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优秀14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一
信息技术的飞速进步为教育的发展和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给社会带来了一些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日间泛滥。
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和社会问题,让学生能判断电子信息资源的真实性,正确性和相关性;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自觉按照法律和道德行为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与信息有关的活动。
我们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过程中,除了使学生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及信息处理的实践技能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具有适应信息社会生活的正确信息道德和法律法规观念。
教育要以德为先,先进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系统有了更强的开放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良现象。如何采取措施防范,应是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中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全过程中,必须克服单纯学习技术的倾向,加强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既具有丰富知识和综合的能力,健康的思想,完善的人格,又具有适应社会不断发展的终生学习能力的信息社会公民。
信息能力是信息社会人所需新型人材必须具备的能力素质。信息能力的培养关系到人们如何立足于信息社会这一基本点。因此,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信息的海洋中自由地遨游、探索,并对所获取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使用和进一步的加工,然后再根据自身的需要加以充分的利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得到关于信息能力方面的最好的学习与锻炼,才能自觉抵御网络上的不健康、不道德因素,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既有高度创新精神、又有很强信息能力的符合21世纪需要的新型人才。,信息课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二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可能会常常遇到一些突发事件,但可能有部分老师的处理可能和我一样,这样就有意或无意伤害了学生。如有的学生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答错了,就批评他,或就直接让他坐下,而不进行分析他错的原因。久而久之,这个学生肯定不会再在上课时举手回答问题,这样就出现一堂课上没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这样教学气氛就比较差,影响我们的教学激情,同时我们也不能及时得到学生掌握程度的反馈信息。另外一些差生,每次考完后成绩大部分是不理想的,我们就要说他成绩怎么考得这么差,拖班级后腿而不注重他的进步(如总是错的题会做了,粗心的毛病改掉了)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更加产生厌学,导致恶性循环。所以,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对学生的影响。每一个学生都有他们的自尊,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说过:“任何时候都不会给孩子不及格的分数”,其用意是希望教师任何时候都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所以我们要常常反省自己的行为对学生有无伤害。在教学过程会出现闪光点。如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精彩导课语,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的重难点创新的分析,每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语,对学生做出的合理赞赏的评价语等诸方面都应该进行详细记录,供日后参考。同样在教学过程中,每节课总会有这有那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语言说话不当,或教学内容处理不妥,教师课后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学生冷尝不能很好掌握知识这方面的原因。另外我们每个学期至少会有一次全市的教研活动,那至少我们可以听到一些优秀的课例,我们也可以取他们的成功之处用之自己的教学中。所以我们应该在每一堂课后都要进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之处,舍弃糟粕,避免在今后的教学中犯同样的错误,取其精华用之以后的教学中,从而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
1、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备好课
我们知道,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过去强调就教材而备教材,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新课程理念提出: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的过程,强调在合作互助中学习,特别关注学生的主体要求,尊重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顺应学生的自我发展,鼓励学生的个性,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探究的学习能力。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求在上每次课前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⑴按新课程标准,备好教材
高中信息技术课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总共有6大模块。高一上学期我们上必修课内容。根据新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建设有特色的信息技术课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因此,在研究教材过程中,我从知识性和人文性两个方面来考虑。知识性包括信息技术内含的知识和课外延伸的知识。人文性是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来讲的,备教材应领会新课程的主要思想;研究信息技术教学的新课标,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特点、把握书本的体系结构,分析新课标,通过钻研教学新课程标准,掌握教材基本内容和教学要求,统观全局,抓住主线。
⑵备好每一节课的教材
新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开放性”,即教学内容是基础而丰富的,呈现形式是丰富而开放的。因此,我们在备课时要认真挖掘教材每一节课的资源,力图呈现丰富多彩的感知材料,给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留出一定的思维空间。例如:在学习第一章《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这一节时,在学习了常见的信息技术外,结合日常生活,补充说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给人类带来巨大好处的同时,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犯罪也日益猖獗,由此引出信息安全问题。从网络犯罪,安全漏洞难以堵塞,当前信息安全领域的热点问题3方面加以说明,拓展学生知识。
⑶备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这次新课程改革的宗旨。在这样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要求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二要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新课程的理念真正落实到每一天的课堂上来,备课要做到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基储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等情况,既了解一般情况,又了解个别差异。通过分析学生的差异来进行分组,在组中要特意安排接受能力比较好的同学,增强每个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学习第二章《信息获确时,整合第二章内容,布置3道实践题,分别是国庆3日游,泉州3日游和自配电脑(高中低)3种方案,学生分组任选一个题目,利用网络资源查找相关主题内容,最后以作品(作品形式自定)的形式呈现,要求各组学生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效果甚佳。
