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基本概念
1.企业的五大职能:生产管理 供应管理 销售管理 财务管理 研发
生产管理:生产计划 库存管理 设备管理 现场管理 工厂布置 供应管理 项目管理
2.广义生产的定义:生产是一切社会组织将对它的输入转化增值为输出的过程。
3.生产运作管理的三个主要内容: 生产运作系统设计 生产运作系统运行 生产运作控制
4.生产运作管理者所需的基本技能:技术技能(专业技术 管理技术) 行为技能(人的情商)
5.生产运作的分类:
从管理角度分:1.制作性生产:a、连续性生产和离散型生产 b、V型、A型、T型企业生产 c、备货型生产和订货型生产
2.服务性运作
从产品或服务的数量分:大量大批生产 中批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
6.生产运作管理所面临的问题:产品更新速度加快 用户需求趋于多样化 竞争日益激烈 能力与需求的协调 理想的供需管理 如何提高应变能力
7.发展趋势:精细生产 业务过程重组 供应链管理 敏捷制造 大量定制生产
第二章:企业战略和运作策略
1.现代企业所处的环境:经济全球化 竞争进步加速 基于时间的竞争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2.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在较长时期内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方向和关系全局问题的重大谋划,这种谋划包括企业的使命、目标、公司总体战略、经营战略和职能战略
3.战略管理:是指企业战略的形成及其时时过程中制定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
4.战略“金三角”:目标 环境 资源
5.三种层次战略:
公司战略(进入领域方式:多元化,垂直一体化,并购与重组,战略联盟)
事业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时间响应战略)
职能战略(营销策略,生产运作策略,研究与开发策略,人力资源策略等)
6.生产流程基本流程:
按产品进行的生产流程;按加工路线进行的生产流程;按项目
7.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
自制或者购买;低成本和大批量;多品种和小批量;高质量
第三章:预测
1.预测分类(按性质):科学预测 技术预测 经济预测 需求预测 社会预测
按预测方法分:定性预测法(德尔菲法 部门主管意见法 用户调查 销售人员调查)
定量预测法 因果模型
时间序列模型【时间序列平滑模型(简单移动平均法 加权移动平均法 一次指数平滑法 二次指数平滑法) 时间序列分解模型(乘法模型 加法模型)】
2.时间序列的构成:趋势成分 季节性波动 不规则波动 随机波动
3.常见的因果模型:回归模型 经济计量模型 投入产出模型
第四章:产品/服务设计和技术选择
1.研发的重要性:研发的质量影响到企业的产品质量 研发的效率直接影响企业在时间上的竞争力 研发直接影响到产品成本 研发直接影响到顾客的满意度
2.产品设计分为三个阶段:总体设计 技术设计 工作图设计
3.产品设计和选择应该遵循的原则:设计用户需要的产品 设计可制造性强的产品 设计鲁棒性强的产品 设计绿色产品
4.并行工程所考虑的因素:功能 环境保护 可靠性 顾客满意 质量保证 可装配性 可制造性
5.计算机技术在产品设计中的运用:CAD/CAPP 计算机支撑技术 拟实产品开发
6.新产品:创新型产品 换代产品 改进型产品
7.哪些因素会影响新产品研发的成败:费用高 成功率低 风险大 回报下降
8.生产流程的分类:按产品进行生产流程 按加工路线进行的生产流程 按项目进行的生产流程
第五章:生产和服务设施选址
1.影响选址的因素:
经济因素(运输条件和费用 劳动力可获性与费用 能源及水资源可获性与费用 厂址条件和费用)
政治因素(政治局面是否稳定;法制是否健全;当地有关法规;税负公平)
社会因素(居民生活习惯 文化教育水平 宗教信仰 生活水平)
自然因素(气候条件 水资源)
2.选址的评价方法:量本利分析法 评分法 线性规划运输问题算法 仿真方法
第六章: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
