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建设项目

时间:22-09-30 网友

第一章 总论

1.1项目提要

1.1.1项目名称:###县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建设项目

1.1.2项目性质

新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法人代表、所有制形式

建设单位:##薯业有限公司

法人代表:##

单位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1.1.4项目建项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

1.1.4.1 建设地点: ##镇、##镇、##镇

1.1.4.2 建设规模及内容:

1、建母本园1600亩;

2、建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10000亩。

1.1.4.3 项目建设期限: 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

1.1.4.4 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项目概算总投资960万元,其中:

1、流转土地建立母本园386万元;?

2、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投入514万元。

3、专业流通合作组织建设60万元。

1.1.4.5资金来源与筹措:

项目概算总投资960万元,其中:

申请省预算内补助资金320万元;

地方配套:65万元;

企业自筹:206万元;

农户自筹:369万元。

1.1.5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全县14个乡镇及毗邻地区农户种植优质加工专用红薯 20000亩。通过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强化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带动,提高全县薯农标准化种植技术,搞好薯农种植技术培训,全年培训薯农15000人次。

该项目建设单位是所在县龙头企业,通过实行最低保护价合同订单收购红薯20000亩,解决薯农产品销售问题。

推广耕制改革,提高复耕指数,增加薯类作物种植面积。

规范和完善专业流通合作组织,提高项目区所在县薯业整体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2、《国家农业部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

1、《###市农业局关于发展加工专用红薯的意见》(广农发[2006]35号)

2、《###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县加工专用红薯产业发展规划(2008年—2010年)的通知》(旺府办函[2007]210号)

3、《###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通知》旺府发[2008]42号

4、《###县农业局关于抓好2008年加工专用红薯生产基地建设的紧急通知》

1.3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

本项目倡导、帮助项目区农户种植红薯,有利于调整项目区的农业经济结构、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项目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符合国家农业产业化的政策的精神,积极助农增收,减少城乡贫富差距,从而拉动内需。可以为项目区农民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建设项目一举两得,对实现项目区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经过测算,本项目投资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对财务的要求,资金使用合理,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为公司提供稳定的原料来源,将红薯产业发展成为“富民产业”,现提出在###、###、###三个乡镇实施“###县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建设项目”是必要可行的,符合国家项目申报要求。

1.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项目建设单位除了搞好本项目建设外,还应完善售后服务,提供全面的技术服务,关注种植工作质量。

目前由于项目建设单位所在县红薯良种普及率低、种植技术不配套、龙头企业加工能力不足、产业链条短等原因,导致该县红薯单产低、农户增收有限,限制了红薯产业进一步发展。

由于季节性较强,该项目建设迫在眉睫,工期较短,要求极高。建议项目单位尽快申报该项目,加强和上级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迅速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同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成本控制和建设管理,杜绝浪费和挪用现象的发生,积极争取各级监督部门过程监督,共同将该项目建成让政府放心、让当地百姓满意、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现代化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园区。

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2.1.1我国现阶段的农村经济发展思路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土地稀缺。国家政策鼓励和支持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特别是鼓励和支持他们进入农业的产前、产后领域为农民提供社会化服务,鼓励他们对农业资源进行投资开发。在2002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强调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加快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区,发展优势农产品,扩大市场份额,带动加工、储藏、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开辟新的农民就业渠道,形成新的收入增长点。在优势产业区发展主导产品,能够最大限度的优化资源配置、挖掘资源潜力,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

2003年底,中央召开经济工作会议时再次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来抓。2004年初,中央颁布了200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文件强调要在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继续推进结构调整,向农业广度和深度进军。主要是抓好三件事:一是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出要扩大良种补贴,逐步把法定检验和商业检验分开等措施,加快建设产业带,带动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区域化。二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出通过安排专项资金,给予财政贴息和补助等形式,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三是加强农业科技。解决农民增收问题,还必须努力在农村内部拓宽农民增收的空间。这就必须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壮大县域经济。此文件还强调了要促进乡镇企业的改革和调整、发展农村个体私营经济和小城镇建设等问题。中共中央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一号文件下发,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民增收,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是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2008年12月,省委通过的《关于统筹城乡发展 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局面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未来5年,我省农业将集中力量办好关系全局、影响长远的5件大事。其中,发展10大特色优势种植业,马铃薯、茶叶、柑橘、油菜、蔬菜(含食用菌)等5大特色产业将被作为突破口,进行重点打造。将从特色效益农业发展的规划入手,以规模化特色效益农业园区为载体推进项目实施,同时将这些优势农产品纳入市场体系。这需要一方面完善营销链条,不断创新形式的农业组织,壮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另一方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农产品品牌化建设,推进“一村一品”发展,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