⑷备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本身既包括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包括学生学习的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讲授、任务驱动、参观、演示、实习、练习、课堂讨论、欣赏、复习等方法。信息技术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和学生的需要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习使他们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中,我经常是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任务驱动,课堂讨论等等,目的在于树立现代的教学观念,主张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新意识,以学生的“自我尝试在先,教师的引导在后”为原则。
⑸写心得体会
实际的课堂教学很难完完全全地按备课计划去进行,因此写心得的形式总结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教训,可作下次备课的借鉴。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不过要把课上好,首先要把课备好。陌生的教材要求备课,熟悉的教材也要求备课,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自己立一条戒律:“不上无准备的课”。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篇三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型的课程,其实践性强,发展快。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发觉孩子们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初步掌握了计算机操作的基础知识,在挑战困难,增强自信心与创造能力等方面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欢乐。
一、重组教材激发兴趣。
在中低年级段,学生处于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初步状态,对于趣味性的知识较为敏感,所以根据这一阶段的年龄心理特征,开设的计算机课就以指法练习、辅助教学软件的应用以及益智教学游戏这些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知识为主要内容。 这样做,符合儿童阶段的认知结构便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处于一种愉悦的学习状态之中。
二、针对学情化繁为简。
给中年级上计算机课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学生刚刚认识键盘上的字母,却不熟练,更谈不上让他们去记住字母和其它字符的位置。给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带来很大困难。通过实践,我找一些较贴切且又能让学生感兴趣,能轻易理解的事物作比喻,效果比较好。
三、教学方法生动灵活。
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奇、顽皮好动,但他们形象思维能力强,抽象思维能力差。如果仅仅口头讲授计算机知识,显得比较枯燥,学生会没有兴趣,课堂效果肯定不理想,必须要采取用特殊的方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是单纯讲解,而是侧重于画各种各样有趣的图形。这种由静变动的教学手段直观、形象、清楚,易于控制进度、重点的地方可以反复演示方法,极大的刺激了学生的感官,使之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之中,完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达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排除了心理障碍,大大的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上机时,我又将探究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给他们多一些求知的欲望,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成功的体验,给学生一种到达成功彼岸的力量。由于我这种新理念、新意识,学生们对电脑的学习兴趣逐日增强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四
【摘要】: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运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提升;有效的促进学生真实的成长和进步。
现代社会中,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运用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和平常百姓的日常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人们清醒认识到:不掌握计算机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难以在现代信息社会中有效地工作和生活。信息技术课程已经成为学校必不可少的课程之一。然而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缺少现成的教学经验供我们借鉴,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探索新的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的基础上。作为一线教师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总结了一些较实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比喻说明法
计算机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理论知识,对于十三、四岁的初中学生来说有时较难接受。如果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就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比如,在讲网络中的域名和IP地址时,我是这样讲的:世界上的人很多,我们怎么来区分彼此呢?我们可以通过用自己的名字和用身份证号两种途径,我们可以使用身份证号来唯一的指定某人,但是,身份证号太难记了,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名字来指定某人。网络中的计算机也一样,为了区分彼此,他们也有“名字”——我们称之为域名,同样他们也有自己的“身份证号”——IP地址,IP地址可以唯一的指定一台计算机,但是,记住它不太容易,平时,我们只用域名来指定网络中的计算机。这样,学生们很轻松地就揭去了域名、IP地址的神秘面纱。
二、愉快教学法
众所周知,汉字输入训练是一项机械、枯燥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往往在学会了输入方法之后不愿花时间反复练习,这样就不容易再提高输入速度。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建议创设一种愉快的环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练中学不失为一种好方法。首先进行指法训练。对照实物让学生认识键盘,并讲解键位及指法要求,接下来我为每一台学生用机安装打字游戏软件。各式各样的打字游戏马上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学生们尤其喜欢“警察抓小偷”练习指法,通过几次游戏比赛,学生很快就能记住指法与键位。然后就可以教会学生汉字的输入方法,进入实际训练。以后可以再安装上汉字输入的测速软件,搞几次分组或全班学生的输入竞赛,调动起学习的热情。
三、表扬奖励法
当代的初中学生年龄虽小,但是已有较强荣誉感和好胜心,对老师的评价尤其在意。所以每当学生有好的作品完成,我就利用极域广播软件展示给全班同学,同时加以表扬鼓励,这不仅会激发被表扬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其他同学也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此外,针对不同程度水平的小组同学,制定不同的标准要求,只要能达到目标,不断有进步就适时给予玩益智游戏的奖励。用“玩”这个手段,达到促进练的目的,使大多数同学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促进了全体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四、任务驱动法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把每个学习单元中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设计成一个或多个具体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我感到,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比如有一节课的内容是powerpoint中动画效果的设置。首先我给学生展示两张生动新颖的贺卡,一张是静态的另一张是带有动画效果的,问学生们更喜欢哪一张?接着我这么说:要想给对象添加动画效果那得先找到有关动画的命令吧,发挥你们的聪明才智找找看吧。学生们首先找到预设动画,我就趁机提出简单要求让学生试着动手操作,接着提出较为复杂的要求引入自定义动画,这样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顺理成章、轻松自然。实践证明任务驱动法能开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学习,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五、尝试让学生做小老师
