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长徐进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副书记、市长 徐 进
一、肯定成绩,坚定加快旅游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2011年,全市旅游发展牢牢把握“奋进工作年”的主题和“提速增效,跳起摸高,奋进工作,圆满开局”的工作基调,努力在创业中发展、在创新中提升,旅游业继续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一是旅游收入再创新高。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30.6亿元,增长21.09%,继续保持全省第三位;接待游客总量1706.26万人次,增长16.53%,旅游总收入和接待游客总量均创历史新高。二是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加快把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新开工了金沙江大峡谷旅游带、白鹤现代农业生态园等一批旅游项目,新评定省级星级农家乐24家,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四川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加快休闲度假、民俗体验等产品的开发,积极发展了城市公园、文化广场、商务会展、体育娱乐、特色商业街区等城市休闲和乡村旅游产品。三是宣传营销成效显著。积极参加了“中国(西安)国内旅游交易会”、“中国(桂林)国际旅游博览会”等具有重大国际国内影响的旅游博览,组织开展“2011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宜宾分会场等活动,协助做好四川红色旅游宣传月等活动,组织相关旅游企业赴重庆、西安、昆明等重点客源市场开展专题营销,集中推介我市旅游资源,切实打造了“一城三海”旅游品牌。四是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四川省旅游标准化试点市”工作顺利通过验收,旅游管理水平和旅游行业的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全市旅游系统没有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旅游投诉办结率为100%。五是发展合力明显增强。科学编制完成了《宜宾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强化了旅游部门牵头、各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各区县、各旅游企业积极参与的旅游业发展工作机制。全市共建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共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共促旅游产业发展的局面逐步形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凝聚了全市各级旅游部门、旅游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的心血和汗水。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旅游战线工作者和关心支持旅游业发展的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市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一是产业要素发展不足。吃、住、行、游、购、娱都没有形成特色和亮点,粗放型发展方式还未得到根本转变。旅游商品开发相对滞后,展现地域特色文化的纪念品和地方特色商品不多,特别是形成一定规模、品牌很响的旅游商品太少,在旅游收入中占的比重不高。二是品牌形象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城市形象还有待改观,没有一家五星级酒店,缺乏一定档次的特色商业街区;蜀南竹海、兴文石海等重要景区景点硬件建设还不足,可进入性需要增强。三是市场主体发育不成熟。旅游企业还没有形成大的旅游产业集团,旅行社“散、小、弱、低”现象比较突出,竞争实力不强。四是体制机制还不健全。旅游管理“条块分割”,没有形成合力,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还需要进一步理顺,旅游服务水平、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我市旅游发展正面临新一轮竞争压力,不少兄弟市州明确提出把旅游业作为保增长的重要引擎、作为调结构的重要支撑、作为改善民生的突出亮点,出台了支持旅游业发展含金量高的政策,在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形势下,我市旅游业面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和挑战,进一步加强研究,变被动为主动,把问题切实解决好,把挑战积极应对好,努力推动全市旅游业形成良好的发展态势。
当前,随着国民收入提高,居民对精神生活的不断追求,旅游需求正在成为大众化的普遍需求和生活方式,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更加凸现。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3元,1个旅游从业人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间接就业5.7人。2012年是我市深入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美好新宜宾的重要一年,旅游业发展也进入了一个难得的战略提升期和黄金发展期。机遇是流动的资源,你抓住了就是机遇,你没抓住就成为了挑战。我们要充分认识和利用好机遇,着力推进全市旅游业发展全面提升、加快突破。综合起来,我市旅游业发展主要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的机遇。一是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的综合机遇。随着国家深入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四川加快川南经济区发展,明确大力发展旅游等特色产业,继续把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这些都为我们抓好旅游工作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和广阔的空间。二是扩大内需政策的市场机遇。