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的新闻专业主义

时间:23-06-30 网友

《大公报》的新闻专业主义
作者:蒋瑞森
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3期

        【摘 要】《大公报》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报纸,在中国新闻史上占据重要地位,也是目前中国唯一一份历经百年仍在出版的中文报纸。从它诞生到发展,一直所秉持的新闻专业主义精神为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也为我们现今新闻事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历史。

        【关键词】《大公报》 报刊独立 新闻专业主义

        《大公报》于1902年由英敛之在天津创办。《大公报》报名取自于“忘己之为大,无私之为公”,秉持“开风气,牖民智”的宗旨,它以敢于说真话,报实情而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并由此开创了中国民营报刊自由主义的先河。1926年,在《大公报》由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等中国著名报人接手后,张季鸾率先在创刊号上发表《本社同仁之志趣》一文,并随之提出“不党、不私、不卖、不盲”新的办报方针。力图通过客观公正的报道和民众公益立场的言论服务于社会。“四不”方针较之英敛之的“忘己”和“无私”,不仅对大公解释更具体,而且更加明显体现了对新闻专业主义的追求。

        新闻专业主义发端于西方,是资本主义经济自由竞争和自由民主政治环境的产物。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有其自身的演变之路。以美国为例,19世纪30年代,美国政党报刊解体进入大众化报刊时代,新闻业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19世纪末20世纪初,报纸大规模的经营一跃而成为庞大的产业组织,职业记者成为一个常态行业。20世纪40、50年代,客观报道、社会责任论的提出和成熟使新闻工作的独立性不断增强。后来,客观新闻学和社会责任理论的提出,新闻学教育的兴办和新闻专业评议会的建立,都推动了新闻专业主义向前发展。所谓新闻专业主义指的是媒体和新闻从业者所追求的一种职业理想和操作理念,包括真实、客观、公正的报道新闻,以服务公众为中心目标,独立于政府、公众、财团,加强自律,担负起独特的社会责任等一系列的行为规范和行业标准。《大公报》的办报理念和实际办报活动、特别是“四不”方针提出,体现了新闻专业主义的精神要素,这是《大公报》在近现代历史上产生巨大影响的重要原因。

《《大公报》的新闻专业主义》相关文档:

大公报的办报理念和办报特色06-30

新记《大公报》报业理念浅析06-30

《大公报》的新闻专业主义06-30

浅谈《大公报》的百年发展历程06-30

“文人论政”主导下的张季鸾主编《大公报》特点分析06-30

《大公报》的历史评价问题06-30

《大公报》百年沉浮06-30

《大公报》的历史演变及其知识分子论政观共11页word资料07-01

回顾《大公报》和张季鸾的文人论政07-01

新记《大公报》:闪烁新闻专业主义光芒的中国近代报刊先行者07-0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