1.影响企业生产单位构成的因素:产品的结构和工艺特点 企业的专业化与协作化水平 企业的生产规模
2.设施布置设计要考虑的基本原则:移动距离最小原则 流动性原则 空间利用原则 柔性原则 安全原则 整体综合原则
3.几种典型的布置形式:物料流程形式(水平和垂直) 固定式布置 按产品布置 按工艺过程布置 按成组制造单元布置 按C形制造单元布置 U形制造单元与生产线布置
4.按产品布置的优缺点
优点:
产品产出率高,单位产品成本低,专用设备投资也因产量大而摊薄;
每一产品都按自己的工艺流程布置设备,因此加工件经过的路程最直接、最短,无用的停滞时间也最少;
由于操作人员只做一种产品的一个工序,效率高且所需培训少;
生产管理和采购、库存控制等工作也因变化少而相对简单。
缺点:
主要在于但它要求较多的设备,而设备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对产品种类及产量变化、设备故障等情况的响应较差;
线上工作重复单调乏味,缺乏提升机会,可能会导致工人的心理问题或职业伤害;
为了避免停产,设备备用件的库存可能比较大。
5.装配线平衡:所谓的装配性平衡,又称工序同期化,是对于某装配流水线,在给定流水线的节拍后,求出装配线所需工序的工作地数量和用工人最少的方案。
6.布置决策的定量分析:作业相关图 从一至(from-to)表法 线性规划法
第七章:工作设计和工作测量
1.岗位设计的要求:技术可行性 经济可行性 行为可行性
2.工作环境研究与设计:气候状况的影响 空气污染对人劳动的影响 照明的影响与设计 色彩对人的影响 噪音状况的影响与控制
第八章:综合生产计划
1.计划:是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为实现组织目标对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工作做出的安排活动。
战略层:战略层计划涉及产品发展方向
战术层:战术层计划是确定在现有资源条件下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应该达到的目标
作业层:确定日常经营活动的安排
2.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利用库存调节 改变生产速率(忙时加班加点闲时培训,利用半时职工,转包,改变“自制还是外购”的决策) 改变劳动力数量
3.影响需求的策略:直接影响需求,暂缓交货策略
4.产品出产计划的编制:
大量大批生产企业:均匀分配方式 均匀递增分配方式 抛物线递增分配方式
成批生产企业:对于定有合同的产品按合同规定的数量与交货期安排,以减少库存;对于产量大季节性需求变动小的产品,可按细水长流方式安排;对于产量小的产品,要权衡库存费用与生产准备费用,确定投产批量,做到经济合理;同一系列中不同规格的产品,当产量较少时,尽可能的安排在同一时期内生产,这样可以集中组织通用件的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企业的生产大纲只能是指导性的,产品出产计划应该按订单作出
5.价格的确定:成本导向法 市场导向法
6.产品数法:是将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用于生产某产品的最大数量(即设备的生产能力)与生产任务的产品数(需求产量)比较。
台时数法:是将某设备年有效工作小时数与某设备生产任务时的台时数比较,可知能力是否够。
第九章:库存管理
1.库存:库存是为了满足未来需要而暂时闲置的资源。
2.库存 的两面性:
库存的弊端:占用大量资金,增加企业费用支出,腐烂变质的损失,麻痹管理人员的思想。
库存的功用:快速满足用户期望,消除需求波动在生产—分销间的影响,防止发生缺货,防止价格上涨争取数量折扣。
3.库存的作用:缩短订货提前期; 稳定作用; 分摊订货费用; 防止短缺; 防止中断。
4.对库存管理的要求:
库存记录系统:周期库存记录系统 及时库存记录系统 双仓系统 条形码
可靠的需求预测
掌握库存费用
5.随库存量增加而上升的费用: 资金成本 仓储空间成本 物品变质或者陈旧 税收和保险费用
6.随库存量增加而下降的费用:订货费 调整准备费 购买费和加工费 生产管理费 缺货损失费
7.库存总费用:年维持库存费 年补充订货费 年购买费 年缺货损失费
8.独立需求:由市场决定的,不可控的需求,每个品种之间的需求是不相关的
