词作品。他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白居易在50岁时曾先后出任过杭州、苏州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忆江南》这首词是他晚年闲居洛阳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四、自由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参看课文下面的注释,认真读课文,了解词的意思。
〔学生自由读文〕
师:同学们读了这首词,那么作品主要讲的是什么呢?
生:这首词讲了白居易对江南美景的回忆,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美丽景色。
五、进一步品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数一数,这首词总共有几句,有多少个字?
生:这首词共有五句,二十七个字。
师:白居易的这首《忆江南》确实写得很好,它虽然短小,却抓住了江南美景的主要特征,抒发了他对江南久久难以忘怀的情结。通过刚刚的读,大局部同学已经读懂了词的意思。既然这首词写得好,下面再请同学们认真地品读课文,你认为这首词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读完后可以相互之间进行讨论、交流,也可以将你自己的感受及交流后的体会在纸上记录下来。
〔学生认真读课文,进行交流〕
六、引导学生进行作品赏析
师:请同学们停下来。刚刚同学们再一次品读了课文,并相互间进行了讨论和交流,我相信大家对这首词的无穷魅力应该有了自己独到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站起来谈一谈你心中的感受,与大家一起来品味这首词的精妙所在。
生1:我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这两句好在哪里?
师:很好。确实,这两句是这首词中的名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谁接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2: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
生2:这两句话运用了对偶的手法,句式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3:我觉得这两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句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红通通的江花比作火焰,把江水的绿比成蓝草,比喻非常恰当,增加了文章的美感。
师:刚刚这两位同学说得非常好,他们从不同的修辞角度上品味了文章的妙处,其他同学还有什么新的见解。
生4:我也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两句写得好。
师:那么请谈谈你的见解。
师:哦!快讲讲你的创见。
生4:我喜欢画画,我觉得江花和江水一红一绿,能给人强烈的视觉效果和光荣夺目的感觉。
师:你的见解真是很独特,也说得非常好。老师相信你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很有成就的画家。
生5:我觉得“忆江面〞这个词牌用得好。
七、引导学生翻开思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生6:我觉得文章的最后一句“能不忆江南?〞写得好。它与前面的题目“忆江南〞和第一句“江南好〞形成前后照应,使作品显得很完整。
师:很好。现在同学们的思路被翻开了。我希望后面同学的见解更加精彩。
师:你讲得真不错。
生8:我觉得第二句“风景旧曾谙〞这一句也不错。
师:说说你的看法。
师:同学们真是说得太好了,还有没有更加精彩的见解?
生1:老师,我还是觉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好蓝〞这两句最好。
《江南》教学设计3一、导入
1、〔听录音:水流声〕这是什么声音?
2、这是浩浩的长江水向东流的声音,出示:jiang,拼读,师范写“江〞〔“江〞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工〞〕〔生:书空〕
3、谁能给“江〞找个朋友,〔组词〕〔长江〕
4、看长江流域的地图:这就是长江,在长江的南岸被称为江南,长江的北边,被称为江北。
我们张家港就在长江的南岸,而且就紧靠长江,因此,我们这里也是江南。
5、过度:我们江南不仅景色优美,而且物产丰富,鱼虾鲜美,稻谷飘香,所以人们称江南为“鱼米之乡〞。
古代有一首民歌就赞美了我们江南的荷花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3课江南〔指导读课题〕
出示课文
二、初读课文
1、请小朋友自己来读这首民歌,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让同桌,或前后的小朋友来帮助一下。
2、指名读,〔请同学帮助他纠正〕
3、现在我们请来了一个叔叔,听听他是怎样读这首古诗的。〔听录音朗读〕
4、这位叔叔读得好不好?现在就让我们来学一学这个叔叔。
5、同桌自由读
6、检查,〔指名读〕请同学来评一评。
7、齐读
三、细读课文
1、读了这首古诗,我们仿佛看到了美丽的-----〔贴荷花图〕和可爱的-----〔画小鱼〕
2、介绍“荷花〞又叫“莲花〞,果实叫“莲蓬〞,〔贴莲蓬图〕,长在泥土里的叫“藕〞。每年到了莲蓬成熟的时候,美丽的姑娘们〔贴姑娘的采莲图〕就会唱着歌儿,划着小船,在荷花塘采莲蓬。江南可真是个采莲的好地方!谁来读第一行,夸夸我们的江南。