2.1.2发展优势农业和特色农业是解决农村经济的必由之路

四川省农民的收入在全国范围内相对较低,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546.70元,低于全国平均数。全省农民增收已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如果单靠传统种植,农民增收的空间十分狭小,只有转变思路,重新考虑区域经济布局,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和特点,规模化发展有较强优势的农产品,才有可能彻底解决好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2.1.3国家已制定了加快特色农业发展的政策

农业部2002年12月26日发布的《关于加快西部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西部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重点之一是要抓好特色农业生产。《意见》指出:“西部地区具有特殊的物种和气候资源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种繁多,特色突出,发展潜力大。这些产品多数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能够大量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要坚持采用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栽培技术,改造特色农业生产的传统生产方式,提高产品档次,形成一定的生产规模”。 “要加快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加强设施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2008年11月28日召开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会上提出,“把推进转变发展方式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国内外环境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要积极扩大消费特别是农村消费,坚持扩大投资规模和优化结构并举,集中加快建设和启动一批支持‘三农’、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促进结构优化、加强农业生产,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2.1.4项目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

红薯是###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粮、经、饲兼用作物。红薯可以鲜食,充作口粮,也可作为饲料为畜牧业发展提供支持;可加工淀粉,实现红薯的初级转化;也可作酒精和乙醇汽油的原料,实现较高层次的转化。据分析,红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黏液蛋白质及高比例食用维生素,被营养学界誉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益寿食品”。红薯作为一种新型营养保健食品已引起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县地处四川北部山区,辖区土地充裕、日照充足、气候温和、植被丰富, 多坡地和旱地,生态环境纯净天然,极适合红薯的种植、生长。###县常年种植红薯60000亩以上,占全县粮食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0.35%,年产红薯120000吨左右.

2005年###县组建了###市首家专业从事红薯生产、淀粉加工、新技术开发、以“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为运作模式的股份制企业---######@薯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取得了QS质量认证、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单位称号,属于“县级重点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投资2500万元,占地11000平方米,员工60人,招收国有粮食企业下岗职工50人,其中专业技师12人。该公司设计生产能力为每年加工鲜薯60000吨,粗淀粉加工20000吨,加工红薯粉条5000吨。目前产品已销往上海、武汉、成都、陕西、甘肃等地。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该项目建设将促进地震重灾区农村经济发展

根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民政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统计局、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会同四川、甘肃、陕西三省人民政府,对汶川地震灾害范围进行了全面的客观的评估,四川省###市###县被评估为重灾区。

“5.12”地震使该县的工业、农业遭受了重创,特别是项目区三镇经济损失尤为惨重。该项目建设是###县灾后重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快恢复当地农业生产,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收入,带动所在县经济发展,促进灾后重建工作有效快速开展。

2.2.2 该项目建设是合理利用柑橘大实蝇危害种植地的最佳选择

2008年10月,###县又遭受了柑橘大实蝇病虫的危害,而且是大面积感染。全县三镇(###镇、###镇、###镇)25村179925株蜜橘、橙类、碰柑、柚类等柑橘树受大实蝇损害。销毁果实586.34吨。据了解,对于感染了大实果蝇的桔树,最好的办法是砍树,砍树后要进行低位嫁接。如果选择低位嫁接,必须一年四季加强管理,根据不同季节翻土、修枝、施肥、撒药,连续3年到5年,才能基本保证大实蝇“销声匿迹”, 要不就只有改栽其他经济作物。而红薯最高亩产量8345斤,平均亩产6300斤,最高亩产值1669.00元,平均亩产值可达1260.00元,远远高出其他经济作物。加之柑橘园土质非常适合红薯的生长。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合理利用柑橘大实蝇危害种植地的最佳选择。

