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课文《江南》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相识5个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3、了解词的内容,由《忆江南》体会江南春景之美和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酷爱之情;由《清平乐》感受乡村田园生活的安适悠然以及作者对农村生活的酷爱和憧憬之情。
4、查找有关资料,阅读有关词作,激发学生学习词的爱好。
教学重点:
通过语言文字,感悟江南春天与乡村田园生活的奇妙意境,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理解这两首词的意思,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在说的基础上写下来。
教学过程:
一、诗词比照,导入课题。
1、出示诗歌,学生自由读议。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杜牧《江南春》)
这些诗句都是写什么的?(江南春景)
2、江南春景之美,是历代文人骚客所吟唱歌咏的,今日,我们学习一首写江南春景的词,题目是《忆江南》。(板书课题)出示文本,读一读,比较诗词有什么不同。
3、简介词及词牌名。
词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可以配上乐曲歌颂。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因此又叫长短句。词有各种不同的词牌,比如:忆江南渔歌子。我们本节课将要学习的这首词,词牌名原是谢秋娘,自从白居易用忆江南为题填了三首词之后,词牌名就由谢秋娘变成忆江南了。
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
通过课前预习,你了解了哪些有关本文的学问?(学生参照搜集的资料进行沟通,老师适当补充。)
1、作者简介:白居易,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的诗大多反映中唐社会生活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苦痛,其中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闻名。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绽开拓了道路。
2、朗读状况:留意谙读作ān;最终一句读出反问的语气。
3、诗意理解。(学生依据预习状况自由说。)
4、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解决的相互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简要板书,留待课中解决。)
三、朗读感悟,理解词意。
1、再读课文,小组探讨。
带着以上问题,分组读课文,小组内进行探讨。
2、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探究。
(1)江南好
结合以前学过的有关江南春景的诗词想象:一个好字,包含了哪些江南的春景?(莺歌燕舞、绿柳红花)可以换成什么字?(奇妙)好不好?为什么?从这个好字,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感情?(赞美、憧憬)
这正是作者忆江南的缘由。
(2)风景旧曾谙
谙:熟识。这儿风景之好并不是传闻,而是作者亲身体验、亲身感受的。
白居易曾担当杭州刺史、苏州刺史,青年时期,他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二年,即六十七岁时,写下了包括本首词在内的三首《忆江南》,可见江南胜景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
(3)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作者写江南好,重点写了什么?(江花、江水)运用了什么方法?(比较:红胜火;比方:绿如蓝)
这种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在大诗人杜甫的诗里也可以见到,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4)能不忆江南?
这是个什么句子?(反问句)再读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身在洛阳的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美和怀念,把读者也带入了无限遐想之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江南真美呀,那儿的风景我曾经特别熟识:太阳升起,江边的野花比火还红艳,春天来了,江水碧绿见底,犹如蓝草一般。这能不让我回忆起江南吗?
4、指导背诵。
(1)再读体会。
(2)依据诗意想象画面。
四、阅读拓展,深化赏析。
白居易的《忆江南》从写成流传至今,已是一千多年,而且还将始终为后人吟咏赞颂,那么这寥寥数语为何能成为千古佳句流芳百世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赏这三首《忆江南》。
投影出示:
1、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3、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篇二:课文《江南》教案 篇二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诵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品尝语言,当堂背会课文。
(二)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鉴赏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二、难点、重点:
领悟本文借景抒情的特点
三、课时支配: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介绍文学常识;指导朗读。
上课时间:第周星期
详细步骤:
一、文学常识