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老师讲解的时候,学生感觉都会,热情高涨跃跃欲试,真的放开让他们自己做,却又不知道如何下手。究其原因,他们只是在课堂上依葫芦画瓢没有理解其操作的真正意义。后来我试着让学生当老师到教师机上边操作边讲解其操作含义,没想到学生的语言比我讲的更容易让学生们理解,同学们都不约而同的为他鼓掌。这说明大家很欢迎这样的小老师。我想,孩子们之间比我们与他们更便于沟通,不妨多给孩子们这样的机会!同时我们也要尽可能用孩子们的语言讲解问题。
以上是我个人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一点体会。总之,信息技术教学还是一门十分年轻的学科教学,它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教学实践并结合教育理论来指导,需要我们每一个计算机教师共同努力、研究。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篇五
现代教育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是教学目标即学生发展的需要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心中要有学生,但是如果如果教师心中只有个抽象的群体意义上的学生,其教学目标必将是全班一律的。因此,教育必须要进行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作为信息技术课,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让学生不仅能感觉到生活就在身边,而且感觉到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一、教学内容要具备生活实践性,
由于学生无意注意占优势,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容易被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技术教学的媒介,能演示多变的图形、动听的音乐、绚丽的色彩,强烈刺激着学生的视听感官,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学生有活泼好动的天性,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逻辑思维过渡。但学生形象思维较活跃。对于一些抽象的、枯燥乏味的知识使学生散失学习的兴趣,没有这样的兴趣,快乐学习就无从谈起,教学中要选择学生身边比较贴近的生活事例来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引起注意,培养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应注重学生开放性
在完成教学大纲中规定的教学目标的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有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好,就进行能力方面的训练。可以把自己的某个方面的能力提高很多;有的学生则在某方面的基础知识比较差,就在基础知识多下功夫。
教育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进行开放,不同的教学内容造就了独特的思维方式,保持学生的个性,给今后创造力的发挥留下潜力。
三、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中能借助Internet这个巨大的信息资源库以及计算机本身具有强大的计算、辅助、管理等功能。这样教学课堂中根据学生爱玩的特点,指导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扩展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利用学生好胜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边动手,边观察,边分析,启迪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科学的思维;教师不应强行把学生思维纳入自己的思维模式之中,善于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认真听取学生发表的意见,并放手让学生大胆试一试。
“授人以鱼,未若授人以渔”。在我们的教学内容中,既注重传授知识,又注重让学生理解电脑独特的思维;不公会使用电脑,还时常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这个程序有没有更好的设计思路。
在课堂上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尤其是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作出别出心裁的答案。学生智慧的激活,会反作用于教师和其他学生,使其能在更高层次上积极思维,从而在师生、学生间积极思维的互动中,不断闪耀出智慧的光芒。师生可从中尽情地去体验教学创造美的乐趣,并可获得教案目标之处的收获。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关注知识的结构和学习学习的认知结构,使学生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能力的迁移,使这些结构具有适度的灵活性。
让学生成为主角。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进入主体角色,主动地去发现学习从而成为知识的主动探索者。这就要求在一节课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自由,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力,选择方法是自由的。创建多向的交流环境,学生可以问教师,也可以互讨论,还可以查资料来解决。我们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教室是你们的,电脑是你们的,老师只是你们的学习伙伴,能学到多少知识,全看你自己的了。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始终处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堂课下来,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状况,根据自己的选择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真正成课堂的主角。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六
从事信息技术课教学已经五年多了,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很多。最初的时候,我以为信息技术课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上课时,无非是教师演示,学生再照着葫芦画瓢。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整个课堂效果却不好,一部分理解本事强的学生你还没说完,他就会操作了;而理解本事比较慢的学生还没有弄清楚是怎样一回事,更有一部分学生走神了,根本没有听见你在说什么。这种方法很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本事的培养。虽然学生一向在动手实践,可是他们只是照着教师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顶多也就是一次计算机操作技能训练而已。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
这个学期观看了黄能教师的展示课《资源大管家》,我感触很深,在课堂上,他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自己去做,能很好的激起学生的积极性,整个课堂的气氛比较活跃。而我却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主动权,自己去做,整个课堂气氛比较沉闷,课堂效果比预想的要差。于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尝试,在磕磕碰碰中提高。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来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素质,尤其是其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从教学实践中体会以下教学反思:
一、激趣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要尽可能的采用精美活泼的界面,生动形象的资料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或让学生动手玩个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新课学习上来,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第一次潮。
二、讲解
利用激趣中的高潮,紧之后讲解新知识,这时的讲解如画龙点睛,学生听的仔细、认真,将会很容易的理解新知识。例如讲解在键盘操作与指法练习当中能够进行精辟的讲解,主要讲一下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中的注意事项。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迅速掌握新知识,为以后的练习打好基础,把握正确的方向。
三、练习
巩固知识,掌握技能,构成本事。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掌握技能,练习要丰富多采,重点在旧知识的复习、新知识的应用。练习能够采用游戏练习、创新练习、自主练习等形式。例如在讲解键盘操作中的指法练习时,能够使用游戏练习法进行指法训练,不但能随时显示击键的正误和速度,还能指出哪些键成绩差,并把练习的成绩保存起来,这样学生能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情景,从而使练习更有针对性。小学生就会象玩电子游戏机一样的着迷,学习兴趣极大,这样做就会使原本枯燥无味的指法练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这样就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本事的同时,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