2.2.3该项目建设有利于加快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

###县人民政府[2008]42号文件指出:农业示范园区的建设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劳动收益,保证农民稳定增收的有效方式,是全面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快捷之路。建设农业示范园区,就是要用现代化手段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和生态环境,由点带面,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效益。该文件指出:要创新经营模式,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建立“农工贸、产供销”一体化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促进农业增收。该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该项目的建设,将该项目纳入###县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

2.2.4该项目建设能有效推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

在中央“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引下,解决了温饱问题,农副产品年年有余,但同时出现农民卖粮难,低值产品积压,农民增产不增收等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入以市场需求为依据的阶段,下一步即将发展到依靠科技进行优良品种开发推广的阶段。以主动适应这种阶段性的变化,依靠科技发展,将初级农产品资源转化为高效益的优良产品,从而改变农民增产不增收的不利局面,有效推动当地农业结构调整。

2.2.5该项目建设能有效突出优势产业,增强市场竞争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

该项目以###镇为中心,辐射14个南山和腹部走廊乡镇,发展脱毒加工专用红薯20000亩,带动东河流域和西河流域等南部山区乡镇的经济发展。

综上所述,实施本项目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稳定增加农民的收入,为当地培育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实施本项目十分必要。

2.3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2.3.1资源优势

###县地处四川北部山区,气候温和,坡地和旱地较多,非常适合红薯生长。特别是###镇、###镇、加川镇柑橘园属于沙质土壤,种植其他作物投入大,产值低,但非常适宜种植红薯,农民历来也具有种植红薯的习惯,有一定种植技术,特别是近三年引进优质脱毒红薯种植取得成功,农户和企业发展红薯产业积极性高。

2.3.2后续发展优势

目前###县已组建了######@薯业有限公司,公司具备加工薯类精致淀粉、薯类粉丝的技术,具有薯类标准化示范种植技术和畜牧养殖技术。公司加工能力达到了年加工鲜薯6万吨,处理粗淀粉2万吨的能力,为红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2.3.3 政策优势

省、市、县各级政府重视红薯产业的发展,郭永祥副省长在了解###县红薯产业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后,批示“应大力推广”。###市委、市政府领导曾多次到###县调研红薯产业的发展,###市农业局2006年以广农发[2006]36号文件对全市发展加工专用红薯作了安排,同年12月又对红薯产业发展提出了“抢抓红薯产业发展的良好机遇;加快红薯良繁体系建设;科学规划布局;加快扶持引进龙头企业”的四点要求。2007年###县委召开了研究红薯产业发展的专题会议,政府制定了三年发展规划,成立了县薯业发展办公室,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将红薯发展纳入了各乡镇目标考核,强力推动了全县红薯产业发展。该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于2008年12月5日发文(《###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通知》),将该项目的建设纳入###县农业示范园区建设规划。

2.3.4技术优势

该县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健全,农技人员技术服务到位,###县现有35个农业服务站,238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7人,中级技术人员98人,技术力量雄厚,能够满足项目实施需要。

  

第三章 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3.1建设单位概况

######@薯业有限公司是###市首家专业从事红薯生产,淀粉加工的新技术股份制企业,下设######@薯业有限公司木门分公司。总公司设在###县###镇工业集中区,固定资产投入2500万元,占地11000m²,员工60人,其中专业技师12人,设计加工能力为年加工鲜薯60000吨,处理粗淀粉20000吨。该公司已取得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和“###@”牌注册商标,获得中国食品安全年会颁发的“食品安全示范单位”和###市工商局颁发的“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该公司是“县级重点龙头企业”。目前产品已销往上海、武汉、成都、陕西、甘肃等地,并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2006年,该公司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引进的高产量高淀粉红薯得到了大力推广发展,红薯平均亩产量达到了3—5吨,实现了薯农每亩增收500元。

2007年,在###县委、政府、市县农业局的大力支持下。该公司再次耗资53万元引进加工专用脱毒红薯新品种,淘汰了当地种植已达20余年的红薯品种,带动薯农大大增收。

2008年###县委、政府制定了加工专用红薯三年发展规划,给各乡镇下达了目标任务。该公司再次耗资52万余元引进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新品种,促进了近2万户薯农增收致富,带动薯农改变传统种植习惯,把红薯真正变成了商品。