3、指导朗读第一句
4、继续看图:这里的荷叶长得怎么样?〔碧绿碧绿的、层层叠叠、挨挨挤挤〕〔荷叶很多很多〕师画层层叠叠的荷叶,这么多的荷叶,第二句中有个词语就写了荷叶的多,猜一猜是哪个词?指导读:田田
5、指导朗读第二句
6、在这挨挨挤挤的荷叶下,可爱的小鱼在干什么呢?它们快乐吗?为什么这么快乐?〔师用“有的……有的……还有的……〞说话〕师画小鱼。〔师:它们一会儿游到中间、一会儿游到东、一会儿游到西、一会儿游到南、一会儿游到北,玩得可真开心啊。〕
7、表演:谁愿意也变成一条在莲叶下游戏、玩耍的?请生表演,体会小鱼的快乐。
8、指导开心地朗读下面的5句诗。
9、小结:美丽的江南水乡有多姿的荷花,诱人的莲子,嬉戏的鱼儿,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10、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边读边表演。
四、拓展延伸
1、美丽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老师,于是老师就收集了很多美丽的图片,现在我们就来开个荷花展。出示:荷花的图片
2、正因为荷花的美丽,让许多诗人写下了赞美它们的诗篇,老师找来了一首,〔投影〕指导读一读。
3、荷花是美丽的,我们江南还有很多更美丽的景色,下课后,小朋友去收集一下赞美江南的图片或者诗歌。
五、写字
我们的家乡就是美丽的江南,作为一个江南人,我们感到骄傲自豪,所以现在我们就把这个江南的“江〞字搬到田字格里,让“江〞字也和我们江南一样美丽。
师范写
生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认读词语:江南、采莲、莲叶间、东西南北
2、指名朗读课文
3、填空:江南〔〕,莲叶〔〕。鱼〔〕莲叶〔〕:鱼〔〕莲叶〔〕,鱼〔〕莲叶〔〕,鱼〔〕莲叶〔〕。
二、指导背诵
1、学生集体、个别背诵
2、轻声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四、指导书写:可 叶 西 鱼
1、书空笔顺
〔出示笔顺〕
2、指导学生按笔顺描红
3、学生练习描红,教师巡回指导。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临写
《江南》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
掌握东晋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
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学,使学生了解东晋、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南朝的经济为什么能够开展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事物的能力。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江南经济的开展是北南双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开发的结果;劳动人民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本课地位在教材中从其内容和篇幅上讲都不重要,其中“东晋的偏安〞“南朝的政治〞“江南地区的开发〞三节中,只有“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节是必讲内容。
重点分析
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此时期经济开展的重要特点是江南经济开展并缩小了南北经济的差距,因此重点讲解经济开展的具体表现可以使学生详细了解南方开展的具体情况。
难点分析
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的分裂和频繁的战乱从总体上是不利于经济的开展,使经济开展缺乏必要的安定的社会环境,那么,为什么在动乱的时期,江南地区的经济却能够得以开展,学生不容易理解,需要教师详细讲解。
重、难点突破方案
教法建议
关于“东晋的偏安〞、“南朝的政治〞两节,虽然是教材中的阅读内容,但是如果学生不了结这段历史,就不可能掌握以后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因此,建议教师通过串讲使学生弄清这段历史。
教学设计例如
教学重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表现
教学难点:江南经济开发的主要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教师首先提问:西晋时期统治者对内迁各族实行的奴役和剥削政策都包括哪些内容?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谁?在得到学生的正确答复后,教师进行总结: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导致了西晋统治的灭亡。
那么在这个短期统一后中国社会进入到什么阶段了?此阶段为什么政局虽然动乱,南方经济却能迅速开展?我们不妨读读这段历史,探个究竟。
一、东晋的偏安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东晋的偏安〞一节,并出示以下图表,
朝代
建立者
时间
时间
西晋
东晋
进行表格的填写,进行旧知识的复习和新知识的学习。同时通过知识的补充,使学生了结当时东晋政治的特点,了解:“王与马共天下〞。
二、南朝的政治〔420~589〕
教师出示以上《南朝更替表》,通过学生阅读教材和此表,让学生答复:①南朝包括几个朝代?②他们的都城在哪里?③从三国到南朝共有几个国家定都南京〔建业、建康〕?
