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断报告
学校名称: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一、学校诊改工作概述
根据《关于印发<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湘教通〔2016〕290号)等文件精神,我校制定了《湖南外贸职院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工作方案》。2017年以来,学校基于“需求导向、自我保证、多元诊断、重在改进”的质量方针;坚持“以国际视野办学,育高端商务人才”办学理念和“诚信立身,勤奋立业”的校训,围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目标,构建“全覆盖、全要素、主体化、网络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效能管理系统”及整合“数字校园”的各业务数据管理平台;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和学生5个层面开展诊改工作,发挥制度和文化引擎作用,切实履行质量保证主体责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师生的获得感。
经过3年的诊改实施,建立了目标链和标准链,构建了“五纵五横”诊改工作运行机制,依据“8”字螺旋诊改路径,建立了“55821”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构建了较完备的诊改制度体系,形成了全员保证质量文化氛围,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学生、家长、社会及企业的满意度持续提高。
(一)两链构建与打造
1.完善目标链。以《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中“十一项工程”为统领,制定了《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十三五”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等9个专项子规划,形成了“1+9”的规划体系,以规划体系为基础,明确了31个专业、504门课程的建设目标、272位教师制定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2018-2020级共10262名学生规划了个人三年成长规划,形成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目标链。
2. 完善标准链。一是完善岗位标准。按照“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岗位工作标准”编制了22个部门职责、128个岗位职责和各岗位工作标准。二是编制发展标准。梳理学校各层级质量目标和标准,制定出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发展质量等4方面的质量标准,据此编制各二级学院的专业及课程建设、教师及学生发展标准,形成纵横衔接、相互匹配的标准链。三是完善分级评定标准。每年依据《专业建设考评细则》和《课程建设考评质量体系》《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质量评价表》、《湖南外贸职业学院课程建设质量评价表》开展专业与课程的二级学院自评,及学校组织的优秀、合格及不合格三种级别的建设等级评定;制定了合格—骨干—专业带头人—名师4个层级及各层级的评定标准;从优秀、良好、合格三个层级制定了基于品德操行、学业提升、身心健康、实践拓展4个维度学生成长考评标准。
(二)螺旋建立与运行
1.学校。以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为起点,将“十一大工程”每年的重点任务进行分解,责任到牵头部门和协同部门,确保各项任务的开展有据有序,推进学校层面的诊改。一是明确各部门在诊改运行系统作中的作用与职能。如质量生成系统中,包含了教务处、人事处、学工处、团委、各二级教学院(部)等相关部门,各个系统各司其职、相辅相成,推进诊改工作朝前运行。二是以巡察推进诊改工作落实。2018年起,学校启动校内巡察,各巡察小组分批次进驻不同部门,对各项工作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巡察,形成巡察报告并提出处理建议。被巡察部门于收到巡察组反馈意见之日起30个工作日制定整改方案,经巡察工作领导小组同意后启动整改,自整改方案报送之日起3个月内报送整改落实进展情况报告。三是推行目标管理。学校制定《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目标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考核学校各项工作任务和各部门自定义特色任务的完成情况,提高年度目标达成率。
2.专业。学校共有国际商务、电子商务、国际旅游、国际财经四大专业群,其中前三个湖南省一流特色专业群。教务处、二级学院、教研室为专业诊改“三级”实施主体。以三年为大螺旋,以一年为小螺旋实施周期,从专业定位与规划、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运行管理、人才培养质量5个方面,32个质控点开展诊改工作。一是调整学院专业布局。三年来,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学校根据产业需求,停办了2个专业,新增设了5个专业,实施了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二是积极开展专业论证。要求每个专业每年至少完成一次专业论证,新开专业要完成二次论证,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三年来,全校31个专业共计开展专业论证会54次。三是深入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共完成31个专业82个人才培养方案更新修订。每年底专业带头人对专业发展规划的执行计划要进行总结。四是抽检毕业设计成果。质改办抽调专业骨干教师组成毕业设计抽查小组,各专业交叉抽检,发现问题,及时诊改,确保毕业设计作品质量达标过关。在落实各项建设任务过程中,利用状态数据平台、教务管理系统、超星网络课程平台、同行听课评教管理等平台对关键质控点进行实时监测、实时预警、随时诊改。