建设单位是###市首家专业从事红薯淀粉加工,新技术开发的企业。有着多年的红薯种植与后续深加工经验,加之与资源丰富的农业企业有着密切的往来与合作。

目前,该公司运行正常,经营管理正向科学化、规范化有序进行。

3.2 公司发展规划

3.2.1扩大种植面积,整村推进,构建产业带

该项目以###镇为中心,辐射14个南山和腹部走廊乡镇,发展脱毒加工专用红薯20000亩,带动东河流域和西河流域南部山区乡镇的经济发展。

3.2.2 建设粗加工网点,降低经营成本

预计在14个乡镇发展20个粗加工户,该公司提供技术服务,回收粗淀粉,引导加工农户和薯农合理利用薯渣搞养殖。

3.2.3加强薯业专业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吸收种植大户加工大户成为薯业专业合作社会员,以薯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搞好红薯新品种的推广及产品销售。

第四章 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

4.1建设地址

###县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选址在###县###镇、###镇、###镇。这三个乡镇土壤多属于沙质土壤,非常适宜种植红薯,当地农民有一定种植技术,加之该县引进的优质脱毒红薯种植取得成功,使得农户和企业发展红薯产业积极性较高。

4.2建设条件

1.自然气候条件

###县地处 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东临###@市南江县,南接###市###@县,西连###市元坝区,北界陕西省宁强、南郑县。县域东西宽约74公里,南北长约80公里,幅员2976平方公里。气候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垂直气候明显,气温年差大,月差小,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6.2℃,年均日照1352.52小时,年均雨量1142毫米,年均无霜期266天。###地貌复杂。相对海拔380-2281米,县城海拔458米。境内山、丘、坝兼有,地势北高南缓,腹部低平,形成一条东西走向的槽谷地带且横贯全境。北部鼓城山、光头山、云雾山、汉王山、老君山、欧家坪等群峰雄踞,构成米仓山西段主体,南部崇山突兀,壑谷纵横,腹部丘坝相间,溪河交错。该地域内气候与土壤条件(特别是###镇、###镇、加川镇的沙质土壤)非常适宜种植红薯,

2.社会经济条件

###县工业经济优势凸现,支柱产业发展壮大,形成了能源、建材、农副产品加工、冶炼、化工五大支柱产业;在农业方面,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以发展现代农业和无公害农业为方向,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培育龙头企业为突破口,不断培育壮大畜牧、茶叶、林果、中药材四大农业主导产业;该县把旅游产业作为 “第二大工业”来抓,大力实施“旅游兴县”战略,打好红色旅游和绿色旅游两张牌,力争把###打造成川陕甘结合部的重要旅游;在社会文化方面,全县拥有小学42所、普通中学20所,初中、小学在校学生61166人,专任教师329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拥有卫生机构51个(卫生院3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床位数1052张,卫生技术人员115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全县农业人口28.44万人,覆盖率在85%以上。

3.交通运输条件

###县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按照“建好主干道,打通进出口,公路上等级,乡镇连主线”的总体思路,以省道212线、广(元)巴(中)高速路、旺(苍)鼓(城)旅游路建设为重点,以通乡油路建设为突破口,以乡村道路建设为基础,大打公路建设翻身仗。全县公路总里程3661公里,其中省道77.6公里,县道288公里,村社道2541公里,公路通村率达85%。

4.加工条件

目前###县已组建了######@薯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具备加工薯类精致淀粉、薯类粉丝的技术,具有薯类标准化示范种植技术和畜牧养殖技术,公司加工能力达到了年加工鲜薯3万吨,处理粗淀粉1万吨的能力。

5.技术及信息条件

###县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健全,农技人员技术服务到位。全县现有35个农业服务站,238名专业技术人员,其中高级技术人员17人,中级技术人员98人,技术力量雄厚,能够满足该项目实施的技术需要。该县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实现了省、市、县、乡镇四级光纤联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为97.8%,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39%。全县拥有固定电话用户54109户,移动电话用户97685户,乡镇通程控电话率达到100%。随着信息入乡工程、宽带网络建设全面竣工,中国移动、联通及固定电话网络覆盖全区,程控电话已进村入户,从而为该县红薯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快速的信息网络化平台。

6.市场优势

红薯可以鲜食,也可作饲料;可加工淀粉,实现红薯的初级转化;可作酒精和乙醇汽油的原料,实现较高层次的转化。

红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微量元素、黏液蛋白质及高比例食用维生素,被营养家誉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益寿食品”。红薯的加工产品——红薯淀粉及红薯淀粉加工产品粉条、粉丝等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销售势头强劲。红薯淀粉在食品、医药、新能源、化工领域有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供不应求,红薯产业市场前景广阔

