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送课下乡)
袁彩良 2010年4月12日
复习目标:
1.使同学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
2.了解时差的产生,并能熟练的掌握不同时区的区时的计算。
3.能联系实际说明地球上四季的变化,及昼夜长短的变化。
4.能利用地图或地球仪说明五带的产生及各带的特征。
复习重点:
时区的计算、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方法:
抢答法、练习法、问答法、实物演示法。
教学准备:
地球仪、手电筒、自制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图表、自制时区条、太阳直射点判断卡、小黑板、复习资料、两枚圆形卡纸(红蓝各一枚)。
板书设计:
教学程序:
五分钟热身:采用抢答的方式,提些简单的有关本节课的问题,答对有纪念品。(可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也使学生对本堂课的知识有简单回忆。)
呈示地球仪:
1.顺便回顾:地轴、两极、经线、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2.同学上台拨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方向。
3.老师演示地球的自转,同学观察从北极上空看、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板书:
拿出手电筒和地球仪:
1.以手电筒为太阳,演示地球自转自转周期。
2.同学观察同一地点的“昼夜”变化。
3.提问:如果地球不自转也不公转,地球上会出现什么现象?有无昼夜?
板书:
4.老师以地球仪为模型,观察不同地点的时间差异。老师边用自制的时区条在地球仪上演
示边讲述:
全球共24各时区,不同时区的区时不同,每相差1个时区就相差1小时,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指出中时区和东西十二区;介绍国际日期变更线是昨天与今天的界线;强调伦敦时间(中时区)与北京时间(东八区)。
引入区时的计算,以当时课堂时间为例,讲述数轴法计算不同区时的计算。
学生做资料第一题,学会计算时间,一个学生上台演习。
地球两种基本运动,一种是自转,另一种是什么?引入地球的公转。
仍以手电筒作太阳,在讲台上演示地球的公转:
1.同学观察地球在公转时的特征。
2.注意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的夹角为66.5°。
板书:
把“地球自转与公转比较表”粘在黑板上,请一个同学上台把不同内容条贴在相应框中。
再演示一次“地球的公转”:
1.强调两分两至,告诉学生时间。
2.同学观察“两分两至”时,太阳的直射点。
3.观察“两分两至”时地球上,昼夜长短的变化。
4.提问,如果地球不自转但公转,地球上会出现什么状况?
呈示小黑板,上面绘制地球公转位置示意图:
1.在图中标志两分两至的日期。
2.在图中写出两分两至时太阳直射点。
3.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4.说出北半球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月份。
5.强调南半球相反。
板书:
老师讲述:由于地球上各地获得太阳的热量不同,我们划分五带。
引导学生看资料图片
1.哪五带?
2.各带有什么特征?
3.请在地球仪上指出五带。
呈示小黑板,上面绘制五带分布图,请三个学生分别完成:
1.填出五带名称。
2.填出各分界线。
3.填出各分界线的纬度。
指导同学完成资料上练习。
《初中地球的运动复习教案》相关文档:
幼儿园司马光砸缸教案09-01
小班下雨了教案10篇09-01
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下雨了》含反思09-01
小班语言下雨啦教案6篇09-01
2023小班下雨了教案10篇09-01
小班语言活动下雨了教案09-01
小班语言《下雨了》教案7篇09-01
幼儿园小班《下雨了》教案09-01
小班语言活动教案-下雨的时候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