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计划书

时间:23-05-07 网友
一、概述

(一)质量检验计划的概念

质量检验计划就是对检验涉及的活动、过程和资源及相互关系做出的规范化的书面(文件)规定,用以指导检验活动正确、有序、协调地进行。

检验计划是产品生产者对整个检验和试验工作进行的系统策划和总体安排的结果,确定检验工作何时、何地、何人(部门)做什么,如何做的技术和管理活动,一般以文字或图表形式明确地规定检验站(组)的设置,资源的配备(包括人员、设备、仪器、量具和检具),选择检验和试验方式、方法和确定工作量,它是指导各检验站(组)和检验人员工作的依据,是产品生产者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检验工作的技术管理和作业指导提供依据。

(二)编制质量检验计划的目的

产品形成的各个阶段,从原材料投入到产品实现,有各种不同的复杂生产作业活动,同时伴随着各种不同的检验活动。这些检验活动是由分散在各生产组织的检验人员完成的。这些人员需要熟悉和掌握产品及其检验和试验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要求,掌握如何正确进行检验操作,如产品和组成部分的用途、质量特性、各质量特性对产品功能的影响,以及检验和试验的技术标准、检验和试验项目、方式和方法,检验和试验场地及测量误差等。为此,需要有若干文件做载体来阐述这些信息和资料,这就需要编制检验计划来给以阐明,以指导检验人员完成检验工作,保证检验工作的质量。

现代工业的生产活动从原材料等物资投入到产品实现最后交付是一个有序、复杂的过程,它涉及不同部门、不同作业工种、不同人员、不同过程(工序)、不同的材料、物资、设备。这些部门、人员和过程都需要协同有机配合、有序衔接,同时也要求检验活动和生产作业过程密切协调和紧密衔接。为此,就需要编制检验计划来予以保证。

(三)质量检验计划的作用

检验计划是对检验和试验活动带有规划性的总体安排,它的重要作用有:(1)按照产品加工及物流的流程,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统筹安排检验站、点(组)的设置,可以降低质量成本中的鉴别费用,降低产品成本。

(2)根据产品和过程作业(工艺)要求合理地选择检验、试验项目和方式、方法,合理配备和使用人员、设备、仪器仪表和量检具,有利于调动每个检验和试验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检验和试验的工作质量和效率,降低物质和劳动消耗。

(3)对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并实施管理,能够充分发挥检验职能的有效性,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4)使检验和试验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使产品质量能够更好地处于受控状态。

(四)质量检验计划的内容

质量检验部门根据生产作业组织的技术、生产、计划等部门的有关计划及产品的不同情况来编制检验计划,其基本内容有:

(1)编制检验流程图,确定适合作业特点的检验程序。

(2)合理设置检验站、点(组)。(3)编制产品及组成部分(如主要零、部件)的质量特性分析表。制订产品不合格严重性分级表。

(4)对关键的和重要的产品组成部分(如零、部件)编制检验规程(检验指导书、细则或检验卡片)。

(5)编制检验手册。

(6)选择适宜的检验方式、方法。

(7)编制测量工具、仪器设备明细表,提出补充仪器设备及测量工具的计划。

(8)确定检验人员的组织形式、培训计划和资格认定方式,明确检验人员的岗位工作任务和职责等。

(五)编制检验计划的原则

根据产品复杂程度、形体大小、过程作业方法(工艺)、生产规模、特点、批量的不同,质量检验计划可由质量管理部门或质量检验的主管部门负责,由检验技术人员编制,也可以由检验部门归口会同其他部门共同编制。编制检验计划时应考虑以下原则:

(1)充分体现检验的目的。一是防止产生和及时发现不合格品,二是保证检验通过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的要求。

(2)对检验活动能起到指导作用。检验计划必须对检验项目、检验方式和手段等具体内容有清楚、准确、简明的叙述和要求,而且应能使检验活动相关人员有同样的理解。

(3)关键质量应优先保证。所谓关键的质量是指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如关键的零、部件),关键的质量特性。对这些质量环节,制定质量检验计划时要优先考虑和保证。

(4)综合考虑检验成本。制定检验计划时要综合考虑质量检验成本,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检验费用。

(5)进货检验、验证应在采购合同的附件或检验计划中详细说明检验、验证的场所、方式、方法、数量及要求,并经双方共同评审确认。

(6)检验计划应随产品实现过程中产品结构、性能、质量要求、过程方法的变化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以适应生产作业过程的需要。