我国经济正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呈现增长较快、价格趋稳、效益较好、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确定了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点”,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加以培育,这些都为促进我市旅游消费提供了更大的客源市场和消费能力。三是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现实机遇。我市位于成渝经济区中心区域和沿长江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地处成、渝、贵、昆四市“X”交通轴线上的交叉点。通过近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我市正逐步发展成为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港口”配套衔接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宜泸渝高速公路今年将通车,宜攀、宜叙、宜昭高速公路将开工;宜宾新机场今年将开工建设,在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昆明等城市的基础上,航班将进一步开通到更多的大城市并有可能直飞东盟等国家。交通的极大优化为我们加强区域合作,创新旅游线路,推介旅游产品,实现旅游大发展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四是深化开放合作的发展机遇。随着我市与周边省市、泛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发展,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的不断扩大,将进一步提升宜宾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具有开放性产业属性的旅游业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五是建设文化强市的特殊机遇。市委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市的决定》,我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白酒之都,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为与文化共生共融的旅游业,文化繁荣必将进一步丰富旅游的内涵和吸引力,提升旅游业品质,为旅游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源泉。面对发展的新形势、新变化和新机遇,我们必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旅游经济强市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坚定加快旅游发展的信心和决心,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强力推进旅游业发展的各项工作。
二、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旅游经济强市建设
今年,全市旅游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主题、贯穿主线,牢牢把握“转型工作年”的主题和“两化互动,高位求进,转型工作,民生优先”的基调,力争在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上取得新家突破,在深化旅游业体制机制改革上取得新突破,在充分发挥旅游业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用上取得新突破,全市旅游总收入要达到165亿元,增长20%以上。围绕目标任务,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切实转变观念,加快推动旅游转型升级。宜宾旅游资源禀赋独具特色,民族风情浓郁,历史文化厚重,具有独特的旅游基础优势,但旅游开发还不够,旅游产业的层次不高,离现代旅游业发展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为此,我们一定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不能就“旅游”抓“旅游”,要用抓工业、抓综合性产业的思路来抓旅游,不断创新思路和办法,加快推动旅游转型升级。一是要高水平规划旅游发展。规划首先要定好位、高起点,要大胆“走出去”,邀请国内外知名、高端的规划团队进行规划设计。要利用自然山水资源优势,珍惜大自然的禀赋,建设好永久性景区景点,力求在旅游开发、项目建设不留败笔,少留遗憾。要整合各种旅游资源,统一规划,整体打造,让分散的旅游“点”串成一条美丽的“珍珠项链”,让宜宾旅游这张名片享誉中外、蜚声全球,让宜宾真正成为国内外知名的旅游胜地。二是要大手笔打造旅游品牌。旅游品牌是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宜宾旅游要大发展、快发展,必须按照国际标准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必须打造融入全省、推向全国、走向海内外的旅游精品,必须形成全省、全国旅游线路集中推介的旅游产业集群。要集中精力将长江第一城、五粮液酒海、蜀南竹海、兴文石海为核心的“一城三海”等宜宾旅游品牌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景区。要借助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加快打造“高峡出平湖”的新兴特色旅游带。要发展一批特色城乡旅游,开发一批现代城市特色休闲产品,打造一批文化浓郁的特色旅游村镇,整体提升全市旅游产品水平。三是要大力度推进旅游业态多元发展。围绕旅游市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在发展传统观光旅游的同时,发展新型旅游业态。着力打造一批生态养生、温泉疗养、山地度假、漂流体验、康体娱乐、会展商务等新型旅游业态和产品,努力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项目群和产品体系。
