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缓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时间:23-03-31 网友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缓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
作者:韩冰 吕春晖
来源:《理论与创新》2020年第18期

        

        【摘 ;要】在“新工科”背景下,部分大学生求职紧迫性下降,择业期延长,“缓就业”现象日益突出。而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的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基于此,本文针对工科大学生暂缓就业现象的心理因素展开研究,应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及群体动力理论进行深度剖析,并点对点地提出引导策略。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缓就业;就业指导;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群体动力学

        引言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全面化发展,应届毕业生数量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我国连续五年毕业生数量突破800万,毕业生的岗位需求和有限的岗位数目俨然成为当下需要解决的主要的矛盾。严峻的就业形势给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当前“新工科”的时代背景下,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科学技术领域的兴起对工科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就业市场制度不完善、就业价值取向不明确等因素导致“缓就业” 现象,对此的探讨与改善刻不容缓。

        1.工科大学生“缓就业”现状分析

        在“新工科”的时代背景下,就业市场对复合型、创新型工程人才需求增多,对传统工科生自身素质及就业准备提出更高要求。因此,部分工科毕业生通过选择延缓就业来延缓职业选择。“缓就业”是指大学生毕业后不急于进入职业市场,而是暂时通过选择游学、深造、创业考察等方式延长择业期的行为。“缓就业”既不属于就业,也不属于失业,而是一种“积极待业”现象,这种新兴就业价值观对于传统就业价值观的碰撞,打破了“毕业即工作”的传统模式。究其根本,“缓就业”是由大学生在未来规划的过程中择业观的不稳定造成。对于“缓就业”现象,可根据群体动力理论分析其心理特点及成因,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改善及引导方向。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缓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准编网.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缓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相关文档: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缓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03-31

“三全育人”视域下新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03-31

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几点思考03-31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设计的探索03-31

新工科背景下高校实践创新教育的认识与思考03-31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研究03-31

新工科背景下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路径思考03-31

新时代工科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表征及对策研究03-31

新工科背景下理科人才培养的思考03-31

新工科背景下理科人才培养的思考03-31

下载文档

微信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