3.课程。全校共开设有524门课程,其中公共课程47门,专业课程385门。课程诊改主要分为课堂和课程两个部分进行,形成了教务处、二级教学单位、教研室、课程组的“四级”的诊改实施主体。以日常教学评教为小螺旋,从师德师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技能、教学特色六个维度确定的27个质控点开展课堂诊改;一是强化听课评课制度。校领导和专职督导随机听课,随听随评,及时诊改。同行间听课,实况上传至效能平台,评价意见精准送达被听教师个人。以学年或授课周期为大螺旋,从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教材建设、教学资源、课程考核六个维度确定的15个质控点,开展课程诊改。二是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依托世界大学城空间,2017年立项90门校级网络在线课程,2018年36门课程获得验收通过;依托超星学习通平台,2020年立项21门网络在线精品课程。期间建8门省级名师空间课堂,立项建设《导游实务》等10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截止目前有5门获得认定。三是以教学竞赛促进课程建设;每学年都举行教师职业能力比赛、课程思政说课比赛、教案评比等活动,奖优树榜样,建立多维激励途径。四是开展“课程思政”建设。2019年起,学校要求各门课程充分挖掘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修订课程标准,拟启动打造一批“课程思政”示范课。
4.教师。学校从上倒下贯通形成了学校—人事—(系)院—专业—个人五级教师建设目标链,构建了“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为主线的教师进阶式成长体系。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业绩、社会服务4个维度,设置质量检测点30个,以一年为小周期、三年为大周期实行诊改。一是实施“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工程”。2018年,学校明确要求各教学部门院长、副院长、教学干事、专任教师全部必须依据学校教师发展标准,结合个人的发展愿景,按照“一师一方案”标准优化三年发展目标,268位专任教师完成了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完成自主诊改。二是针对性地提升教师职业能力。针对教师实践能力不足,要求专业教师必须每5年累计不少于6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第一线实践,没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新任教师应先实践再上岗;针对部分教师信息化教学技术应用能力不足,课程开发能力不强等问题,学校组织了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培训,明确规定每位专任 教师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必须达标,依据“一师一课程”建设一门达到学校验收合格的泛雅超星平台课程;三是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制定《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对兼职教师进行统筹管理,充分发挥校企合作企业、行业商会等资源优势,建立由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各类高层次专业人才兼职教师资源库,建立“校企互通”共同培育师资的制度;加强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完善,建立较为灵活的引入和退出动态机制,2019学年共有兼职教师120人,占比42.25%。
5.学生。学生层面把诊改工作常态化,以三年为大螺旋,以一学年为小螺旋实施周期,从学生工作和学生个人发展两个层面,分别设置46个学生工作质控点和25个学生个人发展质控点。
一是依托学工管理系统、教务系统、辅导员办公平台实时采集学生状态数据,每学年针对学生全面发展目标要求,诊断出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形成学生画像,为学生个人年度诊改提供依据。
二是学校努力构建“十大”育人体系,丰富育人渠道。先后立项湖南省第二批易班高校共建项目、湖南省思想政治教育十大育人精品项目之“心理育人”项目和“实践育人”项目。打造“校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志愿服务”两大实践平台,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能力。依托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记录的学生实践活动、个人品性等数据,综合分析判断学生发展态势,给相关学生基于个性化针对性的预警信息和成长建议。
三是要求学生完成自我诊改。学生依据学业发展规划制定学年个人计划,学年末对目标达成度进行总结、分析、诊改。2018级有3174人完成自我诊改,2019级有3815人完成自我诊改。基于学生日常操行记录、团学社活动记录、学工系统、教务系统及辅导员办公平台数据和事实,通过学生间的多维度对比分析,促进学生查找差距,改进提升,指导针对问题制定的改进机制和措施有效,学生完成自我诊改。
(三)引擎驱动与成效
1.建立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部署学校各项诊改工作,诊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诊改具体事务和日常工作。建立“学校—质管办—部门”三级质量保证组织,学校层面决策、质管办组织开展、核查反馈、监督落实及各部门组织执行。
