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在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时间:24-08-31 网友

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在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陈晓华

【摘 要】@@ 同志们:rn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要求,深入交流各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做法和经验,研究探讨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做好准备.

【期刊名称】《农业科技与装备》

【年(卷),期】2010(000)009

【总页数】6页(P2-7)

【作 者】陈晓华

【作者单位】农业部

【正文语种】中 文

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要求,深入交流各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做法和经验,研究探讨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做好准备。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产物,是农业经营体制的重大创新,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产品竞争力增强的重要举措。多年来,各地各有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扶持政策,强化指导服务,农业产业化得到快速发展,组织数量大幅增加,组织模式不断丰富,利益联结日趋紧密,带农惠农成效显著。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龙头企业表现出了良好的经营素质和社会责任意识,危中求机,危中求安,危中求进,积极扩大产能,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维护市场稳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千方百计按保护价收购农产品,促进农民增收。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到22.4万个,其中龙头企业近9万家,带动农户1.03亿户,农户年户均增收1 900多元。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已进入创新提升阶段,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松散型利益联结向紧密型利益联结转变,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正是适应这种发展趋势、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客观需要,对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是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的重要举措

从国内外的经验看,龙头企业集群集聚,代表了农业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不仅仅是单个企业的竞争,而是整个产业链条、企业集群的竞争。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由单个龙头企业带动向龙头企业集群带动转变,有利于发挥集群集聚效应,改变龙头企业单兵作战竞争力弱的局面,培育区域整体优势,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效益;有利于创新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发挥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连接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纽带作用,带动更多的农户进入市场,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有利于强化龙头企业服务功能,由单项服务向综合服务发展,为农户提供系列化、专业化、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辐射带动能力。

(二)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建设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

推进农业产业化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农业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农业基础设施和物质装备水平不高,人口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体系不健全,农业整体素质较低。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可以发挥龙头企业集群在资金和融资方面的优势,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强化上游产业链建设,建立一批高标准的原料生产基地,推动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围绕主导产业构建技术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科研院所的联合与合作,对产业链各环节的关键技术进行联合攻关,促进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引进开发应用,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强化企业间的分工与协作,发挥集群效应和互补优势,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现代物流,联合打造区域品牌,提高产品市场份额和影响力,促进农业发展由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提升转变,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是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推进小城镇建设的重要手段

县域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基本的运行单元,以农业农村经济为主体。据有关资料显示,县域人口占我国总人口的70%左右,经济总量占全国的50%左右。发展县域经济,增强县域经济实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各地实践表明,有龙头企业带动和主导产业支撑的县域经济和城镇化建设,产业兴旺,就业增加,经济充满活力,社会事业稳步快速发展。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可以带动包装、储藏、运输、信息、金融等服务业,有利于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格局,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发挥企业集群优势,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可以提高示范区综合承载能力,增加就业岗位,吸引农村人口加快向小城镇集中,进而带动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以及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发展,加快小城镇建设。

(四)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是优化资源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措施

资源要素配置直接影响着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长期以来,我国资源要素配置整体上向城市倾斜,导致工农发展失调、城乡发展失衡,农业农村发展缓慢。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要求构建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依托资源优势和特色,培育壮大主导产业,使农业真正成为效益高、产品优、生态好的朝阳产业,有利于吸引社会资本投向农业,缓解农业投入不足的问题。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通过推进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打造完整产业链条,有利于导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物质装备,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动农业专业化分工,带动相关服务业发展,有利于引进城市各类优秀人才投身农业,为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总之,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可以加快城市各种资源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实践中,各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形成了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发展的不同模式,大概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是园区带动型。这是一种较为普遍的发展模式。通过园区建设,采取优惠措施,吸引企业进驻,带动当地优势资源的开发和相关配套服务业发展,形成企业集群,促进产业集聚。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依托农产品加工园区,围绕蔬菜、鸭业、苗木等产业,吸引70多家龙头企业进入,通过上下游企业分工协作,带动仓储、运输和包装等配套产业发展,成为当地经济增长的亮点,2009年示范区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多亿元。二是大型龙头企业带动型。这种类型主要依托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程度比较高、实力比较强的大型龙头企业集团,围绕产业链各环节,开展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河南省漯河市依托双汇集团,围绕生猪养殖、屠宰、加工,推动饲料、养殖、包装、物流等产业发展。2009年该市各类畜产品加工及配套企业200多个,年销售收入400多亿元,成为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三是优势产业带动型。这种类型相对较多。主要是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集群向优势产区集中,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浙江安吉县借助得天独厚的毛竹资源优势,大力开展竹林建设,吸引相关龙头企业开发毛竹制品,推动竹产业加工增值,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目前该县竹类加工企业2 000多家,2009年产值达110多亿元。四是批发市场带动型。这种类型主要是依托功能比较完善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带动质量检测、冷链运输、冷藏保鲜等相关配套产业,打造农产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山东寿光市依托蔬菜批发市场,带动农产品生产、加工和流通企业集聚,促进包装、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发展,年交易额达到100多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批发中心和蔬菜主要品种的价格风向标。2009年,该市蔬菜种植、运销和加工等相关产业的经济总量达到140亿元。这些有益的探索,为我们推进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各地要认真总结、学习借鉴。