二、检验流程图

(一)流程图的基本知识

(1)和产品形成过程有关的流程图有作业流程图(工艺流程图)和检验流程图,而检验流程图的基础和依据是作业(工艺)流程图。

(2)作业流程图是用简明的图形、符号及文字组合形式表示的作业全过程中各过程输入、输出和过程形成要素之间的关联和顺序。

作业流程图可从产品的原材料、产品组成部分和作业所需的其他物料投入开始,到最终产品实现的全过程中的所有备料、制作(工艺反应)、搬运、包装、防护、存储等作业的程序,可包括每一过程涉及的劳动组织(车间、工段、班组)或场地,用规范的图形和文字予以表示,以便于作业的组织和管理。作业流程图在我国机电行业习惯上称为工艺过程(路线)。它是根据设计文件将工艺过程的名称和实现的方式、方法,表示为具体采用的流程顺序、工艺步骤和加工制作的方法、要求。

(3)检验流程图是用图形、符号,简洁明了地表示检验计划中确定的特定产品的检验流程(过程、路线)、检验工序、位置设置和选定的检验方式、方法和相互顺序的图样。它是检验人员进行检验活动的依据。检验流程图和其他检验指导书等一起,构成完整的检验技术文件。

较为简单的产品可以直接采用作业流程(工艺路线)图,并在需要质量控制和检验的部位、处所,连接表示检验的图形和文字,必要时标明检验的具体内容、方法,同样起到检验流程图的作用和效果,如图4.3-1所示。

对于比较复杂的产品,单靠作业流

程(工艺路线)图往往还不够,还需要在作业流程(工艺路线)图基础上编制检验流程图,以明确检验的要求和内容及其与各过程之间的清晰、准确的衔接关系。图

4.3-2是电冰箱的检验流程图、图4.3-3是汽车整车检验流程图、图4.3-4是××产品检验流程图。

检验流程图对于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生产者、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形式和表示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但是一个生产组织内部的流程图表达方式、图形符号要规范、统一,便于准确理解和执行。

(二)检验流程图的编制过程

首先要熟悉和了解有关的产品技术标准及设计技术文件、图样和质量特性分析;其次要熟悉产品形成的作业(工艺)文件,了解产品作业(工艺)流程(路线)。

然后,根据作业(工艺)流程(路线)、作业规范(工艺规程)等作业(工艺)文件,设计检验工序的检验点(位置),确定检验工序和作业工序的衔接点及主要的检验工作方式、方法、内容,绘制检验流程图。

最后,对编制的流程图进行评审。由产品设计、工艺、检验人员、作业管理人员、过程作业(操作)人员一起联合评审流程图方案的合理性、适用性、经济性,提出改进意见,进行修改。流程图最后经生产组织的技术领导人或质量的最高管理者(如总工程师、质量保证经理)批准。

三、检验站的设置

(一)检验站的基本概念

检验站是根据生产作业分布(工艺布置)及检验流程设计确定的作业过程中最小的检验实体。其作用是通过对产品的检测,履行产品检验和监督的职能,防止所辖区域不合格品流入下一作业过程或交付(销售、使用)。

(二)检验站设置的基本原则

检验站是检验人员进行检验活动的场所,合理设置检验站可以更好地保证检验工作质量,提高检验效率。设置检验站通常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1)要重点考虑设在质量控制的关键作业部位和控制点。为了加强质量把关,保证下一作业过程(工序)或顾客的利益,必须在一些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设置检验站。例如,在外购物料进货处、在产成品的放行、交付处、在生产组织接口(车间之间、工段之间)、中间产品、成品完成人库之前,一般都应设立检验站。其次,在产品的关键组成部分、关键作业(工序)之后或生产线的最后作业(工序)终端,也必须设立检验站。

(2)要能满足生产作业过程的需要,并和生产作业节拍同步和衔接。在流水生产线和自动生产线中,检验通常是工艺链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某些重要过程(工序)之后,在生产线某些分段的交接处,应设置必要的检验站。

(3)要有适宜的工作环境。检验站要有便于进行检验活动的空间。要有合适的存放和使用检验工具、检验设备的场地;要有存放等待进行检验产品的面积;要方便检验人员和作业(操作)人员的联系;使作业(操作)人员送取检验产品时行走的路线最佳;检验人员要有较广的视域,能够观察到作业(操作)人员的作业活动情况。

(4)要考虑节约检验成本,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为此,检验站和检验人员要有适当的负荷,检验站的数量和检验人员、检测设备、场地面积都要适应作业和检验的需要。检验站和检验人员太少,会造成等待