答案: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定都建康即今南京。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誉,其六朝是指:吴国、东晋、宋、齐、梁、陈。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教师先让学生阅读教材,然后提出问题: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治上的特点是局势动乱,王朝更迭频繁,但也正是这一时期,江南的社会经济却得到迅速的开发与开展。这是为什么?学生看书、讨论,估计学生可能会答复出书中所列外表原因,教师可在此根底上进行引导。使学生从经济开展的条件如社会条安定、劳动力、劳开工具等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教师作总结:①江南经济的开发,是在南方相对安定时发生的。说明战乱破坏社会生产力,安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开展。②北方劳动人民大量南迁,为南方增加劳动力,带去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可见地区间的经济技术交流,可使先进生产技术得以推广,促使落后地区经济的开展。③各族人民共同努力,相互学习,结果是加深了交往,促进了融合。④因地制宜地进行开发。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此为本课重点,教师仍然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出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估计学生可以完成以下内容。农业:水稻栽培技术有了提高,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推广普及,南方稻米产量超过北方,北方粟、麦等旱田作物南移,水碓、水磨广泛使用,
围湖造田;手工业:东晋南朝养蚕缫丝技术比前代大为提高,荆州、扬州是江南丝织品生产最多的地方。江南织锦技术得到普及与提到。扬州、荆州的冶铁水平也很高。制瓷技术有了明显的提高,瓷器成为普遍的生活用具,青瓷、白瓷的烧制技术都很有特色。纸的生产不仅质量精美,而且数量很大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教师直接指出江南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江南交通网形成,商业活泼,城市繁荣。
板书设计
江南地区的开发
一、东晋的偏安
二、南朝的政治
三、江南地区的开发
1、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2、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3、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江南》教学设计5【教材简析】
《忆江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老年回忆江南风景写的,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这首词围绕江南的特征“江花〞“江水〞具体描写春天景物的美,抒发了自己热爱、思念江南美景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教学目标】
1、学习古诗《忆江南》,熟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体会诗中意境。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以前同学们学过很多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词。〔板书:忆江南〕
2、同学们知道什么是词吗?
3、读读这两首词,想想词和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二、学习《忆江南》
1、以师生谈话的形式介绍
⑵补充:白居易也是早期词人中的佼佼者,所作对后世影响甚大。
2、简介时代背景:
白居易在50岁至55岁期间,曾先后到江南名郡杭州、苏州出任刺史,秀丽的江南景色和灿烂的吴越文化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晚年回到洛阳闲居后,还时常回味这段令人愉悦的回忆。这首《忆江南》词就是他在67岁时为追忆十多年前的苏、杭生活而作。
3、解题:
4、自主探究,了解词的意思:
⑴自由读,说说这首词主要讲的是什么?