二、深刻理解、准确把握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原则

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是以优势产业为基础,以优势企业为主体,依托现有农产品加工物流园区,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形成具有引领农业产业化创新提高作用的产业集聚区。产业化示范区不是一个简单的园区概念,应是一个相对开放而又比较集中的区域,主要是以县为单位,也可以是县域内集中连片的若干个乡镇。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集群集聚优势明显。龙头企业数量比较多、规模比较大、实力比较强,相关配套企业竞相发展,企业功能互补、分工协作、相互促进,集聚效应明显。二是主导产业突出。具有良好的资源禀赋,基础设施完善,新品种、新技术广泛应用,生产基地集中连片,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较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较高,主要在粮、油、猪等生产大县和优势产业带。三是产业链条完整。原料生产、产品加工、市场流通相对健全,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程度较高,加工转化能力较强,产业链条纵向延伸、横向拓展,种养业、加工业和服务业联动发展。四是体制机制完善。订单农业比重较大,履约率较高,合作、股份合作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有新的进展,风险保障机制初步建立,企业和农户能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示范区运行机制健全,经营管理规范,政策措施配套完善。五是辐射带动能力强。产业化带动模式由单个企业带动向集群带动转变,专业合作社有较大发展,并与龙头企业有效对接,农业组织化水平高,带动农户范围广、数量多,促进农民增收效果显著。除了以上5个方面,还可以有若干方面,这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实践和总结。我们要在深刻理解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内涵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原则。

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是一项新的工作,需要有新的思路、新的举措。我们要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现代农业建设为主线,以龙头企业集群集聚为重点,按照创新、提升、优化、拓展的思路,统筹兼顾,突出抓好四个“着力推进”,稳步开展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各项工作。一是着力推进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创新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二是着力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三是着力推进产业链建设,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集成优化资源配置;四是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促进产品质量提高,推进品牌建设,拓展市场空间和发展领域,增强示范区集聚辐射带动功能,推进农业产业化快速健康发展。

现初步考虑,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工作年内启动,逐年推进,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国粮棉油、肉蛋奶、园艺、水产和特色农产品生产大县,建立一批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一是培育壮大一批与高产创建、标准化生产基地、健康养殖基地有效对接的大型龙头企业,构建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二是发展一批年产值超过100亿元的龙头企业集群带动的主导产业,大幅度提升优势主导产业素质和竞争力;三是建设一批加工增值效益显著、产业链条完整的粮棉油、肉蛋奶、园艺、水产和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大县,快速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四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推进标准化生产,打造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大的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农业发展质量;五是培育一批龙头企业集群带动发展的合作社、行业协会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显著提升农业产业化辐射带动力和服务功能,力争示范区70%以上的合作社和标准化生产基地与龙头企业实现有效对接,农民人均纯收入明显提高。