相关需求:由其它产品或品种的需求决定的,可以直接计算出来的需求。
9供货特性: 订货提前期 起订点 采购价格和折扣
10.供应特性:订货提前期 起订点 采购价格和折扣
11.三种典型的进货方式:固定量订货方式 固定间隔期订货方式 最大最小系统
12.总费用:年存储费用+年订货费用+购货费用
13.随即库存的假设条件:补充率无限大,全部订货同时交付;允许晚交货,即供应过程中允许缺货,但一旦到货,所欠物品必须补上;年平均需求量为D;已知一次订货费为S,单位维持库存费为H,单位缺货损失费为Cs;无价格折扣。
第十章:MRP
1.MRP:处理相关需求库存订货和作业的计算机信息系统。
基本思想:围绕物料的转化组织制造资源,实现按需要准时生产,在向客户提供良好服务的前提下,最大降低库存和库存成本。
2.MRP的输入:产品出产计划 产品结构文件 库存状态文件
3.MRP2:能提供一个完整而详尽的计划,可使企业内各部门(销售、生产、财务、供应、设备、技术等部门)的活动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整体。各部门享用共同的数据,消除了重复工作和不一致,也使各部门的关系更加的密切,提高了整体的效率。
4.MRP2管理模式的特点:计划的一贯性与可行性 管理的系统性 数据的共享性 物流与资金流的统一
5.ERP的结构: 财务会计模块 管理会计模块 资产管理模块 销售与分销模块 物料管理模块 生产计划模块 质量管理模块 人事管理模块 项目管理模块 工作流管理模块 行业解决方案模块
6.ERP功能特点:扩充了企业经营管理功能 面向供应链扩充了企业经营管理的范围 应用环境的扩展面向混合制造方式的管理 模拟分析和决策支持的扩展—支持动态的监控能力 系统功能模块话 采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最新成就,实现信息的高度共享 ERP系统同企业业务流程重构(brp)密切相关
7.MRP2/ERP主要解决的是企业生产效率问题:库存积压 资金占用多 生产周期长 交货期长 生产计划编制问题 均衡生产问题 短缺与配套问题 成本控制问题
8. 实施ERP的5“P”:
Process ——业务流程改造
People ——人力资源和组织
Practice——业务行为规范
Products——信息产品支持
Partnership——选择合作伙伴
第十一章:制造业作业计划与控制
1.编制作业计划要解决的问题:时间问题 加工顺序问题
2.三种典型的移动方式:顺序移动方式 平行移动方式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3.三类启发式算法:优先调度法则 随机抽样法 概率调度法
4.最长流程时间的计算描述:n个不同零件要按相同的加工路线经过m台机器加工,目标是使这批零件的加工周期最短。
5.单件作业顺序问题描述:n个零件在m台机器上进行作业,使加工时间最短的单件作业排序结果。
第十二章:服务业的作业计划
1.影响需求类型的策略:固定时间表 使用预约系统 推迟服务 为低峰时的需求提供优惠
2.单班次的特点:每天只有一个班次的工人当班,是最简单、最基本的班次问题;可作为某些特殊的多班次问题的合理近似;求解单班次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对于求解一般的人员班次问题的方法能提供一些启示。
第十三章:项目计划管理
1.项目:在规定时间内,由专门组织起来的人员共同完成的、有明确目标的一次性工作。
2.网络时间参数:包括 事件时间参数和活动时间参数
3.总时差:指在不影响整个项目完工时间即不影响以后活动的最迟开始时间的条件下某项活动最迟开工时间与最早开工时间差,它表明该项活动允许推迟的最大限度。
4.单时差:指不影响下一个活动的最早开工时间的前提下,该活动的完工期可能有的机动时间。
5.自由时差:活动在按推迟时间进行时,在不影响其紧后活动最早开始时间的条件下,活动可以前后松动的最大时间范围
6.专用时差:活动按最迟时间进行,在不影响其紧后活动最早开始时间的条件下,活动可以前后松动的最大时间范围。
第十七章:准时生产与精细生产
1.精细企业:产品 生产过程 工厂布置 组织 环境
2.JIT哲理是一种战略武器:消除浪费降低了成本,从而获得价格优势;不断改进提高了质量;降低库存缩短了生产提前期,提高了对顾客的响应性;员工参与和员工培训提高了员工素质,形成人力资源优势。