⑶小组内讨论交流自读情况:
小组内互相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认为这首词的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⑷全班汇报交流,各小组之间、同学之间互相补充,有不同看法可以争议:
要点如下:
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是自己旧时早就感受到、体验过、熟悉了的,并非得之传闻。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
那么,江南的好风光究竟“好〞在哪里?在白居易之前,人们描写江南春色,比拟多的是抓住“花飞〞“莺啼〞来渲染的,而白居易在这首词里为我们另外开辟了一个新的诗境。三、四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对江南春色美景又一种形象化的描述。
这首词,写的是诗人自己的江南之忆,特具情味,而又引起读者的遐想,让人玩味不尽,不失为大手笔。
三、品味感悟,有感情地朗读
思考:
1、《忆江南》这首词哪些地方是根据江南的特点来写?写出了一幅什么景象?最后一句改成陈述句。好不好?为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交流,总结朗读方法:
用江上的朝日和江边的鲜花作衬托,形象鲜明,写江花用红胜火不仅有色彩,而且表现出一种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拓展性练习
1、以自学自解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江南春》也可自己选择描写春天的诗词来学习。
2、交流自学情况。
3、读一读、背一背。
《江南》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
1、朗读古诗,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从中感受自然美。体会诗歌的内在节奏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反复诵读。在读的根底上,让学生背诵课文,理解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举行诗歌朗诵赛,引入新课,理解诗题,感受美。
1、分组举行小型诗歌朗诵赛〔侧重写景方面的诗〕
2、点击课件出示配景诗《江南春》,板书课题:江南春
〔师〕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大家对江南应该并不陌生,能不能回忆一下,哪些诗人曾带我们游览过江南的美景?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江南的诗词。如《忆江南》《泊船瓜洲》等。
3、〔师〕 “春〞又让你联想到哪些诗词呢?
学生诵读有关描写春景的诗词。如《游园不值》《惠崇春江晚景》等。
4、〔师〕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呢?〔生发挥想像,自由表达〕 我们一起看看诗人杜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二、整体感知,初步自学古诗,品词析句,体会美。
1、〔师〕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听朗读,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点击课件,出示景――诗――配乐朗读。读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像自由表达。〕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对照注释,理解诗意。〔借助工具书或根据需要进行探讨研究,合作式学习〕注意读准生字的音,观察生字的形,老师随机点拨提醒学生生字的音、形跟哪些字的音、形易混,注意读正确、写正确。然后抽读,齐读。
3、〔师〕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呢?把诗中描写描写景物的词画出来。 啼莺 绿树 红花 水村 山郭 酒旗风 寺庙 楼台 烟雨
4、〔师〕根据自己的理解,对上述景物加以描绘,说说词语所表达的意象。
辽阔的千里江南 黄莺在欢快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 傍水的村庄 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洒旗数不清的寺庙 迷蒙的烟雨
5、〔师〕想像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江南春景图?〔江南地域辽阔,春景繁富。 “千里〞 之内,处处杂花生树、 红绿相映、黄莺歌唱;“千里〞之内,水村山郭,处处酒旗飘扬;“千里〞之内,“南朝四百八十寺〞点缀于山水佳胜之处,金碧庄严,楼台隐现。霏霏细雨,淡淡轻姻,使无边春色在烟雨空蒙中更显出迷人的风韵,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写活了。〕
三、理解诗意,感悟情
1、面对同一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因为每个人的认识和经历都是不同的,你猜想杜牧当时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首诗的呢?这种心情在诗中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呢?