四、展示
作品展示是计算机课堂中的必备环节,它不仅仅是对本课新知识掌握程度的测试,也能够得到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就是身心发展方面还没有定型,有喜欢被表扬的心态。它们学习某一知识,总期望看到自己的成绩,特别是能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其它同学的羡慕,将激励它们树立自信心,感到自豪和骄傲,从而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例如在教学汉字输入或画图以后,让学生写作文或画画,然后选出范文或范画进行展示给全班同学看,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实践中品尝成功的喜悦。这样不仅仅使这些同学感到自己的成绩得到了肯定和赞扬,同时也使其他同学羡慕的不得了,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作品展示的同时也要利用夸奖的语言,激发小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诸如:你画的好、你的指法练的真好、你的汉字输入的真快等等。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教师的承认、肯定和赞扬,学习起来就会信心百倍,兴致盎然。
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激趣、讲解、练习、展示这四个〖〗环节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后者以前者为基础,环环相扣,密不可分。经过实践,发现这样的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十分实用,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并且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七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电脑越来越多地被运用于人们的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信息技术教学也随之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主要是让学生初步学会计算机的使用,掌握一些应用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处理软件、简单的多媒体制作、网页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充分有效地掌握一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我在教学中一直探索的方向。 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几点教学反思。
一、 从兴趣着手,引导学生自发学习
大多数学生接触电脑,是从游戏开始。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固定思维地认定打游戏是不好的行为,其实也未然。学生爱玩是本性,一味地去扼杀,只能适得其反,应该利用其兴趣适当地引导学习。就比如在用《金山打字》练打字时,打字是比较枯燥的,学生往往会乱打或者偷偷地玩打字游戏,那我就利用他们爱玩、好胜的心理,把全班分成几个小组,选定同一篇文章,各个小组进行打字接力比赛。让学生从比赛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促使他们自觉得认真努力地按照指法去练打字。
二、 利用直观教学,加深知识与技能的掌握
在教学中有一些专门的术语和一些理论性很强的概念,这些都是些枯燥乏味的东西,老师在上面讲的很吃力,学生听得还是云里雾里得摸不清头脑。 我就利用计算机的固有特征,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计算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操作来验证所学的知识,熟练的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加强辅导,在通过屏幕监视器或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尽快解决问题。
三、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的素养
计算机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而且也有很大的开放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常采用任务驱动法,在任务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电脑知识。比如讲文件的“复制”与“移动”时,这部分内容是比较重要,也是很难掌握的。我就设置了一联串的任务,利用菜单栏操作,把文件从一个盘复制或移动到另一个盘,通过操作让学生掌握两者的区别与操作方法,并让学生根据前面所讲的菜单栏与工具栏的关系,自己探索其他的操作方法。
从教多年让我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后的备课环节,我将多多注意分层次教学有关的研究探索,改进其他不足,把课堂教学做的更好。并继续注重教学前、中、后的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篇八
语文教师, 应把语文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引导学生熟悉世界上, 要由侧重于语文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点。不仅让他们获得听说写读的知识能力, 还能通过实践, 去体验领悟语文之外的精神方面的信息, 从而主动地探索语文领域的奥秘, 培养学生解剖社会, 解剖世界的能力, 体现人生的价值。语文教学正如布鲁纳所强调的教师的作用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索的情境, 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 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就是学生自始至终全部参与的过程,创新教育就是要求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并获得语文知识,与技能的时间和空间。
这篇课文讲的是茅以升爷爷小时候的一则小故事。通过写少年茅以升对走马灯奥秘的探求,告诉我们,茅以升爷爷少年时代就很会观察,并且喜欢在观察中思考、探求科学道理。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茅以升是怎样发现走马灯的奥秘的,让学生说说茅以升小时候是怎样的孩子。难点是:对走马灯的构造及走马灯转动的原理的认识。生字教学我抓住多音字转和旋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查字典理解字义并组词。从课后反馈的信息看主要错误有蜡字虫字旁写为火字旁。形与型在组词时分辨不清楚。在讲解课文内容时,引导学生按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思路进行分析。在朗读指导时,反复朗读让学生走进文本,并重点指导多音字转在不同句子中反复出现的不同读音。 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孩子们很轻松地理解了走马灯的构造及走马灯转动的原理。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九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蓬蓬勃勃地开展开了,从实验的情况来看,要搞好课改,关键是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就给教师培训提出了新的挑战。在近几年的工作时间里,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改变旧的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更换新的教育思想,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才能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科的课程改革。
关键字:教学改革,课程安排,评价体系,误区
一.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教学模式
要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关键。作为一名教师应要求自己把着眼点放在科学方法论、教育方法、推理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从事实中做结论的方法以及分析综合事实的能力培养上面。要减少教师讲授的内容和时间,增加学生自学的内容和时间。在自学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讨论,通过研讨,促进学生对规律性知识的掌握。在这过程中,教师要启发、点拨、诱导、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育人的教学观和学生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参与,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在这里还不得不提出当遇到差生时,千万不要厌恶,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不要草草了事,要知道自己正在实行的教学改革呢!