2.健全管理制度。以《章程》建设督导为契机,系统梳理了学校管理制度,根据专家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启动了《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章程》修订工作,广泛征求师生意见,规范实施审议流程,以进一步加强《章程》在学校治理体系建设中的统御力。修订了《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党委议事规则》《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校长办公会议议事规则》,进一步明确了党政会议议事范围,优化了党政会议议事流程,提升了党政会议决策效率。同时,配套启动了学校二级学院党政议事规则的修订工作。上述制度修订工作全面优化了校园两级党政决策水平和决策效能,进一步提升了行政规章制度在学校治理能力建设中的约束力。
3.强化质量管理培训。启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以来,诊改工作相关议题上院长办公会或党委会9次,共召开所有院领导和中层干部的诊改工作专题推进会4次,先后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的诊改工作培训会议2次,下发诊改知识手册,提升广大师生对诊改的认知程度。8个二级教学院(部)、继续教育学院、援外培训学院,17个党群和行政职能部门,31个专业,524门课程,272名教职员工,10262名学生参与诊改工作,激发了内生动力,形成强大合力。
(四)数据分析与应用
我校建设了数据中心平台、统一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三大基础平台,以此为基础建设了协同办公、效能平台、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数字迎新系统、电子离校系统、就业系统、教务系统、收费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移动校园等十多个业务系统;建设了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了一卡就餐、借阅、消费、门禁等功能;依托校园基础平台基本实现了各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有效收集教师的教学、科研与职业成长记录,同行评教相关记录,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操行等成长记录以及管理服务数据,各平台的有效运行与整合,为教学工作质量各层面的周期诊断和改进螺旋提升了预警和有力的数据支撑。
(五)诊改成效与存在的问题
1.诊改成效。
(1)具有外贸行业特色的质量文化初步形成。学校依托外贸行业,打造了外贸、外语、外会、外旅四外特色的办学特色,经过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运行,营造了“和谐平等、公平竞争、精诚合作、共同发展”的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的环境。引导师生制订三年发展计划,督促师生养成自觉、自省、自律、自励、持续改进的良好习惯,进而形成即知即改、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
(2)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美誉度稳步提升。诊改工作实施以来,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等方面各项测评数据持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不断增强,心理健康素质普遍提升,心理健康状态整体稳定;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平稳;学生专业技能与毕业设计抽查成绩持续向好,其中2018年,2019年的毕业设计抽查和专业技能抽查合格率均达到100%。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获奖数持续增加;近3年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获奖成绩逐年提高,2017-2018学年获得各级各类竞赛奖项20项,2018-2019学年获得各级各类竞赛奖项35项,获奖总数增幅达75%。社会美誉度稳步提升,新生录取分数线和报到率持续提升。毕业生对学校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持续保持高位,满意度超过95%。近三年雇主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持续保持在93%以上。学校连续2年承办了省商务厅、人社厅、省总工会主办的电子商务技能大赛;牵头成立的湖南国际经贸职业教育集团成功立项了湖南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成功举办了湖南省高职院校第十二届职工羽毛球赛暨第三届乒乓球赛。
(3)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明显增强。诊改工作开展以来,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数量从2017年184人增加值现在的243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从75.10%上升到89.67%。相当一批中青年教师已成为学校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目前,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位)比例达到65.68%;省级骨干教师9人;新增博士1人;新增副高级以上职称18人。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竞赛及教学能力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2项,其中2017年、2018年各获得二等奖一项;累计获得省级一等奖13项,其中2017年4项,2018年5项,2019年4项。