1、作者及《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夏社名士侯方域,借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余孽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钦仰仗权好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季君嫁给新任浩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会面。这时,复征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未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指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2、传奇与杂剧。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分。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本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其次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究竟,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间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实行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究竟;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汲取北曲,创建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哀江南》就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宛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未、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敏捷,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二、曲词观赏
1、朗读
2、分析:通过对曲词的鉴赏,主要品尝课文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北新水令]一曲,“山松野草带花桃”,描写苏昆生肩挑柴草、信步走来的形象,点出他在南明灭亡后隐居山林的樵夫身份。“猛抬头株陵重到”,“猛抬头”三字不仅可以使人想见苏昆生心怀亡国之痛、低头深思的情形,而且陡然一转,表现了他的感情的急剧改变,使人仿佛看到他突然发觉“袜陵重到”的情态。“重到”的“重”字,提起全篇,表明白南明灭亡之前和灭亡之后、往昔和今日的时间界限,引出苏昆生目睹的南明灭亡之后南京的凄凉景象,定下了全篇今非昔比、怀旧伤今的写景抒情基调。“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写的是苏昆生“重到”南京后第一眼看到的景象。这里一连用“残”、“废”、“瘦”、“空”四个词作修饰语。以“残”修饰“军”,使人想见败军溃逃的情形,这是虚写,是因“废垒”这一眼前实景而引起的联想;“残军”与“瘦马”也是虚实相对,前者为眼前之未见,后者为眼前之所见;从前用于斗争的“垒”“壕”,如今已“废”“空”,又衬之以卧在空荡荡的城壕中的瘦弱之马,更显凄凉。“村郭萧条,城对着夕阳道”,本应是游人如织、笑语喧哗的古城,如今却是只剩“萧条”,夕阳古道上,连个人影也见不着。这些描写生动详细,寥寥数字,就真实地呈现了南京城郊战后伤痕累累的凄凉景象。
[沽美酒]一曲描写的是长板桥边的景象。长板桥本是歌妓集居之地,风景非常美丽,如今却美景全消。不但从前横跨青溪的半里长桥,如今已没有一片红板,而且秋水长天行人稀有,冷清清的夕照下,只见剩下的一株弯弯的垂柳。夕阳残照原来就显得冷冷清清,而这夕阳残照下的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从前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冷清清的落照”与“一树柳弯腰”相互衬托,愈显冷清;一个“剩”字,尤其意味深长,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时过境迁、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这里只略加点染,就勾画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把人带入非常悲凉的意境,用笔极简,造境极精。
一曲三个“眼看他”的叠用;使音韵整齐,语气贯穿,加重了语意,给人以今昔改变之大之快的生动快感。“金陵玉阶营啼晓,秦淮水谢花开早”“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果乌”等对偶句、排比句的运用,一下子使句式整齐、节奏显明,语势贯穿,产生了情声并茂的剧烈表达效果。
其次课时
主要内容:
观赏语言特点和写作手法
上课时间:
第周星期
详细步骤:
一、观赏语言:
提问:《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有什么特色?
分析:《哀江南》这套曲子,语言精确、生动、形象。例如,“舞丹墀燕雀常朝”,一个“舞”字,写出燕雀在丹墀上跳来跳去、逍遥自在的情形,一个“朝”字,又把这种情形与巨子拜见天子的庄重礼仪联系起来,给人以今昔对比的联想,表现了从前神圣宫廷的今日极端衰败景象;“剩一树柳弯腰”的“剩”字,意味深长;表明柳树不仅只有一株,是孤独之柳,而且是从前众多柳树中的残存之柳、仅存之柳,使人想见当年丝丝绿柳夹岸垂翠的美景,饱含今非昔比、感时伤怀的无限凄凉。
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兼用三个散句,既句式整齐又骄散结合,错落有致,读起来一气贯穿,急促有力,令人慷慨击节。
二、分析借景抒情的写法
提问:《哀江南》这套曲子是如何借景抒情的?
分析:《哀江南》这套曲子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自开篇头两句以后,前六支曲子以教曲师傅苏昆生游南京的踪迹为线索,由远而近,从城郊写到孝陵,从故宫写到秦淮,从板桥写到旧院,描写南明灭亡后南京各处的凄凉景象,呈现了南京面目全非的改变。在景物描写中蕴含了怀念故国的无限哀思,不言情而情自由景中。这六支曲子集中笔墨写景,一气贯穿,层层蓄势,使第七支曲子的抒情水到渠成,猛然瀑发,动人心魄。
先铺写景物,寓情于景;后直抒胸臆,慷慨悲歌。
这是我国古典戏曲常用的艺术手法,它与诗歌的借景抒情有着明显的不同。
以刘禹锡的《乌衣巷》为例。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同为描写南京现在的凄凉景象,借以抒发兴亡之感,但《哀)与《乌》写景抒情有所不同。
《哀》写整个南京的景象,包括城郊、明孝陵、明故宫、秦淮一带等各处的景象,是全景的描写;《乌》只写乌衣巷一带的景象,以小见大。《哀》与《乌》两者都描写了现在的凄凉景象,但《哀》比《乌》的今昔对比更显露,更显明。《哀》在主要描写现在的凄凉景象的同时,也有对过去繁华景象的描述(“俺曾见金陵玉阶莺啼晓,秦淮水撤花开早”“眼见他起朱楼’、《乌》只描写现在的凄凉景象,对过去的繁华景象仅以“旧时”二字略加示意抒情也不一样。《哀》伤古怀旧,悲叹南明王朝的衰亡,抒发亲身遭遇的亡国之痛,表现了深厚的故国情怀和剧烈的民族感情;《乌》咏史怀古,以值赫世族的没落表现六朝的兴亡,抒发对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的感慨,寓寄了应从中吸取历史教训的深意。《哀》先集中笔墨写景,寓情于景,景中见情;最终直抒胸臆,慷慨悲歌。《乌》“用笔极曲”,诗人的思想感情藏而不露,非常含蓄地寓寄予景物描写之中。
