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宜新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3-09-30 网友

杨宜新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是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今年经济工作,部署明年经济发展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凝聚力量,奋发进取,扎实苦干,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刚才,刘士合书记传达了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下午还要对明年工作做出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根据会议安排,我就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明年工作要求讲几点意见。

一、关于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突出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把握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迎难而上,拼搏进取,年初确定的主要指标圆满完成,各项工作都取得新的进展。

一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主要指标持续回升。全年生产总值预计完成625亿元,增长11%。工业经济克服原材料涨价、市场竞争加剧等不利影响,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25亿元、增长13.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10亿元、增长26%,实现利税54亿元、利润32亿元,分别增长12%和16%。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粮食总产达到27万吨。对外贸易回升较快,实现进出口总值35亿美元、增长32.1%,其中出口11.5亿美元、增长11.3%。财税收入稳定增长,实现税收总收入78.3亿元、增长18.9%,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9.2亿元、增长11%。

二是转方式调结构步伐加快,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积极提升优化钢铁产业,莱钢产品升级、泰钢炼铁技术改造、九羊双高线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钢铁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优特钢等高端产品比例达到30%以上。全年钢产量预计达到1580万吨,增长6%。大力发展钢铁精深加工,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钢铁深加工能力达到400万吨。着力壮大能源、机械、食品、纺织等非钢产业,汇源工业园、五矿重机、莱芜电厂机组扩建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非钢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大力培植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1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14.5%,比年初提高2.2个百分点。围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与国内外科研院所加强科技合作,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成功举办第三届国际航空体育节和山东省第十三届广告节,雪野旅游区被列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突出抓好服务业重点载体建设,全市服务业实现税收22.6亿元、增长22%,占全部税收的比重提高到29.1%。大力培植特色高效农业,农高区发展规划修编正式启动,山东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落户我市,全市农产品出口达到5.8亿美元、居全省第8位。毫不放松地抓好节能减排,全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预计同比下降3.7%,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分别减少1.8%和1.6%,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别减少4%和0.56%。

三是经济运行保障更加有力,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全市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366亿元、增长20%,其中5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30亿元。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完成招商引资13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超过1亿美元。城乡市场繁荣活跃,“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推进,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200亿元、增长16%。大力开展全民创业,全市新增个体工商户6000户、私营企业1600家,新增从业人员3万人。民营经济实现税收19.8亿元、增长29%,占全部税收的比重达到25.3%。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到625亿元和500亿元,分别增长6.7%和7.6%。积极开展为企业排忧解难服务活动,为23家重点企业解决实际问题251个,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四是统筹城乡发展不断深化,城乡面貌进一步改观。“两股两建”稳步实施,56个村、5.1万亩土地实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43个村完成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造,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606家,流转土地25.8万亩。“两新”工程扎实推进,完成城中村拆迁428万平方米;启动新社区建设项目76个,新建住房3.45万户。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向镇村延伸,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天然气管网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全市78个村通自来水任务全部完成,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文化中心二期工程顺利推进,“两街一桥”(汶阳大街、汶源大街、花园路孝义河桥)改造提前竣工,城乡公交场站设施更加完善,牟汶河拦河闸二期、通天河治理、“五小水利”等农田水利工程扎实开展。山西中南部铁路莱芜客货运站建设进展顺利。村庄综合整治取得较好成效,城市绿化亮化步伐加快,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9%。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城市测评和国家园林城市复查。

五是民生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扎实推进。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政策,多渠道推动就业再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6%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贫困家庭保持“动态消零”。进一步扩大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等财政补助标准。实施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率先在全省实现养老保险城乡全覆盖。加大住房保障力度,为1560户住房困难群众发放租购房补贴2176万元,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884套。提高新农合报销水平,全市参合农民增加到87.4万人,参合率达到99.7%。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34家政府办基层卫生机构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制定实施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加快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开工面积占全年任务的108%。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大食品药品监管力度,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活动取得较好成效。“六五”普法全面启动。今年为民办的十件实事全部完成。