第五章 项目规模及项目内容

###县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项目选址在###县###镇、###镇、###镇。该项目建成后将使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优质脱毒红薯平均亩产量达到3500公斤,亩产值达到2100元,增加纯收入11600元,辐射带动该县其他乡镇及毗邻地区薯农优质脱毒红薯平均亩产量达3000公斤,亩产值达到1800元,增加纯收入960元,将该县红薯产业发展成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

5.1项目规模

1.建母本园1600亩

2.建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10000亩

5.2项目内容

1、母本园建设:从###镇建国村(涉及农户数112户,流转土地450亩)、卢家坝村(涉及农户数116户,流转土地350亩)、###镇龙王村(涉及农户数145户,流转土地500亩)、?村(涉及农户数87户,流转土地300亩)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建立母本园1600亩,(建议取消)进行新产品展示、优良品种(具体品种)引进和(技术)推广(可计入投资)。

2、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及柑橘园综合利用:建立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及柑橘园综合利用10000亩,其中###镇3600亩(旱地3000亩,柑橘园600亩);###镇1700亩(旱地1300亩,柑橘园400亩);###镇4700亩(旱地2700亩,柑橘园2000亩)。以生产基地辐射带动该县23个乡镇及毗邻地区农户种植优质加工专用红薯4万亩。

3、加强实用技术培训:强化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带动作用,提高该县薯农标准化种植技术,搞好薯农种植技术培训,计划培训薯农15000人次。

4、该县龙头企业“######@薯业有限公司”实行最低保护价合同订单收购农业20000亩,解决薯农产品销售问题。

5、推广耕制改革,提高复耕指数,增加薯类作物种植面积。

6、规范和完善专业流通合作组织,提高该县薯业整体经营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六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6.1进度计划编制依据

1.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2. 资金筹措情况

3. 项目其他有关要求,如:项目业主的意见、风险因素等。

6.2项目进度计划

该项目规划建设期11个月,即2009年2月至2009年12月。

1.母本园建设

从农户手中流转土地建立母本园1600亩,进行新产品展示、优良品种引进和推广。计划时间11个月:2009年2月—2009年12月。

2.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及柑橘园综合利用

建立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及柑橘园综合利用10000亩,其中旱地7000亩,柑橘园3000亩。计划时间10个月:2009年3月至2009年12月。

3. 专业流通合作组织建设

建设办公用房,购置农药快速检测仪、电脑、打印机、办公桌、数码相机, 培训薯农15000人次等。计划时间7个月:2009年5月至2009年11月。

6.3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图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见图6-1:

图6-1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图

时间

内容

2009年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母本园建设阶段

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及柑橘园综合利用

专业流通合作组织建设

第七章 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7.1项目投资估算

7.1.1 投资估算依据

根据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对可研究报告编制要求,按照项目单位提供的建设内容及规模和相关资料,采用近似工程扩大指标和有关定额及相关价格进行编制。