2、学生有的认为杜枚是愉悦的,有的认为他当时是有些伤感的,结合课文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展开辩论。
3、〔师〕诗人在在赞美风景秀丽的江南时,暗含着对祖国命运深深地忧虑,他是借景抒情,这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例举《夜泊秦淮》等诗进一步说明〕
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江南》教学设计7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诗歌大意。
3、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看图导入
1、看图
图上画了些什么?这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人们在干什么/这是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图景。
二、分析课题
三、初读指导
1、范读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
3、检查自学效果
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四、教学生字词语
1、练习书空第二题
2、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江:三点水,右边是“工〞。
南;下面不是羊。
叶;口字旁,右边是十
田鱼西北可引导学生自己分析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二、精读训练
1、第一行:江南可采莲〔引导学生理解词句义〕
2、第二行:莲叶何田田〔理解莲叶的样子〕
3、第三至七行: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通过看电视来看鱼儿嬉戏的情景。
指导朗读,读出快乐的语气
三、稳固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四、小结
五、作业:
记住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小结:这种让学生自主探索得到的理解相信会比老师灌注给他们的印象要深刻的多。
教学反思
《江南》是一首选自《汉乐府》的古诗,本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江南水乡人们采莲的情景图。
本诗共七行两句,前两行直接描写了江南水乡的美,介绍了此处是一个可以采莲的好地方;后五行写鱼儿在莲叶下面游水嬉戏。诗句生动活泼,通俗易懂;插图色彩鲜明,形象逼真,展现了一幅荡舟采莲、莲叶田田、鱼戏莲叶的美丽画卷。可谓有景、有情、有韵,孩子们读来心情愉快,朗朗上口,便于在读中陶冶儿童美的情操。学生通过学习古诗可初步体验到诗中精彩的语言,受到古诗文的熏陶。可要让刚接触汉字的一年级学生体会到诗的意境,感悟到语言的凝练之美,就有一定的难度。这就必须由我们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学生看图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一、揭题激趣,感受美。
新课一开始,我从课题引入江南是一个鱼米之乡,然后凭借多媒体课件出示采莲图给学生看,请小朋友说说江南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二、读诵诗句,感悟美。
请小朋友们读读诗歌。全诗共两句话,教学第一句时,抓住“何田田〞理解莲叶茂盛鲜亮的特点。我让学生读课文理解什么叫“何田田〞?看图,教师引导: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湖的莲叶,你想说些什么?学生说,“莲叶真多呀!〞“莲叶真美呀!〞“莲叶又大又绿!〞“满湖的莲叶又大又绿,绿油油的,像一把把大伞,你挨着我,我挨着你。〞在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朗读:“小朋友们说得真美。老
师好似也划着小船,到了湖面上。我们一起来把第一句读一读,看看能不能把莲叶的大,莲叶的绿,莲叶的美读出来。〞鼓励同学站起来,配上动作读。通过师生齐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形式多样的练习,学生入情入境的表情,放彩的眼神,稚纯的语音, “何田田〞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已形象可感,这就悟出了文字间蕴含的美。再有课文要想熟读成诵,就必须反复地读。但我不提倡机械的反复读,因为这样做会大大降低学生读书的兴趣,严重压制他们身心的开展。低年级学生的表现欲很强,在指导背诵上,可以采用表演背的方法,对于这个学生很感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比拟活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读中想画,欣赏美。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看画面,猜一猜“莲叶何田田〞是写莲叶怎么样的?以图解诗,以读代讲,用想象把诗句复原成画面,把学生带入梦中的江南,自然地读出了赞叹之请。还没读到“鱼戏莲叶间〞时,学生显得有点坐不住了,一年级的小孩子自控能力差,很难把一节四十分钟的课坚持到底,于是,我灵机一动,话锋一转,说:小朋友们,愿意跟着老师划着小船到“莲叶田田〞的湖里去采摘莲子吗?这么一说,小朋友们的精神顿时又来了,我因势利导――“那就让我们划起桨儿,去欣赏莲叶田田吧!〞话毕,轻轻地划了起来,小朋友们也都学着他的样子,进入了情境,有的小朋友动作太大了,影响到了同桌的小朋友划桨,于是我说:“我们可要轻轻地划小船哦,别碰疼了莲叶,碰伤了荷花哦!〞小朋友们都是善良的,听我这么一说,赶紧放慢了速度,划得很轻很轻,好象真的是泛舟湖上一样,入情入境,就
在小朋友们开心划着小船的时候,我突然叫起来:哎呀,快看一小鱼,我接着吟诵:鱼戏莲叶间――成心拖长了声调,小朋友们没跟着接,于是我又接着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小朋友们明白了,有的说:鱼戏莲叶南。有的说:鱼戏莲叶北。就这样,由发现小鱼的惊喜而发出的叫声不绝于耳,当时那场面的热闹和划船的欢快溢于言表。这五句几乎相同的诗句,本来学生是很难读出层次感的,读这五句诗时,大局部学生不解其味,只知道有鱼,与上句断开理解,抓的是“鱼戏〞。却不知道此处是“互文见义〞的手法,经这么一划桨,一发现,一惊喜,一叫喊,小朋友们茅塞顿开,立即领悟到了这五句诗是采莲人的惊喊,再指导朗读自然也就轻松得多了。
这首诗简单易读,琅琅上口,故无须在背诵上花较多时间,应着重指导学生对诗歌美的感悟及生字的临写。在指导朗读诗的第二句时,因为这一句中很多局部相同,所以学生读起来会没有精神,设计教师口述鱼儿嬉戏的情景,让学生表演一条条快活的小鱼,尽情“游来游去〞的环节,学生很活泼,到达预先的目的。
《江南》教学设计8教学说明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实验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教学难点之一,我从以下四个方面思考本课的教学。
一、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的“内容标准〞,总体把握教材内容
“江南地区的开发〞一课共有三个子目、四个内容,即西晋的兴亡、内迁的各民族、淝水之战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本课从宏观上简要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历史。
按传统的教学思路,以上四个内容中的前三个内容应该更重要一些,江南地区的开发一目那么为次要内容。新课标在第8页的“内容标准〞中这样要求:“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而对于本课的其他内容那么没有明确要求。于是我依据新课标,结合教材内容,认为本课可以围绕“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主题来把握。