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工作中,一定要从当地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以市场为导向,有序推进,着重把握以下几个原则:一是坚持耕地保护,尊重农民意愿。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必须严格保护耕地,不得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严禁各种圈地和滥占耕地行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目前,有些园区存在一定的非粮化、非农化的现象,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中,必须保护好耕地,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二是坚持机制创新,增强带动能力。引导多元化主体参与示范区建设,推动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农户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与合作,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让农民不仅获得出售农产品的直接收益,还能分享到加工流通环节的增值收益。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建立示范区要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特色,选择适宜本地区、本产业的发展模式,探索与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高产创建、健康养殖小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的结合点,重点推进粮油、肉类、水产、果蔬、林特等产业发展。不搞一刀切,不重复建设,不盲目发展。四是坚持部省共建,以县为主。农业产业化示范区主要以县为单位进行建设,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落实各项建设内容;省级农业产业化部门具体负责指导,编制发展规划,制定落实扶持政策,开展督促检查和总结宣传;农业部加强工作指导,分析示范区运行状况,研究扶持示范区发展的政策措施,解决影响示范区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部省县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

三、突出重点,明确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

确定示范区建设内容,明确建设的着力点和推进方式是示范区建设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着示范区能否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实现预期目标。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要紧密结合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以产粮大县、油料大县和生猪调出大县为重点,兼顾园艺、畜禽、水产等优势产业,围绕示范区发展目标,着重开展以下几方面示范。

(一)培育壮大主导产业

鼓励龙头企业积极探索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通过联合、重组、兼并、参股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壮大企业实力,形成大型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引导龙头企业向优势农产品产区聚集,形成企业集群,带动主导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进标准化、集约化生产,提高主导产业质量和效益;围绕主导产业,发展与农产品加工相配套的服务业,完善产业体系;发挥东部地区龙头企业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与中西部龙头企业开展合作。经过不懈努力,在我国优势农产品产区和产业带建设一批有龙头企业集群带动的经济效益好、竞争力强的优势主导产业。

(二)促进高标准生产基地建设

强化上游产业链建设,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原料生产基地。通过订立产销合同、开展经济合作等方式,探索示范区基地建设与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高产创建示范片、健康养殖小区、园艺作物标准园等项目的有效对接方式和联结机制。鼓励龙头企业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指导农户开展生产记录,建立农产品质量档案和可追溯制度。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设施农业和原料基地建设。

(三)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完善农产品市场功能

要依托资源和区位优势,推动龙头企业集群与专业市场和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对接,形成与主导产业紧密联系的原料和加工制品集散中心。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加强储藏、运输和冷链等设施建设,建立高效、便捷、快速的现代物流体系。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利用示范区内龙头企业信息网络资源,加强与中国农业信息网有效链接。以示范区为单元,采集发布农产品采购价格指数和农产品交易价格指数,为企业、合作社和农户提供市场供求、价格变化和产品交易服务。

(四)联结合作社提升辐射带动能力

推动龙头企业采取多种形式与合作社对接,引导合作社和专业大户入股龙头企业,与龙头企业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共享发展成果。鼓励龙头企业建立和完善为合作社服务的专门机构,为农户提供购销、农资、技术、信息等服务。探索建立风险防范机制,采取政府支持、企业出资、专业合作社和农户参与的方式,设立风险基金,增强产业抗风险能力。支持龙头企业集群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提供信贷担保等新型服务,增强企业辐射带动能力。

(五)提升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

集成示范区内龙头企业技术人才、实验设备等资源,建立技术研发中心和成果孵化中心,形成公共科研开发推广服务平台。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结合,研究开发促进产业升级的重大关键技术,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龙头企业集群与科研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联合,共同开发先进适用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加快实施应用;推动龙头企业集群与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合作,为合作社与基地农户提供新品种应用、生产技术指导、质量管理、疫病防治等服务。

(六)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

发挥区域内龙头企业品牌优势,整合品牌资源,打造区域品牌,提升品牌价值。支持龙头企业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和ISO9000、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质量创品牌。强化具有知识产权和特色农产品的品牌保护,鼓励登记保护农产品地理标识。开展品牌推广与营销,引导龙头企业开设直销店和连锁店,积极与大型连锁超市、批发市场对接,开拓产品营销渠道,拓展市场空间。通过报刊、电视、网络和展销展示会等方式,强化品牌宣传推介,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是在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组织基础,较完善的运行机制,较高的加工转化水平,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与现有各类园区和重点工程比较,功能各异、各有侧重,既密切联系又相互促进。在开展示范区工作中,大家一定要正确认识,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1.处理好与其他农业示范园区的关系

