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阳光驱散阴翳,行乞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在细雨中呼喊》书评
余华的作品给世人的印象,大多是被苦难的外衣包裹,内里一层一层地苦涩,看到最后才明白过来:原来生活就是烦琐的一地鸡毛,人在世上走一辈子竟是这样的孤独无依,最后带着绝望与不甘离开。文中的主人公孙光林一开始的人生就是在这样的苦难情境中展开的。
在原生家庭的他感受不到任何家庭的温暖:父亲孙广才将家人视为吸血鬼,暴力成性,甚至将家庭责任抛诸脑后与姘头鬼混;母亲不甘反抗父亲的暴力与不忠,只能将所有的不满与委屈咽进心底;哥哥孙光平渴望用拳头赢得尊重却抵挡不住内心的自卑;弟弟……。而周围的环境也是充斥着冷漠与人性的灰暗,孙广林一直以旁观者的视角来观望这一切,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生长,主人公也没有变成如父亲一般的人,他一直试图在令人绝望的环境中去追求人生的理想。也许很多人会说,90后是在温室中长大的,根本没有吃过多少苦,不愁吃不愁穿的,哪里能够理解当时家里人为了生存的不易?生活的重压无论在哪一个时代都会存在,烈日下穿梭在大街小巷的外卖小哥;外延山道上手提肩抗的挑山工以及山城中人影渐少的棒棒军,哪一个不是被生活压弯了脊梁。一个家的氛围是要靠长辈去营造的,如此的淡漠势必会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造成不利的影响。这不是否定孙光林的家庭毫无温暖,至少哥哥、母亲些许的温暖是令人欣慰的。这也告诫我们青年人,无论生活的环境多么糟糕,我们始终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跳出原生家庭给我们划定的圈子,永远追求光明。
如孙光林般同情弱者同时理智看问题。很多人会有疑问,孙光林在文中明明是个懦弱的人,怎可把这种懦弱说成是理智呢?的确,无论是面对弟弟的死亡还是冯玉清受辱,他都是冷眼旁观,没有为弱者出头,但是他把个中的利害关系理得很清楚,心理明明是同情弱者的,只是个人的力量太单薄。“这一刻我清晰地看到了她遭受岁月摧残的脸,脸上的皱纹已经清晰可见,她那丧失了青春激情的目光看到我时,就像灰暗的尘土像我漂浮而来。”“我内心涌出的悲哀倒不是冯玉清对我的遗忘,而是我第一次亲眼目睹到美丽的残酷凋零。”人物的选择无关对错,都是为了生存,作者惋惜冯玉清的堕落,理解她为了生存所做的努力与不易。
男主人公的理智并不等同于冷漠,只是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因为他本身也是一个弱者,就像他从王立强(养父)家回到南门,他似一个外来者,父亲将他视为吸血鬼,哥哥将他视为侵略者,所以他在家里的地位是及其尴尬的。更有意思的是他与祖父的关系,都说父辈与孙子辈之间是隔代亲,可是在祖父孙有元眼中,孙子们是他吃食的争夺者,是他生存下去的阻力,他甚至诬陷弟弟孙光明打破碗。当“我”鼓起勇气去跟他说的时候,他的表现丝毫没有心疼弟弟,反而为了自己的成功而庆幸,“祖父平静地摇摇头,同时还向我慈爱地笑了笑。他的笑容就像是有力击来的拳头一样,我竭尽全力不让自己立刻逃走。”父亲视周围的亲人为吸血鬼,仿佛他额上的皱纹以及脊背上嶙峋的肋骨都是周围的人造成的。这是怎样一个扭曲的家庭,一家之长毫无家庭责任感,长辈之间关系破裂,作者能够在这样扭曲的家庭中正常成长起来实属不易。
即使阴云密布也要努力向阳生长,突破家庭的牢笼,打开更广阔的视野。在孙光林的成长过程中,苏家兄弟苏宇和苏杭都是给予他真挚友情的人。苏宇抚慰了他青春期干涸的心田,从苏宇的角度观察家庭的概念,坚定了通过知识改变人生境遇的信念。而苏杭言语中虽有轻浮,但是为人讲义气,他给青春期的孙光林带来了性启蒙知识,教他如何认识自己的身体,与异性建立正常的交往关系。
孙光林考上了大学及其以后的生活我们不得而知,可是他成长当中的经历让我对家庭的观念有了新的了解,也明白了作为一个家庭的建立者身上应该有的责任。九十年代初期的农村勉强能够维持温饱,远没有现在的孩子物质那么富足。我的父亲与母亲虽然没有给我们富足的物质生活,可是他们给了我们家庭的温暖,让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去面对社会的挑战,建立与他人的信任感。每每看到书中男主人公在家庭中被疏离,被冷漠,心底无比难受,生活在这样一个家庭中该有多痛苦。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只是给予生命而不去教育与呵护,这比让一亩良田荒草丛生更加过分。
当班主任的时候接触到了许多的孩子,每一个孩子的背后都是一种不同的教育方式。有的孩子活泼开朗,交际能力极强;有的内向害羞,不敢与周围的人有过多地交往;有的孩子甚至封闭自己,对自己不断的否定,严重缺乏自信。与家长交流的时候,其实会发现这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关,教育的第一要义应该是家庭,这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沃土,如果这片沃土不给予孩子成长的养分,不精心呵护,修剪枝叶,任其漫无目的的生长,那后面的学校教育也必定是收效甚微甚至没有成效的。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各行各业都有从业资格证,会计有会计从业证,教师有教师资格证,医生有从业资格证……唯独当父母是不用考从业资格证的,如何当好父母是需要好好在实践中学习的,尤其是面对有思想、有灵魂的活生生的人。
万幸的是,男主人公突破了家庭的束缚,直面人生当中的不幸,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人生的轨迹。经历了生活的挫折后,依然能够对生活充满信心,坚持人生的梦想。
合上扉页,浅显的解读未必正确,他日待生活阅历更丰富后再去品读,也许又是另一番体会。
《《在细雨中呼喊》书评》相关文档:
蒙蒙细雨怎么描写作文09-13
《在细雨中呼喊》读书笔记(读后感)10-17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10-23
《在细雨中呼喊》书评10-27
《在细雨中呼喊》读后感1000字_211-04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生命象征意义11-08
《在细雨中呼喊》书评11-18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的叙事风格探讨11-22
《在细雨中呼喊》读书笔记范文五篇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