前两目“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与淝水之战〞,可以视为“江南地区的开发〞的背景原因。教材介绍了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的原因和史实。第三目讲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结果和表现。因此,本课教学时要紧扣课标明确要求的“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内容进行,排除了按朝代的更替或分裂对峙等主线把握教材的思路,把看似散乱的三目、四个内容,按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和结果来处理和把握,使历史线索更简单,本课教学主题也更明确。在此根底上,我把教学重点定为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
二、从关注学生的兴趣出发,调整教材的顺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对学生的各项调查中发现,影响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因素除去实用性差之外,一项重要因素是历史教师喜欢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讲课。历史学科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所以,教学中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历史的因果关系等思维方式讲述历史、学习历史的方法很好,可是这样做的最大弊端是缺乏对学生思维的挑战。
从教育学的研究来看,具有挑战性思维的问题,能够极大地调动人类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最终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我调整了教材的顺序,将教材的第三目调到最开始讲授,将前两目调整到后面来学习,即先讲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个“果〞,后谈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将因果关系的惯性思维方式,改变为逆向推理思维方式,由结果探究原因,挑战学生的思维,力求让学生在挑战中以积极主动的状态学习本课内容。
三、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入手,设计教学活动
我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活动时,力求在这两个转变上有一定的表达和反映。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思路为: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地获得知识,了解根本的历史线索,掌握历史学习的根本技能和方法,并有一定的情感体验。为此,我安排了两大教学活动:1.让学生分小组带着“江南地区的地理范围〞和“江南地区的开发成就〞这两个问题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2.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时,我设计了“假设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会不会迁移到南方〞这个问题。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方面是强调学生在读图时要注意的问题,让学生在读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读图的根本方法,同时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根本技能,并且进一步加强学生间学习的合作性;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地了解当时北方的战乱情况,然后迁移知识,解决问题。
四、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为目的,安排学生的讨论活动
历史与现实有着许多的相似,学习历史是为了更好地把握现在和将来,所以历史教学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历史,关注当今的社会问题,将历史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西晋、东晋、前秦、南朝的建立及更替,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明确淝水之战的时间、背景、经过和影响。
学习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水利、手工业等开展较快的史实。
通过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了解到自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及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南迁人口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加上南方优越的自然环境和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促成了南方经济的开展。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分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进一步了解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通过图例读地图,感知历史地图中一些直观的有效信息。
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另一方面用“问题解决〞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历史知识,自主解决问题。
3.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话题:“假设我生活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会不会南迁?〞让学生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战乱的严重程度,并对新知识进行迁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在探究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的过程中,认识到和平、安定是经济开展的重要前提条件。
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区在历史上的开展情况。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及处理
本课的主题是“江南地区的开发〞。
本课的重点是江南地区开发的史实和原因。本课的难点是内容多、头绪多,教学重点内容不突出。
从三国以来,江南地区逐步得到了开发,表现在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农业的开展和进步,手工业的开展等方面。原因主要是东汉末年以来政治不稳定,加上北方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北方长期战乱,造成大量人口南迁,南迁人口给南方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从而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采用小组先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从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情况入手,突出“江南地区的开发〞这一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为主线,将西晋的兴亡和内迁的各族、淝水之战视为背景原因来处理,突破本课难点。
二、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自学讨论法
〔一〕课前导学
了解本地区是否经历过这次开发,有什么历史的痕迹?