(二)壮大市场主体,做大做强旅游企业。旅游企业规模和实力是一个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尺。要像抓工业企业一样抓旅游企业的发展,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支撑的旅游市场格局。一是要大力培育旅游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壮大本土旅游企业,大力引进实力雄厚的外来旅游企业,鼓励和支持非旅企业、非公企业参与旅游投资开发和经营服务,培育和形成一批经营效益好、发展潜力大、带动效应强的旅游龙头骨干企业。要帮助蜀南竹海旅游发展公司做大做强,年内实现旅游经营收入超亿元,成为全市首个“小巨人”旅游企业。二是要培育发展一批中小旅游企业和新兴业态企业。大力支持民营和中小旅游企业特色化、专业化发展,积极促进旅游媒体、旅游广告、旅游出版等企业发展,鼓励发展旅游与文化、农业、金融、电信、健康医疗等其他产业融合的各种新兴业态企业。三是要整合力量抱团发展、借力发展。引导组建综合性的旅游集团和旅行社集团、旅游饭店管理公司等专业化集团,让生产要素相对集中,企业经营集团化、规模化,提高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降低门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加大旅游开发力度,鼓励大企业大集团进入旅游业。要强力推进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引进中旅集团等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投资建设或设立分支机构,走出一条依托大企业大集团扩大客源、增加线路的便捷发展之路。
(三)提升营销水平,扩大宜宾旅游影响力。旅游形象的整体塑造和营销是提升品牌打造精品必要手段。要充分发挥宜宾旅游的独特优势,加强营销推介,积极扩大宜宾旅游对外影响力。一是要倾力打造宜宾旅游主题形象。要学习“好客山东”、“七彩云南”、“天下四川、熊猫故乡”、“美好江苏”等特色鲜明的旅游主题形象推介策划方式,把“长江第一城,酒都最宜宾”的主题形象做大叫响,重要景区要研究与全市主题形象相协调的旅游形象口号,构建宜宾整体形象的旅游品牌体系。二是要大力构建全方位的旅游促销网络。建立区域联手、部门联合、上下联动、规范有序的宣传促销机制。抢抓成渝经济区建设和川南经济区发展等重大机遇,加强与成都、重庆和乐山、自贡、泸州等周边城市的联合营销,共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实现资源共享、客源共享、市场共享和优势叠加。旅游景区要按照地域相邻、文化相同、条件相似的原则,加强横向联系,实施捆绑式、一体化宣传促销。要推出和打造一首宜宾市歌、一部具有宜宾特色的旅游宣传片、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宣传折页、一支旅游形象大使队伍、若干旅游节庆活动,大规模、多层次、全方位地宣传促销宜宾旅游。三是要面向主要客源市场集中促销。在扎实的市场调研基础上,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继续加大旅游市场调研,对客源市场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准确把握市场发展导向,有针对性的拓展旅游市场。要在宜泸渝高速公路开通前,在重庆等地针对性地开展旅游推介活动;今年还要重点加强对成都、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旅游推介。要认真落实与川航合作框架协议,推进与东航等公司的合作,做好旅游宣传,将宜宾的旅游产品通过飞机传往全国各地。要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引进更多影响大、品位高的区域性、全国性节会、演出、体育赛事,开拓国内外潜在旅游市场。
(四)推进融合发展,增强宜宾旅游竞争力。紧紧抓住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机遇,积极探索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全市文化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是要深入挖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在旅游景区打造、旅游城镇建设、旅游宣传营销、旅游配套设施、旅游接待服务、旅游商品开发等方面注入文化元素,丰富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要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专业公司和团队,利用传统和现代技术和理念,对重要历史文化遗迹和地方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意开发,将文化融入到旅游规划开发、旅游产品、旅游商品中,为旅游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鲜元素。要充分利用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注重原真形态展示的基础上,通过编排形成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市场效益的文化旅游节目,让深厚的文化资源与原生性的特色自然资源有机融合,放大旅游产品的效果。二是要突出打造一批文化旅游精品。要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品牌产品,推出一批民族风情浓郁、时代特色鲜明、具有现代文化风格和重大吸引力的旅游演艺产品,培育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精品和拳头产品。要加快李庄古镇抗战文化、夕佳山婚俗文化、龙华古镇的提质升级,抓住李庄古镇列入省十大文化旅游特色镇的规划建设的有利机遇打造全市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要建立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库,共同开发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间艺术等文化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三是要努力营造旅游目的地浓厚的文化氛围。要精心规划设计建设旅游商品一条街、餐饮一条街、特色小吃一条街、民俗表演一条街、娱乐一条街、文化一条街等文化功能区,为宜宾文化旅游增添亮点,加快形成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品牌形象和文化竞争力。要扶持一批以资本为纽带的文化旅游企业,支持其向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要规划建设一批旅游文化名街、名镇、名村,打造文化旅游特色产业聚集区。同时,要推进旅游业与工业、农业、体育、教育、医疗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形成“多业兴旅”浓厚氛围。
