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激励教育方法的运用
作者:马登霞
来源:《新课程》2020年第18期
摘 要:在整个小学阶段,班主任对班级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班主任除了需要做好基本的班级管理工作之外,也要站在能力塑造的角度,运用有效的管理方式带动学生,形成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主要探讨新课改下如何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融入激励教学法,促进个体良好人格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教育;班主任;激励教育
班主任作为小学班级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引导者,要注重工作的方式方法,既要管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从个体长远的发展视角入手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激励教学法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仅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也能够促进个体自信心的树立,班主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班级管理,以激励学生能够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得到正向的情感以及品性塑造,为后续个人学习和生活打下坚持的认知基础。
一、激励教学法的特点
激励教学法是一种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更注重塑造学生品性的教学方法,激励教学法中会通过小学生能够接受的暗示性和无意识心理动机,让学生产生更强的情感归属,确保教学效果能够为学生所接受。在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运用激励教学法,需要教师关注个体的实际学习以及生活需求,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发展和性格特点,制定教育方式实现因材施教。教师也要将激励教学法灵活地运用于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这样才能够收获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新课改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中应用激励教学法的相关策略
1.在日常管理中运用激励教学法
每一位小学班主任教师在进行班级管理过程中都要频繁使用激励教学法,当下很多班主任以及学科教师对于学生的关注实际上是不够的,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没有为学生提供温馨有爱的学习环境。处于小学阶段的个体往往较为敏感脆弱,渴望在别人面前证明自己,所以当在家庭和班级环境中受到挫折时,学生很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班主任作为班级中的“家长”,要关注每一位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以及性格特征,不仅要保护好学生的安全,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也要成为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者,对学生给予足够的人文关怀[1]。具体来看,班主任要在日常管理中用激励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被重视以及关注的,并且要建立和学生之间的信赖,教师可以多用表扬性和赞赏性的话语和学生进行对话,并且要真正看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而不是用统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学生,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以及互补性,多用正向的语言鼓励学生,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久而久之,师生关系会变得更加和谐融洽,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学生也能够以更自信的状态面对外界环境,这对于学生的个体性格塑造也是大有裨益的。
《新课改下小学班主任工作中激励教育方法的运用》相关文档:
班主任工作实习报告总结(精选12篇)09-04
优秀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大全5篇09-04
2022优秀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5篇09-04
关于优秀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感悟09-04
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优秀10篇09-04
班主任工作的心得体会(精选7篇)09-04
优秀班主任工作心得感想5篇09-04
优秀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启示【5篇】09-04
优秀班主任工作心得体会(15篇)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