〔二〕教学渗透点
1.学生分小组研读“江南地区的开发〞图,解决几个问题,进一步强化合作学习的意识,同时训练学生阅读历史地图的技能,并关注自己家乡在历史上的开展情况。
2.组织学生探究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兴趣,通过历史事实使学生获得只有和平、安定的社会环境才能开展经济的情感认识。
《江南》教学设计9教学目标
1、读背全文。
2、理解大意,掌握学习古诗基方法。
3、体悟情感,积累经典。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2、体悟
教学过程
导入:
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做个小题目。这个题目很有趣,大家听好啦。如果说美酒叫琼浆,美食叫琼酥,美花叫琼葩,美玉叫琼瑶,美貌叫琼姿,美文叫琼章,那么,海南为什么简称琼?〔因为海南美〕海南很美,神秘浪漫的天涯海角,风情万种的三亚,举世瞩目的博鳌……阳光,沙滩,海浪,椰林,还有热情的海南人。
海南一年四季,花开不断春意浓。今天,我将带着大家进入胜日寻春单元,去诗中寻找春之美。
一、整体把握,概读全诗
1、自由读
2、抽学生个别读
3、划上节奏依节奏读
4、全班齐读
5、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江南春〕江南春景如何?〔美〕。
二、咬文嚼字,细读全诗
真要品出江南美,还需要我们到每一句里去咬文嚼字,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1、出示第一句,读:千里莺啼绿映红
a、拿出笔来,从这句诗里选一个字,围绕江南春景,咬一咬,嚼一嚼,写一个词,或写一句话,想像丰富的同学还可以写一段话。
b、江南春当然美,你看,千里都是莺歌燕舞,柳绿花红呢。〔让学生质疑,千里并非实数,而是概数,极言多。〕
原来,这个“千里〞,并非“一千里〞,而是“处处〞的意思。其实,古诗词中,千、万、九等数字都代表很大、很多等意,有很多类似的例子,〔诗句可由学生自己回忆出来:千金散尽还复来。千里共婵娟。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山鸟飞绝等。〕
假设说我们海南椰林多,那就是:〔千里椰林;〕碧浪多,那就是:〔万里碧浪。〕
c、怎么读,才能读出“千里〞之感。〔生读,拖长“千里〞〕
d、江南美,声美色也美。
2、出示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
同学们,第一句诗被同学们嚼得有声有色,我们再来品品第二句(生动笔,发挥想象,品第二句图景)。
“水村山郭〞是静默的,“酒旗〞是招展的,这一句,被同学们字斟句酌,又嚼出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怎么读才能读出静动之变。〔生读,低读静高音读动〕
3、出示第三四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a、读读这两句诗,你能围绕江南春景,写一句话或者写一段话吗?烟雨蒙蒙,多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轻轻地,缥缈的声音读
b、这里又有一个数字:“四百八十〞,南朝是不是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庙呢?在《南史・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穷极宏丽〞,说明南朝的寺庙有五百余所,杜牧应该写“南朝五百余座寺,多少楼台风雨中〞,不是更多吗?〔生猜想〕
同学们的猜想有很多,确实,正如刚刚这位同学所说,古人对四八这两个数字是比拟喜欢的。比方“四〞,梅兰竹菊为四君子,纸墨笔砚为文房四宝,琴棋书画为文人四艺,天下为四海。可见古人对四字情有独钟。“八〞字就更多了,你知道哪些含数字八的成语?〔友情深:八拜之交,官清廉:八府巡按;会周旋:八面玲珑;很威风:八面威风;神通广阔:八仙过海;很有才华:才高八斗〕另外,佛经里也常用“四万八千〞来形容极多,比方释迦牟尼佛曰:“一滴水中有四万八千虫〞。佛法有四万八千法门等。在这里用“四百八十寺〞,既是古人用数字的习惯,又暗合佛语里以“四八〞表示多之意。
南朝建了这么多庙宇,历经风雨,依旧是红墙碧瓦、画栋雕梁、钟声悠扬,在这迷蒙的雨雾中,假设隐假设现,假设明假设暗,更添一种迷离之美,历史之美。
c、这两句,
4、小结:回忆全诗,短短二十八字,诗人却从多角度为我们描绘了江南春景,〔引读,并指导学生读出动静声色等〕
江南春美,声美色也美〔师〕:千里莺啼绿映红〔生〕
江南春美,静美动也美〔师〕:水村山郭酒旗风〔生〕
江南春美,晴美雨也美〔师〕: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生〕
5、齐读全诗,要读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明有暗,要读出诗人的赞美之意。
三、争议主题,深读全诗。
同学们,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有人觉得最后两句诗应该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加上问号,同学们觉得有什么变化?〔还有几座庙宇亭台存在这蒙蒙烟雨之中呢?〕