7.1.2估算项目内容及规模

1. 母本园建设

(1)租用土地:1600亩

(2)种薯:160吨

(3)肥料:98吨

(4)农药

(5)地膜

(6)防旱池:32口

(7)公路:6公里

(8)输电线路:3000米

(9)管网及水渠建设:1500米

(10)人工费

2. 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

(1)种薯:750吨

(2)肥料:615吨

(3)农药

(4)地膜

3专业流通合作组织建设

7.1.3项目投资估算标准

1. 母本园建设

(1)租用土地:按350元/亩计

(2)种薯:按5000元/吨计

(3)肥料:按2500元/吨计

(4)农药:按6万元计

(5)地膜:按6万元计

(6)防旱池:按1万元/口计

(7)公路:按20万元/公里计

(8)输电线路:按100元/米计

(9)管网及水渠建设:按150元/米计

(10)人工费:按8万元计

2. 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

(1)种薯:按4000元/吨计

(2)肥料:按2500元/吨计

(3)农药:按30万元计

(4)地膜:按30万元计

3.专业流通合作组织建设

(1)办公用房:按23万元计

(2)农药快速检测仪:按0.4万元计

(3)电脑:按0.6万元计

(4)打印机:按0.3万元计

(5)办公桌:按0.2万元计

(6)数码相机:按0.5万元计

(7)业务费用:按5万元计

(8)培训费:按25万元计

(9)资料费:按5万元计

7.1.4项目投资估算

1. 母本园建设:386万元

(1)租用土地:56万元

(2)种薯:80万元

(3)肥料:25万元

(4)农药:6万元

(5)地膜:6万元

(6)防旱池:32万元

(7)公路:120万元

(8)输电线路:30万元

(9)管网及水渠建设:23万元

(10)人工费:按8万元计

2. 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514万元。

(1)种薯:300万元

(2)肥料:154万元

(3)农药:30万元

(4)地膜:30万元

3.专业流通合作组织建设:60万元

(1)办公用房:23万元

(2)农药快速检测仪:0.4万元

(3)电脑:0.6万元

(4)打印机:0.3万元

(5)办公桌:0.2万元

(6)数码相机:0.5万元

(7)业务费用:5万元

(8)培训费:按25万元计

(9)资料费:按5万元计

###县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估算投资960万元,其中母本园建估算投资386万元,占总投资的40.21%;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估算投资514万元,占总投资的53.54%;专业流通合作组织建设估算投资60万元,占总投资的6.25%。

项目投资估算费用及资金来源明细表见表7—1

表7—1项目投资估算费用明细表

序号

投资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估算标准

投资额

(万元)

备注

1

母本园建设

1600亩

386

1.1

租用土地

1600亩

350元/亩

56

1.2

种薯

160吨

5000元/吨

80

1.3

肥料

98吨

2500元/吨

25

1.4

农药

6万元

6

1.5

地膜

6万元

6

1.6

防旱池

32口

1万元/口

32

1.7

公路

6公里

20万元/公里

120

1.8

输电线路

3000米

100元/米

30

1.9

管网及水渠建设

1500米

150元/米

23

1.10

人工费

8万元

8

2

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

10000亩

514

2.1

种薯

750亩

4000元/吨

300

2.2

肥料

615吨

2500元/吨

154

2.3

农药

30万元

30

2.4

地膜

30万元

30

3

专业流通合作组织建设

60

3.1

办公用房

23万元

23

3.2

农药快速检测仪

0.4万元

0.4

3.3

电脑

0.6万元

0.6

3.4

打印机

0.3万元

0.3

3.5

办公桌

0.2万元

0.2

3.6

数码相机

0.5万元

0.5

3.7

业务费用

5万元

5

3.8

培训费

25万元

25

3.9

资料费

5万元

5

合计

960

7.2资金筹措

###县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项目估算投资960万元,资金来源分四个渠道:申请上级财政补助32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65万元,公司自筹资金206万元,农户自筹资金369万元。

项目资金来源明细见表7—2

表7—2 项目资金来源明细表

项目名称

建设规模

估算投资(万元)

资金来源(万元)

上级财政补助

地方政府配套

公司自筹

农户自筹

母本园建设

1600亩

386

160

20

206

优质加工专用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建设

10000亩

514

120

25

369

专业流通合作组织建设

修建办公用房,购置设施,培训薯农15000人次

60

40

20

投资合计

960

320

65

206

369

第八章 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8.1组织管理

######@薯业有限公司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实现项目建设目标,加强对该项目的组织领导,特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杨 春 ######@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副 组 长:雷文沛 ######@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成  员:陈自凡 ######@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财务科科长

安满忠 ######@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郑 刚 ######@薯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苟尚勇 ######@薯业有限公司监事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郑刚兼任办公室主任。

领导小组的职责是贯彻执行项目建设的有关规定、计划和管理措施,组织和协调有关部门对本项目进行审查、管理工作,对项目执行情况及资金使用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8.2项目管理

1.为了加强项目的管理,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发挥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和示范作用,本项目应严格按《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来管理,严格按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执行。项目业主应加强对项目的建设管理和经营管理,及时报告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及时总结项目运行机制和管理经验,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发挥项目的社会经济效益。