二。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加强管理和领导
要认真组织和实施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方式,引入优质教育资源,实现信息技术课改的跨越式发展。要提高认识,进一步把课程改革推向深入,严格规范教材选用行为,严禁使用未经国家审查通过的教材,更不得直接使用境外教材。加大对农村地区课程改革的支持进一步完善新课程推广机制,广泛开展交流活动,组织开展评选表彰先进学校和教师活动,及时宣传报道实施新课程的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推广新课程的良好氛围。
三.要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和安排课时
课程设置为“多起点”模式: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习基础的学习者,采用不同内容、不同难度、不同要求的教材进行学习。对于难以避免的部分重叠内容,必须改变其教学难度、广度、深度,并形成梯级层次。初中阶段应以独立研究、探索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主;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设备较差,硬件水平跟不上,对大型通用软件和网络信息的处理将是困难的,不能适应网络化、交互式学习,课程考虑安排计算机基本原理和程序设计等内容,对计算机的硬件要求不高的应用软件的课程。
四.信息课程在评价体系上,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关注过程
《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贯穿着评价观念的转变。强调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因此,课程评价应由注重甄别和选拔转变为注重激励和过程。这样的评价体系应做到评价目标多维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结果激励性。
五.在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中存在的误区和改进的方法
1、要克服教学中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误区
这就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和师生观。我们的教学过程,总是只把结论告诉学生,很少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很少重视过程。过去有一个教学原则叫“精讲多练”,但讲到了什么程度才叫精,是讲少点才叫精,还是越细越精?多练,练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过去我们讲:“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就要有一桶水”,现在行吗?如今,报纸、杂志和网上都有很多很多的信息,老师有一桶水够不够?学生都在信息海洋里面“冲浪”,我们教师要跟着学生一起“冲浪”才行。很多的观念都是要转变,因此,我们要重新审视教育的原则,重新审视教师的作用。现在的教师已经不是知识的重要载体,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伙伴。教师仍然要起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应该怎么学习,选择正确的学习路线和学习策略;告诉他们学习的方法,教会他们处理信息的方法,而不是把现成的结论传授出去,我们要改变教学原则叫“优讲优练”。
2、教学设计误区
在教学设计中着重统一的学习
要求、统一的学习内容,没有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层次性、独立性。因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开展情况不一样,来自不同学校的学生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差异很大,以及在一个教学班内学生基础知识普遍存在两极分化的事实。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应适当进行分层、分段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同学布置不同深度的练习。
3、信息环境的互动的误区
荧屏取代了课本,忽视课本的作用。上课时,老师一直坐在教师机前通过计算机与同学进行交流,缺少了师生间的面对面的交流。还是应该在讲解理论知识时,加上一定的肢体语言和眼神,不要让课件代替了教案。
4.热闹的课堂过于形式化
“将课改理念融入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授课老师想着,听课老师也惦记着,于是课堂上各种花样层出不穷。很多时候,我们舍本求末,只注重形式,课堂是热闹了,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尽人意;学生的语言表达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扎实;更为严重的是开放的教学空间助长了学生涣散、松懈的纪律观,这对教学和学生管理都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然而,很多教师都把它当成了课改后的教学模式,这样反而影响了正常的课堂教学。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校计算机教学条件的改善,信息技术教学也会不断地发展。我也会不断的探索、研究新型的教学模式和新型的教学方法,让这朵信息技术教育之花在祖国的大地上开得更加灿烂。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篇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心理学研究也指出:小对周围事物充满好奇,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己为中心的探索活动方式。这就表明,“有效的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自产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应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作为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又有着广泛实用性的'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更应采用能够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在计算机课堂教学中,应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起指导、启发的作用。应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和自学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的兴趣推向高潮,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例如在教学ppt插入图片和文字时,介绍完后如果让学生以此工具为主创作一幅作品,尽管生活中的这方面的素材很多,但不限定画什么,没有提示,多数学生无法继续深入思考,只是在版面上不断地添加一些图片比如太阳、气球、五环旗等,形式上或许带有偶然的美感,但内容上却很单薄。在学生的思维有了一个相对充分的酝酿后,教师适时引导让学生想想生活中还有那些是跟我们的作品相类似的。马上有学生指出我们经常看的报纸,又有学生指出一些杂志也是这样的,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被打开了,兴高采烈地进行了讨论。在学生的屏幕上也相继诞生了各种各样的作品,下课了还意犹未尽。这种先抑后扬的教学节奏,为学生的主动思维在时间和空间上留下了余地,适时的启发,利于开阔眼界,引发联想。使学生克服了思维中的依赖性和惰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被动转为主动。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第十一篇