3.JIT的目标:只生产顾客所需要的产品;按照顾客需要的速率来生产产品;产品具有完美的质量;生产提前期最短;只生产顾客所要求的那些产品特性;生产过程中没有劳动、物料和设备浪费,每一项移动都有目的,达到零库存;采用能够开发人力资源的方法生产。
4.“5S”活动的含义:整顿 整理 清扫 清洁 素养
第十八章:其它先进生产方式
1.资源约束理论(TOC):对于任何一个由多阶段构成的系统来讲,如果一个阶段产出取决 于前面一个或者几个阶段的产出,那么,是那个产出率最低的环节来决定着整个系统的 产出水平。
2.约束的三种类型: 资源 市场 法规
3.OPT:倡导者认为,任何制造企业的真正目标只有一个,即在现在和将来都能赚钱。在生产系统中,作业指标也有三个:产销率T 库存I 运行费OE;财务指标:净利润、投资收益率、现金流
补充:
一.简答题
1.编制综合生产计划时处理非均匀需求的策略?
改变库存调节 改变生产速率 改变劳动力数量
2.随机服务系统的构成?
输入过程 排队规则 服务设施
3.服务支付系统中减少顾客参与影响的办法?
通过服务标准化减少服务的品种 通过自动化减少同顾客的接触 将部分操作与顾客分离 设置一定的库存量
4.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效率的途径?
减少零件变化:推行产品系列化及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推行成组技术;推行变化减少方法
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提高机床的柔性 采用成组技术
5.服务业运作中影响需求的策略?
固定时间表 使用预约系统 推迟交货 为低峰时需求提供优惠
6.影响生产和服务设施布置的因素?
1.厂房的布置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以避免相互交叉和迂回运输,缩短生产周期,节省生产费用
2.生产联系和协作关系比较密切的单位应相互靠近布置
3.充分利用现有的运输条件
4.按照生产性质、防火和环保要求,合理划分厂区,为了减少居民生活区的污染,生活区应分布在上风区。
5.在考虑到防火和卫生的条件下,总平面布置应力求占地面积小
6.工厂布置应考虑有扩建的余地。
7.什么是连续性生产和离散型生产,说明其特点?
按工艺过程的特点,可以把制造型生产分为两种
连续性生产是指物料均匀、连续的按一定的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生产设施比较集中,生产过程自动化程度比较高生产过程中协作和协调任务少,生产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高。
离散性生产是指物料离散的按一定工艺顺序运动,在运动中不断改变形态和性能,最后形成产品的生产。地理位置分散,零件加工可以在不同地区或者不同国家进行;生产过程中协作关系十分复杂,计划、组织、协调任务繁重。
8.岗位设计需要考虑那些需求?
二:其它
1.社会组织的三项基本职能:生产运作 理财 营销
2.生产运作的总体策略:自制或购买 低成本和大批量 多品种和小批量 高质量 混合策略
3.产品或服务的选择策略:
企业内部各部门工作目标上的差别 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 外部需求和内部能力之间的关系 原材料、外购件的供应
4.新产品/服务开发的重要性:
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有利于扩大市场份额 适应个性化定制生产的需求 产品更新换代的需要
5.影响企业生产单位构成的因素
产品结构与工艺特点 企业的专业话与协作化水平 企业的生产规模
6.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原则
工艺专业化原则 对象专业化原则
7.流水线节拍:是指流水线上连续两件相同产品的时间间隔。
8.备货型生产企业年度生产计划的制定
品种的确定 产品生产计划的编制
9.收入管理:实在不同时期 ,对具有不同需求的顾客采取不同的产品或服务定价,以产生最大收入或收益的综合计划策略。
《生产运作管理基本概念》相关文档:
生产运作管理基本概念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