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明确:南朝是我国历史上兴亡更替最快的朝代,南朝大修寺院,想用佛教的一些理念来约束民众,但因大量修建寺庙而劳民伤财,适得其反。兴亡更替,物是人非,原来金碧辉煌的庙宇,历经风雨,所剩无几,这些庙宇,它们假设能做诗,它会说 ;
〔创诗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 风雨中。〕可填“兴亡〞“沧桑〞“忧伤〞“感慨〞“教训〞
如果是这样理解,再读全诗,你们觉得前两句应该怎么读?〔赞美之情〕后两句该怎么读〔感慨之意〕
背诵全诗
四、拓展延伸,泛读美句。
杜牧笔下的江南,很美。我们再来看看,其他诗人是怎么写江南的。〔课件出示:〕
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美景〕
苏轼:江南好,千钟美酒,一曲《满庭芳》。〔美酒〕
韦庄:垆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美人〕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美忆〕
皇甫松:闲梦江南梅熟日,夜船吹笛雨潇潇。人语驿边桥。〔美梦〕
生读,大致概括出括号里的内容。
总结:江南美,海南美,中华大地,处处美。诗美,读诗的人更美。愿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到更多的诗词,能感受更多的美。下课。
板书设计江南春绝句
杜牧
江南声美、色美、静美、动美、晴美、雨美。
《江南》教学设计10【设计理念】
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引领学生走进这民族独特的文化,从而热爱古诗词。本首词语言精练,文字精美,短短的27个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内涵。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想象悟情,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想象,想象入境,想象悟情,想象促读,并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这首词优美精湛的`语言文字,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3.理解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4.培养学生具有初步鉴赏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激发热爱古诗词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体会词中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朗读。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准备】
2.制作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解题入情
1.师动情导入:同学们,自古以来,江南就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处处小桥、流水、人家,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享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的美誉。今天,就先让我们一块走近江南,去领略它的美景。〔课件播放配乐江南风景图,〕。
2.欣赏了江南美景,你想用什么词来赞美江南?
3.你知道哪些赞美江南美景的古诗词?
课件出示一些赞美江南美景的诗句,齐读。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江南》
《《江南》教学设计》相关文档:
重庆江南职业学校专业优质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0-12
描写江南烟雨的现代诗(精选8首)01-23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亚运征文江南忆03-04
《江南Style》主持词(集锦14篇)03-19
《江南》教学设计05-17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05-17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知识点、教学设计及说课稿05-17
《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05-17
《江南》教学设计05-17
语文《江南》教学设计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