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过程
本文来自:http://www.lunwengc.com
在农业文明初期,城市,不论东西方都在各自的轨道独立发展着,那时的城市主要是政治、军事和宗教的中心,它们的形成不是靠自然的经济的发展自发形成,而是人为因素作用的结果,它们的出现不仅没有改变农业为本的状况,而是成为农业社会的依附品,所以直到中世纪时的西欧,城市初起时期都是一些小的居民点,一般都有城墙围绕,以抵御敌人的进攻,保证城中居民的安全,而城内也是人口稀少。城市中的手工业和商业亦十分稀少。正如马克思所说“那时的城市不过是以土地财产和农业为基础的城市”。
公元900——1300年,经济全面稳步发展,这也与技术的进步息息相关,技术进步促进了农业、手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在这几个世纪中,西欧也未受到外敌入侵,经济的发展有了有利的外部环境。欧洲经济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新的采矿法的应用大大提高了中、北欧的矿石产量,同时渔业和林业产量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于是,人口数量增加,有数据记载“在10至14世纪,人口大约增长了50%”①,在《剑桥欧洲经济史》中举例有:“(1)最大的城市一般在意大利,14世纪前,那里有4个城市人口过50000,即米兰、威尼斯、那不勒斯、佛罗伦萨,到15世纪时,热那亚、波伦那、罗马也成为人口巨多的大城市。(2)尼德兰最大的城市根特,14世纪中期人口 过56000,布鲁日在1340年时人口达到35000,伊普雷在1412年达到10700人,(3)法国的巴黎大约有80000人,土鲁斯有24000人,(4)神圣罗马帝国以科隆为代表,有40000人左右,(5)英国伦敦在1377年据人头税计算,有35000—45000人,布里斯特尔,大约有10000----14000人”。这一切也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发展。10世纪时,欧洲各地已经可以看见商人的身影,而商品交换也已从奢华品扩展到日常生活用品。“当时交换的货物有:英格兰的原羊毛,佛兰德的用英国羊毛制成的毛织品,德意志的铁和木材,斯拉夫地区的毛皮,西班牙的皮革和钢,以及东方的奢华品等 ”。②可见,中世纪后期的商业的巨大发展,对整个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城市也作为地方贸易和地方行政中心,慢慢出现并发挥了重要作用。
9世纪以后,城乡差别日益加大,城市中的生活水平较高,同时也有更多的享受,于是君主、诸侯、公爵、伯爵等封建主纷纷移居到城市当中,只有那些 财产稀少的小封建主才迫不得已的居住在自己的小庄园里,然而当这些人破产后,或是徘徊在生活困苦的边缘时,就会投身显贵或是充当侍从或是投身雇佣军,于是也逐渐移居城市。城市中另一个重要人群是教士,教士占人口的2%——5%,中世纪时,教会实力膨胀,教堂、修道院密布城市。同时教会和世俗贵族还需要有大量的仆役和家丁服侍和保卫他们的安全。城市中的人口相当一大部分是手工业者和中小商人,他们在某些地方可能成为城市居民的主体。
城市中的广大生产者首先供应着城市居民的衣食住行,然后才是郊区乡村的居民。中古欧洲每个人口超过1000人以上的城市中,都有着一批强有力的消费者,如果他们不生活在城市中就不会有这批重要的城市,这也说明,中世纪时欧洲的城市是以消费为主,是辛劳的手工业者的劳作中心,而不是东方那样的帝王的奢华都会。
虽然中世纪后期近代商业意义上的商业城市开始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出现了,但是那时大规模的城市还不到总数的5%,中等城市占总数的20%左右,而75% 的则是小城市,是一种萌芽中的城市。真正大规模的城市的出现是在工业革命以后。
工业革命对欧洲产生了一系列的重要影响,工业革命使世界人口激增,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化更是直接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成为工业化的一个直接表现形式。在这个过程中,城市数量和规模都不断扩大,不再是农业的附庸或人为的产物,城市作为与传统的、落后的乡村对立的产物,逐渐成为国家经济的中心,城市的性质发生了与古代城市不同的变化。
城市里出现了大量的工厂,工厂系统取代了分散的家庭加工制度,大量的人口涌向新的工业中心。新的大量的城市人口的出现就相应的使得农业技术、农产品的商品化的程度大大提高,同时矿物资源和电能的出现为养活更多的城市人口提供了物质保证。工厂设在城市里便于找到各种人才,城市也拥有更广阔的市场,方便的交通运输,便捷的通讯。涌入城市的大量劳动者也能实现自己较高的劳动价值,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可以说,城市化和工业化是互相促进的。
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使得城市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城市人口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就世界范围来看,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仅占全部人口的3%,整个世界还被农村包围着,到了1900年,城市人口的比重却上升为13.6%,1920年为19.9%,1950年为29.4%,1900年世界上10万人以上的城市只有300座,其中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有11座,1950年,就增加到906座和75座。特别是西方率先开始工业革命的国家,如英国、比利时、德国和美国,到1914年时,已使它们的绝大多数人民生活在城市里。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期间城市化的速度和范围。③挑选出来的城市人口(以千为单位)。
迅速发展的城市化是现代化的最外在的象征。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是一致表明,工业化必然导致城市化,当今工业化水平较高的国家,城市化水平也相应的较高。如1991年,工业化水平较高的美国城市化水平为75%,日本为77%,英国为89%,中国为26.4%。④
综上所述,城市在农业文明初期就有了,数千年来城市的发展一直都受周围粮食产量的限制,直到工业革命才使得城市加速发展,城市化是现代化的伴生物,工业化带动了城市化。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城市化更是趋于全球化、区域化。城市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积极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是发展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途径。所以,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会更有助于我国加快城市化的建设,使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少走弯路,更快更稳健的发展。
注释
①②③ [美]斯塔夫理阿诺斯. 《全球通史》.青海人民出版社,2007版,P141, P142, P276.
④ 陈波, 张怀民. 转摘自《传统文化与中国现代化之路》,河南人民出版社, P171.
《简述中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过程》相关文档:
简述中世纪以来西方城市发展过程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