回顾一年的工作,深感成绩来之不易。面对异常复杂困难的形势,广大干部群众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不畏艰难,开拓奋进,真抓实干,付出了辛勤努力,做出了无私奉献,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委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的有力支持,得益于全市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经济运行仍然没有完全走出低迷状态,一些主要指标特别是效益指标增幅偏低,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面临很大压力。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尽管近几年我市经济保持了一定增幅,但与其他市相比,我市经济规模和总体实力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前三季度,我市生产总值仅为青岛的10.4%、济南的14.9%,与日照相比,也只有日照的一半左右;1-11月份,我市财政收入仅为青岛的7.5%、济南的12.6%,只占日照的61%。即使与一些县区相比,我们也不占优势。去年,龙口等14个县市的生产总值超过我市,邹平等8个县市的地方财政收入超过我市,诸城、章丘等多个县市经济规模与我市的差距越来越小。二是结构调整任务很重。从目前情况看,钢铁产业的主导地位短期内难以改变,非钢产业相对弱小,服务业发展水平不高,特别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规模偏小,贡献偏低。前三季度,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为14.5%,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有明显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偏少,有些项目开工率、投产率、贡献率也不高。三是企业发展遇到较多困难。今年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进一步压缩,生产效益明显下滑。特别是钢铁产业微利经营,销售收入利润率仅为0.43%,远低于全省工业企业平均利润水平。同时,企业融资成本大幅提高,1-11月份,全市贷款余额仅增长5.5%,比去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受企业经营困难、税收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全市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乏力,质量下降。1-11月份,全市财政收入增幅分别比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低13.7个和14.5个百分点,非税收入占比达到28.6%。税源建设相对薄弱,财税稳定增长的基础不够牢固。同时,民生保障、城市建设等支出较快增长,收支矛盾十分突出。这些问题反映出我市在产业结构、发展质量等方面存在一些差距,也与当前国际国内的复杂环境密切相关。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关于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也是大力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发展的攻坚之年。做好明年各项工作,对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观明年的经济发展环境,可以说形势更为复杂,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为严峻。从宏观经济形势看,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各类风险明显增多。国内经济回升的基础不够牢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经济下行风险进一步加大。从区域竞争形势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经济调整和国际金融危机的洗礼,当前各地经济发展态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青岛、烟台为龙头的东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快速恢复,高科技产业、先进制造业迅速发展,综合实力日益增强。青岛市近两年的财政收入增幅都保持在20%以上,税收收入增幅在25%以上。以菏泽、聊城为代表的西部地区,过去工业基础相对薄弱,通过实施鲁西南突破战略,最近几年工业建设取得很大突破,各项指标实现大幅增长。像菏泽市去年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税收收入增幅分别达到14.3%、39.8%、39.9%,今年1-11月份达到14.1%、30.3%、39.3%。目前看,各地对项目、资源、科技、人才的争夺日趋激烈,竞相发展、争先恐后的态势更加凸显。在这种形势下,慢走一步,差之千里,耽误一时,落后多年。我们加快发展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要求也更加紧迫。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加快发展仍然具有突出的有利条件和重大机遇。尽管我市区域和经济总量相对较小,但经济发展的基础很好,潜力很大。我市钢铁产业基础雄厚,能源工业实力较强,特色农业优势明显。近几年食品饮料、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蓬勃发展,旅游、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增长迅速,全市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劲头很足,各项工作基础都很扎实。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城市不在区域的大小,关键在经济规模和产业发展水平。经济规模大,产业兴旺发达,“小市”完全可以建成“大城”。当前,我市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从长远看都是暂时的,是改革发展和工作推进中的正常反映。应当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产业转移更加迅速,特别是一些跨国公司和大型央企强企,都在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这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只要我们充分认清形势,把握机遇,奋力拼搏,毫不放松,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市经济社会大发展。

根据中央和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年全市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主题主线要求,突出“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大力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坚持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城市建设,重点做好壮大经济规模、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市功能、深化改革开放、保障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各项工作,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和市第十三次党代会胜利召开。

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初步确定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1%,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外贸进出口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节能减排完成省政府下达指标。