(4)以数据互联互通的多个业务系统为支撑的智慧校园初具规模。建立了数据中心平台,统一了门户和身份认证,师生实现一站式访问;打造了校本数据中心,保障数据共享;集成了校内业务系统,智慧校园服务师生能力明显提升;依托校内各业务平台及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分析对教学质量的监控,支撑学校内涵建设和常态化诊改工作开展。
(5)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我院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牵头成立湖南职教领域目前规格最高的“产教联盟”——中非经贸合作产教联盟,该联盟已被湖南省委、省政府纳入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配套机制举措之一。成功承办商务部下达的346期援外人力资源培训项目,共为各发展中国家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训近万人,涉及12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部长班19个,海外班13个。2016年起承接商务部技术援助项目,迄今已完成援苏丹恩图曼职业培训中心技术合作项目、援布基纳法索国家职业培训中心技术援助项目的实施。
2.存在的问题。
(1)进一步丰富质量文化内涵。近年来,学院在提升办学质量和加快内涵建设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在相关经验总结和模式提炼上还不到位,有学院特色的质量文化内涵还需进一步丰富、挖掘,以期更好地发挥质量文化的引领作用。
(2)进一步提高两链要素要求。目标链与标准链的打造完成于三年前,与双高校建设的目标仍有差距,随着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也应进一步提高两链要求,标准链的科学性,目标链之间的逻辑关系、体系的完整性都需进一步完善。
(3)进一步加强信息平台的智能化。大数据智慧平台尚未完全打通、建成,诊改的效能平台运行不够成熟,数据质量不还够高,预警的即时性和强度还有待提升,这需要进一步完善大数据智慧平台的功能的整合、质量监控的进一步智能化以及全员参与应用。
二、学校自我诊断参考表
诊断内容
诊断内容提示
诊断结论
拟采取的
改进措施
两链打造与实施
1.学校发展规划是否成体系,是否制定学校事业发展规划、专业(群)建设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等,学校机构职责是否明确,是否建立岗位工作标准。规划和标准执行是否有效。
2.专业建设规划目标(标准)是否与学校规划契合,是否与自身基础适切;学校是否制定专业教学标准等。目标与标准是否明确并可检测。
3.课程建设规划目标(标准)是否与专业建设规划契合,是否与自身基础适切;学校是否制定课程标准等。目标与标准是否明确并可检测。
4.教师个人发展目标确定是否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及专业建设规划等相关要求相适切。教师是否制定有个人发展计划及与之相应的目标与标准。目标与标准是否明确并可检测,与自身基础适切。
5.学生是否制定有个人发展计划,个人发展目标是否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切。学校是否建立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的制度。
1.目标达成情况:达成
2.完成主要内容:
(1)建立了学校规划体系。以《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为统领,制定了《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十三五”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等9个专项子规划,形成了“1+9”的规划体系,以规划体系为基础,明确了31个专业、504门课程的建设目标、272位教师制定了个人三年发展规划,2018-2020级共10262名学生规划了个人三年成长规划,初步形成了“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目标链。为保证规划工作落实,按照“部门职能—岗位职责—岗位工作标准”编制了22个部门职责、128个岗位职责和各岗位工作标准;通过学校下发党政年度工作要点、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上线“效能任务平台”及专项工作调度会等确保目标按计划达成。
(2)专业建设规划目标与学校规划契合。依据《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十三五”专业(群)建设发展规划》,在专业调研和专业(群)论证的基础上,根据我校办学优势和特色制定了专业建设三年规划。根据专业规划,从专业定位与规划、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运行与管理、人才培养质量5个维度确定32个质控点的“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级评定标准,每年进行建设自评与校评,每年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有专业对标建设。
(3)根据专业建设三年规划,编制了课程建设三年发展规划。以课程建设质量标准要求为目标,从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教材建设、课程资源、课程考核等6个维度确定15个质控点的“优秀—合格—不合格”三级课程评定标准,524门课程建立课程标准,对标诊改。