检验时间太长,影响作业,甚至增加错检与漏检的可能;人员太多,又会人浮于事,工作效率不高,并增加检验成本。

(5)检验站的设置不是固定不变的,应根据作业(工艺)的需要做适时和必要的调整。

(三)检验站设置的分类

1.按产品类别设置

这种方式就是同类产品在同一检验站检验,不同类别产品分别设置不同的检验站。其优点是检验人员对产品的组成、结构和性能容易熟悉和掌握,有利于提高检验的效率和质量,便于交流经验和安排工作。它适合于产品的作业(工艺)流程简单,但每种产品的生产批量又很大的情况。图4.3-5为按产品类别设置检验站的示意。

2.按生产作业组织设置

按生产作业组织设置如:一车间检验站;二车间检验站;三车间检验站;热处理车间检验站;铸锻车间检验站;装配车间检验站;大件工段检验站、小件工段检验站、精磨检验站等。

3.按工艺流程顺序设置

(1)进货检验站(组)。负责对外购原材料、辅助材料、产品组成部分及其他物料等的进厂检验和试验。

(2)过程检验站(组)。在作业组织各生产过程(工序)设置。

(3)完工检验站(组)。在作业组织对各作业(工序)已全部完成的产品组成部分进行检验,其中包括零件库检验站。

(4)成品检验站(组)。专门负责成品落成质量和防护包装质量的检验工作。

4.按检验技术的性质和特点设置

检验工作中针对特殊检测技术要求和使用的测试设备特点而设置专门、专项的检验站,如为高电压的试验、无损探伤检测、专项电器设备检测、冶炼炉的炉前冶金成分快检等项目而设置的检验站。实际检验站设置不是单一形式的,根据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可以从有利作业出发兼顾多种形式设置混合型检验站。

(四)几种主要检验站设置的特点和要求

1.进货检验站

进货检验通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在产品实现的本组织检验,这是较普遍的形式。物料进厂后由进货检验站根据规定进行接收检验,合格品接收入库,不合格品退回供货单位或另作处理。二是在供货单位进行检验,这对某些产品是非常合适的,像重型产品,运输比较困难,一旦检查发现不合格,生产者可以就地返工返修,采购方可以就地和供货方协商处理。

2.工序检验站

工序检验基本上也有两种不同形式,一种是分散的,即按作业(工艺)顺序分散在生产流程中,如图4.3-6(a)。第二种是集中式的,如图4.3-6(b)所示,零件A、B、C三条生产线的末端有一个公共的检验站。这说明三个零件在工序中实行自检(可能还有巡检),部分工序完成后,都送同一检验站进行检验。图4.3-6(c)是另一种形式的集中检验站,该检验站负责机械制造的车、铣、刨、钻、磨等各工种加工后的检验工作。分散式的检验站多用在大批量生产的组织,而集中式的检验站多用在单件、小批量生产的组织。

3.完工检验站

完工检验站是指对产品组成部分或成品的完工检验而言,也是指产品在某一作业过程、环节(

如某生产线、或作业组织)全部工序完成以后的检验。对于产品组成部分来说,完工检验可能是入库前的检验,也可能是直接放行进入装配前的检验;对于成品来说,可能是交付前检验,也可能是进入成品库以前的检验。不管是产品组成部分或是成品的完工检验,都可按照以下三种形式组织检验站:

(1)如图4.3-7(a)所示,称为开环分类式检验站,这种检验站只起到把合格品和不合格品分开的作用,以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一生产环节或流入顾客手中。

(2)如图4.3-7(b)所示,称为开环处理式检验站。这种检验站的工作特点,就是对于一次检查后被拒收的不合格品,进行重新审查。审查后能使用的,按规定程序批准后例外放行交付使用,能返工、返修的就进行返工、返修,返工、返修后再重新检验,并做出是拒收还是接收的决定。

(3)如图4.3-7(c)所示,称为闭环处理式检验站。这种检验站的特点,就是对一次检测后拒收的产品,要进行认真的原因分析,查出不合格的原因,这种分析不仅决定是否可进行返修处理,而且要分析标准的合理性,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反馈到加工中去,防止重新出现已出现过的不合格。显然,最后一种形式的检验站,对生产来说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但是一般检验站都是开环形式,不进行不合格的原因分析。

四、检验手册和检验指导书

(一)检验手册

(1)检验手册是质量检验活动的管理规定和技术规范的文件集合。它是专职检验部门质量检验工作的详细描述,是检验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质量检验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工作指南,也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组成部分,对加强产品形成全过程的检验工作,使质量检验的业务活动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

(2)检验手册基本上由程序性和技术性两方面内容组成。它的具体内容可以有:

①质量检验体系和机构,包括机构框图,机构职能(职责、权限)的规定;②质量检验的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

③进货检验程序;

④过程(工序)检验程序;

⑤成品检验程序;

⑥计量控制程序(包括通用仪器设备及计量器具的检定、校验周期表);⑦检验有关的原始记录表格格式、样张及必要的文字说明;