确定上述目标,是市委市政府综合考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经过科学研究、审慎决策确定的。要实现上述目标、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关键要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央提出的“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与“进”是辩证统一的,“稳”是前提、基础和条件,“进”是目的、动力和方向。对我市来讲,所谓“稳”,关键是继续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势头,确保增长速度不能下滑。所谓“进”,关键是抓住和用好今后几年的战略机遇期,开拓进取,奋发图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我们既要求“稳”,更要求“进”,既要保持,更要发展。实践证明,离开了“进”,单独求“稳”,是稳不住的。对莱芜来说,无论过去的成绩多么值得自豪,无论我们的基础多么厚实,千万不能沾沾自喜,自满自足。过去的成绩既不代表现在,更不代表将来。要勇于正视当前的困难,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拼搏向上的激情,认真分析研究战胜困难的对策和措施,坚定信心,凝聚智慧,敢于并善于迎接挑战。要眼界开阔,志存高远,放眼全省、全国的大局,看清差距,进一步强化“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上下同心,奋起直追,努力在壮大工业经济、加快结构调整、优化城市建设、推进大项目和招商引资、加强民生保障、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三、关于加快壮大产业规模

城市的发展要靠产业来支撑。莱芜要实现科学发展,关键要做大产业规模,把经济做大做强。要继续坚持“工业立市”战略,按照“主导产业均衡化、产业发展集群化、项目聚集园区化”的要求,做活存量,做大增量,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加快构建“产业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综合实力强、发展潜力足”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要大力推动工业经济振兴。工业是莱芜经济的命脉。提升莱芜综合实力,关键要加快发展工业经济,推动工业经济振兴。要进一步做强做优钢铁产业。钢铁产业是我市工业经济的优势所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下一步,要抓住我省启动钢铁产业结构调整试点工作的机遇,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技术改造,优化产品结构,打造技术先进、利润稳定、能够在国内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高端产品。要认真研究扶持政策,推进莱钢产品升级改造、泰钢不锈钢深加工、九羊硅钢片等重点项目,积极开发特种钢、异型钢等高精尖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要着力拉长钢铁产业链条。我市钢铁产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与上下游产业不发达、产业链条不完整有密切关系。目前我市钢铁产能接近2000万吨,产品有普碳钢、优特钢等多种系列,发展钢铁深加工具有极大潜力。下一步,要引导钢铁企业积极向下游产业延伸,拉长产业链,拓宽产业面,做大后续产业,真正形成钢铁产业集群。要大力推进钢铁深加工产业园建设,谋划建设不锈钢加工、机械制造、汽车零部件、粉末冶金等产业园区,提高产品附加值。年内钢铁深加工能力力争达到500万吨。要努力做强非钢产业。发展非钢产业,对于扩大经济规模、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我市能源、纺织、化工、食品等产业基础较好,市场竞争优势明显。要加快推进汇源工业园二期工程、五矿重机、莱芜电厂机组扩建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非钢产业迅速发展。要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围绕培植新材料、电子信息、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重点支持莱钢粉末冶金、爱地高分子、固德化工等骨干企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金鼎挠性覆铜板、义和电子PI膜等电子信息项目,力争新兴产业产值增长30%以上。要继续深化国内外科技合作,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要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强化节能降耗管理,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狠抓污染防治,确保不折不扣地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要繁荣发展服务业。服务业是改善民生、扩大消费和优化结构的重要突破口。要围绕“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水平”,积极推进重点园区、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三大载体”建设,加快重点行业发展,确保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要加快雪野旅游区开发步伐。以建设全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域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高承载能力,加快项目引进,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将雪野旅游区打造成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要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立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重点抓好齐鲁钢铁物流园、莱城工业区商贸物流园等项目建设,建立区域性仓储中心和集散中心。2012年全市重点调度的服务业园区入园企业力争达到240家,重点服务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增长20%以上。要加快改造提升生活性服务业。以规范服务标准和提高服务质量为目标,提高生活服务业现代化水平。当前,要重点抓好豪德现代商贸物流城、汽车贸易市场等项目建设,提升服务业发展规模。要积极培育科技信息、家政养老、社区服务,拓展服务业发展领域。加强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年内新建大中型农村日用品超市3-5个、新发展村级农家店160家。

三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启动省级农业示范区,重点抓好万兴有机生姜、杨庄有机大蒜等8个核心示范点建设。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继续实施“出口农产品绿卡行动计划”,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制订国家标准。鼓励开展原产地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出口自主品牌和名牌农产品认证,完成新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建设“三品”基地2万亩。要大力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引导企业加快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争取新增3家省级龙头企业。要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综合治理,重点实施大汶河、辛庄河等8项治理工程。大力开展灌区节水改造,继续抓好病险塘坝除险加固,积极做好金水河水库前期工作。