(4)教师个人发展目标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专业建设规划相适切。依据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在摸清学校师资情况及分析现状和参考专业(群)和课程建设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编制了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制定了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教研科研、社会服务能力、团队建设等5个维度8个质控点和合格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4个层级的进阶式教师成长体系及各层级的教师发展标准及认证标准。272位教师制定了个人发展三年规划,明确个人发展目标,并进行年度诊改。
(5)指导学生制定个人发展计划,学生个人发展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及素质教育规划相适切。学校制定了学生发展标准,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为理念从品德操作、学业提升、身心健康、实践拓展4个方面35个质控点分合格、良好、优秀进行评定。引导学生填写《学生个人发展规划手册》,建立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全校2018-2020级共10262名学生开展制定了个人三年规划,且2018级学生开展了2个周期的诊改,2019级学生开展了1个周期的诊改。
3.存在的问题
(1)目标链与标准链需进一步结合形式发展和实际情况适时的进行调整完善。
(2)各层级标准的系统性、科学性需进一步研究,进一步加强标准体系的可量化工作。
1.根据形势与工作实际,加强目标链和标准链的年度修订工作。
2.进一步科学化、精细化确定各个层级质控点的预警值、达标值和优秀值,提高标准开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
螺旋建立与运行
学校层面
1.学校是否建立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实施、诊断、考核及改进的运行机制。是否建立学校各组织机构履行职责的诊改制
度,是否有效运行。
2.诊断结论是否依据数据和事实获得,自我诊断报告的陈述是否明确具体,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1.目标达成情况:达成
2.主要完成内容
(1)学校建立了“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将规划任务进行了年度目标任务分解,并每年制定跟据实际工作要求,制定发布年度党政工作要点,各部门及二级学院(部)依据规划与要点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及教研室工作计划与标准,形成了学校、二级学院(部)、教研室三级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学校对各二级学院(部)实行年度绩效考核,确保各项工作的推进与质量的保证。
(2)学校成立校长为组长诊改工作机构、出台诊改工作管理办法及诊改体系建设与运行工作方案到诊改工作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的制度完善了学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各组织机构运行有效。
(3)自学校诊改工作推进以来,22个部门、31个专业、524门课、272位教师及10262名学生全部参与,均完成自诊报告。
3.存在的问题
(1)长效质量改进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
1.通过持续高位推动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工作,优化层级职责与流程,适时动态调整两链,形成纵向畅通、横向联动、优秀奖励、后进约谈的长效机制。
专业
层面
1.专业(群)是否建立了诊改运行制度,是否按预设周期开展了诊改,诊改周期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目标达成。
2.1个专业群或6个专业是否按预设周期完成诊改工作。
3.诊断结论是否依据数据和事实获得,自我诊断报告的陈述是否明确具体,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1.目标达成情况:达成
2.主要完成内容
(1)建立了诊改运行制度。以三年为大螺旋,一年为小螺旋;“以特色专业体系建设” 为目标,制定《专业建设质量标准》等,从专业定位与规划、师资队伍、教学条件、教学运行管理、人才培养质量5个方面,确定32个质控点,据此开展诊改工作。
(2)专业按预设周期开设诊改工作。修订完善31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把专业发展规划分解成具体年度建设任务,落实到责任人,形成教务处、二级学院、教研室“三级”诊改实施主体。在落实各项建设任务过程中,利用状态数据平台、教务管理系统、超星网络课程平台、同行听课评教管理等平台对关键质控点进行实时监测、实时预警、随时诊改;诊改周期完成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依托人才培养工作状态平台数据,纵向进行对比分析,实施达标预警、周期诊断。依据诊断分析,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出改进措施。
(3)专业诊改报告依据数据和事实获得。基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招生就业管理系统、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和诊改平台提供的数据,以及专业建设目标的量化指标撰写各专业诊改报告。对末达成目标的任务,分析具体原因,提出有效改进措施。2017至2019年,共有26个专业完成了诊改,撤销2个专业,新增5个专业,建设3个省级一流专业群项目,建设2个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3个“1+X”试点项目,“两抽查”合格率连续3年100%,建立“中非经贸合作职业教育产教联盟”。