(五)推进标准化建设,整体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坚持以旅游管理服务标准化提升旅游业软实力,以旅游软实力提升竞争力。要全力推进旅游标准化示范试点工作,努力在旅游服务功能设施、旅游保障要素、旅游服务提供等方面执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与国际接轨,实现旅游技术标准与旅游服务标准的良性互动发展。一是要加快推进旅游行业品牌创建。尽快启动蜀南竹海、兴文石海“5A”景区创建工作,推进兴文僰王山、长宁梅硐竹石林、佛来山、高县红岩山、屏山龙华古镇、珙县龙茶花海等创A升A工作。要积极推行全新星级饭店国家标准,严格星级饭店准入,加强对星级饭店的动态管理,提升星级饭店服务质量。二是要加快完善旅游配套服务体系。要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领域一体化产业链,开展旅游景区、住宿、购物、餐饮、娱乐、交通等标准化建设,完善旅游服务功能,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建立综合配套服务体系。要提高宾馆、饭店服务设施的档次,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农家乐”接待体系。今年要加快选址,推进游客接待中心建设;要开通蜀南竹海旅游观光车,开通到各景区的旅游专线车,大力开辟精品自驾游线路。要重点抓好旅游商品的设计、开发,鼓励景区结合自身特色,创新推出独具特色的旅游商品。要从产品设计、业态创新、线路编排、市场营销、环境优化等方面做好留人文章、留钱文章和留恋文章,让山下火起来、夜晚亮起来、休闲热起来、购物多起来,让游客多样消费、重复消费、长期消费。
三、强化保障,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
旅游业涉及面广、关联度大、带动性强,各级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形成齐抓共管、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一)健全机制,增强工作合力。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壮旅”战略,把旅游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推动“大旅游”、“大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切实做到领导到位、责任明确,措施落实。要切实改变目前松散性的旅游管理体制,立足于政企分开,进一步理顺景区管理,真正实现管理与经营相分离。市级有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全市旅游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增强大局意识,密切沟通,加强配合。旅游部门要全面履行职能,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谋划旅游业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做好产业规划、综合协调、行业指导、市场监管、政策研究等工作,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
(二)创新理念,抓好队伍建设。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以培养高层次和急需人才为重点,注重培养、引进和用好人才三个关键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兴旅工程。启动宜宾市旅游人才库建设,扎实抓好旅游人才培训工作,重点抓好市、县高端旅游行政管理人才培训,突出抓好紧缺旅游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创新开展骨干旅游企业领军人才培训,培养和造就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队伍。要大力实施“健脑”工程,邀请全国知名的旅游专家来宜宾开展培训和讲座。要支持旅游、教育、人力资源等部门优化旅游教育结构,创新旅游人才工作机制,积极培养和引进各类旅游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
(三)多措并举,营造良好环境。加强旅游软硬件建设,着力解决旅游服务功能和设施完善的问题,推进旅游服务、管理的精细化,加强景区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加快行业标准化和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旅游氛围。进一步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公平参与旅游业发展。加大旅游产业发展扶持力度,研究制定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宾馆饭店与一般工业企业同等的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政策。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要建立与交通、住建、文化广电等单位的涉旅信息交换和共享机制,加强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自律机制建设,提高综合素质。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针对不同客源市场、不同旅游季节,有效利用各种新闻媒介和载体,形成宣传推介旅游的强大声势,不断提升宜宾旅游的认知度、美誉度和吸引力。
——摘自《市委副书记、市长徐进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2年1月19日)
《市长徐进在全市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相关文档:
在全镇森林防火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稿09-12
煤矿业矿长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5
总经理在集团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会议上的发言讲话09-16
市委书记在全市信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6
信访工作会议上的发言(市)09-16
在财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3篇)09-18
书记在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9-18
刘一平在州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8
书记在某煤矿下半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0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