篇三:课文《江南》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姿态规范。
2、正确认读9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尽量做到有感情。
4、感悟民歌内容。
过程与方法:
细致倾听课文录音,畅谈自己的所得,整体感知诗歌内容;多种形式,熟读诗歌;大胆对文本内容提出质疑,多方互动,解决问题,深化感悟诗歌内容;形式多样,感情诵读,赞美江南的美景,共享采莲人的欢乐;邀请家长参加,亲身实践,亲自辨别“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合作探究,识记、学写生字。
情感看法与价值观:
1、了解江南,激发孩子们酷爱江南、酷爱大自然、酷爱生活、酷爱劳动的主动情感。
2、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产生深厚的学习爱好,体验学习语文的欢乐。
策略方法:
播放课文录音,激励孩子们细致倾听,畅谈所得,促使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激励孩子们大胆质疑,引领他们在问题解决中感悟诗歌内容,体会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人们劳动时的欢乐;供应与诗歌内容和谐一样的美丽乐曲,促使孩子们很好的诠释出江南的美景,采莲的欢愉!激励孩子们与家长一起,亲身实践,亲自辨别“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教学打算:
1、课文的录音磁带;
2、写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戏曲、中间、东南西北”等词句的小黑板;
3、生字卡片;
4、计算机课件(荷花、荷叶、莲蓬图);
5、与诗歌内容和谐一样的乐曲。
教学设计:
一、录音美读,畅谈所知,引入课题。
师: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歌,听完后,说一说:你听懂了什么?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听得最仔细,听懂的内容最多。(播放课文录音)
生听,边听边想。
全班沟通汇报。
师:同学们听得可真仔细!自己听录音,就能听懂这么多的内容,你们可真了不得!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首写江南采莲时的景色的诗。师边说边板书:江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生齐读课题。
二、熟读诗歌,识记生字。
(一)形式多样,熟读诗歌。
1、生自己尝试着读,勾画出认读困难的字。
2、师范读(或听录音),生听读,重点听认读困难的字的读音。
3、指名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自由读。
5、小组读。
(二)小组合作,认读词句。
1、师出示写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戏曲、中间、东南西北”等词句的小黑板。
小组互助,合作认读词句。
2、师检查词句的认读状况。
全部会认的组嘉奖一面“小红旗”。
(三)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全班沟通方法,识记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师检查识字状况,并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
三、质疑问难,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沟通:
重点理解:
其一,“田田”是什么意思?(课件映示荷花、荷叶、莲蓬图,看图描述“荷叶怎么样”,以理解“田田”的含义)
其二,人们采的原委是什么?(结合图理解)
其三,鱼儿们在干什么?它们在荷叶间玩耍时,心情怎样?想象一下,它们会说些什么?
其四,采莲的人们的心情如何?(结合漂亮美丽的荷花、鲜嫩碧绿的荷叶、风满硕大的莲蓬、在荷叶间逍遥自在玩耍的小鱼来谈)
3、假如,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到了漂亮的江南,亲眼看到了这种景象,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除了这些问题,其余的问题也可以提。
师生共同探讨、解决。
四、感情诵读,体会其情。
1、依据自己的理解,看图,自由感情诵读,可以边读边加动作(尤其是东、西、南、北等几个方向的指示)。
2、指名配乐感情诵读。
3、全班配乐感情诵读。
五、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书空沟通“东、西、南、北”四个字的`笔画、笔顺。
2、全班沟通。
3、探讨:“东、西、南、北”四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4、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5、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足为止。老师巡察,书写规范的嘉奖“小笑脸”。
六、课外实践,明辨方向。
1、利用早晨晨练的时间,面对太阳,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邀请家长参加此项活动)
2、将亲身实践所得的结果,填写在书中。
3、全班沟通。
老师反思:
听课文录音,畅谈自己的所得,既可以使孩子们的留意力高度集中,熬炼他们的听力;又能使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同时,加之老师热忱洋溢的激励,促使孩子们信念十足的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既有助于认读、巩固识字,又有助于对方位的感性认知。
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师生共同亲历“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引领孩子们在问题解决中感悟诗歌内容,体会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人们劳动的欢乐。
面对真实的画面,倾听着老师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定会身临其境地去观赏江南的美景,共享采莲人的快乐!
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配以美丽的乐曲,加上特性化的动作,孩子们肯定会很好的诠释出江南的美景,采莲的欢愉!