3.存在的问题
(1)实训基地条件和功能与一流专业群建设目标相比尚有差距,需要进一步提质升级;
(2)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力度不够,投入不足。
(3)个别专业师资力量欠缺。
1.通过加强经费投入,引进企业资源逐步加强实训条件建设。
2.通过加强经费投入,创新激励制度,立项校级项目,培育建设校级专业资源库。
3.通过“引”“培”等措施补齐个别专业的师资短板。
课程
层面
1.课程是否建立了诊改运行制度,是否按预设周期开展了诊改,诊改周期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目标达成。
2.12门课程是否按预设周期完成诊改工作,课程是否有代表性。
3.诊断结论是否依据数据和事实获得,自我诊断报告的陈述是否明确具体,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1.目标达成情况:达成
2.主要完成内容
(1)建立了课程诊改运行机制。组织制定各课程建设规划,将课程建设目标分解成年度具体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标准,落实责任,形成了由教务处、二级教学单位、教研室、课程组的“四级”诊改实施主体;形成了以学年或授课周期为大螺旋,日常课堂教学督导与测评为小螺旋的课程质量提升诊改螺旋。
(2)按预设周期完成课程诊改工作任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三年共有330门课程制定建设目标。对照《湖南外贸职业学院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从师德师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技能、教学特色六个维度确定的27个质控点,以日常教学评教为小螺旋进行课程诊改。
对照《湖南外贸职业学院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从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案、教材建设、教学资源、课程考核六个维度确定的15个质控点,以学年或授课周期为大螺旋进行课程诊改。依托教务管理系统、督导与同行听课评教系统等平台等获取学期和年度数据,对比分析数据情况,进行定期诊断,分析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
(3)诊断结论依据数据和事实获得。日常教学评教通过查阅课程标准、教案、授课计划、考勤表、平时成绩册等资料,学生访谈、督导与同行听课评教系统及超星SPOC课程平台进行数据监测,实施达标预警,即时发现问题即时诊改。
学年或授课周期诊改依托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同行听课评教系统、超星泛雅等平台,采集、分析运行数据,监测运行状态,得出诊改结论。每门课程诊改大螺旋完成后形成一个自我诊断报告,总结经验、寻找差距,提出诊改措施,制定下一年度的实施计划和建设目标,推动课程可持续建设发展。通过诊改,修订课程标准280个,优化课程设计112个;在超星泛雅平台已运行课程230门,立项校级精品在线课程50门,认定省级在线开放课程5门,立项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保障了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质量。
3.存在的问题
(1)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不高,优质教学资源需要进一步增量,信息化教学有待加强;
(2)教材内容与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岗位变化的要求存在差距,与信息化教学资源相配套的,基于工作内容的新型教材开发亟待加强;
(3)课程层面的部分数据还未完全实现源头、实时采集,需要教师手工录入。
1.持续推进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遴选建设和课程优质资源库建设,完善配套的激励措施及硬件保障条件。
2.进一步推进教材建设改革,实行校企合作开发教材项目管理。学校优秀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大师密切配合,开发新型教材。
3.进一步完善课程数据采集方法,购买超星教室端、管理端软件服务,实现数据源头实时采集。
教师
层面
1.教师是否建立了个人发展自我诊改制度,是否按预设周期开展了诊改,诊改周期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目标达成。
2.诊断结论是否依据数据和事实获得,自我诊断报告的陈述是否明确具体,改进措施是否有效。
1.目标达成情况:达成
2.主要完成内容
(1)以“双一流”建设为标准打造教师队伍建设目标链和目标连,学校制定了“十三五”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目标,专任教师根据学院教师发展目标结合个人愿景制定了三年发展目标,学校制定《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教师发展标准》等一系列标准。
(2)全校所有专任教师按照“一师一方案”的原则制定三年培养规划,根据规划目标达成度,以一年为小周期、三年为大周期实行诊改反思,教师层面诊改按照"8"字形质量改进螺旋运行,从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科研业绩、社会服务等5个维度,设置8个质控点,自主诊改机制运行正常。
(3)学校层面的双师素质教师243人(占比89.67%)、兼职教师321人(占比54.22%)等方面和教师层面的专任教师在教学能力竞赛及指导学生技能竞赛、技能抽查、毕业设计抽查等方面都进步明显。