四要加快园区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加强对园区发展的指导与管理,高新区、莱城工业区、钢城经济开发区、农高区都要坚持合理定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明确主导产业和发展目标。要围绕钢铁精深加工、汽车零部件、新型材料等优势产业,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整合相关资源,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产业集聚的专业园区。要按照具有城市功能要求的新城区来规划建设园区,统筹安排商务、居住、公共服务、行政办公等功能设置,不断优化园区投资环境。要以园区为依托,强化产业引导,大力引进配套项目,促进高端要素向园区整合集聚,打造主导产业,尽快形成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有话语权的几个特色产业集群。要结合园区建设,大力发展镇域经济,按照“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集群化”的思路,认真研究支持乡镇经济发展的各项措施,完善财政奖励政策,积极引导各镇(街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提升镇域经济竞争力。

五要增强经济发展支撑保障能力。要把培植壮大财源作为重中之重,引导优势资源向创税产业集聚,巩固强化骨干财源,大力培育新兴后续财源,夯实财政增收的基础。要切实加强收入征管,坚持以查促收,堵塞征管漏洞,保证应收尽收。要强化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引导各金融机构积极扩大信贷规模,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确保年度贷款增幅不低于14%,中小企业贷款增幅不低于15%。要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推动表外融资业务发展,加大银行间债务融资力度,支持企业上市和再融资,努力解决企业资金困难。要注重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制定落实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和引进更多的急需人才,充分借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智力优势,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保障。

四、关于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

城市既是群众生活居住的地方,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建设一个基础设施完备、功能健全、服务优良的城市,对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地方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要完善城市发展规划。规划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加强城市建设首先要加强规划管理。要适应形势发展的新要求,按照适度超前、突出特色、合理布局的原则,高起点编制各类专业规划和详细规划,提升城市层次和品位。要加强研究论证,从战略高度进一步明确莱芜的城市定位、发展方向、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要体现地域特色,打造特色街、精品路,加强城市主题街区、社区建设,努力形成各具特色、文化和商业氛围浓厚的重点街区。要坚持统筹兼顾,切实做到规划与自然禀赋、人文历史、产业特色相结合,经济与社会、生产与生活、近期与远景相协调。要建立健全规划工作机制,规范规划程序,强化政策宣传,严格规划执行,确保规划编制科学、决策民主、执行有力、监督有效、落实到位。

二要扎实推进城建重点工程。城建重点工程体现城市品位,关系城市形象,是搞好城市建设的关键。要加快文化中心二期工程图书馆、科技馆和工人文化宫续建工作,进一步完善城市文化服务设施。要高标准改造文化路、汶河大道、花园路等城市主次干道,同步抓好供热、供气、污水、强弱电下地等附属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改善城市整体形象。推动山西中南部铁路莱芜段建设。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城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生态建设等领域,提升城市功能,做大城市规模。要强化精品意识,严格建设管理,加强监督,确保质量,真正把每项工程都做出特色、做成精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三要加强镇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快以中心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步伐,逐步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以建制镇为基础的城镇发展格局。要大力推进镇村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年内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00公里。要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100个村自来水建设任务。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进一步完善农村交通设施,提升城乡公交一体化水平。

四要切实改进城市管理。要努力探索城市管理的特点和规律,改进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手段,不断提高城市管理的成效。要进一步完善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系统,推动城镇管理执法向社区延伸。要扎实开展和谐城乡建设行动,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整治各种“脏、乱、差”现象,力争市容市貌有明显改观。要强化公共设施管理,搞好城市管线、环卫、公交等设施的日常管护,做好城乡园林绿化、道路养护、环卫保洁工作,加强交通秩序维护,创造整洁有序的城市环境。