辨别“左、右、东、西、南、北”等,对于一年级孩子而言,是有相当难度的,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辨别清晰的。因此,邀请家长参加,亲身实践,亲自辨别,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举措。
篇四:课文《江南》教案 篇四
一、导入
1、 PPT出示:邀请你走进一个漂亮而好玩的江南小镇。那是我的家乡噢。——金曾豪
师:同学们,以第七届读书节为契机,我们一起走进了金曾豪先生的《蓝调江南》。全书共有22篇散文,从书目中,你发觉了什么?(PPT出示书目)
指名答(板书:状物类散文集)
二、阅读成果展示
1、最近竟常有同学跑过来找我说:“廖老师,这本书太好看、太有意思啦!”那我们一起来共享你觉得有意思、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事、物吧!
(PPT出示:一起来共享你觉得有意思、让你印象深刻的人、事、物吧!)
指名答针对学生的发言,再次强化、归纳人、事、物
结合发言,板书:人、事、物
2、假如让你来写童年生活,你会写什么?(PPT出示)
指名答追问为什么再次强化人、事、物
3、 总结与过渡
师:大部分同学的童年生活与书中所写不大相同,这也正是作者写作《蓝调江南》的初衷,谁来读一读作者的话?
(PPT出示作者的话)
指名读师评价
师:因此,这不仅是一本状物类散文集,还是一本充溢江南小城风情的回忆性散文集。
板书:回忆性散文集(这三个字之前已板书)
三、方法指导
1、师:可是,我们的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书中的人、事、物,更要深化到作者的情感世界。(PPT出示)
板书:情
2、师:本学期,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如融情入景、内心独白、巧用修辞等。今日,老师要和大家共享一个阅读回忆性散文的好方法——关注双重视角。
(PPT出示:关注双重视角)
板书:双重视角
3、师:看表情就知道,你们确定想问:什么是双重视角啊?
(PPT出示《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片段)
那天临走的时候,伯父送我两本书,一本是《表》,一本是《小约翰》。伯父已经去世许多年了,这两本书我还保存着。
师: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片段中,作者借过去的“我”记叙了伯父送书这件事,用现在的“我”保存书这一举动抒发了对伯父的怀念之情。
4、师:另一篇课文《灯光》中,也有对双重视角的运用,你能像老师一样找出来吗?
(PPT出示《灯光》节选片段)
这一仗,我们歼灭了敌人的一个整编师。战斗结束后,我们把郝副营长埋在茂密的沙柳丛里。
在天安门前绚烂的华灯下,我又想起这位敬爱的战友来。
指名答(过去的“我”记叙了对战斗的回忆,现在的“我”抒发了对郝副营长的怀念之情。)
5、 小结:回忆性散文的双重视角指的就是文中出现的两个“我”。过去的“我”记叙所见所闻,现在的“我”抒发所思所感。
板书:过去的“我”现在的“我”
6、师:请大家翻开书本79页《一头出名字的羊》这篇文章。你能找到文中运用双重视角的语句吗?你从中感悟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指名答(学生找+评价)
最终四段最典型,学生找到后再出示PPT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这个片段,读出作者的怀念与感伤。
7、师:书中对双重视角的运用还有很多,请你再去找一找,体会作者的情感。(PPT出示)
指名答(学生找+读+评价)
师:评价,你能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吗?
(你的朗读声音嘹亮、心情饱满、读出了韵味……)
8、 总结:《蓝调江南》是一本状物类和回忆性的散文集。在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过去的“我”来梳理文中的人、事、物,找到现在的“我”可以帮助我们感悟文中的情感。同学们在接下来的阅读中,别忘了用上它!
四、结尾
1、出示PPT:邀请你走进一个漂亮而好玩的江南小镇,那是金曾豪先生童年梦中的江南,是依恋重重的微笑,是往昔不再来的悠悠叹息。
师:同学们,让我们借这节课所得,跟随金曾豪先生接着江南之旅吧!下课!
板书:蓝调江南双重视角
状物类
过去的“我”现在的“我”
散文集人、事、物情
回忆性
《课文《江南》教案【优秀4篇】》相关文档:
重庆江南职业学校专业优质课程建设实施方案10-12
描写江南烟雨的现代诗(精选8首)01-23
品味书香诵读经典亚运征文江南忆03-04
《江南Style》主持词(集锦14篇)03-19
《江南》教学设计05-17
小学一年级语文《江南》教案05-17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江南》知识点、教学设计及说课稿05-17
《江南》教学设计(通用15篇)05-17
《江南》教学设计05-17
语文《江南》教学设计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