3.存在问题
(1)师资队伍数量不够,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高学历教师占比急需提高。
(2)2019年在“领军人才”数量距规划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缺少专业技术应用领域高水平领军人才,缺乏在国内相关行业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技术技能大师。
(3)实施名师大师建设工程力度不够,本年度,虽有依托专业建设与发展需求,选拔专业带头人或优秀骨干教师作为培养对象,同时本年度计划完成建立两个“名师工作室”完成度不高。
(4)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还有待于加强。兼职教师数量不够,仅占54.22%。同时,兼职教师所承担的专业课时比例还不够高,兼职教师的选拔和管理须进一步规范。
1.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力度,教师对严格按照本人的三年发展规划及照《教师发展标准》,制定相关政策促使教师提升学历。
2.一是优化《湖南外贸职业学院领军人才培养、引进管理暂行办法》,增加引进领军人才吸引力。二是加大培养力度,每年选拔校内专业基础扎实、学识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 的骨干老师到国内外访学、进修 ,提高教师创新创业能力。
3.完善《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加强兼职教师管理力度,增加引进、培养力度。
学生
层面
1.学生个人发展目标确定是否与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素质教育相关要求相适切,是否建立指导学生设计学习(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度,学生是否制定有个人发展计划及其相应的目标与标准。
2.学校是否引导学生进行诊改,周期是否合理,手段是否便捷可操作;是否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激励机制。
3.诊断结论是否依据平台数据和事实获得,自我诊断报告的陈述是否明确具体,改进的机制和措施是否有效。
1.目标达成情况:达成
2.主要完成内容
(1)依据学校《“十三五”学生成长发展规划》《学生发展标准》及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学生素质要求确定学生个人发展目标,在学生层面构建了目标链、标准链。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及素质教育要求,设计了《大学生个人成长发展规划》编制指导手册。从学生层面发展总目标出发,对照标准,建立和完善了 46 项学生管理制度。
(2)指导2018级、2019级、2020级共10262名学生对照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和学期个人发展计划,明确了成长标准,依托大数据平台,实时呈现自身发展状态,分析不足,不断改进,推动学生不断发展。利用《学生成长发展手册》实时记录学生个人成长轨迹。
(3)学生层面诊改按“目标标准-组织实施-监测预警-诊断改进-激励创新”质量改进螺旋有效运行,设置质控点35个,以学年为周期开展。
(4)围绕学生工作和学生个人发展,设置42个质量监控点,依托学生管理系统、辅导员办公平台、教务系统等,实时采集学生状态数据,形成学生画像,通过学生间的多维度对比分析,促进学生查找差距,改进提升。每学年基于平台数据和事实,学生对目标达成度进行总结分析,针对问题制定的改进机制和措施有效,学生工作逐步由管理向服务转变。
3.存在的问题
(1)学生综合素质个别指标难以量化,评价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学生画像中的一些指标无法呈现,学生工作管理系统尚不完善,部分数据采集软硬件设施不够完善。学生层面诊改数据的完整性及分析运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3)学生自我诊断与改进激励措施不够完善。
1.进一步优化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和评价方式,对于难以定量的指标,尽量采用打分及扣分相结合的评定办法。
2.对学工系统进行完善,依托学校的大数据平台,消除信息孤岛,完善数据采集和实时预警功能,完善学生行为习惯、生活状态等数据采集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完善学生画像。
3.完善学生管理激励机制,充分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引擎驱动与成
效
1.学校领导是否重视诊改,扎实推进,师生员工是否普遍理解诊改理念,并落实于自觉行动中。
2.学校是否建立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相适应的考核激励制度,体现以外部监管为主向以自我诊改为主转变的走向。
3.各个主体的自我诊改是否逐渐趋向常态化。师生员工对学校诊改工作是否有获得感。
1.目标达成情况:达成
2.主要完成内容
(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诊改工作。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改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部署学校各项诊改工作,诊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诊改具体事务和日常工作。建立“学校—质管办—部门”三级质量保证组织,学校层面决策、质管办组织开展、核查反馈、监督落实及各部门组织执行。