五、关于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

围绕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这个目标,市委市政府将2012年确定为“大项目建设推进年”和“招商引资攻坚年”,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项目,大项目带动大发展。这是关系我市长远发展的一项重大决策。各级各部门要深刻领会、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坚持以大项目为统领,通过建设一批经济领域、城建领域、社会领域的大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一要切实抓好大项目建设。项目是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大项目对一个地方的发展尤为重要。只要有实实在在的大项目,就能迅速有效的增强综合实力、带动结构调整、优化城市建设、促进财政增收。下一步,各级各部门要将工作重点放在过亿元特别是过十亿元、上百亿元的大项目上,集中力量,强化措施,尽快实现大项目建设的全面突破。经市委市政府研究,莱城区、钢城区、高新区过10亿元的大项目必须保证3个,雪野旅游区、莱城工业区、钢城开发区、农高区过10亿元的大项目必须保证2个,各镇(街道)过10亿元的项目必须保证2个。全市上下都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自我加压,全力以赴,积极投身到大项目建设当中。要加快项目建设步伐,对莱钢产品升级改造、莱芜电厂机组扩建、五矿重机、汇源工业园等重点项目,要帮助企业尽快立项、尽快落地开工、尽快建成投产、尽快产生效益。要高度重视城市大项目建设,着眼城市长远发展规划,尽快确定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区分缓急,有序推进,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要加强调度,跟踪推进,对项目建设中遇到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认真解决,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要加大对上争取力度,密切关注国家、省资金投向,加强与上级对口部门的联系沟通,力争我市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投资盘子,获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要深入推进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是一个地方集聚生产要素、加快资本积累、迅速增强实力的有效途径。这几年,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狠抓招商引资不放松,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在,我们既有开展招商引资的丰富资源,也有熟悉招商引资工作的大批人才,这为我们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关于明年的招商任务,市委市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方案,初步确定全市完成招商引资165亿元,利用外资1.15亿美元。要围绕这个目标,进一步明确招商重点,突出工业项目、创税项目,深入研究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动向,紧盯世界500强、中央企业和民营强企,瞄准高新技术、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大项目。要改进招商方式,更加注重走企地联合招商的路子,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围绕企业产前、产中、产后三个环节,开展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招商活动。市区镇要抓紧研究组建若干个专业招商小组,开展蹲点招商,广泛搜集信息,及时掌握动态,看准项目,迅速出击。各级要积极组织开展招商活动,紧盯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和香港、台湾、日本、韩国等国家地区,通过组织招商引资推介会、洽谈会等形式,加强宣传推介,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

三要进一步强化调度督查。为切实抓好大项目建设,市委市政府决定,明年对大项目建设实行旬督查、月调度、季观摩,加强督促,强力推进。观摩要突出看新项目、新进展、新增长点,要比速度、比水平、比成效,现场点评,排出名次,予以公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调度督查机制,对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进展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定期督查,及时通报,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建立领导包项目责任制,一个领导联系2-3个重点项目,对项目建设全程负责,切实帮助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项目,继续实行一事一议、一厂一策,充分调动外商投资的积极性。要严格大项目考核奖惩,树立正确导向,推动工作落实。

六、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要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一要扎实推进改革创新。要稳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进一步完善“两股两建”制度,年内完成20个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改造、12个村的集体资产股份化改造,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0个。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实施土地承包经营权质押贷款、集体林权抵押贷款等融资办法,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增强农村经济活力。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公立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建立更加充满活力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整合重组。要大力弘扬创新创优之风,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创发展新优势。

二要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水平。严格落实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进一步放宽行业准入,拓展民营经济发展空间。要继续精简审批和收费项目,为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创造公平宽松的良好环境。要大力实施民营企业“四项计划”(特色产业提升、科技创新、中小企业成长、小企业培育四项计划),尽快培育一批优势企业和当家产业。要深入推进全民创业,进一步搭建创业平台,降低创业门槛,研究更具创新性、突破性的政策措施,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确保年内新增私营企业1700家、个体工商户6500家,民营经济实现税收增长20%以上。

三要大力发展外经外贸。要积极培植出口骨干企业,壮大出口企业队伍,确保全年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突破300家,进出口额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到30家。要进一步优化出口产品结构,稳定扩大钢铁、纺织、农产品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着力提高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重点培育发展特色农产品、钢铁深加工、床上用品等三大出口基地,提高出口产品市场竞争力。要进一步完善对外劳务合作平台,推动全年外派劳务人数较快增长。

七、关于民生工作和社会建设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先,加大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力度,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一要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化创业培训服务,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确保明年新增城镇就业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万人。要加快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要继续巩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完善城镇基本医疗、工伤、失业保险市级统筹机制,加快推进各类保险扩面提标,尽快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全覆盖。要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供养标准,提高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要加快社会福利服务中心建设,做好孤儿和残疾人福利救助工作。要高度重视保障性住房建设,抓好1646套结转项目和3566套企业保障房建设,完成1560户城乡低保家庭住房改造任务。