从教几年来,使我感觉到信息技术课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与学的新策略和新模式,将信息技术教育的每一堂课真正转变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金土地。以下是我对一堂初中信息技术课《插入自选图形》的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是插入自选图形和图形的组合,教学难点是图形的组合。刚开始我的教学设计是老师先演示操作过程,学生再上机操作。一节课下来,我感觉教学效果不是很好,虽然学生一直在动手实践,但是他们只是照着老师的操作步骤一步步完成练习,学生的积极性无法激起,创新精神根本无从体现。课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为什么不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探索呢?这样不是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了吗?于是我重新设计了本节课。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知识水平的情况,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时间。除了基本操作的教学外,还应该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审美的教育。由于学生的操作水平相差较多,所以在做的过程中可充分发挥小老师的作用,发挥小组的作用,以点带面,让学生更好的完成任务。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我认为应自始至终贯穿的教学思想是: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自主探究问题,亲自动手操作,学生只有在不断的使用过程中才能学好用好计算机。
实践是获取知识的源泉。在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营造出宽松和谐、合作学习的氛围。通过对课堂结构的探究,我觉得,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时,教师不要过多地干涉和限制,以使他们能大胆地实践、充分地联想,从而引发创造思维。而且在实践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之间的交互学习、允许他们下座位向掌握较好的同学提问,这样做学生非常感兴趣,而且也能够互相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在学生探究时,教师也不能完全甩手不管,在学习实践中发现问题时要个别问题个别指导,重难点问题要统一讲解。
在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已被广大教师所认可。在新授部分,我以任务为驱动,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问题,而且利用小老师,去教一些领会稍微慢的学生。在拓展练习部分,学生可在刚才基本任务的基础上继续制作其它图形,可以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作品创作。充分体现了学生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变教师“要我做”的外在要求为“我要做”的内在需求,让学生真正成为了“目标驱动”的主人、“内容驱动”的主人和“方法驱动”的主人。
在评价学生作品环节上,老师采用自评、互评、师评,对优秀的作品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以达到知识构建的目的。通过评价学生作品这一环节,学生不仅能发现他人的优点,同时也会发掘自己的不足。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可以毫无保留地对作品进行品头论足的平台,通过评价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堂课教师力求导得得法,学生学得积极主动,使整个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创造想象的全过程,反思这个过程,我认为教学是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师要努力做到尊重和赏识每一位学生的价值,赏识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专长,赏识每一位学生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很欣赏他们,以增强自信心。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适时放开学生,指导学生自己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放飞想象,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有些地方还很肤浅,观点也不尽正确,就课堂教学而言也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提高的地方,今天拿出来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 第十二篇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老师先布置任务,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自主的参与教学,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必要的社会性品质;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教学人际关系,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可以使课堂充满活力,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生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例如布置任务:应用FrontPage软件制作个人网页,链入班级主页。在大多数学生基本完成任务后,从学生制作的网页中挑选出有代表性的作品。
由学生自己介绍演示,然后让学生互相讨论,发表意见、看法,实现相互交流、学习的目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为目的,适当的引导讨论方向。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会学习,主动研究,在参与中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并通过师生交流的互动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学习,达到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实现学生主动发展的目标。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第十三篇
一、“学习者分析”,实行人性化教育
人性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我个人理解所谓人性化教育就要一改以往以教师、教材和教为中心的教育模式,要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使个体的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学习者分析”是教学过程进行之前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学习者分析”,教师可以了解学习者的初始水平和想要或应该学习的内容,进而确定教学内容时做到“有的放矢”,使教和学的过程更有目的性;使教和学的效果让教者和学者都能满意。
