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学科
初一历史
课题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备课人
教
学
目
标
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隋唐对外交往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和尚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友好往来、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对史实的比较概括能力。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整理故事,课中阅读教材、分析地图、讨论问题,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掌握重要的史实。
3.使学生认识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往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学习鉴真六次东渡和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及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等史实,养成追求真知和为实现目标不懈努力的品质。了解当时傲居世界文明之首的东亚文明及其中心唐朝,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难点
重点:吐蕃的发展及唐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课时
1课时
时间
2017-2-19
导课:历史上中原地区的许多统治者与边疆地区的少数民族矛盾重重。但在唐朝初期,却有一位皇帝深深地赢得了北方各民族的拥戴。在这位皇帝生前,各族首领尊奉他为各族的领袖──“天可汗”,这位皇帝是谁?他为什么能获得各民族的尊重?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进本节课的学习
一、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在突厥的南面就是青藏高原,现在高原上居住着哪一个少数民族?藏族以畜牧业为主,饲养绵羊、山羊、牦牛;农业以种植青稞为主,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到了隋唐时期,称为吐蕃,开始与汉族中国交往。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吐蕃地理位置。
学生阅读P23第一段黑色字体与第一段红色字体了解:
藏族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生活在青藏高原,种植青稞和小麦等作物,饲养牦牛、马等牲畜,冶铁和纺织水平高。
在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发展过程中,有两个人物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就是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通婚被传为一段佳话。先来了解一下松赞干布这个人物。(出示相关资料让学生读一读)
人物知识:松赞干布是吐蕃的赞普(最高统治者)。少年时,贵族举兵叛乱,他在动乱中继位,他骁勇而有谋略,团结各方力量,很快平息叛乱,稳定局势。唐朝时期,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为了进行统治,把战略位置重要的逻些作为都城,就是现在的拉萨。
根据你已有的历史知识并结合所给材料想一想:
松赞干布为什么向唐朝求婚?(仰慕中原文明,决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
材料:松赞干布热心地接受周围各族的先进文化。所有这些国家中,以中国的文明程度最高,松赞干布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决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公元634年,第一批吐蕃使臣来到了长安。
唐朝很快派使者到吐蕃,松赞干布见到唐朝使者的礼物,更增加了他对中原文化的无限向往,两次向唐朝皇家求婚。尤其是第二次,派宰相禄东赞携带大量珍宝到长安。(出示图片《步辇图》,图中描绘的是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学生思考:唐太宗为什么同意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稍有难度,学生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唐太宗认识到吐蕃是西部疆域重要的力量,要保证安宁,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是必要的,准备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
教师进行人物简介:文成公主。
学生思考:假如你随文成公主入吐蕃,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情?
传授内地的历法、绘画等文化,传播内地的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房屋建筑等生产技术,还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
吐蕃人对文成公主入吐蕃非常重视,图片展示拉萨最有名的建筑布达拉宫,指出布达拉宫最初就是松赞干布为迎娶文成公主而修建的,这也是藏族人民尊重文成公主的一个见证。
学生思考:文成公主为什么受到藏族人民的喜爱?(她是个有才识的女子,把中原的先进文化带到吐蕃,为藏族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阅读课本P24,找一找:文成公主之后,唐和吐蕃还有哪些友好交往?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称:吐蕃与唐“和同为一家”
唐穆宗时,唐蕃两个政权相约盟誓互不侵犯。
图片出示:尺带珠丹的上书,唐蕃会盟碑。
今天,在拉萨布达拉宫的墙壁上,保存着蔚为壮观的两组壁画。一组记述着禄东赞用智慧争取到文成公主远嫁吐蕃的故事。另一组壁画则描绘了唐中宗时期接受尺带珠丹的请求,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的故事。通过以上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归纳: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是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
二、西行与东渡
(1)教师概述
唐朝与哪些国家和地区往来密切呢?
出示课件:“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让学生找到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让学生感受唐朝的经济文化很发达,所以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唐朝成为中国的象征,所以各国开始把中国人称为“唐人”,这个称呼至今仍在一些国家沿用。
(2)出示课件:日本风光、人文(配乐)、日本遣唐使船。
让学生感受到日本是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是一个风光秀丽的岛国。唐朝时,日本天皇先后18次派出遣唐使团到中国,有时还亲自到海边为他们送行;遣唐使团先后2500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舍身渡海到达中国。学生边看边思考:“为什么他们要源源不断地到唐朝去呢?”
(3)出示课件:“鉴真像”“唐招提寺系列图片”“鉴真对日本文化的贡献”录相资料。
由学生讲述有关鉴真的故事。教师提出:“鉴真到日本后对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什么贡献呢?”
鉴真向日本传达了当时高度发达的中国文明,推进了日本的文化发展,这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鉴真被称为日本文化大恩人。
教师进一步提出:“在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中,你有什么感想?”
日本非常善于学习其他国家的优秀文化,并且在吸收先进文明后,不断创新。日本大和民族这种善于学习、勇于进取和敢于改革的精神是很值得我们借鉴的。
(4)出示课件:朝鲜风光、人文(配乐):
教师提出问题:“新罗与唐朝的文化交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在频繁的交往中,双方各自得到哪些好处呢?”
学生阅读教材得出双方在交往过程中互有影响。
教师导语:结束了东亚之行,我们再去拜访一个古老的国度,它就是印度。在唐朝与天竺的交往中,最杰出的使者要数高僧玄奘了。现在我们就沿着玄奘的足迹来寻找历史。
(5)出示课件:印度风光、人文(配乐)、“玄奘像”及影视资料、那烂陀寺遗址、《大唐西域记》。
教师概述:说到玄奘,同学们肯定会联想到《西游记》。看过《西游记》的同学请举手,谁来说说《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其中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玄奘取经与小说电视中的情节有何不同?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做事应该坚持不懈,不畏困难,要有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也就是“有志者事竟成”。
(6)课堂小结
在我们为祖先的成就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时期,我们也应该像唐朝那样,与各国友好往来,吸收先进文化,与世界同步发展,这样,才能够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富强。
个性空间
学生了解吐蕃地理位置。
小组合作回答:
假如你随文成公主入吐蕃,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情?
唐朝与哪些国家和地区往来密切呢?
小组合作回答:
“在唐朝与日本的交往中,你有什么感想?”
玄奘取经与小说电视中的情节有何不同?
唐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一、唐朝与吐蕃的关系:
二、西行与东渡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5唐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相关文档:
25唐代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