⑧不合格产品审核和鉴别程序;

⑨检验标志的发放和控制程序;

⑩检验结果和质量状况反馈及纠正程序;

(11)经检验确认不符合规定质量要求的物料、产品组成部分、成品的处理程序。

(3)产品和过程(工序)检验手册(技术性文件)可因不同产品和过程(工序)而异。主要内容有:

①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的原则和规定及分级表;

②抽样检验的原则和抽样方案的规定;

③材料部分,有各种材料规格及其主要性能及标准;

④过程(工序)部分,有作业(工序)规程、质量控制标准;

⑤产品部分,有产品规格、性能及有关技术资料,产品样品、图片等;<⑥检验、试验部分,有检验规程、细则,试验规程及标准;

⑦索引、术语等。

编制检验手册是专职检验部门的工作,由熟悉产品质量检验管理和检测技术的人员编写。检验手册中首先要说明质量检验工作宗旨及其合法性、目的性,并经授权的负责人批准签字后生效,并按规定程序发布实施。

(二)检验指导书

1.检验指导书的概念

检验指导书是具体规定检验操作要求的技术文件,又称检验规程或检验卡片。它是产品形成过程中,用以指导检验人员规范、正确地实施产品和过程完成的检查、测量、试验的技术文件。它是产品检验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其目的是为重要产品及组成部分和关键作业过程的检验活动提供具体操作指导。它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中的一种技术作业指导性文件,又可作为检验手册中的技术性文件。其特点是技术性、专业性、可操作性很强,要求文字表述明确、准确,操作方法说明清楚、易于理解,过程简便易行;其作用是使检验操作达到统一、规范。

由于产品形成过程中具体作业特点、性质的不同,检验指导书的形式、内容也不相同,有进货检验用检验指导书(如某材料化学元素成分检验指导书;某电子元器件筛选检验指导书等)、过程(工序)检验用检验指导书(如机加工工序检验指导书;电镀工序检验指导书等)、组装和成品落成检验用指导书(如主轴组装检验指导书;清洁度检验指导书;性能试验指导书等)。

2.编制检验指导书的要求

一般对关键和重要的产品组成部分、产品完成的检验和试验都应编制检验指导书,在检验指导书上应明确规定需要检验的质量特性及其技术要求,规定检验方法、检验基准、检测量具、子样大小以及检验示意图等内容。为此,编制检验指导书的主要要求如下:

(1)对该过程作业控制的所有质量特性(技术要求),应全部逐一列出,不可遗漏。对质量特性的技术要求要表述语言明确、内容具体,语言规范,使操作和检验人员容易掌握和理解。此外,它还可能要包括不合格的严重性分级、尺寸公差、检测顺序、检测频率、样本大小等有关内容。

(2)必须针对质量特性和不同精度等级的要求,合理选择适用的测量工具或仪表,并在指导书中标明它们的型号、规格和编号,甚至说明其使用方法。

(3)当采用抽样检验时,应正确选择并说明抽样方案。根据具体情况及不合格严重性分级确定可接受质量水平AQL值,正确选择检查水平,根据产品抽样检验的目的、性质、特点选用适用的抽样方案。

检验指导书的主要作用,是使检验人员按检验指导书规定的内容、方法、要求和程序进行检验,保证检验工作的规范性,有效地防止错检、漏检等现象发生。

3.检验指导书的内容

(1)检测对象:受检产品名称、型号、图号、工序(流程)名称及编号;(2)质量特性值:按产品质量要求转化的技术要求,规定检验的项目;(3)检验方法:规定检测的基准(或基面)、检验的程序和方法、有关计算(换算)方法、检测频次、抽样检验时有关规定和数据;

(4)检测手段,检测使用的计量器具、仪器、仪表及设备、工装卡具的名称和编号:

(5)检验判定:规定数据处理、判定比较的方法、判定的准则;

(6)记录和报告

:规定记录的事项、方法和表格,规定报告的内容与方式、程序与时间;

(7)其他说明。

检验指导书的格式,应根据生产组织的不同生产类型,不同作业工种等具体情况进行设计。表4.3-1、表4.3-2、表4.3-3为检验指导书的示例。

《质量控制计划书》相关文档:

毕业设计计划书(通用10篇)09-01

工作计划书范文7篇09-01

厨房周工作计划书(通用5篇)09-01

创业计划书20篇09-01

绿色食品创业计划书策划方案09-01

特产店创业计划书5篇09-01

蔬菜创业准备计划书范文创业计划书范文09-01

工作计划书范文6篇09-02

创新创业项目计划书5篇09-02

2022创业计划书范文5篇09-0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