二、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教材内容
信息技术课的教材都是由专家们编写的,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针对基础不同、接受新知识能力不同的学习者个体,如果按教材安排的每一节课按部就班的话,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例如:教材中教学生使用“画图”工具的过程是“打开画图工具——了解画图窗口组成——试画简单图画---关闭窗口——……——文件的打开和保存——……”,若按此教学,学生在画了一幅图后要关闭窗口,这时所画的图会丢失,想保存又不会,这该如何呢?我们就要把教材中顺序做一下小小的调整,把“保存文件”这部分内容提到前面去讲,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学习兴趣,过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教师们要结合实践经验合理的、有效的利用教材,这样才能年书在教和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发挥作用。
三、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1、传统讲解法:
传统讲解法就是教师对知识进行系统的讲解,它不用借助其它教学设备就能完成教学过程。作为一种最常用、最古老的教学方法,它同样适用于信息技术学科,而且这种教学方法对学习主体——受教育者没有过多的要求,小学生、中学生、成人学生、专业学生、非专业学生同样可以适应。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主要适用于信息技术常识和一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如:计算机的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病毒预防、计算机的用途、计算机网络基础理论等,同样这种方法也适用于计算机操作性知识的原理讲解和操作步骤的讲解。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加工,防止照本宣科,教学语言要注意生动、形象,同时配合一些简单的图片和图表进行讲解,这样才能教得轻松、学得愉快。
2、讲练结合法:
讲练结合法就是将传统的讲解法与实践练习结合起来,以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教学目的。这种教学方法首先是教师用传统的讲解法将知识要点,操作方法与步骤告诉学生,然后提出一些相关的题目由学生根据了解到的知识独自实践,这主要适用于一些有一定理论性,又要求很好的将理论融于实践的课程,如: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等。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举一反三的能力,但是对于年龄较小、专业底子较差的学生来说,这各方法就不太容易接受了。
3、演示教学法:
演示教学法就是教师利用计算机及其辅助设施为学生演示操作过程,学生从教师的示范性操作中学习操作的方法和步骤。这种教学方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学生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直接了解各种操作过程,这种方法既可以用在讲解新课中,也可以用在课程的导入阶段,新颖的导入内容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利于让学生同步进入教学过程。除了少数基础较差的初学者外,这种教学方法对于大多数的学习者来说都是行之有效的。
4、同步教学法:
同步教学法就是学生与老师同步进行操作,学生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这种方法主要用于操作性较强而又难于理解的教学过程中。此教学法有两种主要模式:
模式一,教师边操作边讲解,通过计算机投影仪展示给学生看,学生跟着教师的操作和讲解一步一步地操作,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对于操作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学科,针对某个具体的软件的某一项具体功能,操作步骤和过程比较多,界面变化频繁,教师难于讲解,采用这种方式,教师讲一步,做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教师讲得轻松,学生学得清楚、明白。
模式二,教师看着学生的操作进行指导,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和讲解下同时进行同样的操作,一步一步直到完成整个操作过程。这种模式下教师一定要控制好操作进度充分搞好组织教学,提倡互助互学,这样不但学习效果好,还会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将德育教育与信息技术的学习融于一体。同步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最适合大众,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
5、启发教学法:
启发教学法又称启发探索法,就是针对某一特殊内容,教师先时行简单提示或不作讲解,只是给学生一个任务,让其独自完成,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知识,完成学习任务。此法多用于趣味性强,既有一定难度,而难度又不是特别大的教学内容,它可以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自学能力,使学生主动求知,对有一定基础的学生来讲是一种极好的教学方法。
6、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给每节课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任务,由学生在课堂上守成预定的任务。任务在含义上有以下几种:操作数量上的任务;操作速度上的任务;操作质量上的任务,完成任务的方式主要有:全体同学按同样的方式完成任务;根据学生能力完成难易程度不一样的任务,这也就将另一种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融入其中了。
以上列举了六种信息技术课中常见教学方法,还有许多不能一一枚举。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有机的将各种教学方法结合起来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紧密联系相关学科,注重教学实效
每一学科都不是孤立的,信息技术课更是如此。在当今这个信息化的社会里,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方面的技能已成为对现代人的起码要求,所以信息技术学科的既是独立的,又是为其它学科服务的工具,我们在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中要牢记这一点,要教会不一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尽量为学生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使其能够更有效的使用信息技术。