目前各类农业示范园区较多,应把握好不同的特色和处理好相互关系。现代农业示范区与农业产业化示范区,这两个示范区都是中央1号文件的明确要求和部里确定的重点工作,都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生动实践,都是以促进现代农业建设和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现代农业示范区侧重于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产业化示范区突出了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和农业组织化程度的提高,是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展,两者目标同向、功能互补、相得益彰。又如,与农产品加工园区的关系。农产品加工园区是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集聚区,突出了农产品加工的主体功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是在提高农产品加工能力的基础上,强调原料基地的配套、运行机制的完善和带动能力的增强,注重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突出一二三产业整体联动,具备完整的产业体系。

2.处理好与优势区域布局的关系

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必须以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为基础,依托资源禀赋,确定区域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要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向优势产区发展,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产业优势为经济优势。可以说,离开了优势区域布局,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就失去坚实的产业基础,没有产业支撑的示范区就是空中楼阁。

3.处理好与重点工程项目的关系

近年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高产创建、园艺作物标准园、健康养殖、产粮大县、油料大县、生猪调出大县等重大工程和项目,这些工程和项目推进了农业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为龙头企业集群集聚提供了原料保障和发展基础。要把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与这些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找准切入点,把示范区作为工程和项目实施的重要载体,通过重点工程项目实施带动示范区建设,通过示范区建设推动重点工程项目实施。

四、及早谋划,扎实做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工作

这次会议既是一次研讨问题、交流经验的座谈会,也是做好工作的准备会。各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要早谋划、早安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质量和水平。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是农业产业化工作方式的创新,也是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各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要深刻领会建立示范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一工作上来。要把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动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推进机制,积极协调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

(二)深入调研,明确思路

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是基层的创造、地方的实践。各地在推进中探索出了类型多样、各有特点的发展模式,需要我们深入基层,加强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推广有效的运行机制和组织模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抓紧制定具有本地特色的示范区指导意见,将示范区建设作为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的重点,并积极争取纳入当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力争扩大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向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倾斜。要认真落实农业部与中国农业银行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争取更多的信贷资金支持示范区建设。要认真研究示范区用地、用水、用电等政策,优化示范区发展的政策环境。

(三)因地制宜,稳步推进

各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要从本地实际出发,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分地区、分产业、分品种探索推进示范区建设的不同模式,针对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加强分类指导。我部将分期分批认定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各省(区、市)也要认定一批省级示范区,形成一个以国家示范区为核心、省级示范区为骨干的产业化示范区梯队,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示范区工作,形成龙头企业和示范区竞相发展、相互促进的农业产业化新格局。

(四)加强宣传,典型引路

各级农业产业化主管部门要及时了解示范区发展情况,采取工作简报、现场参观、会议研讨等方式,宣传交流示范区建设的成效和经验。组织示范区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展销会、博览会等活动,充分展示示范区建设的丰硕成果。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示范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和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先进典型,营造示范区发展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精心谋划好“十二五”发展思路至关重要。我们要继续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努力工作,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为实现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会议花絮]:2010年9月24—25日,农业部在安徽合肥召开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工作座谈会。会议围绕贯彻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要求,交流各地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做法和经验,研讨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做准备。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各省(区、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和农业部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安徽省、湖北省、河北邯郸、山东潍坊、辽宁北镇、四川郫县等代表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与会代表参观了合肥市肥东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和2010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

《探索建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推动龙头企业集群发展——在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相关文档:

关于湖州市街道社区对建设社区共富示范区的建议和意见11-28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关于推荐第九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通知02-11

度宿州市气象为农服务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02-17

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报告06-25

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汇报材料06-26

创建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6-26

县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创建工作自查报告概诉06-26

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报告06-26

关于我区慢性病防治示范区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推荐】06-26

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工作督导情况的小结06-26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