2.###县发展和改革局和###县农业局作为项目的监督单位,应对项目的整个建设过程加强监督检查,使项目保质、按期建成发挥应有效益。国家发改委委托有关机构对项目建设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稽查、审计,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公司的财务管理体系应科学、规范、安全。应根据公司的财务状况与经营状况,确定公司自筹资金的渠道和方法,通过调整优化内部财务结构,保证公司正常经营活动的资金需求,以最优的资金利用效果实现项目目标。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接受国家、地方有关部门的监督、审计、稽查。在项目资金筹措到位后,应设立专门账户,专款专用,专项管理,建立资金使用审批制度,设立规范的甚大项目建设财务账簿,编制用款计划和定期上报项目进展情况统计表。

4.项目竣工后,必须按有关规定和标准严格验收。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9.1红薯种植对土壤能起到调节改善作用

红薯具有抗涝、耐旱、适应性强的特性,适宜种植面积大。明人何乔远《闽书》中称番薯“瘠土沙砾之地,皆可以种”,王象晋《群芳谱》也称“人家凡有隙地,但只数尺,仰见天日,便可种得石许”,番薯能够“不与五谷争地,瘠卤沙冈皆可以长,大旱,不粪治亦长大”。

红薯种植化肥农药需要量较小,能够改善土壤结构。红薯种植对土壤能起到调节改善作用。

9.2该项目建设有利于水土保持

通过不同种植方式和植被状况的水土保持试验研究得出,坡地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趋势为:自然坡地(农田)>人工坡地(农田)>人工坡地(果园)。梯田土壤侵蚀强度变化趋势为:种植农作物梯田>种植果树梯田。建设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对水土和土壤养分的保护作用明显。红薯的种植属于农林复合生态系统建设,因此种植红薯有利于当地水土保持。

第十章 经济效益分析

10.1市场分析

10.1.1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红薯,又称地瓜、白薯、甘薯、番薯、红苕等,为旋花科一年生植物,红薯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四大主要农作物之一。规模种植红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红薯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健康食品。红薯含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减肥、健美。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吃红薯能降低血胆固醇,防止亚健康和心脑血管病等“现代病”红薯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居于抗癌食物的首位。对此文献资料中有很多介绍。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排行榜”为:红薯、芦笋、花椰菜、卷心菜、西兰花、芹菜、甜椒、胡萝卜、金花菜、苋菜、荠菜、苤蓝、芥菜、西红柿、大葱、大蒜、青瓜、大白菜等,其中红薯名列榜首。而且日本医生通过对26万人的饮食调查发现,熟红薯的抑癌率高于生红薯。我国医学工作者曾对广西西部的百岁老人之乡进行调查后发现,此地的长寿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习惯每日食红薯,甚至将其作为主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多年以来,人们的富裕程度、生活方式乃至饮食结构都在发生重大的变化,红薯的地位也明显上升。营养专家称:红薯含大量碳水化合物和多种微量元素,属粗纤维食品,食之可通便、开胃、降血脂、降血压云云。更有红薯是“抗癌大王”之说。红薯于是成为许多人心目中的保健食品和餐桌上的稀罕物,国内市场前景广阔。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红薯淀粉及红薯淀粉加工产品粉条、粉丝等在国际国内市场的销售势头强劲,红薯淀粉在食品、医药、新能源、化工领域有广泛应用,目前市场供不应求。

10.1.2营销策略。

培育母本园,增强发展后劲。与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培育脱毒红薯产业品牌。

加强薯业专业合作社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吸收种植大户和加工大户成为薯业专业合作社会员,以薯业专业合作社为依托,搞好红薯新品种的推广及产品销售。

拓展销售市场,该公司与成都白家、绵阳光友薯业签订了长期淀粉购销合同,该公司将进一步致力于红薯粉条、苕皮的加工销售,同时研究薯渣再利用项目,进一步扩大产品附加值。该公司还选拔农学、营销相关专业人员作销售服务人员,经过培训后上岗销售,完善竞争奖励和监督机制。

10.2经济效益

10.2.1薯农增收

项目实施区域属坡地和旱地地区,多年来农民有种植红薯的传统。本地传统种植的红薯,外销困难,且售价低,价格在0.20—0.25元/公斤左右。在推广种植优质专用红薯新品种后,不仅出粉率大幅提高,而且产量也由原来的1000—1500公斤/亩提高到3000—4000公斤/亩,红薯的销售价格上升到0.60元/公斤以上每亩的收益由原来的200—375元/亩提高到1800—2400元,每亩平均每亩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由产业化带动的增收辐度达200%以上。其经济效益远远高于种植小麦、玉米及水稻。项目实施后将带动全县26549户薯农增收6642万元。其中:

1、企业流转土地1600亩,460户农户获得土地租金收入57.6万元,母本园解决剩余劳动力440个就业岗位,获取劳务收入384万元,薯农合计增加收入442万元,其中:带动农户每亩增收2763元,户平收入9603元,人均3201元。

2、实施标准化示范种植加工专用红薯10000亩项目,可带动3724户农户增收1160万元,其中:带动农户每亩增收1160元,户平增收3115元,人均增收1038元。

3、幅射带动全县发展生产基地20000亩,带动22365户农户增收3840万元,其中:带动农户每亩增收960元,带动农户户平增收1717元,带动人均增收572元。

4、农户利用企业无偿返还红薯加工后产生的薯渣以及种植红薯产生的薯蔓发展养猪可达8万头,带动薯农增收1200万元,其中:户平增收459元,人均增收153元。

10.2.2企业增效

项目实施后可为加工企业提供6万吨优质加工专用红薯,加工产值达7200万元,企业实现利润600万元,上缴税金300万元。

10.3 项目风险分析

10.3.1价格风险

近几年以来,红薯的深加工产品价格稳中有升,预计将维持当前价格5-8年;且红薯种植投资回收期短,具有较强的抗价格波动风险能力。

10.3.2市场风险

由于市场需求较大,价格较好,只好选好品种,确保品质,应该说市场风险极小;为确保稳妥,建议在发展过程中,及时发展精深加工项目,利用薯渣发展畜牧养殖业,进一步延长产业链。

10.3.3技术风险

目前我国红薯品种老化,带毒,主要以食用、饲用型品种为主,淀粉含量低,要发展红薯产业,必须先从品种改良入手,加快引进脱毒、高淀粉含量品种,加快良繁体系建设。

第十一章 社会效益分析

11.1该项目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该项目建设通过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发家致富。用高规格品质的良种提升农业、用现代化的技术推进农业、用规模化的思路壮大农业,能大大促进当地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从而形成规模化布局、区域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分工协调发展的现代农业生产基地,赢得更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空间。在红薯基地建设实施的过程中,所有种植优质加工专用红薯农户按公司提供优质薯种和种植技术统一薯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并与农户签定种植和产品回收合同。

11.2该项目建设促进当地农户增产增收

由于优质红薯产量高,种植人力、物力、技术投入小,具有良好的耐旱性和适应性,种植农户尝到了甜头,农户种植红薯的积极性高涨。2008年进行实地测产验收,平均亩产鲜薯达3000多公斤,比前三年平均亩产大幅增产。该项目建设可以带动薯农改变传统种植习惯,把红薯真正变成了商品,改变了传统农业自产自用的模式。

第十二章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2.1可行性研究结论

12.1.1本项目的实施将加快项目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本项目坚持“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道路,最终形成红薯及深加工为主要产品,以市场为导向,以公司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济共同体。以这个共同利益体为纽带,把农户分散的土地聚集在一起,能够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结合,实现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经营与发展。

12.1.2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

该项目的实施可以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促进种植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具体体现。

12.1.3 该项目建设有利于增加项目区内农民经济收入

实施本项目能够使项目区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大大增加,从而改善了项目区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12.2 问题与建议

12.2.1由于项目地区土地不集中,种植较为分散,给管理和技术指导造成较大难度。因此要加强管理。由于项目建设单位在技术力量、资金实力方面实力薄弱,势必影响标准化示范种植的推广与发展。困此要尽快争取资金,加强技术创新。

12.2.3项目时间及资金问题

由于红薯种植的季节性特强,必须在二月份内落实流转土地并与农户签定种植合同,在三月份下种。故该项目建设迫在眉睫。建议项目单位尽快申报该项目,加强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沟通,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迅速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同时,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应加强成本控制和建设管理,杜绝浪费和挪用现象的发生,积极配合各级监督部门的监督。

本项目不仅能够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能够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实现本项目能够把当地农户带上致富的道路.带动周边区区经济的发展,促进项目区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建议有关部门批准实施本项目,早建设早受益。

《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建设项目》相关文档:

红薯标准化示范种植建设项目09-30

我国红薯燃料乙醇生产概况09-30

红薯农产品购销合同07-09

Top