五、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学习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化教育理论也不断的发展,这就给我们教师提出了新的课题,特别是作为新兴学科的教育者,我们不能固守着仅有的一些传统教学模式,而是要提倡创新,要更新观念,要学会换位思考,用新颖的互动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让他们从传统教育模式中的被动转为主动,让他们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进而有效的学习。我认为信息技术课应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式学习;小组协作式学习;使用帮助系统学习;阅读教材和记笔记的学习习惯;利用技术解决问题,扩展性学习。
六、及时总结和反思
把每一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之处分别归纳起来,认真的分析找出更好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不断进行反思,自觉的实践各种教学模式与方法,并且不断的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只有真正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过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第十四篇
初中《信息技术》不是中考科目,在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好坏的今天,基本上得不到学校的重视,每周只有一节课;同时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的主要原因是可以玩游戏,并且机房相对教室在纪律要求上显的宽松自由,所以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一旦面对枯燥的技术学习时兴趣就会大减。因此, 如何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是摆在每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通过汲取别人的先进经验及自己在实践中的探索,笔者总结了以下几点,供同行参考讨论。
一、课前复习
古人云:“温故而知新”,强调了知识复习的重要性。初中信息技术课每周一节,间隔时间长、课后作业少,学生课后也没有时间进行复习巩固,导致很多学生学了下节忘了上节,很难将知识连贯起来,因此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课前复习就显得十分必要。
为此,课前我会精心设计“课前小练习”作为“课前复习”之用,时间一般控制在5分钟。经过一个阶段的实施,效果很明显。
“课前小练习”对于教学的促进,主要表现在:
1、“课前小练习”是一种复习
通过“课前小练习”可以对上一节课的内容甚至以前学过的内容进行复习,加深学生对学过的知识点的记忆,是第二次记忆,就记忆理论来说,第二次记忆可以使遗忘的机率大大减少,从而巩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课前小练习”是一种补充
通过“课前小练习”可以对上一节课的内容进行“查漏补缺”。要善于从学生的练习中找出所存在的对知识点的模糊和错误的理解,及时进行纠正,以免“小洞不补,大洞吃苦”。
3、“课前小练习”是一种铺垫
“课前小练习”是一种“承上”,也是一种“启下”,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复习,尤其是对涉及到与新课知识点有关知识点的复习,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真正达到“温故而知新”,进一步培养寻找知识点之间相关关系的能力,会整理、梳理知识点,在自己的头脑中学会逐步建立知识框架。
4、“课前小练习”是一种缓冲
何为“缓冲”,即缓和一下学生激动的情绪,经历了10分钟的课间休息,特别是如果上一节课为体育课或课外实验课,那么绝大多数的教师应该有这样的体会:学生的心思很难一下子就收回来,他们有一个稳定情绪,调整注意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讲授新知识,效果可想而知。现在施行了“课前小练习”这一措施,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缓冲”,让学生在做小练习的同时调整一下情绪,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接下来的教学必会事半功倍。
在实施“课前小练习”应做到注意以下几点:
1、“课前小练习”的内容不要过多,但覆盖的知识面要广。
2、“课前小练习”题目不应该太难。
3、“课前小练习”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
二、课堂板书
参加教研活动听信息技术课,发现很多老师不写板书或者很少写板书,主要依赖课件和投影。在传统的教学中视“板书”为“老师的责任田”,师范院校一直将“三笔一话”列为学生必修科目,由此可见“板书”的地位。
诚然,“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型学科,它出现在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的背景下,但是我个人认为“板书”不可或缺。
三、丰富的资源
我们学校位于城郊,学生中还有很多是外来打工者子女,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家里基本上没有电脑,平时除了上信息技术课就没有机会接触计算机,更不要说上网搜索素材、观看作品,这样直接导致学生在制作电脑作品时品位不高、流于表面、内容干瘪。
因此我在课上尽可能提供丰富、贴切、方便的教学资源,来开阔学生的眼界、提升学生的品位,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四、评价的反馈
及时、恰当的评价是为课堂增色添彩的必不可少的一环,但评价的反馈更为重要,把评价沦为形式对课堂的破坏力极大。在学习中,可以结合提问、指导和交流进行过程评价。过程评价主要侧重在学生的接受程度、反应情况和参与意识等的检测与记录,要针对评价的结果及时调整讲、学、练,让评价得到落实。终结性评价,可以通过作品演示评比、填写互评表、网络实时检测等手段来进行,可以制定相应的评价量规,量化每一项评价指标。
以上是我对初中信息技术课的几点反思,当然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方法还有很多,要注意的也很多。总之,我们要不断思考,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只要我们用心探索,因材施教,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为大家整理的14篇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到这里就结束了,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信息技术教学反思。
《信息技术课教学反思优秀14篇》相关文档: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09-0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优秀8篇09-02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8篇)09-0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范文(通用8篇)09-0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优秀14篇)09-02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15篇09-0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优秀6篇)-最新09-02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7篇)09-03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8篇09-02
信息技术教学反思(精选15篇)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