(2)健全管理制度。学校2017年出台《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教职工奖励暂行办法》、《湖南外贸职业学院高层次人才岗位绩效工资发放暂行办法》、《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科研成果奖励条例》、《省级重点项目奖励办法》、《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学生评先、评优暂行办法》、《湖南外贸职业学院学生推优入党考评办法》等一系列与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相适应的考核激励制度;2019年以《章程》建设督导为契机,重新系统梳理了学校管理制度,根据专家组意见,结合学校实际,启动了《湖南外贸职业学院章程》修订工作;聘请校外职教名师,专项督察教学实施。这些制度和机制,有力的促进了学校自我诊改的顺利推进。
(3)各主体自我诊改逐渐趋向常态化。启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工作以来,诊改工作相关议题上院长办公会或党委会9次,共召开所有院领导和中层干部的诊改工作专题推进会4次,先后组织全体教职工参加的诊改工作培训会议2次,下发诊改知识手册,提升广大师生对诊改的认知程度。8个二级教学院(部)、继续教育学院、援外培训学院,17个党群和行政职能部门,31个专业,524门课程,272名教职员工,10262名学生参与诊改工作,激发了内生动力,形成强大合力,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进一步增加了师生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2.存在的问题
(1)诊改激励制度的体系化还需进一步加强;
(2)师生对诊改的理解与认识还需更深入的加强培训。
1.进一步加强诊改激励制度的研究与制定。
2.进一步加强全员质量和标准文化的培训,提高师生员工的质量文化和标准意识,营造人人是质量的创造者和监督人的质量文化氛围。
数据采集与应用
1.学校是否有数据采集和分析应用的顶层设计,并纳入学校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基本实现数据采集的可追溯和数据共享。
2.诊断结论是否基于数据和事实获得,是否能够展现分析结果。
1.目标达成情况:达成
2.完成主要内容
(1)完成顶层设计。制定“十三五”信息化建设规划,从方便快捷的智慧校园环境、全过程渗透的数字化教学模式、提升治理水平的信息化平台建设三个维度来设计,以大数据分析与决策平台建设为重点,构建了教学过程全渗透、素质教育全覆盖、服务师生更精准、学习生活更便捷的智慧校园总框架。
(2)加强硬件建设。
我校已建成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有线与无线相结合的校园网。校园网信息点8000多个,基本实现了校园无线全覆盖。校园网出口带宽3.2G,基本能满足全校师生工作、学习、生活的需要。我校校园网中心机房100多平方米,配备了ups、精密空调、消防、动力环境监控系统等必要的设施。中心机房存储裸容量近70T,共有新旧服务器20多台,配备了防火墙、IPS设备、行为审计设备等以保障校园网网络安全;配备了存储双活网关、存储备份一体柜等设备以保障数据安全;重要设备冗余配置,采用双机热备、虚拟化等技术以保障业务的连续性。
(3)加强业务系统建设。
我校已建设了数据中心平台、统一门户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三大基础平台,建设了协同办公、绩效平台、人事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数字迎新系统、电子离校系统、就业系统、教务系统、收费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移动校园等十多个业务系统。与联通合作建设了一卡通系统,实现了一卡就餐、借阅、消费、开门等;基本实现了各应用系统的数据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4)数据的分析与应用。
依托智慧校园的相关业务系统,收集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与行为以及管理服务数据,并进行实时分析,为办学水平持续提高、教学质量持续改进以及师生评优评先、奖贷助勤等提供数据支撑,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我校建设的绩效平台中有同行评教模块,收集了同行评教的数据,可对教师授课的质量、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存在的问题
(1)硬件基础条件待有进一步加强,如网络安全建设有待加强,部分过老的设备有待更换,无线覆盖有待加强
(2)一卡通平台有待升级以支持聚合支付,个别业务系统的数据有待进一步完善
(3)大数据分析平台有待建设
1.对现有网络设备进行更新改造,调整和优化网络结构,加强网络安全建设,加强校园网无线覆盖。
2.升级一卡通平台,各业务系统及时更新数据。
3.建设数据仓库,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为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数据支撑。
《湖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自我诊断报告》相关文档:
湖南省商品房购销合同09-12
中共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党组关于印发在厅直系统深入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09-13
湖南劳务合同(湖南省劳动合同书下载)10-02
湖南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标准范本10-02
湖南省劳动合同范本3篇10-02
2014湖南省建设工程施工合同(HNJS-2014)10-02
湖南省劳动合同范本3篇模板10-02
湖南省劳动合同范本【标准版】10-02
湖南省十四届运动会誓师大会发言稿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