二要抓好文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要认真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要加强文化产业载体建设,筹办莱芜市首届文化博览会,打造莱芜文化新亮点。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建设任务,加快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突出抓好校车安全管理,加强学校食品安全管理,确保校园安全稳定。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在全市938家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拓展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切实减轻群众医疗负担。要深入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抓好体育设施建设,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要加快发展慈善事业,积极发展老龄服务,继续推进扶贫开发,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

三要加强创新社会管理。要切实抓好安全生产,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管控治理,严防各类重特大事故发生。要深入推进“平安莱芜”建设,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努力创建“全省最安全城市”。要扎实做好信访工作,健全矛盾纠纷调处机制,高度重视和防范各种群体性事件。要进一步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保障群众饮食用药安全。要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增强各级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八、狠抓工作落实,提高工作成效

当前,我市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促进转型发展的攻坚时期,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明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全市开展“转作风、提效率、优环境、保增长、促发展”活动,各级各部门要以这次活动为抓手,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一要切实增强工作执行力。一项决策部署能否落到实处,能否见到实效,关键取决于各级各部门的执行力。各级公务人员都要自觉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工作置于全市工作大局之中,强化中心意识、大局意识、执行意识,坚定不移地执行好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做到一个目标一条心,一个声音一股劲,一鼓作气抓到底,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要把是否落实到位作为衡量执行力的关键,把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级级落实,明确到人,细化到岗,真正做到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处处无死角,合力推动各项工作开展。

二要努力提高工作效能。要把强化效率意识作为各级政府“转作风”的重要内容,提高机关办事效率,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快捷高效的服务。要制定完善各项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优化办事程序,确保每项工作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忙而不乱、紧张有序。特别对上级的重要批示、重大社情民意、各种突发性社会矛盾,要快速反应、快速处理、快速落实。对企业和基层群众的办事项目,只要不违法、不违规、手续齐全,就要一路绿灯,快办快结,树立勤政为民的良好形象。

三要健全完善体制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工作落实机制,对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建立健全传达实施、调度督查、总结反馈等工作机制,确保政令畅通无阻,工作落实到位。要引入良性竞争机制,研究评价办法,建立考核体系,形成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要完善奖惩问责制度,通过严格考核奖惩,真正起到奖勤罚懒的作用,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要健全行政问责制度,集中整治不作为、乱作为现象,特别是对落实工作不力、兑现服务承诺不到位的,要坚决追究责任,严肃进行处理,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最后,我就做好当前工作再强调一下。现在已近年终,各项工作头绪很多,任务繁重。各级要陆续召开党代会和人大、政协“两会”,做好当前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统筹兼顾,强化措施,切实抓好当前各项工作,确保实现明年工作良好开局。一要努力实现明年首月、首季“开门好”。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立足早动手、争主动,从年初开始就切实抓好工农业生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财政税收、外经外贸等各项工作,力争实现首月、首季“开门好”,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开好头、起好步。二要切实安排好群众生活。要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救助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及时发放各类补贴,妥善安排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要积极组织开展健康向上、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要保障节日市场供应。要根据节日期间的消费需求,指导企业加强产销衔接,努力增加市场供应量,保障节日期间粮食、肉类、食用油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应。要强化市场监管,稳定物价水平,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哄抬物价等违法行为,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四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突出抓好矿山、道路交通、烟花爆竹、人员聚集场所等安全生产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安全事故。要加强节日期间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五要坚持廉洁文明过节。要加强廉政建设,节日期间,一律不得用公款搞相互走访、相互宴请和拜年活动,一律不得用公款大吃大喝。严禁利用过节巧立名目,突击花钱。要严格控制年终各种检查评比和达标表彰活动,减少简化茶话会和联欢会,树立廉洁过节、文明过节的新风尚。

同志们,明年是我市发展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做好明年的经济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狠抓落实,为建设富强文明和谐新莱芜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杨宜新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文档:

在全镇森林防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09-12

煤矿业矿长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5

总经理在集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会议上的发言讲话09-16

市委书记在全市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6

信访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市)09-16

在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3篇)09-18

书记在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9-18

刘一平在州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8

书记在某煤矿下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8

在全镇城乡文明手拉手结对共建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多篇)09-18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